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行使人事任免權的實踐與思考

時間:2022-07-18 03:23:00

導語:人大行使人事任免權的實踐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大行使人事任免權的實踐與思考

人事任免權是憲法和法律賦予地方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重要職權。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權,就是人大及其常委會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在充分發(fā)揚民主、廣泛聽取意見的基礎上,代表人民的意志,以集體行使職權的形式,,決定有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任免。其實質就是通過法定程序,把人民享有的管理國家的權力委托給人民可以信賴的“公仆”,它是人民當家作主、行使管理國家權力的一種重要形式,它對國家民主政治建設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據(jù)憲法和法律的規(guī)定,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任免權的形式,主要有選舉、任免、批準任免、決定任免等。多年來,隨著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不斷推進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不斷完善,地方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在同級黨委的領導和上級人大的指導下,認真履行職責,通過人事任免,選舉產生國家機關代表人民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力,將一大批群眾公認,德才兼?zhèn)涞膬?yōu)秀人才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同時,通過人大依法行使任免權,使各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任免逐步走上民主化、規(guī)范化、法制化的軌道。增強了任命干部的公仆意識,促使干部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而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在人事任免實踐中,仍存在著一些不足,需要我們認真思考和積極探索。

一、在選舉工作中,對差額選舉的原則理解不夠準確,執(zhí)行不夠有力。

1、在正職選舉上,不管代表提出不提出其他候選人,都搞等額選舉。地方組織法明確規(guī)定,地方人大、政府、法院、檢察院領導人員的選舉,正職的候選人一般應多一人進行差額選舉。這是原則,是一般情況,只是在提名的候選人只有一人即提不出其他候選人的情況下,也可以等額選舉。等額選舉是例外,是特殊情況?,F(xiàn)在往往把特殊情況當作一般情況,在理解法律的本意上產生了偏差,在實際操作中就是搞等額選舉。

2、在副職選舉上,地方組織法規(guī)定:有關副職領導人的選舉,則必須實行差額選舉,并且明確規(guī)定主席團提名的候選人人數(shù)、每一代表與其他代表聯(lián)合提名的候選人人數(shù),均不得超過應選名額,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實施“等額提名”、“差額選舉”。而在實際工作中,往往都按最低的差額數(shù)來操作,使法律規(guī)定的候選人數(shù)“應比應選人數(shù)多一至三人”或“應比候選人數(shù)多十分之一至五分之一”形同虛設。

3、在代表聯(lián)合提名候選人的工作中,缺乏民主意識,對代表的民主權利不夠尊重,使差額選舉變成“陪襯選舉”。一方面,差額部分的候選人必須組織代表提出;一方面,出于各方面的考慮,又要保證某位候選人的當選,控制代表聯(lián)合提名候選人,在操作中往往“醞釀”出了條件明顯低于這些候選人的“弱勢”人員,然后“協(xié)商”成了“陪選”。代表聯(lián)合提名的候選人,有時,還有組織出面做工作,在某種壓力下,代表聯(lián)合提名的候選人,不接受代表的聯(lián)合提名,甚至出現(xiàn)組織上指定代表提出“符合要求”的候選人名單,這些做法既缺乏法律依據(jù),也明顯背離了立法本意,剝奪了代表聯(lián)合提名候選人的民主權利,妨礙了人大代表充分行使法律賦予的選舉權利。最后,候選人數(shù)雖然符合了差額比例,但這種差額選舉往往被人戲稱為“陪襯選舉”。

二、在常委會任命工作中,還存在透明度不高,競爭性不強的情況。

1、情況介紹透明度不高,常委會成員難以全面準確了解擬任命人員的情況。提請任命人員的情況主要采用表格式的羅列反映和格式化的語言表達,很難知人知情。尤其是外單位調入的人員,更是不知其人其貌。再加上法律沒有賦予人大常委會“任前考察”的職權,常委會上的投票表決就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2、等額提名缺乏競爭性?!耙桓畠稍骸碧崦慕M成人員和黨委推薦的政府個別副職人選都是等額的。法律沒有對是否可以差額提名,擇優(yōu)任命,或者是否可以另選他人作出規(guī)定,這與差額選舉的立法考慮和擇優(yōu)錄用的民主選舉原則存在明顯的缺陷,這種缺陷必然導致人大常委會投票決定的局限性。

