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治局 推進財政廉政文化建設

時間:2022-07-23 04:18:00

導語:以德治局 推進財政廉政文化建設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以德治局 推進財政廉政文化建設

文章內(nèi)容摘要:

一、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社會主義廉政文化

二、學習繼承古代廉政文化遺產(chǎn)

1、公正無私。2、以民為本。3、清廉自守。4、明德知恥。

5、敬畏自省。

三、以廉政文化抵御腐敗

1、以廉政文化蕩滌腐敗文化;2、以廉政文化消除消極觀念;

3、以廉政文化引導反腐倡廉

四、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推進財政機關廉政文化建設

1、提升財政干部隊伍的道德修養(yǎng);2、倡導黨員領導干部率先垂范;3、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

關鍵詞:

財政廉政文化建設

論文

德治局推進財政廉政文化建設

洪山區(qū)財政局

局黨組書記郝占吉人事監(jiān)察科科長萬山

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是從源頭上預防和根治腐敗腐敗的有效途徑。因此,深入探討如何使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與社會主義廉政文化建設有機結合起來,與時俱進地推進財政機關廉政文化建設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社會主義廉政文化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也是中華民族對于人類的偉大貢獻,在世界文化的寶庫中,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尤其是優(yōu)秀文化由于歷史悠久,內(nèi)涵豐富,有著不朽的生命力和獨特魅力而占據(jù)著重要地位,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社會主義廉政文化是關于廉政的知識、信仰、規(guī)范、價值觀和與之相適應的行為方式和社會評價的總和,是以廉政為思想內(nèi)涵,以文化為表現(xiàn)形式的一種文化,是廉政建設與文化建設相結合的產(chǎn)物,是政治文明與精神文明的有機結合。

廉政文化是文化大概念中的一個分支,寓于文化的大環(huán)境之中,具有傳承性。傳統(tǒng)文化為社會主義廉政文化建設提供了豐富的內(nèi)涵,廉政文化建設在傳統(tǒng)文化之上取得了堅實的基礎。如古代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天下為公”的價值取向折射出民本思想。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就是對以民為本廉政思想的一種馬克思主義式的繼承和發(fā)揚。對待傳統(tǒng)文化,我們必須本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和“厚今薄古,古為今用”的科學態(tài)度,使其中優(yōu)秀成分復興光大,成為機關廉政建設進程中有益資材。

二、學習繼承古代廉政文化遺產(chǎn)

幾千年來,中國歷史上產(chǎn)生了大量的廉政理論,出現(xiàn)了許多獎廉懲貪的律令,涌現(xiàn)出了一大批清官廉吏,形成了牢固的民族文化心理和精神紐帶,歷朝歷代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而生生不息,從而形成一系列針對性強的“廉政文化”,主要表現(xiàn)在:公正無私、以民為本、清廉自守、明德知恥、敬畏自省。

1、公正無私。公正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道德體系中,具有不同的內(nèi)容,但一切出于公心,堅守道德的原則,合理分配權利與義務,予取公正,賞罰合理,為人正直,是一切官德的所共有的公正要求。我國自古就視公正為做官的基本美德。孔子在《論語》中言“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何為正?正則不偏,不斜,正派、正當,合乎法則。即要有正大光明,公正無私的作風,正直坦蕩,剛直不阿的氣節(jié),堅持真理,主持正義的品質。正因為公正具有極高的道德價值,當政者往往將此作為“大道”之本,“齊民”之要,正所謂“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公正首先要求為政者自己沒有私心,所謂“偏在于多私”,也就是要做到公正與公平必須出于公心。公正表現(xiàn)在財政機關用人上,所謂“內(nèi)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也就是做到唯才是舉,不以親疏排斥人才。公正體現(xiàn)在日常理財中,表現(xiàn)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也就是做到公平理財,依法理財。同時,公正表現(xiàn)在財政干部自身要求上,表現(xiàn)為以身作責,嚴于律己,不謀私利。

2、以民為本。民本,即以民為國之本。古代的民本思想集中在儒家學說中,自先秦以來,親民仁政成為世代相承的最重要的官德規(guī)范??鬃釉辉傺约白鳛閳?zhí)政者,應養(yǎng)民、利民、惠民、教民,博施于眾。孟子則明確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親”,同時強調(diào)要樂民之樂,憂民之憂,為民興利除害。荀子則以船與水的關系比喻軍民關系,他說“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從中國的歷史看,歷朝歷代興衰存亡無不與統(tǒng)治者是否親民仁政息息相關?!拔木爸巍?、“貞觀之治”、“康乾盛世”都是民本治國的最好佐證。在儒家民本思想的影響下,中國歷史上的一些清官,堅持以民為本,剛直不阿。“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等成了為官執(zhí)政的至理名言。

