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學校工作經驗材料

時間:2022-06-03 06:39:00

導語:先進學校工作經驗材料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先進學校工作經驗材料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因地制宜確立研究課題,有的放矢進行理論指導;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科學,實事求是工作重點明確;令行禁止落實教育內容,循序漸進總結科學規(guī)律;在希望的田野上收獲與展望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為了探索學校對農村孩子特別是農村單親家庭孩子教育的有效途徑和方法,提出“構建“陽光家庭”教育體系,謀求家校共同發(fā)展藍圖”課題,并對學校實際教育教學工作進行理論指導、結合本校實際情況,積極探索農村孩子特別是農村單親家庭孩子的教育方法、化抽象理論說教為具體生動的指引、強調學生的自我性,注重教育的人文性、教育者要有“良心細心耐心”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一、因地制宜確立研究課題,有的放矢進行理論指導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進步,中國城鄉(xiāng)差距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由于中國農村實行計劃生育政策深入人心,“一個家庭只生一個孩”,再加上離婚率日益上升及意外死亡、失蹤等原因,使農村單親家庭不斷增加,學校中的單親家庭孩子數(shù)量也在逐年上升。這些農村孩子尤其是單親家庭孩子在思想、學習、行為、習慣等各方面,往往有著與其他學生不同的特點,也存在著很多問題。因此,農村孩子特別是農村單親家庭孩子的學校教育問題就越來越突出地擺在學校及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并且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和重視。教育家盧梭說:“每一個人的心靈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須按它的形式去指導他;必須通過它這種形式而不能通過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對他要費的苦心取得成效。”

我們**中學是一所面向全市13個區(qū)縣招生的市重點中學,現(xiàn)有教學班38個班級,2000左右在校生,其中1000多名住宿生,學生來源主要以農村孩子為主。自從2006年家長學校第二輪開辦以來,其中為了探索學校對農村孩子特別是農村單親家庭孩子教育的有效途徑和方法,提出“構建“陽光家庭”教育體系,謀求家校共同發(fā)展藍圖”課題,并對學校實際教育教學工作進行理論指導。

二、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科學,實事求是工作重點明確

改革開發(fā)以來,我國農村確實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和城市比還有較大差距,農民家長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家庭教育一片空白。要解決這一問題絕對是一個長期工程,但我們的孩子教育不能等。因此,我們在開辦家長學校提高農民家長家庭教育素養(yǎng)、構建“陽光家庭”教育體系的同時,結合本校實際情況,積極探索農村孩子特別是農村單親家庭孩子的教育方法。這里,我要介紹的主要是后一方面內容。毫不客氣地說,這些農村孩子,城鎮(zhèn)孩子有的優(yōu)點(受過良好的幼兒和中小學教育)他們沒有;城鎮(zhèn)孩子有的缺點(嬌生慣養(yǎng)、以自我為中心等)他們都有,這就加大了教育的難度。

《孫子兵法》注:“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币馑际钦f不用作戰(zhàn)而使敵人屈服,才算是好中最好的,表明思想攻勢的巨大作用。唐朝魏征有云:“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比绻呀逃茸鳂淠?、泉水,那么思想教育就是根本,就是泉源。學校教育要發(fā)展、要革新,就必須重視學生德育教育中的思想教育工作。

這不是一個新話題,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既是一個教育管理者(學校德育主任),又做過一個一線教育者(班主任),只就自己學校工作中思想教育方面的實例,談幾點與眾不同的心得體會,僅供心有靈犀者共研磋。

(一)、化抽象理論說教為具體生動的指引。

有這樣一段相聲――

“我把手電筒豎在這兒,有能耐你從光柱爬上去?!”

“我才不干呢;我爬上去了,你把手電筒一撤,我不就掉下來了嗎!”

學生思想教育,理論性不應太強,不宜講大道理;太抽象、太理論化了就象手電筒的光柱,觀之耀眼奪目,可它不能很好地幫助學生進步、提高;學生不“干”(不買賬),就只好“掉”下來了。理論是講給老師的,指導老師怎樣教育學生的。

報載南方某縣城一老師教育學生――

學習好將來就能掙大錢,買房、買車、娶漂亮媳婦。

如此思想教育,太俗太功利化固然不敢茍同,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它具體、真實可感。現(xiàn)在的農村孩子,普遍存在學習目的不明確、進取心不強的問題,怎么辦?做事就要有效果。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前提是要具體點兒、淺白點兒,才會有效果。比如讓學生知道共產主義是人類的最高理想是必要的,如果用人類的最高理想來教育學生努力學習就不太現(xiàn)實,效果也不會好;共產主義太抽象了,那是將來的社會。不妨多給這些孩子搜集一些大學的信息――遼寧大學,一所綜合性很強的大學,許多遼沈名人畢業(yè)于那里;東北大學,計算機技術水平國際一流;大連是個漂亮的地方,東北財經大學、大連理工大學、遼寧師范大學等就坐落在那里;清華、北大很難考,但學兄學姐們通過自己努力,考上了他們的研究生……使孩子們明白:任何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同時,學校支部各班可以列一張表,通過調查問卷填上每個同學的理想大學,用以激勵學生。學生張某,文化成績不理想,可體育素質不錯,建議他考體院或大學體育系。人生目標明確了,此后張某的表現(xiàn)判若兩人??上攵?,一個具體、現(xiàn)實的目標對這些孩子的激勵是無窮的。

