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下語文教學實踐
時間:2022-04-12 11:05:03
導語:新課標下語文教學實踐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學,應(yīng)營造語文實踐環(huán)境,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而作為學生學習實踐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的學科教師,應(yīng)變革教育理念,轉(zhuǎn)變教學方式,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領(lǐng)學生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學會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關(guān)鍵詞]語文教學;新課標;教學實踐
《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yīng)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yīng)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tǒng)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yīng)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边@里的“實踐”,是指教學過程中學生自主參與的、以學習興趣和內(nèi)在需要為基礎(chǔ),以實現(xiàn)學生自主能力綜合發(fā)展為目的的主體實踐活動。它可以拓寬學生的活動時空,關(guān)注學生的精神生活和情感質(zhì)量,孕育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促進學生素質(zhì)的整體發(fā)展。在多年的課改實驗中,我依據(jù)新課標,圍繞新教材,不斷進行著語文教學實踐。
一、教育理念新變革
1.名字入手識漢字,生活處處皆語文識字教學是第一學段語文教學的重頭戲。新課標指出:1-2年級學生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其中800個左右會寫。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高效率地完成這個教學目標呢?任課教師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為了讓學生知道生活中處處有語文,處處可識字這個道理,同時也減輕課堂上識字的壓力,每次任教一年級,我都會在新生注冊的第一天,給全班學生制作名字牌。名字牌的正面用正楷端端正正地寫著學生的名字,背面寫著名字的拼音。我讓學生把名字牌粘貼在自己的課桌上,要求他們利用課余時間根據(jù)名字牌上的拼音和漢字認識新朋友。全班五十多個學生,能力強的學生能在兩三天內(nèi)認識完所有的同學,能力弱的學生也能在一周內(nèi)和其他同學熟悉起來。有家長驚喜地告訴我,自己的孩子沒有進行過學前教育,識字不多,但是僅僅開學一周,他們的孩子就認識了包括“曦”“芮”“騫”等近百個生字。我順勢引導,讓學生每天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看看商店的招牌、認認路牌,多從生活中識字,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名字牌的出現(xiàn),不僅幫助學生適應(yīng)了新環(huán)境,找到了新朋友,學習了拼音,認識了漢字,更重要的是,告訴學生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學習語文并不困難,而任課的教師也能通過它快速地熟悉學生,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2.尊重個體差異性,成功體驗真快樂新課標指出,學生的差異體現(xiàn)在學習基礎(chǔ)、學習能力、學習方法等方面,要針對學生的差異進行分層教學,做到“因人施教”,讓每個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班上部分學生因為上過學前班,學前教育開始得早,所以進入狀態(tài)較快。而不少學生是直接從幼兒園進入小學的,上課連坐都坐不住,更別說拿好筆,寫好字了。針對這一情況,我先教會學生寫字的“八字訣”:“頭正、肩平、腰直、腳穩(wěn)?!比缓螅寣W生在草稿上練習寫字,認為寫得好了,再抄到作業(yè)本上。一些學生寫不好字,有時是因為涂改太多,有時是因為字的間架結(jié)構(gòu)沒安排好。為了不打擊學生寫字的積極性,我做了兩個印章,分別是:“紅花章”和“進步章”?!凹t花章”是印給寫得較好的學生,“進步章”是對有進步或要求進步的學生的獎勵。剛開始,雖然只有少數(shù)幾個學生得到了“紅花章”,多數(shù)學生得的是“進步章”,但因為“進步章”也是教師對他們的肯定,所以他們都很高興,寫字的興致都很高。慢慢地,得到“紅花章”的學生多起來了,他們對寫字也越來越有信心了。
二、課堂教學新轉(zhuǎn)變
1.關(guān)注學生興趣點,明確課堂“教什么”教師是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主力軍,要以課堂教學改革為己任,努力提高自身素質(zhì),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的教學思路。教師課前一定要思考課堂上該教什么,找準學生的興趣點,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飛向藍天的恐龍》一課時,我利用多媒體下載了中央電視臺《探索與發(fā)現(xiàn)》頻道中有關(guān)“恐龍是如何飛向藍天的”的節(jié)目,在課前放給學生看,讓他們對課文講述的內(nèi)容有個大致的了解。雖然這篇課文是科普性的說明文,文中有不少難理解的詞語和句子,但在上課時學生們邊讀課文邊回憶看過的視頻,理解能力得到增強,注意力也特別集中,學習效率自然而然就提高了。課后,圖書角里關(guān)于恐龍的書籍特別搶手,而一個待優(yōu)生破天荒地在課后拉住我,圍繞著課文內(nèi)容,向我提出了疑問。我想,這都是課前認真思考該“教什么”帶來的變化。找準學生的興趣點,多思考“教什么”,定能少走彎路,避免課堂上教得雜,教得多,教得被動。2.把握教學重難點,知道課堂“怎么教”每個學段的重難點不同,只有精心設(shè)計教學環(huán)節(jié),課堂教學才能更有效。第一學段中,一節(jié)課的時間學生需要認識十來個生字,識字任務(wù)非常繁重。為了讓學生能在課堂上學得輕松,我運用了多種方法組織識字。以《司馬光》一課中的識字教學為例,我先用“開火車”的方法讓學生認字。這個游戲使他們的識字熱情高漲。一會兒工夫,沉悶的課堂有了波瀾,學生們識字的速度比我預(yù)想的快了很多。該鞏固識字了,我利用投影將事先寫好的“生字開花”展示出來,對學生說:“小朋友們很聰明,學習生字快極了。下面咱們再做個‘生字開花’的游戲,好嗎?”“好!”學生們異口同聲地答應(yīng)著。我指了指投影,接著說:“誰能用花中的生字說詞語、說句子,花寶寶就能開出漂亮的花瓣?!痹捯魟偮?,學生們都舉起了小手,躍躍欲試。小琳第一個發(fā)言:“我會用古字組詞,古,古詩?!薄斑@個詞不錯,你能背一首古詩給大家聽聽嗎?”我問。“床前明月光……”她竟脫口而出?!拔乙材鼙常 薄拔乙矔?!”……一石激起千層浪,此時的課堂儼然成了賽詩會,學生們的表現(xiàn)讓我感到驚喜。其實,只要行之有道,我們也可以和枯燥無味的識字課堂說再見!