3、清廉自守。廉潔是中國倫理學說史上一個重要范疇?!傲?,政之本也”。在中國古代,廉潔是對為官從吏者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即不取不義之財,不貪不義之利。中國歷史上清官標準,一般就是指盡職盡責,政績卓著,清廉守正,執(zhí)法嚴明。據(jù)《周禮》記載,“廉”字的含義為:“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此“六廉”為古代最早考核官吏的標準。廉善指善于行事,能獲得眾多百姓的好評;廉能指能行政令,較好地貫徹各項法規(guī)指令;廉敬指不懈于位,盡職盡責;廉正指不傾斜,品行方正;廉法指守法不失,執(zhí)法不移;廉辨指臨事是非分明,頭腦清醒。六條標準,均冠以“廉”字,強調(diào)“既斷以六事,又以廉為本”,突出了廉潔是為官的第一標準。

4、明德知恥。知恥是一個人獲得道德生命的前提?!坝袗u且格”是一個人道德成熟的標準,是社會對個人得到的期望,是各特道德品質中的核心因素?!皭u文化”,一直是傳統(tǒng)儒家思想中傳之久遠的行為準則之一,“知恥”與“無恥”始終是評判行為好壞的道德標準。而“寡廉鮮恥”則是被看作道德淪喪、世風衰微的明顯標志。儒家思想家認為,大之于治國平天下,小之于修身齊家,知“恥”與否是衡量是非、忠奸、曲直的一個精神標尺,也是鞭策和鼓舞人們挺身而立的內(nèi)在動力。嚴格來講,“恥文化”的源頭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政治家管仲的“禮義廉恥,國之四維”的治國要領??鬃觿t以“行己有恥”、“有恥且格”等思想作為教導學生修身明德的標準。至于《中庸》中的“知恥近乎勇”一說,則把“恥”提到一個較高的境界,因為必須有勇氣才能知恥。孟子說:“人不可以無恥”、“恥之于人大矣”,并且把它作為一切悖禮犯法行為的根源。凡此都折射出儒家“知恥而明德”思想:知恥是個人的立身之本。唯有知恥,方能棄恥向榮,才會見賢思齊,才能把良好的道德逐漸內(nèi)化、固化為自覺的行為習慣。僅僅依靠刑罰而不教育官吏明德知恥,就不可能從思想上鏟除腐敗,這就進一步賦予了“知恥”的現(xiàn)實意義。

5、敬畏自省。行廉政,拒腐敗,心中應該有個“畏”字支撐,這就是儒家“畏”的哲學??鬃訉Υ擞小叭贰敝f,即“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在此三畏之中,天命,即“天所賦之正理也”,此乃人力所無可轉變者,故不可輕渺之。他說:“五十知天命”,將“命”與“天”聯(lián)系起來,而強調(diào)天的可畏可敬:“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論語·憲問》)、“天生德于予,桓其如予何?”(《論語·述而》)在孔子看來,“天”是宇宙人間的絕對主宰,是人間倫理的終極根據(jù)。天將給予一切,也可以收取一切。孔子又說到“畏大人”,亦即敬畏有道德者,大人的行為舉止皆以道德為根本,躬身實踐,是眾人皆尊崇的,他們的人生中有許多經(jīng)驗值得我們?nèi)ゼ橙∨c參考,故不能不敬畏之。至于“畏圣人之言”,指的是古代先賢圣哲雖逝,但其言語長留于經(jīng)典中,頗富教育意義,故亦不可等閑視之。因此,儒家學者更注重人的自律自省,《論語·學而》載:“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是說一個人要養(yǎng)成“吾日三省吾身”的習慣,日日反思行為,檢點作風,及時發(fā)現(xiàn)不足與錯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這是對錯誤和挫折進行深刻反思、抵制各種不良思想侵蝕的有效方法。

三、以廉政文化抵御腐敗

機關反腐敗的艱難之處,正是缺乏一種反腐倡廉的文化氛圍。但同時我們也應看到傳統(tǒng)文化中的消極因素、中外文化碰撞中的變異現(xiàn)象、市場經(jīng)濟折射出的文化負面影響,給我們的反腐斗爭帶來嚴峻的挑戰(zhàn)。時代和現(xiàn)實呼喚著文化上的正本清源,“問渠那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廉政文化就是正本清源的思想活水。