3、對政府副職既應選舉產生又可個別任命,明顯不公平合理。地方組織法規(guī)定:政府正副職領導人應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但又同時賦予人大常委會在本級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決定政府副職的個別任免。這在應由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人員中是個特例,除此之外都得由人民代表大會進行補選。這項規(guī)定在實際操作中確實有利有弊。這既對調整政府領導人員帶來了靈活性,又給任期屆滿和調動干部帶來了隨意性。

4、有些人對人大常委會的任命表決結果仍有不正確的看法。人大常委會委員在行使任命權時,絕大多數(shù)是認真負責的,十分尊重黨委推薦的人選和介紹的情況,一般講都能以絕對多數(shù)獲得通過,但也確有個別人選,干部群眾意見大,委員們有不同看法,在投票表決中未獲通過,這本來是一種正?,F(xiàn)象,但有些人的看法就不正確,認為“人大不與黨委保持一致”,唱了對臺戲。這也對常委會依法履行自己的職責增加了不應有的壓力。

三、選舉產生和依法任命的人員隨意調動,這是對法律的權威和人大職權的不尊重。

因工作需要,領導干部的調動是正常的。但是干部,特別是人大選舉產生和常委會依法任命的干部的調動也應遵循一定的程序和規(guī)則,依法而行。實際工作常常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

1、選舉或任命的干部調動過頻過快。法律對人大選舉產生和常委會任命干部任期都有明確的規(guī)定。按照法規(guī),只有在換屆時,干部才能有較大的變動,而實際上,換屆選舉后,政府組成人員能干滿一屆的大致上只有半數(shù)。我們區(qū)曾出現(xiàn)過一屆內選舉產生三任區(qū)長的做法,出現(xiàn)過常委會任命的副區(qū)長三個月內被調走的現(xiàn)象。這些都是法律意識淡薄依法辦事觀念不強的表現(xiàn),是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人大代表民主權利的不尊重。

2、先離崗后辭職的調動也時有發(fā)生。個別選舉產生或依法任命的干部,未經法律程序辭職就已離崗,已經到新單位任新職。甚至這里尚未免職,那里早已作出任職決定。這不能追究當事人沒有依法辦事,都是組織上安排、通知辦理有關手續(xù)的,個人當然服從組織,但個人和組織就是把法律擱到了一邊,違背了法定程序,變相地剝奪了人大的法定職權。

(二)探索與思考

當前,我們正在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吨泄仓醒腙P于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明確指出,要“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jiān)督。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證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jiān)督,支持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支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依法履行職能,密切人民代表同人民群眾的聯(lián)系,使國家的立法、決策、執(zhí)行、監(jiān)督等工作更好地體現(xiàn)人民的意志,維護人民的利益”。這為人大工作與時俱進,為人大工作開創(chuàng)新局面指明了方向。

針對基層人大在行使任免權工作中的問題,建議認真學習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手探索解決途徑。

一、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tǒng)一。

我們一直強調,堅持黨的領導,充分發(fā)揚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是搞好選舉工作的關健和原則,對此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作了進一步的論述,并把它提高到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高度。這也是我們切實搞好人事任免工作的原則。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這三者是一致的,統(tǒng)一的,不能割裂的。彭真同志早就講過:“法、人民的意愿和黨的領導是一致的”。“黨在選舉中的領導,就是要嚴格依法辦事,嚴格按照法律規(guī)定進行選舉”。中央在2000年的批準下發(fā)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綱要》要求:“正確處理加強黨的領導、充分發(fā)揚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的關系,改進黨代表大會、人民代表大會的選舉工作。積極探索在差額選舉的條件下堅持黨管干部的原則,充分發(fā)揚民主的方式方法。保護代表參加選舉的權利和熱情,提高代表參與的能力和水平”。2002年7月中央又在《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的通知中指出:“要認真落實群眾對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jiān)督權”。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又再次強調:“堅持和發(fā)展人民民主,是我們黨執(zhí)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和根本途徑”。我們要按照中央的指示精神,堅持三者統(tǒng)一,在現(xiàn)行法律的條件下,積極探索,逐步規(guī)范,把人大任免工作做得更好。

