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銷社振興工作活動方案
時間:2022-01-14 10:11:29
導語:供銷社振興工作活動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全縣經濟社會跨越趕超和搞活農村流通的目標,堅持服務“三農”宗旨,堅持市場化、合作制和開放辦社原則,著力構建新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絡、新農村基層供銷服務網絡、新農村農民合作經濟組織三大體系,大力推進經營創(chuàng)新、組織創(chuàng)新、服務創(chuàng)新,健全完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打造“新供銷、新網絡、新服務”,不斷提升供銷合作社的自身綜合實力和“三農”服務能力,努力成為農村現代流通的主導力量、農業(yè)社會化服務的骨干力量、農民專業(yè)合作的帶動力量,為促進經濟社會科學發(fā)展、跨越發(fā)展做出新貢獻。
二、奮斗目標
我縣從1998年開始對供銷合作社進行全方位改革,2006年6月,全縣供銷社系統企業(yè)破產改革結束,全社企業(yè)職工全部一次性安置、所有資產全部清散。我縣被全國總社確定為供銷合作社經營網絡薄弱與空白縣,省市供銷社確定為三類社,是縣級社中基礎最薄弱的,面臨發(fā)展無資產、投資無來源、經營無網絡、管理無人員的困境。縣供銷合作社振興工作要立足于縣情和社情,突出服務“三農”職能,發(fā)揮供銷合作社自身優(yōu)勢,整合社會資源,以增加社有資產存量和收益、增強供銷社自身綜合實力、增長社屬企業(yè)經營規(guī)模和效益、拓寬供銷合作經營服務網絡和領域為目標,弘揚艱苦創(chuàng)業(yè)、自強不息、克難奮進的精神,穩(wěn)步推進,逐年突破,突出亮點,走特色化振興之路,全力打造新型供銷合作社。
到2015年底,實現商品購進總額達9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4億元,實現利潤80萬元,所有者權益達1000萬元以上;培育年產值過1000萬元的社有骨干企業(yè)3家,經營服務網點發(fā)展到1000家;新建農副產品或廢舊物資批發(fā)交易市場1個,規(guī)范建設商品配送中心4個(其中日用消費品配送中心1個、農資配送中心2個、煙花爆竹配送中心1個);規(guī)范建設村級綜合服務社170家以上、農民專業(yè)合作社12家以上;積極探索建設新型基層社、新型行業(yè)協會、新型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全面提升供銷社為農服務功能,全面提升供銷社企業(yè)的綜合競爭實力。
三、主要任務
(一)加快村級綜合服務社建設,完善新農村基層供銷服務網絡。按照“五務合一”(黨務、村務、商務、服務、事務)、“三個結合”(公益性服務、經營性服務、性服務)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三項制度”(組織上實行成員制、經營上實行配送制、服務上實行合作制),整合各方面資源,扎實推進村級綜合服務社建設,推動建立健全縣、鄉(xiāng)(鎮(zhèn))、村三級便民綜合服務體系。積極推進“通村信息化工程”建設,全面提升村級綜合服務社的信息化水平,用電子信息技術武裝傳統網絡,為發(fā)展現代物流奠定基礎,為全面實現“一網多用、雙向流通”探索新路子。2012年建成30家村級綜合服務社,總數達到104家;到2015年,全縣村級綜合服務社累計170家以上,行政村覆蓋率90%以上。
(二)加快“四大網絡”建設,完善新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絡。著力打造農資、日用消費品、農副產品購銷、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等四大網絡,著力拉動農村消費品市場需求,解決農民“賣難買貴”問題,改善農村消費環(huán)境。一是加快農產品銷售網絡建設。在翻壩物流產業(yè)園建設1家農產品交易批發(fā)市場;建立農產品電子商務信息平臺;通過對口支援、農超對接等方式拓展農產品銷售網絡。二是加快農資經營網絡建設。繼續(xù)建設農資配送中心、農資農家店和農資連鎖店,完善農資配送連鎖經營模式。大力支持縣興農供銷合作公司沙鎮(zhèn)溪農資經營部和國豐農資公司2家縣農資龍頭企業(yè)做大做強,以這兩家企業(yè)為依托建設農資配送中心,完善農資配送連鎖經營服務網絡,市場占有率達到80%以上。三是加快日用消費品流通網絡建設。鞏固煙花爆竹經營主渠道地位,做大做強縣吉慶煙花爆竹銷售公司,加大投入改善條件,健全完善配送網絡和配送制度,著力提高市場占有率,到2015年穩(wěn)定在90%以上。規(guī)范建設1家日用消費品配送中心,形成覆蓋城鄉(xiāng)的日用消費品連鎖經營服務網絡,到2015年配送率達到50%以上。