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方式的建立

時間:2022-11-12 04:46:59

導語: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方式的建立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方式的建立

一、閱讀向“真實”靠攏,洞察深意

閱讀是來源于作家與讀者之間的深情對白,是作者對讀者無聲的心靈表白,是所有現(xiàn)實在作家世界里的獨特呈現(xiàn)。高中生閱讀文本,首先要從洞察作家開始,沒有作家的虛臨,便沒有對文本的把握,沒有對文本的體味。任何一個文本,都體現(xiàn)了作家的內心真實感的映照,傾注著作者的內心真實場境的歷險,折射著作者的靈魂真實追求。即使如《百年孤獨》這樣超魔幻小說,也無不滲透了作家對南美歷史的真實心靈思考。接受美學建構主義理論認為,作品的意義是在閱讀過程中完成的,讀者通過視野事例,用自己的審美經驗和想象填充和改變文本。從而實現(xiàn)了再創(chuàng)造的可能。閱讀是真實的,因為讀者本身就是真實的實體,讀者的世界直接影響著文本的世界,甚至這種影響深深的超過了作家所預設的想象。在施耐庵筆下充滿“善”的宋江,在后世讀者看來分明是一深藏著惡的偽善。這不是作者的錯,更不是讀者的錯,而是文本所面臨的人文情境的變化,解構必然成為了必然。這也是《水滸傳》能夠成為不朽的原因。晉代陶淵明讀書,每有會意,便宜欣然忘食。而我們今天的閱讀,唯有“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專注,將現(xiàn)實的真實,貼進文本中的真實,我們才能悠然心會,品味到“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境界與意蘊。

二、閱讀向“真情”邁進,認知體驗

“文章不是無情物,化作春風照我心?!弊鳛槿说膬仍诰竦姆词煽是螅恼鲁袚俗骷冶S芯窕耐怙@的主要功能。韓愈說“文以載道?!敝祆湔f,“讀書須要切己體驗,不可只作文字看?!睂τ谖谋镜捏w驗是對“揭示”與“隱蔽”之間的張力保持開放的態(tài)度。而這種揭示與張力是需要人的情感為支撐的。因此老師在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時,一定要引導學生注重閱讀體驗。而體驗更多時候可表述為內在情感的外向化存在。沒有體驗,就沒有人類的情感證明,發(fā)現(xiàn)與創(chuàng)造。因此,閱讀要設身處地地將自我情感代入作品,想作者所想,感作者之動。通過自己的獨特認知體驗生活,與作者在文本中傳達的情意達到契合,從而感受到作品的妙處與意蘊情致,生成新的情感與認知體驗。文學是真情實感的有效載體,它能夠使人的感情達到無限廣闊。閱讀文本,更重在咀嚼體味文本的精彩亮點,體味文章前后連著的主旨、意蘊、言辭間滲透出的情趣、睿智。直觀表象后潛流著的思想,信念與追求。所以我們讀《紅樓夢》,才能直切地感受到榮華背后的荒誕,喜慶中有無限的傷感,悲憤中帶有無盡的無奈。因此相同的文本卻能給不同讀者以不同的感受,讀者也才能真實的體會到作家莫言所說的人性當中的“大悲憫”。

三、閱讀向“真我”貼近,鑒賞人生

閱讀是一種溝通——是跨越時間的界限,實現(xiàn)了今人與古人的對話??缭搅丝臻g的羈絆,實現(xiàn)了近人與遠人的感應。世界的多姿多彩,生命的迷離醉人,無不在閱讀中相互融合又相互分離。文本中有真正的我的存在。有人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逼鋵嵾@樣的哈姆雷特又何嘗不是讀者本人呢。文本是一條靜態(tài)的河流,讀者從中觀閱,看出的幻象正是來源于自我內心的實證。當魯迅先生的小說《阿Q正傳》一出時,許多讀者讀之而流汗,心驚而不已,以為阿Q就是以自己為原型。而這恰恰證明了魯迅先生的創(chuàng)作高明,他將國民的原生態(tài)心理以集裝箱的形式逼出了許許多多的國民真我。這是一次體驗只好成為讀者與作家具有金屬共鳴特性的極好論證。因此高中生在閱讀時只有在會意體驗的基礎上,方能對作品鑒賞。鑒賞要從感愛形象的審美判斷,直至體味玩賞。鑒賞中充滿聯(lián)想與想象,伴隨著強烈的情感活動,獲得審美享受。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如果能感受到作者再現(xiàn)的生活,觸及到作者感情的脈搏,能夠用心靈去擁抱作者通過文學傳達出來的高貴,喚起對高貴的景仰并從而高貴起來,于閱讀反思中歷練人生,豐富感情,完善人性。這才能算是閱讀的真正意義。

四、閱讀向“真相”傾斜,滋養(yǎng)生命

在高中階段,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在廣博的文本世界里發(fā)現(xiàn)真相,這是閱讀的真正宗旨所在。無論是上至社會,下至個體,還是上至大道,下至小義,都得在虛幻的影像中尋找。我們所觸摸的文本的內核真相到底歸于何處,我們真正的思考落腳點又在何方,真正意義上的閱讀是一種無休無止尋找真相的漫漫長征。在閱讀中,當讀者身心潛于文本,就會善于發(fā)現(xiàn)隱藏在字里行間的金子,讓那些文字,發(fā)現(xiàn)閃閃爍爍的光點,讓“思想的閃電”照亮眼晴,開啟心智,并直抵心靈深處,最終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徘徊在別人的知識與靈魂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于是,高中學生在愉快的閱讀中,方能汲取豐富的營養(yǎng),享受著精神的滋潤,就會覺得享受閱讀,便是享受閱讀美好,才能讓閱讀構成自我的完美生命。閱讀,是文化傳承的不二法門,它不應在語文課堂上消失。作為教者,有責任也有義務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努力構建閱讀的“全真系統(tǒng)”——由閱讀產生的真實的意蘊,逐漸去體察真情,發(fā)現(xiàn)真我,從而了解自我與外在的真相;也才能在真實的文本中,去領悟真情,發(fā)現(xiàn)真我,尋找到生命的真相。也唯有此,語文也才承擔起它應有的功能。恰如泰戈爾所認識的那樣,教育的目的應該向人類傳遞生命的氣息。而閱讀的目的應該向高中生傳遞出“真”的奧義。

作者:萬春花單位:江蘇省濱海縣明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