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從哪里來?

時間:2022-12-11 03:18:00

導語:和諧從哪里來?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和諧從哪里來?

前幾天與全國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林秀貞聯(lián)系,她愛人老朱告訴我,去年7月份以來,家里收到三四百封各地來信,其中多是表示贊揚和學習的,但也有伸手要錢要物,甚至提出幫助建個小型企業(yè);還有人說自己生意忙,想請他們代為伺候老人。哈爾濱有個70歲的老人背著鋪蓋卷還親自找上門來,想在他們家養(yǎng)老,被鄉(xiāng)干部費了好多口舌才勸回。類似的尷尬,在一些楷模身邊并不少見。

社會轉(zhuǎn)型期,人們的思想道德觀念必然發(fā)生各種各樣的變化,或從低俗向高雅攀升,或向庸俗甚至損人利己下滑。常聽到這樣的事情:見他人遇險遭難而不敢施救,怕惹上麻煩;瓜田李下,不敢提鞋整冠,怕招致嫌疑。都知道社會需要熱心腸,但有的人卻不想讓熱心人休憩。只想人人為我,不要我為人人。曾有這樣一對中年夫婦,推著養(yǎng)父來到一家社會福利院,謊稱出一趟遠門,讓老人暫且在福利院住下。從此走后,泥牛入海無消息,最后還是福利院的同志湊份子替他們料理養(yǎng)父的后事。我們不強求每個人必須去學林秀貞,但應該先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不推卸自己的責任,不闖紅燈,不損人利己,不干違法亂紀的勾當。

和諧社會,從我們每一個公民的行動中來。

有的領(lǐng)導干部認為,林秀貞不是干部,普通群眾可以學的多,領(lǐng)導干部可以學的少。的確,領(lǐng)導干部每天考慮的事情,與林秀貞所奔忙的不是一個層面。但領(lǐng)導干部也是人,在基本的榮辱觀上與普通人沒有兩樣。同時,他們也應比普通人在善良、公益、奉獻上有更大的作為。

領(lǐng)導干部帶頭學習先進典型,并不是要求他也去親自贍養(yǎng)幾個老人,而是希望他樹立扶危濟困的決心,從執(zhí)行力上去影響一個單位、改變一個局部、凝聚一個集體。不是要求他走上街頭去擦拭馬路護欄或刮洗城市“牛皮癬”,而是希望他拿出管理城市的方案和舉措。老百姓知道疼愛一株小草,而有些干部卻命令砍伐一片森林。老百姓知道節(jié)省一度電、一滴水、一粒米,而有些干部卻暴殄天物,揮霍浪費。

和諧社會,從每一個黨員干部的榜樣中來。

責任都有一個定量,如果一方超負荷承擔,就意味著另一方相應地減少了自己應當承擔的等量責任。林秀貞讓國人感動,也讓我們深思:她在幾十年照顧六七位孤寡老人的時候,各級政府給予這些老人的又是什么?民政部門盡了多少責任?林秀貞們的出現(xiàn),折射出社會救助的尷尬,見證了基層貧困家庭社會救助制度和執(zhí)行力的雙重缺陷。

82歲高齡的甘肅老人陳尚義收養(yǎng)棄嬰,風燭殘年的老漢白芳禮十幾年拼命蹬三輪車掙錢供養(yǎng)窮孩子上學,他們身上體現(xiàn)出一種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傳統(tǒng)美德,但我們不能把目光老盯在這些平民英雄身上。他們能拿出來的也許只是一件棉襖,能使一個人抵御寒冷,而很多重大社會問題,他們難以擔當,這理所當然也應該由政府來承擔。

考量一個社會的進步和文明,最當緊最需要的是搭建機制平臺,使鮮花盛開,百鳥歡唱;使小溪暢流,大河奔走;使腐朽的思想無地自容,使健康的事物蓬勃向上……而搭建這個平臺的,對我們今天的共產(chǎn)黨人來說,舍我其誰?

和諧社會,從先進科學的社會機制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