(二)、強調學生的自我性,注重教育的人文性。

父母、老師、親人、朋友等只是學生成長中一段生活的“拄杖”,更多更長的人生路需要學生自己走,也只能自己走,學生才是自己人生的主人。教育學生以“自我“為中心,做生活的主人。好處有三:

第一、學生明曉一切的努力都為了自己的錦繡前程,應該責無旁貸,調動了積極性;

第二,學生知道自己優(yōu)秀了,才能更好地回報親人,服務于社會,明確了條件性;

第三,學生也懂得社會的整體發(fā)展,首先是個體的發(fā)展,也領悟“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真諦,端正了目的性。

這些和“自私自利”有本質區(qū)別。同時,鼓勵了學生保持自己的個性,張揚自己的個性;眾所周知,社會是在探索、創(chuàng)新中發(fā)展的,這是那些因循守舊、循規(guī)蹈矩的人不可能做到的。因此,學校每學期都舉辦演講比賽、各種征文比賽、書畫比賽以及各種體育賽事,組建校學生會、校文學社和校廣播站,讓有條件的學生有機會參加學校管理。同時,進行研究性學習的課堂教學改革,一改以往教師一講到底的教學模式,教師與學生角色互換,學生是“紅花”,教師是“綠葉”,學生真正變成自己學習的主人。

報載北京某中學允許互相有好感的同學同桌。這是教育的進步,社會的進步。當人文主義在社會發(fā)展到今天已經充斥生活的每個角落,教育也不應回避這個話題。多聽聽學生民主的聲音,有百利而無一害。鼓勵學生交朋友,朋友可以一起學習娛樂,互相促進,探討生活走向成熟,在和朋友交往中取長補短,感知他人的存在。尤其讓成績好的優(yōu)秀學生幫帶成績差的學生,可以在全班形成友愛向上的風氣。還可以在班級設“交流信箱”??傊?,平等、民主、對話應成為班級內的主要溝通形式;即使是批評,也應該是“積極批評”――多些理解尊重,少些尖酸刻薄。社會進步首先應該體現(xiàn)在教育上的人文主義。

(三)、教育者要有“良心細心耐心”。

這些看起來好象不是方法,但確實可以指導我們的實際工作,姑且稱之為方法。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既然走上教師崗位,不談神圣感,最起碼也要有責任感,這是一項“功在一時,造福千秋”的事業(yè),怎一個“良心”了得?周任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千萬不可誤人子弟。這是一個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素養(yǎng)。

細心,可以發(fā)現(xiàn)問題。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除了了解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了解學生的性格性情、家庭情況,甚至一舉一動一個眼神。尤其是這些農村孩子,生活環(huán)境使他們相對來說要保守一些,缺少與人溝通的勇氣和技巧。這就要求教師要主動一些,靠細心發(fā)現(xiàn)問題。記得有個學生連續(xù)幾次沒交小楷,找來一問,原來他只想用這樣小“叛逆”引起老師注意,想找老師談心。發(fā)現(xiàn)問題了,比如:單親家庭、特困戶、早戀、出走、上網(wǎng)吧等,就好解決了。

面對學生的缺點、錯誤,特別是這些農村孩子的缺點,可能存在十幾年了,老師更要有足夠的耐心。如果學生都是十全十美的,老師的工作也就失去意義了,允許學生有缺點、犯錯誤,老師的職責是幫助他們;也應明白“學生內心深處并不愿意有缺點、犯錯誤”的道理,成長是一個過程。當一個痛哭流涕的母親,訥訥地把她后進生的兒子交給你而不知說什么好了,面對那渴求的眼神,你會明白――考驗耐心的時候到了,學校的職責、家庭的關愛、社會的需要都要想到。

三、令行禁止落實教育內容,循序漸進總結科學規(guī)律

看過電視劇《亮劍》的觀眾都知道:李云龍帶出來的部隊都是“嗷嗷”的!為什么?這個部隊的每個成員都具有一種精神――“亮劍精神”。我們**中學對學生的教育也有自己特定的內容,概況起來可以稱之為“三心一力”。具體內容如下:

