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材人物形象分析

時間:2022-01-15 08:46:06

導(dǎo)語:初中語文教材人物形象分析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語文教材人物形象分析

摘要:魯迅作品的教學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中難度較大,學生理解起來也有一定困難,本文主要分析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魯迅作品的人物形象,并且對這些人物形象就行分類總結(jié),以期對初中語文魯迅作品的教學提供一些幫助。

關(guān)鍵詞:語文;魯迅作品;人物形象

以人教版為例,2013版教材收錄魯迅作品六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阿長與山海經(jīng)》、《藤野先生》、《故鄉(xiāng)》、《孔乙己》,2016版教材的七年級課本收錄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阿長與山海經(jīng)》,變化不大,本文主要以這六篇文章為例進行分析。

1中學語文教材中魯迅作品的人物形象

1.1對魯迅成長影響較大的人物形象。這六篇文章中對魯迅成長影響較大的人物形象主要有:先生壽鏡吾、保姆阿長、仙臺醫(yī)學老師藤野先生。壽鏡吾先生是魯迅在三味書屋學習時的老師,文中講“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zhì)樸,博學的人?!蓖ㄗx本文作者對三味書屋的描述,可知語調(diào)是委婉輕松而又帶有一絲幽默的,不管是孩子們折臘梅、描繡像還是讀文章,總是充滿了童趣。保姆阿長是魯迅小時候的保姆,阿長在自己的方式下呵護、照顧魯迅,整篇文章圍繞魯迅對阿長的感情變化來寫,充滿溫情,在學生學習的時候課通過阿長的形象讓學生回憶自己生活中重要的人。而藤野先生對魯迅有知遇之恩,在仙臺求學期間魯迅遇到精神上的困境,在藤野先生的關(guān)懷下,魯迅感到了一個弱國子民在他鄉(xiāng)得到尊重和愛護,這里的藤野先生是一個有人類關(guān)懷的師者。1.2著墨不多但生動形象的小人物群。在這些文章中,魯迅并不是只對一個人進行描寫,往往是把主要任務(wù)放在一群人物中,這些小人物往往性格鮮明,并且為主要人物形成背景?!短僖跋壬分械摹扒鍑魧W生”們、《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在三味書屋一起學習的小伙伴、《故鄉(xiāng)》中的市井人物、《孔乙己》中的短衣幫等等。這些人物形象雖然著墨不多,但是在人物群眾又能看出性格迥然的人,如《社戲》中機智勇敢的雙喜,大方的阿發(fā),這些生動形象的人物群和魯鎮(zhèn)的風俗景色等共同構(gòu)成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江南水鄉(xiāng)風俗畫。1.3時代背景下窮途末路的人物縮影。在初中課文中,魯迅的文章批判性還不是特別強烈,但是九年級的文章已經(jīng)開始有魯迅對當時中國現(xiàn)狀的思考了,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故鄉(xiāng)》中的閏土。一個是讀書人的現(xiàn)狀,一個是農(nóng)民的代表??滓壹鹤鳛橐粋€讀書人,除了迂腐、固執(zhí)、好吃懶做之外還有讀書人的熱心、堅持、善良等品質(zhì),這是一個復(fù)雜而又立體的人物形象。而閏土則是在“多子、饑荒、苛稅、兵匪官紳”的壓迫下幾乎失去了作為人的體驗,這不僅是一個農(nóng)民的形象,更是當時社會情形的縮影,也是魯迅對故鄉(xiāng)衰敗的矛盾復(fù)雜心理的一個表現(xiàn)。

2對魯迅作品人物形象教學的建議

教師要循序漸地進行魯迅作品的教學,不能在開始學習的時候就把魯迅的形象固定在“橫眉冷對千夫指”上,把魯迅作品的風格固定在冷峻犀利上,這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壓力或者害怕、厭學等負面情緒,這里僅對初中魯迅作品的教學提供一些建議。2.1循序漸進,縮短距離。任何學習都要循序漸進,對七年級的學生來說,不應(yīng)把魯迅看作是文學泰斗、民族之魂,在學生眼里魯迅應(yīng)該是在百草園中充滿好奇心、在三味書屋里興致勃勃、在江南水鄉(xiāng)的社戲中自由自在的魯迅,這些文章都極富文學色彩,在教學的時候教師應(yīng)注意關(guān)注文章的文學性,引導(dǎo)學生接近魯迅,喜歡魯迅,之后才是對魯迅文章的各種解讀講授。之后《阿長與山海經(jīng)》中魯迅對孩童時期的情感描摹的非常細致,也是學生學習文章的一條感情線索,《藤野先生》作為中間的過渡,應(yīng)該讓學生慢慢體會魯迅文章中冷峻的看客描寫、對中華民族的擔憂與反思,以及作為一個思考著對中華民族出路的探索。2.2體會人物形象背后蘊含的情感。魯迅文章中的人物形象不是扁平形象,而是圓形形象,非常立體、多面。人物性格都是比較復(fù)雜的,很難用好或不好來一言概之,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應(yīng)注意引導(dǎo)學生在字里行間發(fā)現(xiàn)人物的不同性格特點,并且思考為什么魯迅要這樣寫,即引導(dǎo)學生體會人物形象背后所蘊含的魯迅的情感態(tài)度,在魯迅冷漠、漠不關(guān)心的筆觸下,是否傳達了他最熱烈、憤慨、激昂、同情心到了極點的感情,這種情感是學生比較難以理解的,也是學習魯迅作品最重要的地方。

總之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應(yīng)該盡力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魯迅,用自己的感受去理解魯迅,之后才是教師的補充、語文知識的學習等,魯迅的文章是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只有學生自己去認真理解、體會,才能明白為什么魯迅是“民族魂”,理解魯迅的思考,明白魯迅的堅持。

參考文獻:

[1]周作人.魯迅小說里的人物[M].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6.

[2]魯迅.魯迅文集[M].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4.

作者:李春曉 單位:延安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