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黑犯罪的成因和特點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22 11:40:00
導語:涉黑犯罪的成因和特點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所謂的“黑社會性質組織”,既非典型的“黑社會”,又不是一般的犯罪集團,而是介乎二者之間帶有黑社會性質的特殊犯罪集團。近年來,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在我國大量出現(xiàn),且有日趨嚴重的傾向,嚴重影響了社會的安定和公共的秩序,同時也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帶來了極大的障礙。本文指出對黑社會性質組織特點及成因進行剖析,不僅可以為制定相應的防范對策提供依據(jù),而且具有深遠的社會意義。
關鍵詞: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集團;社會轉型
自20世紀70年代末期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在中國大陸再度出現(xiàn)以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轉型的進一步加快,中國的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經歷了一個萌芽、發(fā)展和成熟的過程,其中少數(shù)組織團伙基本上完成了黑社會職業(yè)犯罪組織的轉型。許多黑社會性質組織不僅繼承了舊時代黑幫勢力的某些特征,而且隨著境外黑社會滲透的加劇和內外勾結跨境作案的增多,其組織體系和作案手法等方面還染上了濃重的國際化色彩,從而成為當前社會上最具破壞力和危害性的職業(yè)犯罪。我們清楚地認識到這類犯罪在我國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將存在和發(fā)展,因此,對黑社會性質組織產生的成因進行剖析,不僅可以為我們制定相應的防范對策提供依據(jù),而且具有深遠的社會意義。筆者認為,引發(fā)黑社會性質組織產生的成因具有以下幾點:
第一,大眾媒體的“示范”效應?,F(xiàn)代犯罪學研究證明,不良的大眾傳媒文化對犯罪包括黑社會性質的犯罪具有明顯的誘發(fā)作用。近幾年來各類黑社會性質的影視作品也頻頻出現(xiàn),在給廣大觀眾帶來視覺欣賞的同時也對大眾產生了一種不良的示范作用。文化市場被大量滲透進來的腐朽文化所占領,一些反映西方地區(qū)和港臺地區(qū)的兇殺、恐怖、色情、暴力及黑社會犯罪的影視、書刊等被無限制的引進來,成為了黑社會性質組織產生的“示范”教材。
第二,境外黑社會犯罪組織的滲透。近年來我國之所以出現(xiàn)黑社會性質的犯罪組織,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境外的黑社會犯罪組織的滲透、影響和誘發(fā)。改革開放的打開國門使得一些不良因素趁虛而入并結合中國的特色滋生發(fā)展。據(jù)資料顯示,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共發(fā)現(xiàn)有英國的“中國龍”、日本的“三口組”、韓國的“高圣麗潔”等黑社會組織已開始向我國大陸滲透。它們或與我國的一些犯罪組織相互勾結在我國境內犯罪,或者把我國境內作為他們逃避當局打擊的避風港。
第三,經濟利益驅動。追求巨額的利潤是黑社會性質組織形成和發(fā)展的內在驅動力,而擁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也是其賴以生存的基礎,所以黑社會性質組織的形成和發(fā)展與經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我國正在進行的經濟體制改革中出現(xiàn)的一些負面效應,客觀上為黑社會性質犯罪組織的形成、繁衍提供了有利的經濟條件。體制轉軌中出現(xiàn)的一些漏洞,客觀上為黑社會性質組織短期內獲取大量資金打開了方便之門。他們正在巧妙的利用了轉型時期法制不健全的空隙和市場經濟體制中未完善的環(huán)節(jié),大量進行違規(guī)操作,向經濟活動領域大肆滲透撈取非法利益。
第四,政治因素誘導。雖然我國的黑社會性質組織本來具有的政治性色彩不是很濃重,但是從我國黑社會性質犯罪的產生和發(fā)展來看,它還是離不開一定的政治氣候即政治腐敗。通過權錢交易的運行機制,黑社會勢力為官員提供了腐敗生活的來源,而官員則為黑社會性質組織充當起了保護傘。正所謂“腐敗掩護了犯罪,犯罪利用了腐敗”,這一點我們不能掉以輕心。此外,黑社會性質組織的形成還具有國際環(huán)境、歷史文化、社會現(xiàn)實以及個體等方面的因素。
我國的黑社會性質組織雖然還未具有國外的有組織犯罪集團那樣嚴密的組織和龐大的規(guī)模,尚未完全具備職業(yè)化、智能化、現(xiàn)代化等特點,但是其危害性已到達了很高的層次并且還顯示出了愈演愈烈的趨勢。筆者認為,我國現(xiàn)階段的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的現(xiàn)狀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第一,犯罪目的尚停留于單純的經濟利益階段。與國外黑社會組織相比,我國黑社會性質組織尚處于“發(fā)育”階段,表現(xiàn)在犯罪的目的上,經濟目的明顯而直接,政治目的尚未顯現(xiàn),還帶有普通犯罪的明顯痕跡,凸現(xiàn)其趨利性和單純性,一般主要是通過組織實施具體的違法犯罪活動獲取經濟利益。相對于外國典型的黑社會組織通過犯罪手段來全面控制一定區(qū)域內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領域而言,我國目前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還尚顯幼稚和單純。隨著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的發(fā)展和進化,且在其經濟基礎擴張到一定的階段,或利用經濟手段建立起的“保護傘”或政治勢力積蓄到一定程度以后,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才會逐步地向社會多方領域滲透,以實現(xiàn)其控制社會的非法目的。但就中國目前的發(fā)展現(xiàn)狀來看還沒有到達這一階段。
