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夏令營活動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20 13:15: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學生夏令營活動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活動主題
傳播紅色文化·歡度金色年華
二、活動內容
1. 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月”活動:一是通過座談研討、主題征文、參觀見學、文藝展演等形式,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二是認真組織好“中小學生走進愛國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基地”活動,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增強學生使命感和責任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2. 開展2017年“少年傳承中華傳統(tǒng)美德”系列教育活動:結合建軍90周年、紀念全民抗戰(zhàn)爆發(fā)80周年、慶祝祖國20周年等時段,通過“小小百家講壇”“墨香書法展示”“尋訪紅色足跡”“小小傳承人”等載體,在暑期集中行動,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聚焦于家風傳美德、社風揚美德,引導廣大中小學生從參與身體力行的活動起步,增強文化自信與愛國情感,汲取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力量。
3. 開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校園”活動:舉辦“我愛經典”征文和親子誦讀活動,大力營造學習經典、親近經典的社會氛圍。
4. 開展“誠信伴我成長”主題教育活動:通過開展誠信文化主題征文等活動,挖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誠信內涵,引導學生樹立誠實守信的價值準則,養(yǎng)成講誠信、重信譽的好品德,切實提高學生誠信道德認知水平,促進“信用xx”建設。
5. 開展“傳播紅色文化·歡度金色年華”暑期讀書活動:以親子閱讀的方式為主,將閱讀活動與xx市組織的“紅色印象”夏令營、“走進綠色軍營”、“愛xx”隨手拍等活動結合起來,邊活動邊閱讀,提高閱讀效果。
6. 開展2017年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利用好校內外現有教育資源,爭取家庭、學校、社會多方聯動,深入推進師生、生生結對幫扶、關愛服務等行動,積極關愛留守學生。
7. 開展社會實踐和社會調查活動: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中了解國情社情,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實踐能力。
8. 開展“文明家庭我先行”家政活動:引導學生參與家務勞動,承擔家庭成員責任,在活動中增進家人感情,密切家庭關系。
9. 開展暑期夏令營和家庭親子旅游活動:引導學生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在活動中接受集體主義教育和感恩教育。
10. 開展健康向上的文體活動:引導學生每天堅持鍛煉身體一小時,積極參加體育、藝術類興趣活動,增強學生體質,培養(yǎng)體藝特長。
三、工作要求
1. 結合實際,務實安排。結合學校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暑假活動方案,推進活動有序開展。
2. 加強管理,夯實過程。認真抓好督查與指導,堅持“安全、自愿、就近、便捷”的原則,將集體活動與個人意愿、學校活動與親子活動有機結合。提倡中學生自主參加活動,小學生在家長帶領下開展活動,學校可以結合校情適當組織小規(guī)模的集體活動。
3. 認真總結,形成經驗。及時收集整理活動資料,認真總結本校假期活動的工作經驗,利用xx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xx區(qū)中小學德育群(網)、各街(校)博客等媒介加大宣傳力度。2017年秋季開學初要做好暑期活動總結,評選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優(yōu)秀作品。
篇2
一、以生為本,凝練形成小學生行為習慣培養(yǎng)目標