1、以廉政文化蕩滌腐敗文化

一旦腐敗呈現(xiàn)出普遍化、流行化、社會化的趨勢,除了體制層面的原因之外,更深層面的原因是它獲取了一種文化上更有力、更穩(wěn)定的支持,其主流價值文化的影響被嚴重扭曲和消解了。這就意味著腐敗也可能成為一種社會風氣和生活方式,滲透到日常行為模式中,而遏制和消除腐敗文化的蔓延,需要廉政文化。首先,廉政文化具有導向作用,可以提升思想境界。廉政文化具有較強的輻射功能,它一旦形成其所包含的精神理念、價值觀念、道德準則就會在社會上廣泛傳播,形成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對于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基礎性的導向作用;其次,廉政文化具有凝聚作用,可以形成共同理念。廉政文化是一種文化體系,一種廉政理念,它能使全體社會成員尤其是廣大黨員干部在同一類型和模式的文化氛圍中得到教化,從而以相同的價值觀念、思維模式、行為方式在不同層次上聯(lián)系起來、聚集起來,使整個隊伍因同一文化淵源而形成一種強大的、向心的凝聚力量,規(guī)范從政行為,引導領導干部提高廉潔自律意識,增強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的能力;其三,廉政文化具有約束作用,可以促進行為自律。廉政文化通過一系列人們所接受的價值觀念來約束和控制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如果個體違反了這些共享的價值理念,廉政文化的潛在約束力就會發(fā)生作用,對行為個體產(chǎn)生相應的心理和社會道德壓力,促使其矯正不廉潔行為。

2、以廉政文化消除消極觀念

價值觀的變化,對于某些社會行為的評價失去了普遍公認的準則,反腐敗斗爭面臨消極文化越來越嚴峻的挑戰(zhàn)。消除各種消極觀念,已是當務之急,廉政文化正好擔當起正本清源的歷史使命。首先,充分發(fā)揮廉政文化建設激濁揚清、扶正祛邪的功能,消除“羨腐”“趨腐”心理?!靶ω毑恍︽健薄靶α恍ω潯薄敖疱X至上,唯利是圖”已成為當前反腐敗斗爭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廉政文化建設就是要激濁揚清,消除此類“羨腐”“趨腐”的腐敗心理;其次,充分發(fā)揮廉政文化建設激濁揚清、扶正祛邪的功能,消除“排廉”“譏廉”的心理?!案瘮∮幸嬲摗笔亲躺帕⒆I廉的重要因素,那些集團腐敗視廉潔者為異類,一些價值觀扭曲者視拒腐者為假正經(jīng)、不識時務。這種歪風不壓,廉潔之風就揚不起來;再次,充分發(fā)揮廉政文化建設激濁揚清、扶正壓邪的功能,消除“無奈”“無關”心理。在一些地方辦事講究“潛規(guī)則”,拉關系、走后門、行賄受賄已成為一種必須接受的行為和生活方式,人們雖恨之也無奈,消除人們的無奈心理,必須樹起清正廉潔之風,讓人們看到反腐的成效?!笆虏魂P己高高掛起”使部分財政干部對腐敗熟視無睹,要讓財政干部明確自己的社會責任,一個人不僅僅是“潔身自好”,還應為維護社會風尚和社會秩序而反腐倡廉。

3、以廉政文化引導反腐倡廉

我黨執(zhí)政50多年,在加強自身建設,領導反腐敗斗爭中,積累了極其寶貴的經(jīng)驗。但是,鞏固政權和反腐敗上也曾存在一些理念上的偏差。首先,重視了防資忽視了反封。鄧小平認為“肅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義殘余影響這個任務,因為我們對它的重要性估計不足……,所以沒有能夠完成?!保ā多囆∑轿倪x》,第2卷,第335頁)因而,與封建主義相聯(lián)系的心理積淀、習慣模式、價值觀念形成了根治艱難的家長制、一言堂、官本位現(xiàn)象;其次,重視了固權忽視了限權。較長時間,我黨致力于鞏固政權,輕視了對權力的制約和監(jiān)督。改革開放后,我黨重視對權力的監(jiān)督和制約,但是在處理固權和限權關系上,仍存在顧此失彼的思維偏差,導致一些地方和單位的集權、專權、特權思想泛濫,滋生出腐?。辉俅?,重視“人治”忽視法治?!叭酥巍爆F(xiàn)象借助于歷史的慣性,影響著社會主義制度下的政權運行。在依法治國的今天,殘余的封建專制主義仍影響和作用于社會政治生活,以言代法、以權壓法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這是權力腐敗得不到有效治理的重要根源。