第二,存續(xù)時間較短,活動地域有限,勢力范圍小。在我國大陸,現(xiàn)存的黑社會犯罪組織只有十多年的發(fā)展史,而真正能繼續(xù)存在下去的,有影響的犯罪組織幾乎可以說沒有。這是由于我國政府采取了有力的打擊和預防犯罪的各種措施,對有組織犯罪進行了遏制,減緩了其惡性發(fā)展的勢頭。同時,黑社會組織一般是在某一很小的地域范圍內建立起來的,雖占有一定地盤,有一定勢力范圍,但其活動地域確實有限,真正跨地區(qū)、跨省區(qū)建立的這類犯罪組織幾乎沒有發(fā)現(xiàn)。
第三,犯罪形式尚處于低級階段。組織實施違法犯罪活動,是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的主要活動內容。我國目(下轉第93頁)(上接第91頁)前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由于受到其目的、組織規(guī)模、經濟基礎、勢力范圍主、客觀因素的制約,犯罪形式還處于低級階段。雖然一些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在一定區(qū)域或者行業(yè)范圍內,以暴力、威脅、滋擾等手段,大肆進行敲詐勒索、搶劫綁架、欺行霸市、聚眾斗毆、尋釁滋事、故意傷害等違法犯罪活動,嚴重破壞經濟、社會生活秩序,危害公眾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但這與其他國家的黑社會組織計劃化、職業(yè)化、智能化地從事犯罪活動相比不可同日而語,其犯罪手段和犯罪對象仍屬于普通或傳統(tǒng)犯罪范圍,其犯罪形式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的過渡還要經過一定的發(fā)展過程。
我國現(xiàn)行立法中對黑社會性質犯罪還存在許多不足比如規(guī)定過于籠統(tǒng),不利于具體操作等問題在刑事司法中,對黑社會性質犯罪被告人無法適用財產刑。為解決這些問題,一是從立法上最好的途徑就是在修改刑法時,對黑社會性質犯罪增設財產刑。并且進一步要細化法律條文,從而解決法無明文規(guī)定或問題,為司法實踐提供法律保證。二是要加重對黑社會性質犯罪的處罰,并且按照其在組織中的不同作用和危害程度來分別量刑。從心理強制的角度,增加犯罪處罰的力度對準備犯罪的人是有相當大的威懾作用的。另一方面對首犯和骨干,應以該犯罪集團的所有罪行作為量刑的依據(jù),對一般黑社會成員的處罰也要體現(xiàn)比一般團伙犯罪更為嚴厲。三是對“權錢交易”型的黑社會團伙中的黨政領導干部和執(zhí)法人員,必須按共犯對待,懲處要比其他黑社會性質犯罪人員更加嚴厲。
在具備上述立法上的基礎之后,主要的還是在司法實踐中將法律得以貫徹和執(zhí)行,為此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施反黑的司法對策:公務員之家
第一,堅持以攻為主,加大對有組織犯罪的打擊力度,附之以必要的預防手段。黑社會性質組織的發(fā)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萌芽到發(fā)展有一個力量的積蓄過程,這也是由多次犯罪不斷提升的過程,提高偵查能力,在有組織的犯罪萌芽時及時施以刑罰,乃是遏制黑社會形成的必要而有效的途徑。同時也要通過預防的手段來遏止處于潛在的群體發(fā)展為萌芽階段的黑社會性質組織。
第二,應成立專門的反黑犯罪機構,賦予其特殊的偵查立案權限或者允許檢察機關對有組織犯罪直接立案偵查。因為黑社會性質的組織有其嚴密的規(guī)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其作案手段也具有高專業(yè)化和隱蔽性的特點,一般的立案偵查程序很難對付具有高反偵查能力的黑社會性質組織,為此必須建立一個專門的反黑機構,從法律權限、物質配備、人力調配上給予其特殊的權限,從而可以與黑社會性質組織相抗衡。
第三,加大各個部門之間的協(xié)調力度。當代黑社會性質組織得以存在的很大的原因在于其有政治權力的支撐,政府官員在其職權范圍內為黑社會性質組織的活動提供條件,為他們的犯罪行為保駕護航。有了這些后臺的支撐,公安機關在辦理此類案件時往往心存顧慮或者遇到極大的阻礙。因此在打擊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的同時要協(xié)同紀委、檢察院等部門控制并粉碎它們后面的“保護傘”,進一步掃除掃黑行動中的障礙。
注意:
李松梅,常錚賈,曉光.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的原因論.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
- 上一篇:網頁著作權的案例分析論文
- 下一篇:房產登記民法行政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