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的終極目標就是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通過對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使其內化為一種品質,使學生成為得才兼?zhèn)洹⒑虾跷拿魃鐣l(fā)展需要的文明人。我們培養(yǎng)習慣從日常行為開始,一方面從主體參與、情景體驗實踐和采取嚴格的訓練入手;一方面構建“小學生行為習慣目標體系”;再一方面把學生所在的班級文化建設、文明家庭創(chuàng)建和學生的自我教育相結合,最終實現把理念變?yōu)樾袆樱研袆愚D化為行為,把行為鑄造成習慣。我們建立了三位一體的行為目標體系,把小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目標歸納為三個方面的內容:生活、學習、規(guī)則習慣。根據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個維度制定小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目標,為了保證對達到目標,不但要對學生提出具體的行為習慣養(yǎng)成要求,也要對與學生教育有陣重要教育關系的教師和家長制定相應的具體要求,既要有對成人對孩子的行為習慣教育方法提出具體要求,還要對成人的習慣規(guī)范提出硬性指標,同時還要針對學生的壞習慣矯正采取的具體措施和心理疏導也提出具體要求,這樣全方位的教育目標,系統(tǒng)的對學生的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織成一張疏而不漏的教育網絡。
二、把學校作為小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主陣地
(一)加強班主任專業(yè)素質,提高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能力。
提高班主任的班級管理水平,更新他們的知識結構,提高個人的專業(yè)素養(yǎng)。關注老師自尊和榮譽上、物質上和精神上、創(chuàng)造和成就上等不同層次和不同時期的需要,通過提高班主任經費補助、評先傾斜、外出學習、名師選拔、專家型教師培養(yǎng)、宣傳自己的教學等優(yōu)先條件讓老師心情愉快,主動熱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學校通過檢查班級活動記錄、活動總結、養(yǎng)成教育班級日志、養(yǎng)成教育案例等加強對班主任對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實效性。
(二)營造校園文化氛圍,促進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
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階段都在小學的校園中度過,學生在一個自然環(huán)境優(yōu)雅、人文氣氛濃厚、文化資源豐富的文明校園中學習生活,自然會養(yǎng)成諸多良好的行為習慣。我們用禮貌提示語、《弟子規(guī)》文化墻、設立紅領巾禮儀監(jiān)督員,利用紅領巾電視臺、廣播站、國旗下講話等宣傳陣地,營造禮儀教育氛圍。通過親眼看、親耳聽、親身實踐,反復實踐和積累中產生一種精神愉悅和“內在需要”,最終形成穩(wěn)定的心理品質,并轉化成穩(wěn)定的外在行為。
(三)發(fā)揮少先隊組織特點,建立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機制。
制定培養(yǎng)目標細則并對學生提出具體明確要求,通過少先隊的組織機制特點幫助監(jiān)督,在交往中逐步將學生在執(zhí)行紀律過程中形成的良好習慣轉化為正確觀念,廣泛設立紅領巾小崗位,通過堅持崗位服務,體驗為他人、為集體服務的快樂和光榮感。建立健全的管理網絡,從學校的一日常規(guī)的總結、評價管理工作到各中隊學生行為習慣目標完成記錄,寓行為規(guī)范訓練于各種隊活動中,鍛煉學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四)以實踐活動為載體,豐富行為習慣養(yǎng)成活動內容。
每學期初根據學生本年齡段應養(yǎng)成的好習慣制定養(yǎng)成計劃,舉行“新學期我能行”好習慣簽約儀式,每個學生把本學期要準備養(yǎng)成和要改正的壞習慣分時間段制定成條約,在儀式上當著全體老師和同學的面宣讀并簽上自己姓名,家長和老師同樣要簽上自己的姓名,在高年級組織了“好習慣日記漂流”,每人輪流寫下自己在好習慣養(yǎng)成和感想,養(yǎng)成好習慣成為學生追隨的時尚,從而鞏固好習慣的養(yǎng)成。
三、推動家?;樱龠M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
(一)提高認識,喚醒家長參與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主體意識。
讓家長成為學生習慣養(yǎng)成教育活動的支持者、自覺參與者、決策者,幫助家長進行角色的轉化,我們從提高家長的教育意識做起,推出了“為了孩子的未來”習慣養(yǎng)成教育系列講座,為父母的實踐提供了理論指導。
(二)育思想,保持家庭學校教育一致。
父母是否有效的配合學校的教育,直接決定著學校教育的效果。學校組織教學開放周、主題隊會、實踐活動、夏令營都主動邀請家長參加,請家長參與學校各項工作的考評,讓家長給學校提建議,并為學校教育管理和任課教師評分,使家長成為學校管理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三)加強溝通,促進家校良性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