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評定論文:體育學科特性評定對策思考

時間:2022-02-02 03:22:27

導語:體育評定論文:體育學科特性評定對策思考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體育評定論文:體育學科特性評定對策思考

本文作者:岳元德周曄工作單位:瀘州醫(yī)學院體育

體育學科特性與體育成績評定課題

由于體育學科有上述比較明顯的多種特性,因此,體育成績評定體系建設面臨著與其密切關聯(lián)的一些特殊的問題。體育成績評定范圍的確定問題體育成績評定范圍的確定,是關系到學生對體育學科知識掌握程度的判斷。體育作為高校教育的一門必修課程,同其他課程共同組成學校教育。體育成績的評定既有對學生學力的評價,也有對教師教學能力、水平的評價,甚至對整個體育課程的設置是否科學、合理提供檢驗依據(jù)。因此,對于哪些應該作為和不應該作為學生體育成績評定的內容、它們所占的比例應該是百分之幾等問題爭論不息。從1987年出臺的過渡性體育教學大綱中形成“四合一”的考核評價體系,到“多元評價”體系的提出,無一不是在探索體育成績內容評定的范圍,以此拓寬評定視野、豐富評定內容、改革評定方法。據(jù)稱“四合一”的考核體系也是“為反映教學目標的多元要求”,是為“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技術與能力相結合,學習成績與學習態(tài)度相結合”。其共同的目標都是讓體育成績評定“多元化”。積極倡導對學生體育成績的評定要從多方面、全方位的評價,把出勤情況、課上表現(xiàn)、學習態(tài)度、體育道德作風和課堂紀律以及社會、心理等作為體育成績的評價范圍,由于“多元”體系未明確“重點”,其“多元化”體系的自身是否邏輯自洽,各評定對象是否位居同一層次等問題尚待研究,于是在具體的成績評價中形成評定范圍過寬泛而難于突出學科特點、評定方法過于復雜而難于操作、評定標準難以統(tǒng)一等問題,使體育考試的“‘硬指標’逐漸被削弱’‘學習目標具有‘軟’的特征’‘學習評價有‘統(tǒng)一標準’向‘關注個體差異論’轉變”等趨勢,難免會引起對體育成績評定的真實性產(chǎn)生爭議。例如,張洪潭等人從技術健身論的觀點、課程考試要旨等角度,對當今學校體育考試范圍、評定方法、評定標準等一些不成熟的改革,提出縮小體育成績評定的范圍的觀點,是值得體育界人士注意的。體育成績評定內容寬泛性的問題“由于體育運動素材的量很大,而且只要場地器材的條件允許,絕大部分的項目都是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的、有樂趣的運動”,都可以作為體育成績評定的內容。因此,體育考試在內容的選擇上比其它學科更容易更寬泛。但從理論依據(jù)的說明方面要比其他學科難(因為選擇的依據(jù)和目的也很多)。絕大部分的項目都能互換、顛倒、重復,可從不同方面對人體產(chǎn)生影響。由于目標、目的、對象、年齡、需要等方面的差異,選擇哪些內容作為學生體育成績考核的內容,至今沒有一個較為完整、較為科學選依據(jù),僅有幾條空泛的選擇原則,缺乏具體的標準,更缺乏有效的程序和方法。我們現(xiàn)在的體育考核內容確定、評價方法、評價標準等方面,還有相當大程度上是按傳統(tǒng)和按經(jīng)驗來進行的。使體育成績評定體系具有較大的隨意性,好像哪項都可作為體育評價內容,但又不能“一刀切”,如身材高大的同學考體操、身材矮小的同學考排球扣球、身體肥壯而體重的學生考長跑、體瘦的學生考鉛球等。如何鑒定他們體育成績的好壞?為什么要考核100m、1000m、立定跳遠、引體向上、1min跳繩、鉛球等項目?可不可以換成其他項目?哪些項目對體育成績評定更科學、更客觀、更有效、更實際、更合理等問題討論,是當前體育成績評定內容選擇所面臨的重要課題。統(tǒng)一評定標準與個體差異的問題考試的目的是為發(fā)現(xiàn)學生學業(yè)上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并及時給學生以反饋,進而有爭對性地幫助學生完善其學業(yè)。從理論上說,體育成績的評定應該通過規(guī)定的考試,考試是對人的某種能力的公平檢驗,既然是公平檢驗,那就要有時間上、方式上、內容上、評判標準上的同一規(guī)定。否則,就很難成為一種公平的檢驗的手段。體育成績的評定通常都是對學生運動能力和學力的評定,而由于以運動能力為代表的體育的能力與人的天生的遺傳,后來的體育環(huán)境、營養(yǎng)、生活習慣等都有密切的關系,而這種聯(lián)系往往大于與每周2小時的體育課的聯(lián)系,因此對運動能力的評價有時很難反映體育課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力水平以及學習態(tài)度,而且運動能力與人的體質又不同(如在鉛球、長跑成績評定中,身體肥胖與體瘦學生同一評分標準等項目差異),因此對學生的體育評價有逐漸脫離教學評價的趨勢。用什么指標來評價“體育成績”就成為體育評價體系的一個重要問題。因此,體育統(tǒng)一評定標準與個體差異的問題,就成為我們體育工作者面臨的另一個重要課題。體育成績評定方法,通常有定量評定法和定性評定法2種考核方法。與之相對應的有客觀評定標準和經(jīng)驗評定標準之說,前者是“指對以各種客觀指標確定成績的項目按其客觀成績制定相應評分的標準”;后者是“指以教師的主觀經(jīng)驗對學生的學習結果做出基本分析和評定的標準”。而體育評定內容之間的關系大多是平行的關系而不是邏輯的關系,因此在評價方法上,只要在規(guī)則、器材和動作上加以改造,哪個項目都可以變得很難或很容易,其在評定方法都可因不同條件、不同對象而有所不同。加之我們的“客觀”平分標準和“主觀經(jīng)驗”的缺實,許多的客觀標準和量化指標都是未經(jīng)效度檢驗的,其本身設置尚不可靠,使我們的成績評定方法具有較大的隨意性和不科學性。在體育成績評價的形式中,教師是唯一的參與者、主評者,學生的學習情況的對與錯、好與壞都是教師自己說了算,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甚至被忽視的地位,很少有自主選擇的機會,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發(fā)揮。在此有的學者提出學生的“成績評價包括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學生相互評價以及與家長的評價”,然而這看視全面地評價,其評價標準怎樣定?其客觀性怎樣把握?大學生家長地處祖國各地,其評價信息如何收集?為我們體育成績評定體系的建設提出了新的研究課題。