四、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推進財政機關廉政文化建設

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經(jīng)濟、政治、文化體制的深刻變革之中,社會意識形態(tài)領域呈現(xiàn)出各種社會思潮相互交錯、相互激蕩的復雜局面。這也對新時期的廉政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財政干部有必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進一步審視傳統(tǒng)儒家廉政思想,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并賦予其嶄新的時代內(nèi)涵和鮮明的時代特色,推動廉政文化建設深入開展。

1、提升財政干部隊伍的道德修養(yǎng)。立志為修身之首。歷史和現(xiàn)實表明,信仰和道德在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不僅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個國家的“立國”之基。在中央紀委第六次全會上,總書記指出,反腐倡廉一定要把加強黨員、干部的道德修養(yǎng)作為一個重點。那么,對財政干部來說,究竟有哪些修養(yǎng)方法能夠實現(xiàn)個人道德的升華,促進自我道德人格的完善呢?首先,要“勤學以濟德”。鄧小平同志說過,不注意學習,忙于事務,思想就容易庸俗化。科學的理論,是思想的閃電,它可以照耀前進的道路,驅散心靈的迷霧,給人們指明方向并給予奮斗的勇氣和力量。為此,領導干部應該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從不斷的學習中汲取營養(yǎng),充實知識,增強本領,使自己的共產(chǎn)主義理想信念更加堅定,使個人的品質、人格、見識、理論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時代要求相適應。其次,要“慎獨以修德”?!吧鳘殹弊鳛橐环N道德修養(yǎng)的方法,最早出現(xiàn)于《禮記·中庸》篇:“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它要求人們在一個人獨處、無人監(jiān)督時也能做到“入暗室而不欺”,謹守道德規(guī)范,自律不茍。對于財政干部而言,“慎獨”既是一種修養(yǎng)方法,體現(xiàn)著財政干部的自我監(jiān)督、自我約束、自我完善的道德修養(yǎng)的自覺性;也是一種道德境界,體現(xiàn)著財政干部內(nèi)在的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的堅定性。它雖然著眼于“隱”和“微”,但卻能知微見著。從一定意義上講,只有將為政之德自覺付諸人們“不睹”之處、“不聞”之域,才能算是一個真正的有修養(yǎng)之人。再次,要“納諫以明德”。俗話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歷史上的任何杰出人物都難免要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但是賢與不賢的區(qū)別在于對待錯誤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或“文過飾非”,或“聞過則改”。因此,新時期的財政干部要有開闊的胸襟,以“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tài)度,善于傾聽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特別是對那些逆耳之言,不僅要有“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的睿智,更要有“言者無罪,聞者足戒”的大度和“聞過則喜、自我否定”的勇氣。惟有如此,才能不斷提高我們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執(zhí)政水平。

2、倡導黨員領導干部率先垂范。在儒家學者看來,道德規(guī)范對人們的約束和驅動作用,完全可以通過各級官吏的表率作用來實現(xiàn)。常言道:“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干部”,領導干部的一言一行在社會上具有相當?shù)臉藯U、示范作用。因此,在當前的廉政文化建設中,我們要以財政領導干部為重點,一方面大力宣傳新時期涌現(xiàn)出來的先進典型,營造“尊廉崇廉”的社會氛圍,激勵更多的同志向他們學習。另一方面,各級領導干部要率風氣之先,垂道德之范,充分發(fā)揮表率作用。不僅要在本職崗位上帶頭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當好人民公仆,而且要在日常生活中帶頭嚴格自律、嚴格要求,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和人格力量為群眾做出榜樣,用實際行動為共產(chǎn)黨員的形象增添光彩,為黨的形象增添光彩。

3、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在民族傳統(tǒng)美德與時代優(yōu)秀精神有機結合的基礎上,總書記提出了關于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論述,緊緊抓住了促進社會風氣和黨風政風進一步好轉的根本,具有鮮明的歷史繼承性和現(xiàn)實針對性。對于明晰是非、善惡、美丑界限,推動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特別是對于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提高黨員干部的道德修養(yǎng),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當前廉政文化建設的重要內(nèi)容。重點應抓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把教育財政干部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堅持不懈地抓好面向全社會的廉政文化建設。二是要著力引導財政干部以“八榮八恥”作為內(nèi)心的道德法庭,作為個人德行的守護神,激發(fā)其內(nèi)在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使“榮”成為財政干部積極奮進的目標,“恥”成為廣大財政干部防微杜漸的警鐘,成為思想、言論和行為的警戒線,時刻警醒自己不要逾越道德底線和行為邊界,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