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悅讀”教學研究

時間:2022-11-04 09:55:47

導語:高中語文“悅讀”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語文“悅讀”教學研究

摘要: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講授的內容較多,包括的范圍也較廣,教學的目的也是多元化的。在日常的高中語文課堂,知識性的教學包括語文常識、語文作文創(chuàng)作、古詩詞、閱讀等等。隨著高中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逐步推進,三維教學目標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必須落實和踐行,高中語文教師要緊扣教材,優(yōu)化教學設計,不斷的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的提升和品性素養(yǎng)的升華。本文中,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倡導有效語文閱讀教學,探究了基于審美體驗的高中語文“悅讀”教學,希望能促進學生的全面可持續(xù)發(fā)展,也希望促進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審美體驗;高中語文;悅讀教學;有效性;可持續(xù)發(fā)展

對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來說,很多的教師還沒有真正的重視起來,在教學模式和教學思維上顯得比較陳舊,沒有有效的挖掘閱讀素材的價值。按照以往閱讀教學的目標,就是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讓學生考出理想的成績,這極具功利性和單一性。新形勢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除了實現(xiàn)既定的知識目標之外,還要精心設計,促進學生情感和價值觀的發(fā)展。高中語文閱讀課堂要將體驗式教學與解放人性、完善人格巧妙地綰結起來,審美教育能在學生思想性的自由與課堂嚴密性的自律中找到一個最佳的平衡點,這就要進行審美體驗式閱讀?!皭傋x”顯而易見,轉變了以往的教學思維,它看中學生的閱讀,但是重在學生閱讀的心理和情感,強調閱讀的過程要實現(xiàn)“悅”。學生閱讀的過程是快樂閱讀的過程,也是愉快學習的過程。基于審美體驗的高中語文“悅讀”教學,重在閱讀興趣的激發(fā)和體驗式情境的構建,突出閱讀教學形式的多元化,實現(xiàn)趣味閱讀和理論閱讀的結合。

一、突出情感價值觀的熏陶,構建學生體驗式教學情境

在高中階段,無論什么課程,社會、家長和學校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提升學生的成績,讓他們在高考的時候考出理想的分數(shù),進而進入理想的大學。所以,高中階段的一切教學活動主要是圍繞著提升學生的高考成績而展開的,如此功利性的教學目標忽略了人性的教育、情感價值觀的熏陶,純碎的把學生當做學習的機器,也把學習當做成功的工具,如此畸形下的教育觀念會使得學生只會學習,他們的個性發(fā)展會大大受挫。隨著新一輪高考制度改革的推進,在考試形式和考試內容上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有些省份已經進行了高考面試工作,突出學生的全面能力考查,這就是一種進步。在此環(huán)境下,高紅語文閱讀教學也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在閱讀教學中要拓展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情感價值觀的熏陶,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實現(xiàn)思想的碰撞,在情感上引發(fā)共鳴和思考,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文學素養(yǎng),引導學生辨別人間的真善美和假惡丑,并對此進行有效的評述。審美體驗的高中語文“悅讀”教學,強調閱讀的過程是喜悅的,是擁有濃厚興趣的,并且是在體驗情境中細細品味。審美體驗悅讀教學,關注的點不再是單一的學生閱讀能力和閱讀成績,而是以更為寬闊的教學胸懷,更遠大的教學視野,更全面的教學理念促進學生的全面可持續(xù)發(fā)展。在此教學模式下,突出教學過程的愉快接受程度和教學過程中的情境體驗,讓學生身臨其境,同時在閱讀教學目的上注重學生的情感價值觀的發(fā)展和培養(yǎng),是一種較為先進的教學思維,有益于促進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在審美體驗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強調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情感和審美體驗,在閱讀中富有一定的色彩,講究真善美和假惡丑。例如在學習郁達夫在1934年8月創(chuàng)作的散文《故都的秋》時,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作者為什么要遷居北京,到北京才四天,為什么創(chuàng)作《故都的秋》這篇文章?作者所說的“故都”是哪里?在這樣的問題情境下,學生的閱讀欲望和閱讀興趣就會得到激發(fā)。審美體驗下的閱讀教學重在情感的情感和情感的共鳴,閱讀中引導學生感受故都秋的清、靜、悲涼等,體驗作者對于秋天悲涼的感受實質上是對人生的感受。通過閱讀,讓學生了解到:郁達夫雖蟄居遠離北平的杭州,一樣會感受到國事的危急。作者觸景傷情,描繪的是“悲涼”景物,流露的是“悲涼”心緒,這些,正是特定時代的社會風云在作者心靈上投下的陰影。

二、構建語文閱讀的意象,提升學生的閱讀欲望

在高中語文閱讀的教學中,閱讀的過程就是與文字打交道的過程,也是透過文字實現(xiàn)再理解和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情感和心理受到作者的影響,受到文字的左右,但是這種影響和左右并不是完全的同化,而是富有一定的個性主見。審美情感體驗下的悅讀,首先是采取有效的閱讀設計,創(chuàng)新閱讀方法和閱讀內容,讓學生“悅讀”起來,只有熱愛和喜歡上閱讀了,才有可能引導學生學會審美,激發(fā)他們的情感和價值觀體驗,促進學生的品格發(fā)展。在語文閱讀素材中,構建語文閱讀的意象,提升學生的閱讀欲望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在一篇文章中,閱讀的意象就是情感和直觀載體和體現(xiàn),讓學生有效的把握和理解閱讀意象不但可以加深學生對素材的理解,還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意識和閱讀欲望,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閱讀教學經驗,發(fā)現(xiàn)文章中審美意象的載體或悲傷,或優(yōu)美,或幽默,或凄涼,這都需要實現(xiàn)情景交匯,物我合一。比如在學習魯迅的《拿來主義》時,“閉關主義”、“送去主義”、“古董”、“鴉片”等等,這些意象深入淺出、淺顯易懂、耐人尋味。這是閱讀中學生對客觀事物的一種能動性的表現(xiàn),帶有一定的見解性,從而內化到閱讀者的思想和價值。

三、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讓他們感受到閱讀的魅力

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閱”和“悅”是相輔相成的過程,只有閱讀才能實現(xiàn)悅讀,只有悅讀才能實現(xiàn)長久性的閱讀。在閱讀教學中,不斷的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才能讓學生在閱讀中有所反思和評析,進而提升閱讀的價值,促進“悅讀”。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講授閱讀的技巧和方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進入美感世界。讓學生感悟到言外之意、韻外之致、味外之旨,感受到語文的美麗大世界。比如在學習《春江花月夜》時,純美的、幽靜的意境和畫面,學生感受到閱讀內容勾勒的美麗畫面,學生的閱讀興趣就會得到激發(fā)。春、江、花、月、夜的魅力讓學生欲罷不能,帶給學生無窮的感悟和思考。審美體驗下的高中語文“悅讀”能從學情出發(fā),優(yōu)化教學設計,突出學生情感價值觀的教育,能促進學生的全面可持續(xù)發(fā)展。

作者:吳秀琴 單位:西華師范大學 江蘇省黃橋中學

參考文獻:

[1]季桂鋒.悅讀,語文審美體驗的“催化劑”[J].語文世界,2016(Z1):96-97.

[2]許情軍.基于審美體驗的高中語文"悅讀"教學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2016(0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