對體育成績評定的策略思考

學生體育成績的評定目的,特別是普通大學生,由于種種原因導致體能、運動技能等方面的不足,在考試評價方面過分強調,不是強調運動本身體育教學的主體是學生,主體必須參與活動才能有成效。學生通過體育課程的學習,身體變得更強壯,身材因此而得到改善,心肺機能因此而不斷增強。因此,積極引導學生對體育運動的參與熱情,激發(fā)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是體育成績評定的目的所在。樹立體育成績評定新理念以“健康第一”和“使每個學生從體育學習中受益”的為出發(fā)點,結合高校體育的目的和體育教學目標,對現(xiàn)有體育成績的評價方法和形式提出新的理念,把對學生的體育成績評定作為杠桿,把督促學生經(jīng)常性參加鍛煉作為重點,將終期一次性考試定“終身”的方式變?yōu)槎啻坞S堂測試的形式,這里的“多次”就是重復測試,以此增加練習次數(shù)。例如,800m、1000m的考核,在一個學期的體育課中分多次進行隨堂測驗,并將每次所測的成績記錄下來,不要過于強調能跑多快,只要求保持或稍有提高,重點是要每次完成全程,將次數(shù)和每次的成績作為期末評定體育成績的依據(jù)和參考,這不僅符合人的生理機能變化規(guī)律,同時也有利于學生的身體健康發(fā)展,克服對中長跑的恐懼,以減輕對學生的心理壓力。突出學科特點,注重學生體質的提高體育教學主要就是2個直接目的,一個是鍛煉學生的身體,一個是讓學生學好有用的運動技術,而其他的目標和目的,如運動參與、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都是伴隨上述2個目標的實現(xiàn)而實現(xiàn)的。體育課考核的目的,一是檢查教師的教學質量,改進教學;二是了解學生學習狀況、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以及需要改進的地方。因此,體育考核范圍和評價設計的重點以運動技術學習、身體鍛煉和運動能力為主?!案鶕?jù)教育部對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目標的要求,運用正確的、客觀的考試成績評分標準和計分方法,對學生體育成績進行公正、合理的評價,并使其成績呈正態(tài)分布。”且評價標準和要求是每位大學生通過一定的體育學習應該達到的,也許有些考核項目對于個別學生不太適合,甚至是他們的短處,他們也應該努力學習,努力達到規(guī)定要求,而決不能以“個體差異”“課堂表現(xiàn)、學習態(tài)度、情感表現(xiàn)和合作精神”等來“弱化”評價標準。這樣說并非忽略它們的作用和重要性,只是它們與實際學業(yè)中并非同質事物,其評價標準更難以統(tǒng)一,如果評價標準都不統(tǒng)一,還談什么評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