四是加快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建設。積極爭取扶持政策,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構建由供銷社主導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構筑廢舊物資回收加工利用產業(yè)鏈,加快再生資源網點建設力度,提高廢金屬、廢舊家電、報廢汽車、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等主要廢舊商品的回收率。到2015年,由供銷社主導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市場占有率要達到50%以上。
(三)加快新型合作經濟組織建設,完善新農村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體系。一是大力領辦專業(yè)合作社。按照“一鄉(xiāng)一社”、“一社一品”、“一品一社”或“一品多社”和“興農公司+專業(yè)社+農戶”的模式,圍繞主導產業(yè),領辦、參辦、協辦農民專業(yè)合作社12家以上,到2015年發(fā)展到14家,積極培育國家、省級示范專業(yè)合作社。二是積極發(fā)展行業(yè)協會。爭取政府支持,組建成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和煙花爆竹等行業(yè)協會。三是創(chuàng)新基層社發(fā)展模式。按照市場化和合作制原則,采取多種方式,逐步建設新型基層社。
(四)加快縣聯社自身建設,著力增強綜合實力。牢固樹立“搶抓機遇、科學發(fā)展、以為求位、增強實力”的理念,圍繞振興目標,實施好三大工程。一是人才工程。事在人為。要突出抓好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積極爭取縣委、縣政府重視和支持,著力改善縣聯社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結構,形成梯次結構。二是社有企業(yè)成長工程。健全完善社有資產經營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提高社有資產運營和管理水平。進一步完善資產經營公司——縣興農供銷合作公司建設,充分發(fā)揮其聯合合作、招商引資的平臺作用,興辦社有企業(yè),形成新資產、新網絡、新效益,實現社有資產保值增值。加強對社有企業(yè)的培育扶持、經營指導和管理監(jiān)控,努力提高收益率和調控力。到2015年,實現年綜合收入100萬元以上。三是項目建設工程。振興供銷合作社,必須以項目為支撐、為抓手。要認真研究政策,用足用活政策,充分利用對口支援、移民后續(xù)規(guī)劃、試驗區(qū)、扶貧開發(fā)、農業(yè)綜合開發(fā)等政策機遇和供銷社系統項目資金,科學謀劃項目,積極爭取項目,扎實推進項目。
四、保障措施
(一)爭取各方支持,優(yōu)化發(fā)展環(huán)境。大力實施縣級供銷社振興工程是服務“三農”,搞活農村流通的重要手段,各級黨委政府和上級供銷社高度重視。要圍繞振興目標,積極爭取縣委、縣政府和上級供銷社加強領導、高度重視、政策扶持,提請縣政府出臺政策文件。要加強與組織人事、發(fā)改、財政、國土、農業(yè)、移民、開發(fā)區(qū)(辦、招商局)等部門和供銷社系統的聯系溝通和匯報交流,爭取各方支持,整合各類資源,形成強大的工作合力、良好的社會氛圍、協調高效的工作機制,把振興工作落到實處。同時,要加大宣傳工作力度,擴大新時期供銷社的影響力,塑造供銷社的嶄新形象。
(二)加強組織領導,狠抓工作落實。
要樹立“一切圍繞振興工作,振興工作就是一切”的理念,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積極穩(wěn)步扎實推進,全力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一是加強領導,分工負責。成立縣供銷合作社振興工作領導小組,由縣供銷社黨組書記、主任任組長,黨組成員、副主任任副組長,各股室負責人為成員。建立“一把手負總責、班子成員和股室各負其責”的崗位責任制,將振興工作任務分解到每名班子成員、股室工作人員,形成人人抓振興、人人有目標、人人有責任的振興工作機制。二是扎實推進,分步實施。圍繞振興目標,認真調研,優(yōu)化方案,細化措施,項目一個一個落實,事情一件一件做好,目標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實現,每年每季每月每周每日都有任務,逐步到位、逐年突破,及時總結,發(fā)揚成績,彌補差距,增強信心,增添措施,切實把振興工作落到實處。
- 上一篇:略談大學體育教育中的異化
- 下一篇:漫談大學體育課程考核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