二、加強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宣傳,提高對選舉工作的認識。

選舉是現(xiàn)代社會實施的一種由多數(shù)人來選聘自己的代表或者領導人的政治文明制度。它不僅是一種民主的形式、民主的手段,更是民主的實質、民主的重要內容。沒有選舉,人民就無法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國家機關也無從產生。所以選舉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基礎和重要內容,也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旺盛生命力的源泉。差額選舉是黨的主張,是法律的規(guī)定,是人民意志的體現(xiàn),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差額選舉首先在黨內實行,并被確定為黨內政治生活的一項準則。然后差額選舉被推廣到國家政治生活,既適用于各級人民代表的選舉,又適用于地方各級國家機關領導人的選舉,并逐步制度化、法律化。這些年來的實踐證明,差額選舉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和廣大人民代表的普遍歡迎和擁護。這是因為差額選舉充分體現(xiàn)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反映了人民的意愿,給了人大代表一個好中選優(yōu)的權利。實行差額選舉也就在選拔任用工作中引入了競爭機制,有利于對干部的激勵和鞭策,客觀上也是對黨組織考察、推薦干部制度的補充和完善。差額選舉體現(xiàn)了黨內民主與國家民主的結合,已經成為我國選舉制度的一項原則,是人大代表能夠代表人民的意志選擇國家機關領導人員的重要方式,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指出:要“完善黨內選舉制度,改進候選人提名方式,適當擴大差額推薦和差額選舉的范圍和比例”。無異為我們搞好選舉工作奠定了堅定的基礎。

三、與時俱進,大膽探索,切實解決任免工作中的實際問題。

1、認真做好對候選人和擬任命人員的任前了解考察工作。選舉和任命的目的就是通過法定程序選擇人民群眾信任,對人民群眾負責的人員,把好人事任命關。要做到這一點,一個基本的條件就是對擬任命人選要“知情”,要了解,才能選得準、選得好。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指出:要“擴大基層民主,完善基層政權,……保證群眾依法行使選舉權、知情權、參與權、監(jiān)督權等民主權利”。作為人大的選舉和任命,更要充分運用和行使好這“四個權”,這樣才能全面了解擬任人選真實的、具體的情況,依法進行審議和表決。真正使黨委的意圖通過法定程序得以實現(xiàn)。

2、要完善干部任期制度,減少任命干部的隨意離任、調動。隨意變動選舉和任命的干部,不僅有違代表的意愿,同時也有違干部自己的承諾;不僅不利于黨的方針政策在本地區(qū)的貫徹實施,同時更不利于當?shù)氐慕洕蜕鐣聵I(yè)的發(fā)展。要進一步明確對依法選舉、任命干部的任期。使選舉產生和依法任命的干部在任期內安心工作,為黨、為人民做好本職工作,使黨對干部的培養(yǎng)、提拔、使用更具計劃性,更加制度化、法制化。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指出:“要實行黨政領導干部職務任期制度,健全公務員制度”。要“嚴格控制選任制領導干部任期內的職務變動”。這將有效地避免干部亂調亂免現(xiàn)象的發(fā)生,有效地減少跑官要官現(xiàn)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

3、要不斷完善選舉制度,依法、科學、合理地制訂好大會選舉辦法和常委會任命程序。要把黨委的意圖,法律的規(guī)定,實際操作的辦法公開透明地告訴代表和委員,要充分相信代表的法律水平和判斷力,充分相信委員們民主意識和責任心。不要一遇到選舉,總要緊緊張張,就怕結果不滿意。這表明我們在工作中民主發(fā)揚得不夠,群眾路線不深入,對自己的提名信心不足,把握不大,所以在操作時總想規(guī)避一些法律上的要求,以減少難度,確保自己的意圖。只要我們真正依法辦事,充分發(fā)揚民主,規(guī)范操作程序,人選選得準,選得好,就一定能把選舉和任命工作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