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沿街流浪乞討方案
時間:2022-11-07 01:15:00
導語:救助沿街流浪乞討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進一步做好對沿街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管理工作,加強城市管理,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根據國務院《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民政部《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市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烏民發(fā)〔20〕141號),結合我市實際,制定國慶節(jié)前集中救助沿街流浪乞討人員實施方案。
一、集中救助時間
20**年7月1日至20**年10月10日。
二、組織機構
由民政、公安、衛(wèi)生、行政執(zhí)法、市政市容等部門負責組建**市救助管理工作組(以下簡稱工作組)。
組長:左燕青市民政局副局長
副組長:張志烈市執(zhí)法局副局長
吳成德市公安局治安支隊副支隊長
成員以市民政局工作人員為主,從公安、衛(wèi)生、行政執(zhí)法、市政市容等部門各抽調2人參加,辦公地點設在市救助管理站紅山分站。
三、治理范圍
根據**市沿街流浪乞討人員的分布情況,重點對天山區(qū)、沙依巴克區(qū)、新市區(qū)、水磨溝區(qū)范圍內的主要街道及人口比較密集的機關、學校、醫(yī)院、車站、機場、市場、商場、公園、影劇院、娛樂場所、運動場、體育館、展覽館、旅游景點、賓館和十字路口、非機動車道、機動車道、過街天橋、地下通道等地段進行治理。
四、工作任務
各部門嚴格按照《**市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烏民發(fā)〔20〕141號)的規(guī)定,分工協作,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對沿街流浪乞討人員的集中救助工作。本次集中救助從7月1日開始,工作組分兩個小組,一組負責天山區(qū)、水磨溝區(qū),另一組負責沙依巴克區(qū)、新市區(qū)。主要任務是對沿街流浪乞討人員進行宣傳、勸導、教育、救助。工作組在每次大型活動開展前十天進行集中救助,力爭做到大型活動期間主要街道和地區(qū)無流浪乞討人員。
五、工作要求
(一)各區(qū)(縣)、各相關部門協同配合,齊抓共管,共同做好對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管理工作。
(二)對流浪乞討人員,由民政部門負責,公安等部門配合,摸清其家庭情況及乞討原因,建立檔案;對職業(yè)乞討人員,尤其是自60—70年代從外地來我市長期散居在雅山、黑甲山一帶,依靠乞討成家立業(yè)、生兒育女的,由公安部門負責,民政等部門配合,摸清其家庭情況及乞討原因,并建立檔案,為從根本上解決流浪乞討問題提供依據。
(三)加大宣傳力度,努力營造救助流浪乞討人員的良好社會氛圍。市民政部門負責在市區(qū)內人口密集地段和主要街道設置救助指示牌,標明救助站的地址、電話等。同時,各新聞媒體要對沿街流浪乞討人員中假裝殘疾、以假亂真、強討硬要、租借兒童、攔車乞討、強迫未成年人乞討等行為予以曝光。
(四)參與集中救助部門派出的2人中,漢族、少數民族各1人。開展集中救助前,工作組成員進行集中學習培訓,強化安全意識。
- 上一篇:煤礦安全生產緊急通知
- 下一篇:消防百日安全治理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