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加強共青團員經常性教育的工作意見

時間:2022-07-30 05:50:00

導語:關于加強共青團員經常性教育的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共青團是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學校。充分發(fā)揮團組織的職能和作用,加強團員經常性教育,對于鞏固和擴大增強共青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成果,提高團員隊伍整體素質,確保團員充分發(fā)揮模范帶頭作用,不斷鞏固和擴大黨執(zhí)政的青年群眾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根據《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章程》和團內有關規(guī)定,現就加強團員經常性教育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和工作原則

(一)加強團員經常性教育的總體要求。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以教育引導團員“永遠跟黨走”為主題,以增強團員意識、提高團員素質為主線,以學習、遵守、貫徹、維護《團章》為重點,豐富教育內容,創(chuàng)新教育載體,落實教育責任,確保教育效果,建立健全團員經常性教育的長效工作機制。

(二)加強團員經常性教育的主要目標

1.進一步增強團員政治意識。堅持不懈地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團員,構筑強大的精神支柱,教育引導團員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堅定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一致。

2.進一步增強團員組織意識。不斷強化團員的組織觀念和紀律觀念,培養(yǎng)團員的民主參與意識,教育團員自覺履行團員義務,執(zhí)行團的決議,完成團組織交給的任務,增強團員對團組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3.進一步增強團員模范意識。不斷增強作為一名共青團員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在學習、工作及其他社會活動中充分發(fā)揮模范帶頭作用,努力成為政治堅定的模范、學習進取的模范、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模范、自覺奉獻的模范和倡樹新風的模范。

(三)加強團員經常性教育的工作原則。堅持理論學習與實踐活動相結合,使團員在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中接受教育;堅持正面教育、自我教育為主,既嚴肅認真又易于接受,增強教育的吸引力,激發(fā)團員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內在動力;堅持切合實際、分類指導,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堅持教育和服務相結合,切實幫助團員解決實際問題,增強教育的實效性;堅持突出重點、長抓不懈,努力實現團員經常性教育的科學化、制度化和規(guī)范化。

二、基本內容和方法途徑

(一)團員經常性教育的基本內容: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科學發(fā)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榮辱觀等重大戰(zhàn)略思想教育;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教育和形勢任務、國情教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團章》、中國青年運動史、團史和團情知識教育,團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教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市場經濟知識、科學文化知識和業(yè)務技能教育等。

各地可根據工作實際,結合不同領域、不同行業(yè)和不同崗位團員的實際情況,科學安排教育內容。

(二)團員經常性教育的方法途徑

1.抓好學習培訓。通過講授團課、開設專題講座、舉行報告會和組織專題研討等方式,組織好團員的集中學習培訓。引導團員認真開展自學,積極為團員自學創(chuàng)造條件,提供幫助。通過舉辦讀書活動、知識競賽、演講比賽和自編自演文藝節(jié)目等喜聞樂見的形式,使學習活動更加豐富和生動。采用網絡教學、電化教學、遠程教學等多種信息化教育方式,豐富和完善學習培訓手段。

2.加強主題教育。充分發(fā)揮共青團組織的動員優(yōu)勢和活動優(yōu)勢,使主題教育成為對團員進行經常性教育的重要手段。重點開展“永遠跟黨走”、“我與祖國共奮進”等主題教育活動。以重大活動、傳統(tǒng)節(jié)日和重大歷史事件紀念日為契機,集中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主題團日活動。在團員中廣泛開展“舉團旗、學團章、唱團歌、戴團徽”、“重溫入團誓詞”、“學理論知團情”等主題學習活動。

3.開展實踐活動。結合自身實際,深入落實本行業(yè)、本領域團的重點活動項目,組織團員深入基層、深入生產一線,通過多種渠道、采取多種形式開展實踐活動,教育引導團員在實踐中學習、成長和提高。鼓勵團員青年到西部、到基層經受鍛煉,到艱苦地區(qū)、艱苦崗位無私奉獻,增長才干。

