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的學習興趣提升反思

時間:2022-12-19 05:50:00

導語:物理的學習興趣提升反思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理的學習興趣提升反思

摘要: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問題,是如何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傳授知識、激發(fā)興趣和提高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教改的關鍵是充分調(diào)動主體——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愛學、樂學、會學。作為主導的教師,在整個物理教學過程中要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導學生的學法有機統(tǒng)一起來,同步進行,實現(xiàn)教學的優(yōu)化,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中學物理教學學習興趣培養(yǎng)

《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zhì)疑、調(diào)查、探究,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能力。中學物理課堂教學應實施以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主動合作等新型的學習方式,真正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轉變觀念,解放思想

新教材的基本出發(fā)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xù)、和諧地發(fā)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體現(xiàn)普及性、基礎性和發(fā)展性,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教授物理知識,使學生獲得作為一個公民所必需的基本物理知識和技能,為學生的終身可持續(xù)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新教材首先對教師的教育觀念提出了挑戰(zhàn),要求教師不再作為知識的權威,將預先組織好的知識體系傳授給學生,而是充當指導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與學生共同經(jīng)歷知識探究的過程。為了學生的未來,教師必須放棄以前陳舊落后的思想和方法,必須盡快適應新的形勢。

二、展示物理趣味

物理課是初二年級的一門新學科,這對剛接觸這門課的學生來說,往往有一種新鮮感。許多學生對此學科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但這種興趣僅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種新奇,如不及時深化,“熱”的時間是短暫的。這就要求教師在上序言課時,認真設計教案,上好第一堂課。比如通過演示“三棱鏡分解白光”、“紙盒燒開水”、“被紙片封閉在倒轉的玻璃杯中的水不會流出來”等操作簡單、現(xiàn)象明顯的實驗,引起學生的疑問,激起他們求知的欲望。再舉一些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的現(xiàn)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會彎折”,“同樣是電,通入不同的用電器會產(chǎn)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學生一接觸物理就感覺到物理有趣,為今后的奮發(fā)學習鋪設良好的通道。中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水平大致處在直接興趣階段,他們對自然現(xiàn)象的解釋和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處理等都具有濃厚的興趣。如:初中學習“物態(tài)變化”后,問:自然現(xiàn)象中的“霧”、“露”是怎樣形成的?學習“電學”后,問:為什么“100W”的燈比“60W”的燈更亮?書寫臺燈為什么能調(diào)光?等等。這些都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經(jīng)常遇到或發(fā)生的物理現(xiàn)象,所以既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又能穩(wěn)定學生對物理學的濃厚興趣。

三、融洽的氣氛,和諧的感情

融洽的課堂氣氛,和諧的師生感情,使學生能放松地學習,放心地思考,不用擔心老師的責罵,也不用擔心同學的譏諷。處于這種狀態(tài)中,回答問題的準確率最高,最易產(chǎn)生靈感,語言最易有光彩,見解最獨到。如果老師上課一臉嚴肅,甚至一臉“兇像”,課堂氣氛一定沉悶,甚至緊張。學生生怕惹著你,哪還有心思聽課,更不敢起來發(fā)言。興趣總是與人們對事物的情感態(tài)度緊密相聯(lián),當人們接觸到事物,產(chǎn)生愉悅的情緒體驗時,就會對它產(chǎn)生向往的心理,進而對它發(fā)生興趣。沒有這種情感,就不可能形成興趣。因此,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去,與他們同歡樂,共憂患,熱愛自己的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學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發(fā)學生對物理學的熱愛之情。有了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才能熱愛教師,聽從教師的教誨,做到“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在一個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習,怎會不活躍起來?

四、問題的設置應有梯度,由易而難,由淺入深,由簡而繁

請學生回答問題要因人而異,易、淺、簡的問題請基礎不太好的同學回答,難、深、繁的問題由成績好的同學回答。老師對學生的情況要有比較清楚的了解,對什么樣的問題由誰回答做到心中有數(shù),避免讓部分學生受到驕寵,部分學生又受到冷落,更避免讓學生產(chǎn)生如果他答不上會認為你在故意為難他的誤解。

不是問題的問題就不要問。有的老師就有這樣的習慣:一上課,把課題板書在黑板上,就開始問:“同學們,今天我們上第幾課?它的標題是什么?”學生回答后,又問:“你們怎么知道的呢?”學生說:“黑板上寫著呢?!毕襁@類問題就是明知故問,毫無價值,不僅激不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反而易讓學生反感。

五、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以教師為中心設計問題、提出問題,學生被動地指向性地回答問題,學生的學習能力得不到鍛煉,心理始終處于消極的等待中,致使學生的思維缺乏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學生看書的基礎上,要滿足學生想提出問題、想解決問題的欲望,就必須充分相信學生,把時間空間給學生,讓其有機會表現(xiàn)。這樣,知識的學習,科學探究方法的掌握,才是學生主動體驗的,影響才是最深刻的。即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寫錯了或說錯了,也不要大驚小怪,而應師生共同來分析為什么錯了,原因在哪里。教師要充分肯定學生的積極表現(xiàn),鼓勵其繼續(xù)努力。如果師生互動的氣氛已形成,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提高。他們自己說出的正確答案比老師說出的答案還令他們記憶深刻,因為這是他們自己想出來,甚至是爭論出來的,所以更有意義。

六、加強實驗教學

中學生的身心特點決定了他們喜歡實際操作。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實驗教學,多給學生動手的機會,讓學生的實際操作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可極大地增強他們對物理的興趣。如“光的折射”這一節(jié),新課引入時,我從課本后面的一個學生實驗入手,在碗里放一枚硬幣,先讓學生的視線從碗口上方向下移動,直到剛好看不見硬幣,此時慢慢向碗中加水,結果又能重新看到硬幣了。在學生興奮之時,問:“之前為什么看不見硬幣?”學生回答:“因為光是沿直線傳播的?!痹賳枺骸凹铀髤s看到了,光還是沿直線傳播嗎?”答:“不是,傳播方向發(fā)生了彎折?!庇纱俗匀粚氲健肮獾恼凵洹薄4送?,也可以讓幾位學生同時準備一個演示實驗,選一位操作好的同學在教學時演示,這樣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

七、培養(yǎng)良好習慣,提高學習效率

教學活動多是在自主探索或小組討論情況下進行的,小組成員討論時多為只有記錄員一人記錄,或無人記錄。常常出現(xiàn)討論時轟轟烈烈,過后卻不知學習了哪些知識的情況。為避免這種現(xiàn)象,影響學生日后的復習與記憶,在學習閱讀教材時,可要求學生用鉛筆及時把批注寫在教材內(nèi)容旁邊的空白處。在師生共同小結時,對于正確批注可保留,不正確的可擦去,沒有寫的可直接添加在教材空白處,以使今后復習回憶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