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學工作銜接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22 09:50:00

導語:物理教學工作銜接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理教學工作銜接研究論文

[摘要]高一物理難,難就難在初高中物理論文銜接的問題上。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學的銜接;如何使學生盡快適應高中物理教學特點和學習特點,渡過學習物理的難關,就成為高一物理教師的首要任務,本文闡述了高一物理難產生原因的初步分析和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的一些方法。

[關鍵詞]高中物理銜接思維方式數學工具

一、問題產生原因的初步分析

1.學生對新環(huán)境的不適應。熟悉的老師,一起學習生活的同學,了如指掌的周圍環(huán)境都發(fā)生了變化。新同學、新教師、新集體、新的周圍環(huán)境……高一學生產生一些莫名的焦慮和煩惱。學生適應新的環(huán)境要有一個過程。這些對他們都會造成一些消極的影響,淡化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

2.思維方式的不適應。初中生的思維與高中生的思維是不同的。初中生的思維在很大程度上屬于經驗型,他們往往要借助生活中的親身感受或習慣觀念等進行思維活動。因此定性的感性知識多,定量的理性的邏輯內容少,這是符合初中生的思維規(guī)律的,這種思維是屬于較低的思維,其由物理感覺引成的物理概念是直接的、經驗性的、淺層的。

高中生的思維則要形成抽象思維,屬于理論型的。對他們要求能夠利用理論做指導來歸納綜合各種事實材料,掌握一定的邏輯思維程序,利用判斷推理等手段擴大自己的知識領域,并形成一定的知識體系。

3.學習難度深度的不適應。初中物理教材內容多是簡單的物理現象和結論,對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的定義與解釋簡單粗略,研究的問題大多是單一對象,單一的、靜態(tài)的簡單問題,易于學生接受。

高中物理教學則是對物理現象進行模型抽象和數學化描述,要求通過抽象概括、想象假說、邏輯推理來揭示物理現象的本質和變化規(guī)律,研究解決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對象(可能是幾個相關聯對象)多個狀態(tài)、多個過程,動態(tài)的復雜的問題,學生接受難度大。

4.數學工具解決物理問題的不適應。運用數學工具解決物理問題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并不突出,但到高中物理教學中卻已經成為能否處理各種實際問題至關重要的手段了。對比初中物理,高中階段很多物理規(guī)律的數學表達式明顯加多加深。如: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公式常用的就有10個,且公式各有其不同的適用范圍,再加上運用圖象分析和處理物理問題,學生解題時就往往無所適從。

5.學習方法的不適應。初中學生更多的習慣于教師傳授知識。進入高中后,高中物理內容多了,難度大了,課堂密度也上來了,而且知識之間有關聯,而有的同學還以老一套方法對待高中物理學習,結果是“學了一大堆公式,雖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來,就不知從何下手”,還有的同學沒有養(yǎng)成預習的習慣和掌握正確的聽課方法,上課聽不懂,跟不上,窮于埋頭做筆記,不得要領,不能很好的理解知識,因而學生就感覺到物理深奧難懂。

二、高一物理教學中應采取的對策

1.改進教法,階梯式提高難度。改進課堂教學,設法創(chuàng)造思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判斷能力、概括能力、抽象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在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教學中,應使學生了解推導過程,清楚其使用前提和值得注意的問題,即清楚概念的來龍去脈和規(guī)律的適用范圍。同時應該使他們知道為什么要引入?怎樣進行抽象概括?

物理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從認識規(guī)律、理解規(guī)律、掌握規(guī)律,到應用規(guī)律去解決實際問題。這個過程梯度高、難度大,在教學中應該一步一步地走,適當放慢進度,降低難度,步步提高,切不可高估學生的學習能力,要循序漸進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不斷積累經驗、豐富知識。同時高一物理教師必須熟悉初中物理教材,認真分析學生已有的知識。把高中教材研究的問題與初中教材研究的問題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維特點等方面進行對比,明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與差異。

2.明確方向,使學生盡快入門。學好物理,入門非常重要。物理是一門規(guī)律性很強的學科,包括其內容和研究方法。比如物理概念的學習,一般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為什么要引入概念?其物理意義是什么?物理量如何定義?數學表達式如何?量的性質等等。如果一開始就讓學生意識到這是物理研究概念的一般方法,那么對以后學習概念就有方向。不會誤以為學習概念就是背出其內容,記住他的公式就好了,就能掌握概念的內涵。調查表明,大多數高二學生認為物理并不難學,其原因是他們已經摸出了物理學習的門路,入了門。也就是他們掌握了物理研究對象的內容、研究的方法,找到了其內在規(guī)律。

教師在教學中,要時刻注意滲透物理思想與方法教學。高中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確定研究對象,對研究對象進行簡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圍內研究物理模型,分析總結得出規(guī)律,討論規(guī)律的適用范圍及其注意事項。高一物理中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牛頓第一定律的建立都是如此。引導學生一次又一次的從物理情景和過程之中建構物理模型的過程中,學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就會逐步提高,不斷強化。

3.指導學生學習方法,增強其自主意識。不同階段有不同階段的學習方法,之所以有一部分高一同學跟不上,學習物理吃力,跟他們沒有正確的適合高中物理的學習方法不無關系。因此,高一物理教師一開始就要指導好學生的聽課、筆記、作業(yè)、復習等環(huán)節(jié)。就聽課來說,要讓學生知道問題是怎樣引入,規(guī)律是怎樣得出,例題的分析思路和解題方法。做筆記不能還是象初中一樣,為了便于記憶全部都記下,而應該指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記下重點、難點,及一些相關說明。筆記也不要求記在筆記本上,記在書上空白處就行了,這樣便于結合教材理解掌握。

高中物理內容多,信息量大,且有一定的難度和坡度。學生要聽好課,就必須提前預習,特別是那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尤其如此。老師要讓學生明白物理的預習不能只是一目十行,一掃而過的閱讀教材,而是要有所思、有所疑、有所獲。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老師在講評試卷或作業(yè)時對由于概念混淆不清或不理解,以及對物理概念不清而造成的錯誤,應當場讓學生查閱教材,并結合教材進行分析,使學生意識到這些知識在教材上闡述的一清二楚,應該重視教材的閱讀。同時,老師也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選取一些難度稍低、可讀性較強的章節(jié),采取學生自學、討論的方式進行教學。

老師還要指導好學生對知識進行復習和總結,如我們可以在每節(jié)課新課之前讓學生對上節(jié)課內容進行小節(jié)。新課學到一定程度之后,可以讓學生嘗試著進行單元總結,畫出知識結構圖。

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學的銜接是一個需要多方合作的、統(tǒng)籌安排的系統(tǒng)工作。要從教材、從學生方面想辦法;也要從教法、教師方面想辦法。而且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又會產生許多新情況、新問題。物理老師應該時時關注和研究,盡最大努力幫助學生渡過初高中物理學習的銜接關。

參考文獻:

[1]梁樹森.物理學習論.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

[2]王學斌等.中學物理教學.北京:北京教育出版.

[3]姚文忠.物理教學及其心理學研究.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

[4]蔣宗饒.中小學教師實用基本功.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