(一)、自尊心

“尊重他人,就等于尊重自己?!?/p>

教育學生做事,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別人的角度,身臨其境地想一想。試想,一個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的人,能在班級中與同學和平相處嗎?能在家中孝敬父母嗎?能在本職單位好好工作嗎?能在這個社會上生存嗎?都不能!曾經布置這樣一道家庭作業(yè)――要求學生在周末為家長準備一盆洗腳水,舉手之勞。在開家長會時做個調查,二分之一的學生做了,四分之一的學生說了但沒做,還有四分之一的學生沒說也沒做。讓學生明白,一個人的價值、地位,不是自己訂的,而來源于他人的看法、評價,自尊來源于他人;社會越發(fā)展,越需要團結精神,只有尊重他人并有自尊的人,才能在群體中生活得好。

(二)、自信心

“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別人怎么會相信你?!?/p>

農村孩子多數(shù)缺少自信心,因而自信心的培養(yǎng)尤為重要。自信來源于小事的積累,來源于事前的精心準備,來源于無數(shù)次心靈的積淀。教育學生平時做小事要認真、仔細,比如擦干凈一次黑板,做好一次掃除,回答準確老師提出的一個小問題等,爭取做到萬無一失,百分之百的完美。老師最好用放大鏡,給予發(fā)現(xiàn),適當?shù)乜隙ê唾潛P。這樣,自信心就在學生心中慢慢地生長了。做小事有信心,做大事也會有信心;學習有信心,生活有信心,一個單位的領導也會把一項工作交給一個有信心的人去做。

(三)、上進心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p>

教育學生“試試就能行,拼拼就能贏”。不試,一點兒機會都沒有。任何一座迷宮,只要闖一闖總會有收獲的。想贏怕輸,不敢嘗試,“現(xiàn)在要小面子,將來丟大面子”,沒有競爭意識,怎能進步?不用說,沒有競爭、創(chuàng)新,社會不會進步,退一步講,將來怎樣適應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莫斯科不相信眼淚”。因此,在班級中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培養(yǎng)良好的心態(tài),適當進行競爭,促進學生的上進心,很有必要。比如,可以按成績排座位,并講明道理――將來求職是不會按大小個兒的;同時,對坐在后面的同學,老師要多關注,多鼓勵。也要讓學生明白正確的競爭含義――競爭是全面提高自己,超越別人,不是拆對方臺,讓對方不如自己;競爭是學習別人優(yōu)點,克服自己缺點,不是拿自己優(yōu)點與別人缺點比,更不是攻擊對方缺點。還可以采取分組式教學管理,各組在學習、紀律、衛(wèi)生等方面進行評比競爭,既增強了學生的競爭能力,又培養(yǎng)了他們的集體主義精神。

(四)、自我控制能力

“人與動物的最大區(qū)別就是,人有思維,能控制自己行為?!?/p>

教育學生要知道什么時間什么地點自己應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并對自己的一言一行負責任。試想,一個對自己的行為都不能負責的人,會認真去做事情嗎?一個連自己的行為都不能很好約束的人,能做好什么事情嗎?將來的社會,人們知識本領差不多少,如何選拔錄用人才分只有看個人綜合素質的好壞了。

綜上所述,教育工作者首先應該是個思想者、引路人,而學生是教育的主角;思想教育不應該舍本逐末、截箭療傷;教育的過程,應該是具體現(xiàn)實、科學超前的,而不是說教。

四、在希望的田野上收獲與展望

**礦務局中學自從**年開始家長學校第二輪工作,至今已經近5年了。五年來,廣大家長均能克服種種困難、積極和學校配合,支持學校開展的各項教育教學活動,不僅注重對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而且能緊跟時代教育的要求,努力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個性和潛能,共同促進了學校素質教育的高質量。五年來,廣大教師也能勤勤懇懇,兢兢業(yè)業(yè)對待家長學校的教學任務,任勞任怨,踏踏實實地完成每一次家校交流活動,積極地向學生家長傳播先進的家庭教育理念,與學生家長反復溝通,交流,共同促進孩子的成長.通過這5年不懈的努力,在家校的聯(lián)手教育下,也促使我們學校的各項工作取得了一定程度的進步和發(fā)展。作為課題組負責人,我熟悉且深知這些,因而誠摯地向他們道一聲:“謝謝!”

有人說,孩子的心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播種理想,收獲行為;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我們學校將致力于使家長通過在家長學校的學習,更加明確肩上的重任,知曉家教規(guī)律,解除家庭教育中的種種困惑,讓家長們小心謹慎地給孩子的心田播下鐘愛的種子,辛勤地施肥、培土、澆灌、耕耘,在將來的某一天看著這些種子生根,發(fā)芽,開花,并接出累累碩果。同時,我們也有信心,在上級領導和有關部門的指導幫助下,充分發(fā)揮家長學校的輻射作用,進一步探索辦好家長學校的新模式、新途徑、新方法,辦出自己的特色,用堅實的腳印,為新形勢下的家長學校教育工作留下一串串不同尋常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