我和春天有個約會作文范文

時間:2023-03-27 02:42: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我和春天有個約會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我和春天有個約會作文

篇1

我喜歡春天,我和春天有一場約會。

我喜歡春天里的小動物。春天到了,冬眠了一個冬天的小動物們都出來活動了,小鳥在枝頭歡樂的唱歌,小松鼠在枝頭輕松的跳躍,一切都是那么的富有生機。

我喜歡春天里的花草樹木。一朵朵的小花在春風中爭相斗艷,開得十分的艷麗,就像是在等待老師表揚的小姑娘的一樣。松軟的土地上,一顆顆小草都探出了頭,像是一個個害羞的小孩子一樣,風一吹,小草隨風漾動,嬌羞中帶著興奮,在周圍的小花的映襯下,顯得十分的生機勃勃。

我和春天有一場約會,好希望春天快點來臨吧。

篇2

“風頭如刀面如割”,我是真的體會到這種感覺了,我有些思念春天了。那一個春天,真的很特別,但那只是回憶里的沙影……

我走在鄉(xiāng)下滿是泥石的小路里,踏起的灰塵沾染了我的鞋。迎面吹來的風,是帶有一絲絲的暖意。我忍不住地停住了腳步,因為我仿佛看見了那個在田里的守望者。春,是插秧的季節(jié),每一個農(nóng)民都不會閑的。我踏上田路,田里長滿了鮮嫩的青草,在插秧前,都要用鋤頭翻翻地,再用牛來整地呢。

當時年幼無知的我,只會拿著鋤頭,見到草就鋤,總是被姥姥罵我鋤得不好。每當用牛拉動犁整地的時候,總會調(diào)皮的爬上牛背,亦或是姥姥叫我把著犁,我就拉著犁,讓牛一并拉著我走,整個人都陷入了泥潭。姥姥說我:“你這樣欺負牛啊,等一會兒它不肯干了,就你去拉犁啊。”

我又繼續(xù)往前走了?;貞浫缟陈?,一點一滴的。嘩嘩嘩——清脆的流水聲曾吸引了我。我悄悄地靠近,仿佛聽見小孩的嬉戲聲,姥姥的呼喊聲,看見了那多多潔白的梨花,掉落在那個溪塘里,轉悠轉悠的,那梨花就像一艘小船,就如“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的感覺。忽的,梨花樹上飛出幾只鳥兒,把梨花給抖了下來,朵朵如雪滴落在水面上泛起微微波浪。如今我心中也明白,為何詩人岑參會寫出“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句詩了。我小心翼翼地離開了那個溪塘,再回望,這里什么都沒有,剛才只是記憶的錄像在播放罷了。

我漸行漸遠,漸行漸深。進了山很深的地方,看著滿山的蕨草,多么繁盛??!思緒也飄得很遠很遠……當時的我,總是愛上山去找很大很大的蕨草,由于蕨草葉子本身形狀的特殊性,可以做成一把漂亮的小扇子,不僅如此還可以做花草圈等等的。當時的我,總是纏著姥姥教我怎么編織。山上,有一片很大的竹林,春天這個季節(jié),我就總是喜歡在地里找,找那顆剛冒出來的竹筍兒。其實我真的不會看老還是嫩的,姥姥說,老的就不能吃的。我感覺竹筍都長一個樣。每每春天送來的一場春雨,就能滋潤了一大片的竹林,竹筍兒,也就紛紛從地里伸伸懶腰了……恍惚的,一陣樹枝搖曳的響聲,我回過神來了,看著灰白殘破的樹,定是冬天殘酷的霜打下的,也有一點綠。這座山,就如覆蓋了一層白灰,在這中,也有一抹綠。

我漸漸地走了回家,遠遠站在家前的那個墩上,春天啊,摔在我記憶里的深潭。就算這這仍有你留下的痕跡,卻沒有留下那小時候的一分童真。那一個春天里的守望者,已經(jīng)無力再在這春天里守望著……

篇3

【關鍵詞】生活之源;習作性質;口語表達;書面表達;習作習慣

言為心聲,筆底生情,小學生寫作教學的性質理應是習作性質,著力于引領學生關注自我,熱愛身邊的現(xiàn)實生活,在習作中善于表達自我情感。在小學作文教學中,語文教師有必要轉變認識,客觀公正的評價學生的習作。教育家陶行知有言:“作文是生活的必需,生活是作文的源泉?!鄙钐幪幨钦Z文,這句話深深道出了語文教學乃至作文教學的真諦,也反映了許多語文教育同仁的共識??v觀語文教學諸多難點,估計最讓老師麻煩的便是“作文難”。如何提高作文教學的實效,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是需要每位語文教師深深思索的重要課題。