三、學習方式新探索
1.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自主學習空間大課堂教學不僅要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更要注重學生掌握的知識是教師傳授的,還是他們主動獲得的。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給他們提供更多的自主空間。同樣是布置抄寫生字的作業(yè),我班就與別班的不同。我會讓學生先抄寫本課要學的生字并組詞,以達到鞏固新字的目的。接著,讓學生自己找一個形近字抄寫下來。如:學習“坪壩”的“坪”字,要先抄寫“坪”字并組詞,再找“坪”字的形近字抄寫下來并組詞。因為是自主思考,有的學生找的是“評”,有的是“蘋”,還有的通過查字典找到了“鲆”。這樣的方式既擴大了識字量,又使學生主動關(guān)注了形近字的不同。這樣的作業(yè)從一年級開始一直堅持到六年級畢業(yè),看似簡單,卻很有挑戰(zhàn)性。因為大家每次都要自己開動腦筋才能找到形近字,有時為了找到最像的形近字,需要經(jīng)常翻字典。這樣的自主學習,使生字回生率降低了,測試中學生的錯別字減少了,識字量也進一步提高了。2.保護學生的求知欲,探究學習勇創(chuàng)新新課標倡導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diào)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在上《稱象》一課時,我先讓一個學生朗讀全文并主持提問,分別請四個同學說說曹沖是怎樣稱象的。我所做的工作就是引導學生整體感知,然后讓他們初步研讀,圍繞“古代的曹沖如何稱象”“現(xiàn)代的‘曹沖’如何稱象”這兩個問題展開探究學習。有的學生說:“如果我是現(xiàn)代的‘曹沖’,我會用起重機來稱象?!庇袀€學生的發(fā)言更是讓我出乎意料,他說:“如果我是現(xiàn)代的‘曹沖’,我會用最方便的地磅來稱象?!闭f起來,很多人都不懂得“地磅”是什么,而一個6歲的孩子竟能說得頭頭是道,讓我不禁暗暗叫好。原來,這個孩子很愛思考,曾經(jīng)思考過“怎樣稱很重的物體”的問題,他的父母很注意引導,在解釋了“地磅”的原理后,還親自帶孩子去看了“地磅”是怎樣稱重的。我對他的探索精神大加贊賞,并任命他為小組長,帶領(lǐng)小組成員對課內(nèi)外的知識進行探究學習。在他的帶領(lǐng)下,學生們知道了“白兔的眼睛為什么是紅色的”、“為什么潛水艇可以潛下去又浮上來”等課文中學不到的知識,將課堂延伸到了課外,達到了很好的學習效果。
四、教學評價新改革
1.重視創(chuàng)新和實踐,積極探究評價高對學生學習能力的考查,我平時會進行識字、朗誦、課外閱讀等多方面的檢測,而不再是一張卷子定成績。我還鼓勵學生多實踐,通過實踐尋找答案。在學完了課文《夏夜多美》后,我開展了一次有趣的答辯,作為學生能力的一項測評內(nèi)容。我給學生一個周末的時間,找找“螢火蟲為什么會發(fā)光”的答案。星期一來上課,很多學生找到了答案。一些學生扛來了《十萬個為什么》,一些學生從網(wǎng)上下載了資料,一些學生從長輩那得到了答案,還有一些學生自己去書店尋找。其中一個學生對我說,他和爸爸去了郊外,看到了真正的螢火蟲,它能發(fā)出很多種顏色的光芒,有白綠色的、有淡藍色的、有淺黃色的。對學生們的探索精神,我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并將這些活動評價記錄進學生手冊中,肯定了他們的實踐。2.突出整體和綜合,全面考查學生素養(yǎng)每天早上,我會抽出課前的幾分鐘時間讓學生講講“每日播報”。這是一個發(fā)揮學生多方面技能與特長的舞臺。學生在課前按值日的順序準備一個簡短的發(fā)言,可以是生活小常識、科技小百科,也可以是自己的所見所聞、所聽所感,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來選擇喜歡的內(nèi)容,準備起來更是當作一件大事來做。他們利用課外時間,從報紙、電視、廣播、書籍等媒體上搜集信息,剪下來、記下來,或是錄下來,給同學們帶來了新鮮、有趣的新聞、故事。當他們將快樂和知識一起帶給大家時,看得出是那樣的幸福與滿足,同時自己的特長也得到了發(fā)揮與展示。對準備充分,講得精彩的學生,在期末的考核中,我會給予其較高的綜合分數(shù)。新課改營造出語文教學實踐的環(huán)境,開展多種形式的語文學習活動,增強了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而作為學生學習實踐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我們教師更應(yīng)轉(zhuǎn)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學會學習,從而提高語文素養(yǎng)。
作者:蘇靜 單位:廣西南寧市逸夫小學
- 上一篇:小學語文學習實踐論文
- 下一篇:語文綜合實踐課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