4.嚴格組織生活。繼續(xù)堅持并不斷改進“三會兩制一課”(團支部大會、團支部委員會、團小組會,團員教育評議制度、年度團籍注冊制度,團課)和團日活動制度,從基層團的工作實際出發(fā),因地制宜,嚴格團的組織生活,規(guī)范團的活動儀式,教育引導團員增強對團組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激發(fā)團員的榮譽感和責任感。要突出發(fā)揮團員教育評議活動在團員經常性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嚴格執(zhí)行團員教育評議制度,定期開展團員教育評議活動,組織團員認真查找思想、學習、工作、紀律和作風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深入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切實抓好整改提高。

5.典型示范帶動。積極培養(yǎng)和選樹青年典型,廣泛宣傳青年典型的先進事跡,教育和激勵廣大團員青年。通過組織青年典型事跡報告團,舉辦座談會、報告會和理論研討會等方式,擴大青年典型的社會影響,營造崇尚先進、學習先進、爭當先進的良好氛圍。要改進和創(chuàng)新青年典型的宣傳方式,貼近青年,貼近生活,不斷提高宣傳教育工作的實效。

三、保障措施

對團員進行經常性教育,是各級團組織的一項基本任務。要積極創(chuàng)新教育手段,拓展教育載體和陣地,落實工作責任,建立健全團員經常性教育的長效機制,為新時期加強團員經常性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一)認真研究新情況,探索新方法。深入研究新時期團員青年在群體分布、利益需求、價值取向、行為方式等方面的變化,加強對當代青年文化現象的調研分析。針對當前團員經常性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轉變教育觀念,改進教育方法,積極運用現代科技手段,使團員經常性教育切合實際、取得實效。

(二)積極拓展教育陣地。努力挖掘拓展各級團校和各類培訓機構的教育功能,重視與普通院校開展合作,不斷開辟和充分利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青少年素質拓展基地、青少年文化交流基地等教育資源,切實加強青少年活動中心、青少年圖書站、青年之家等活動陣地建設,構建適應多樣化教育需求的團員經常性教育陣地體系。

(三)充分發(fā)揮輿論導向作用。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發(fā)揮好青少年報刊、新聞出版機構等團屬輿論陣地的作用。加強網絡文化研究和網絡媒體建設,創(chuàng)設網上教育平臺,采取喜聞樂見的形式,充分運用網絡手段教育引導團員青年。

(四)切實加大培訓力度。從團員行業(yè)分布、職業(yè)特點、文化水平、年齡層次等方面的實際出發(fā),分類制定科學合理的培訓規(guī)劃。加強團員教育隊伍建設,充分發(fā)揮他們在團員經常性教育中的骨干作用。完善培訓教材體系,除指定團內培訓教材和資料外,積極編選推薦知識性強、通俗易懂、健康有益的青少年讀物。發(fā)揮網絡傳播優(yōu)勢,采取遠程教育、電化教育等方式,豐富和創(chuàng)新培訓載體。

(五)拓寬教育經費來源渠道。積極爭取黨政支持,整合社會資源,多渠道籌措落實團員教育經費。各級團組織留存的團費應主要用于團員教育培訓。團員教育經費要向農村、社區(qū)或其他有困難的基層團組織傾斜。要厲行節(jié)約,少花錢、多辦事。

(六)健全教育考評激勵機制。將開展團員經常性教育的情況列為基層團建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標,加強對教育計劃、師資、經費、基地等方面的考核檢查。將團員參加經常性教育的情況作為對團員進行管理考核的重要內容和獎懲的重要依據,宣傳和表彰獎勵在教育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團員,對長期不參加教育活動或在活動中表現較差的團員進行批評教育和組織處理。

四、工作要求

各級團組織要統(tǒng)一思想,提高認識,把團員經常性教育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強領導,明確責任,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務求切合實際、取得實效。

團的各級領導機關要建立團員教育聯席會議制度。由團的組織部門牽頭,研究制定本地區(qū)團員經常性教育的政策措施、中長期規(guī)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并負責指導檢查團員經常性教育工作的開展情況。

基層團組織要切實履行好對團員進行經常性教育的主要職責,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健全教育制度,落實教育任務。要加大團建創(chuàng)新力度,積極探索農村、高校、城市社區(qū)、“兩新”組織等領域新的基層團組織設置方式,加強和改進流動團員管理與服務工作,努力擴大對團員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

要認真總結和宣傳各地在團員經常性教育方面的成功經驗,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促進團員經常性教育工作的深入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