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傳入中國風險路徑統(tǒng)計分析

時間:2022-06-17 11:39:28

導語:非洲豬瘟傳入中國風險路徑統(tǒng)計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非洲豬瘟傳入中國風險路徑統(tǒng)計分析

摘要:本研究基于世界動物衛(wèi)生組織(OIE)《陸生動物衛(wèi)生法典》風險評估相關技術內容做出實踐分析,描述了非洲豬瘟傳入中國風險路徑,分析了風險路徑中主要風險因素的風險等級及政府出臺的針對性防控措施,提出了未來防控非洲豬瘟的進一步防控措施,以期為生豬養(yǎng)殖業(yè)發(fā)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非洲豬瘟;特征;風險路徑;防控措施

1非洲豬瘟的特征及歷史

1.1特征。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的豬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1]。這種病毒耐高溫,耐pH值范圍廣,在血液、糞便和組織中可長期存活,在凍肉中可存活數年乃至數十年,在未熟肉、腌肉、泔水、下腳料中可長時間存活。急性非洲豬瘟特征是高熱、抑郁、厭食和食欲不振、皮膚出血、妊娠母豬流產、紫紺、嘔吐、腹瀉和死亡,在6~13d內(或最多20d)死亡率可能高達100%。亞急性型和慢性型非洲豬瘟癥狀包括體重減輕、間歇性發(fā)熱、呼吸系統(tǒng)癥狀、慢性皮膚潰瘍和關節(jié)炎;亞急性型和慢性型非洲豬瘟的死亡率在30%~70%之間。非洲豬瘟病毒的傳播途徑包括:已污染的殘羹剩飯(泔水)、飼料或水;已污染的豬肉及其制品;病豬和易感豬的解除感染;帶病毒動物及已感染的蟲媒(蜱);已污染的運載工具;已污染的房舍、衣服、鞋類、工具設備[2]。非洲豬瘟的強毒株基因組可編碼多種蛋白質,用以干擾宿主的天然免疫系統(tǒng),從而抑制和逃避宿主的免疫應答反應,為自身的增殖、擴散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使非洲豬瘟目前在全世界范圍內尚無特效藥及有效疫苗[3]。正是由于非洲豬瘟死亡率高、傳染性高而且無有效疫苗和治療藥物的特征,一旦發(fā)生非洲豬瘟疫情,將對所在地區(qū)畜牧業(yè)發(fā)展造成重大的負面影響。因此,非洲豬瘟不僅是世界動物衛(wèi)生組織(OIE)的法定報告動物疫病,也被我國農業(yè)部列為一等動物疫病,是《國家中長期動物疫病防治規(guī)劃(2012—2020年)》中明確規(guī)定需重點防范的外來動物疫病之一。1.2歷史。非洲豬瘟在20世紀20年代首次發(fā)現于非洲的肯尼亞。1957年非洲豬瘟首次傳出非洲,并在伊比利亞半島呈地方性流行直至20世紀90年代中期,馬耳他(1978年)、意大利(1967年和1980年)、法國(1964年、1967年和1977年)、比利時(1985年)及荷蘭(1986年)相繼暴發(fā)疫情,后續(xù)這些國家相繼消滅了疫情。1971年,古巴成為加勒比地區(qū)首個暴發(fā)非洲豬瘟疫情的國家,此后多米尼加共和國、海地等也相繼暴發(fā)疫情,直至1981年。2007年4月,非洲豬瘟從非洲東南部再次跨越擴散至黑海沿岸的格魯吉亞、多米尼加、俄羅斯及阿塞拜疆等國家。2012年后,非洲豬瘟疫情在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等國家得到了基本控制,卻在俄羅斯高加索地區(qū)蔓延,并不斷侵襲俄羅斯西部周邊國家,威脅東歐及中亞國家的養(yǎng)殖業(yè)[4]。