1抓生活閃光點,激發(fā)學生口語表達情趣,形成口頭語言

生活是多彩的,喜怒哀樂,美丑善惡無時不在我們身邊發(fā)生,可是往往我們對此熟視無睹,忽視了他的存在,更沒有仔細去觀察,去想象,喪失了許多寫作的好素材。語文教師更應該具備捕捉教育契機和寫作契機的職業(yè)習慣,只有如此,才能引領學生去捕捉生活的具體情景。

1.1關注自然景觀

大自然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孕育學生靈性的最佳場所。因此我們創(chuàng)設美的情境,激起學生發(fā)現(xiàn)美、鑒賞美、表現(xiàn)美、描述美的熱情。自然界帶給我們花紅柳綠,送給我們風雪雨露,春天,我們走出校園尋找春的清新、贊美春的溫暖;秋天,我們在《美麗的樹葉貼畫》《秋韻》《落葉情》中,感悟“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冬天,我們和孩子一起站在雪地里,欣賞雪的舞姿,感受雪的快樂。

1.2關注生活瑣事

每天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很多,同學間的、師生間的,課上的、課下的,家里的、學校的,眼見的、聽說的……這些事情只要稍微留意,細細體味,都是學生筆下的好文章,教師經(jīng)常地把這些瑣碎的小事作為寫作的素材,學生的思維才能擴散出去。

1.3關注信息媒介

在信息發(fā)達的今天,學生的生活無時不受到媒體信息的影響,關注媒體信息,感受國內(nèi)國際事務對自身的影響,是學生親近社會,融入社會的好機會,也是語文教師進行寫作指導的最佳時機。在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之后,許多教師把“說說地震中最感動自己的事”作為話題作文的素材,引導學生感悟親情,感悟愛。在“神十”發(fā)射的日子里,許多教師把“走近神十”作為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課題,讓孩子經(jīng)歷了看電視了解,查資料深究、課堂交流深化、作文表達的過程。要求學生每天抽出時間收看“神十問天”節(jié)目。關注“神十”飛天的進展,不僅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增強了求知欲,還使他們積累了創(chuàng)作的素材,增強了他們觀察社會,認識社會的能力。

2抓教學活動亮點,指導學生敢于表達勇于展示自我的良好表達習慣

活動是學生樂于接受的教育形式,可是學生往往在活動中只注重熱鬧的情景和自身的感受,忽視了活動細節(jié)的感悟,語文教師的作用就是喚醒學生沉睡的思維,讓學生在活動中去觀察、去思索、去探究、去感悟。

2.1精細化活動過程,引導觀察方法

要求教師利用作文課或活動課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嘗試把活動的過程進行切割,指導學生觀察的方法;通過學校的教研活動展示指導的過程,形成了活動作文教學的基本模式:設置懸念──細化活動──分項觀察──形成文字。引導學生利用多個感官觀察,從不同的側面觀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像這樣的活動還有許多,像“桌上拔河”、“鐵錘錘蛋捶不爛”、“拼句游戲”等,活動彰顯了教師的智慧,學生的觀察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2.2規(guī)劃系列活動,引導跟蹤觀察。

作文是獨特的情感體驗和個性化語言的綜合結晶。真實的作文離不開細致的觀察,要想觀察仔細就要為學生提供合適的條件。為此,許多老師在班里設置“生物觀察角”。引導學生通過親自觀察將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寫成日記。這樣學生寫出的日記就很真實很生動。有的班在教室養(yǎng)了幾個蠶,讓學生細致的觀察春蠶一生的變化。通過觀察,學生寫出了《與蠶相伴的日子》。有的班級讓學生自己種蒜苗,觀察蒜苗種植、發(fā)芽、成長的過程,進行蒜苗種植展覽;有的班級把柳枝種在教室里,通過長期觀察,寫出了《我和春天有個約會》。活動鍛煉了孩子仔細觀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在過程中體驗到付出與收獲的幸福。

2.3利用少先隊活動,進行體驗觀察

篇4

【關鍵詞】:初中語文;語文教學;實踐活動;實效性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究;要密切聯(lián)系社會生活,注意開發(fā)現(xiàn)實生活中的教學資源。"中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必須靠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來實現(xiàn);同時,學生道德品質、健康個性、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又必須靠語文實踐過程中的潛移默化、熏陶感染來實現(xiàn)。所以,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是提高語文實踐活動實效的關鍵。

但是,由于受傳統(tǒng)教學的影響與地域條件的限制,加之考慮到安全、場地、器材等因素。我們學校和教師往往會忽視語文活動的實踐性,忽視學生在實踐中的能力,甚至會忽略課本中語文活動的存在。大多數(shù)停留在課本、教師、教室的層次上,要么老師包辦,簡簡單單的把知識點講解一番,重要的知識就讓學生記記、背背;要么讓學生就著經(jīng)驗憑空想象,草率粗略地進行一些課堂活動。因此,我們初級中學的語文教師很少開展真正的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因而忽視了語文活動的實踐性,忽視了學生在實踐中的能力培養(yǎng),影響了學生語文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的提高,最終也就影響了學生語文能力的整體提高。