2非洲豬瘟傳入中國的風險路徑

2018年8月之前,中國乃至大部分亞洲國家并未發(fā)生過任何非洲豬瘟疫情。自2018年8月1日起,中國多個省市發(fā)生了多起非洲豬瘟疫情。根據統(tǒng)計數據、公開報道和資料庫比對,本文按照非洲豬瘟在中國各地暴發(fā)時間統(tǒng)計了最先發(fā)生疫情的20個暴發(fā)點,如表1所示。非洲豬瘟進入中國的第1個月內,主要感染遼寧、內蒙古、黑龍江、河南、安徽、浙江、江蘇和河南,傳播方向大體自北向南,最開始為遼寧省。自2019年8月5日起,俄羅斯遠東地區(qū)濱海邊疆區(qū)(PrimorskiyKray)、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qū)(KhabarovskiyKray)、猶太自治州(YevreyskayaAvtonomnayaOblast)和阿穆爾州(AmurskayaOblast)等4地發(fā)生21起野豬和56起家豬非洲豬瘟疫情,74頭野豬感染死亡,388頭家豬感染,350頭死亡,1483頭被撲殺[5-6]。據中國動物衛(wèi)生與流行病學中心研究,分子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傳入中國的非洲豬瘟病毒屬基因Ⅱ型,與格魯吉亞、俄羅斯、波蘭公布的毒株全基因組序列同源性為99.95%左右?;谝陨鲜聦嵑蛿祿敬畏侵挢i瘟的總路線基本可以認定為自俄羅斯及格魯吉亞地區(qū)傳入中國大陸,對非洲豬瘟傳入中國的風險路徑作出以下詳細分析,如表2所示。綜上論述,非洲豬瘟傳入中國境內的主要風險路徑共有6種,其中高風險路徑為:人員攜帶未加工煮熟的豬肉、香腸、火腿、豬皮等豬肉制品及蟲、鳥等媒介生物遷徙。

3非洲豬瘟的長期防控措施

《非洲豬瘟疫情應急實施方案(2019年版)》對非洲豬瘟的疫情分級、上報、應急處理、善后等事宜做了明確指示。結合本文研究,針對非洲豬瘟長期防控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是就“人員攜帶未加工煮熟的豬肉、香腸、火腿、豬皮等豬肉制品”這一高危風險路徑,進一步加強對入境個人隨身攜帶物品的檢查工作,縮小并逐漸關閉風險敞口,加強宣傳教育禁止攜帶入境的物品以及需要主動申報檢驗檢疫的物品。二是就“蟲、鳥等媒介生物遷徙”這一高危風險路徑,應當考慮對豬場進行封閉式管理,防止蟲、鳥等生物媒介自由進出豬場內部,在加強封閉管理的同時也要同步考量通風需求,比如可以在通風管道設置鐵絲網格,并在豬場內部循環(huán)殺蟲氣體等。三是除了針對高風險路徑的防控以外,還應當搞好生豬疫情排查,強化生豬的檢疫監(jiān)管,從嚴屠宰企業(yè)的自檢工作。一旦發(fā)生疫情,嚴格按照《非洲豬瘟疫情應急實施方案(2019年版)》指定的處置措施進行無害化管理。

參考文獻

[1]蔡寶祥.家畜傳染病學[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1.

[2]REBECCAJR,VINCENTM,LIVIOH,etal.AfricanswinefevervirusisolateGeorgia,2007[J].EmergingInfectiousDiseases,2008,14:1870-1874.

[3]王西西,陳青,吳映彤,等.非洲豬瘟疫苗研究進展[J].中國動物傳染病學報,2018,26(2):89-94.

[4]張永強,吳曉東,王志亮.非洲豬瘟的流行歷史與現狀[J].中國動物檢疫,2015,32(9):11-15.

[5]世界動物衛(wèi)生組織.全球非洲豬瘟疫情基本情況[EB/OL].[2020-01-20].

[6]世界動物衛(wèi)生組織.2019年8月15日俄羅斯新發(fā)5起非洲豬瘟疫情[EB/OL].[2020-01-20]

作者:馬友福 王 犇 孫冬冬 史曉峰 單位:天津市動物 疫病預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