一、認識上的誤區(qū)及存在問題

(一)應試教育的思想遺留

由于中考的巨大壓力時刻存在,教育主管部門的評優(yōu)評先、社會的輿論、家長的壓力會時刻壓在學校頭頂。學校希望老師能出成績,希望考取更多的優(yōu)秀學生,至于發(fā)展學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主動的意識等等素質教育退而居其次,正像許多學校為了出教學成績,竟然取消了音樂課、美術課、甚至地理課、生物課一樣。

另外,即使開展了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也還存在著多方面的不正確的認識。一是"無用論",一些教師認為開展綜合實踐課可有可無,且費時費力費精神,對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作用不大。因而,多數(shù)教師將綜合實踐課挪作他用。二是"無法論",認為初中學校條件差,沒辦法開展綜合實踐課。把主要教育教學的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幾門"主科"成績上,因而對那些所謂"副科"則敷衍了事,應付了之。

(二)評價上觀念落后。

目前各地初中基本上還是應試教育,對學校教育教學評估仍以學生考試成績作為最重要的衡量標準;衡量一位教師教學能力的強與弱仍以學生考試成績作為依據(jù);教師職稱評聘也是以學生考試成績作為重要依據(jù)。這樣的評估標準必然促使教師為了維護自己的聲譽和保住自己的"飯碗"而實施應試教育。于是,教師們便遵循"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的規(guī)律,目標瞄準能直接得分的內(nèi)容,而忽視了語文綜合實踐,忽視了學生在實踐中能力的培養(yǎng)。

(三)安全問題的影響

多年來,校園安全屢出問題。因此,教育主管部門就三令五申,要求學校嚴加防范。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很多的活動涉及社會的方方面面,需要學生走街串巷,步入社區(qū),走進里弄,而這些語文實踐活動也給學生帶來了安全隱患。一旦學生在活動中出現(xiàn)安全事故,學校當然不愿在學生出事后背負安全責任,因而對于此類"涉外"活動,學校不僅不支持,反而會嚴厲制止此類活動的開展。

(四)客觀上的原因--學校硬件的不足

在我們的問卷調(diào)查中,70%的同學指出,他們課外搜集資料的來源來自于課內(nèi)外書本,而又有77.5%的同學認為首先學校的硬件不足,主要指學校圖書不夠,或圖書室平時根本不開放,導致學生無法通過查閱圖書獲得相應的資源,這在農(nóng)村中學非常普遍。而且我們是農(nóng)村中學,鄉(xiāng)鎮(zhèn)街道同樣沒有大型圖書館可供學生使用。

同時,學校的電腦數(shù)量相對較少,而且由于管理的原因,也不能向學生時刻開放。同時不少農(nóng)村學校為了節(jié)省開支,或怕學生損壞電腦,根本就沒有把電腦聯(lián)網(wǎng),這樣一來,同學們要查找資料確實面臨很大困難。雖然目前農(nóng)村也有部分家庭有了電腦,但畢竟數(shù)量很少,遠沒有普及,而且主要集中在小城鎮(zhèn)里。試想,沒有查找資料的書本、電腦,僅憑農(nóng)村學生可憐的課外視野,這樣的綜合活動課怎能有效開展呢?

那么,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該怎么辦呢?

二、增強語文實踐活動的策略

(一)精心設計語文實踐教學目標

語文課堂教學是一個有目標、有計劃的活動,為減少實踐活動的隨意性、無效性,避免同一層面的簡單訓練,教師在課前應該依據(jù)課文的特點、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教學中的生長點等預設拓展環(huán)節(jié),拓展教學的時空,為學生的感悟實踐推波助瀾,幫助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發(fā)展閱讀技能,提高學生對語言的理解與運用能力,增強學生思維的力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如這學期一開始,我們就制訂了一個"我和春天有個約會"為主題的綜合實踐的系列活動,我設計了這樣的作文教學方案:先讓學生書面說服老師帶他們?nèi)ゴ河?,然后讓學生推薦春游的地點,把推薦理由寫具體、寫明白;地點確定后又讓學生設計春游的路線,把游覽順序和旅游點簡要寫下來;制定春游的安全和衛(wèi)生守則,在班會上討論后通過;讓學生設計幾項在草地上做的游戲,以書面形式征求同學意見等等。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始終興致勃勃,習作從內(nèi)容到形式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這個例子中,學生之所以興趣高昂、樂于寫作,是因為教師激活了他們心中需要表達的"想說"的強烈欲望。他們期望能按自己的意愿去春游,所以就會很投入地陳述理由;他們喜歡游玩,所以要想方設法用真情打動老師。在這里,學生可能不認為自己是在通常意義下的的作文,而是在完成一項非常有意義的任務。學生因為需要主動、積極地寫作,也就真正懂得了"寫作是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