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錯誤原因改進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05 10:00:00
導語:計算錯誤原因改進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許多小學生進入中、高年級階段后,計算的正確率大大下降。原因是多方面的,對大量的錯例分析后可知,計算法則未掌握造成的僅占一小部分,而大多是由一些不良的心理素質(zhì)及其導致的不良計算習慣所致。
其一,缺少認真負責、一絲不茍的學習心態(tài)。如由于寫字了草,結(jié)果是0、6不分,1、7互變,4、9混同等。由于學習用品不齊,一些學生連像樣的一支鉛筆,一塊橡皮都沒有,書寫時亂涂亂改,在涂改中不僅卷面不整潔,而且常產(chǎn)生誤看、誤寫的錯誤。由于鉛筆太粗或太細,造成書寫上的模糊而出錯。計算不論數(shù)的大小,能口算的全部口算,有的雖有算草,但寫得亂七八糟,有些學生一次練習或測驗下來連一張草稿紙都沒有,而直接寫在桌面上,墊板上,甚至手心手背上,……思想上的不重視,必然導致計算上的經(jīng)常出錯。
其二,缺少計算后必須檢驗的內(nèi)控心理素質(zhì)。其中一些學生學習過于自信,計算后從不檢驗;而有一些學生只想作業(yè)盡快完成,根本就不想檢驗;更有一些學生知道自己無把握全部正確,就依賴于家長代為檢驗,或等教師批改后,有錯再檢查訂正。由于上述這些不正確的心態(tài),許多學生就養(yǎng)成了計算后不檢驗的壞習慣。
1996年我接了一個基礎較好的五年級班,對51名學生期初測驗中計算錯誤統(tǒng)計如下表:
錯誤總次數(shù)49
不良計算習慣抄寫造成計算方法造
造成的錯誤的錯誤成的錯誤
3469
從上表中可清楚看出,由于計算習慣、書寫習慣不良所造成的錯誤次數(shù)為40,占81.6%,而計算方法錯誤所致的錯誤次數(shù)為9,僅占18.4%。
為了提高學生計算的正確率,我采取了如下一些對策。
1.加強思想教育,引發(fā)學生對提高計算正確率的愿望
學生在發(fā)現(xiàn)自己計算錯誤后,往往以“粗心”為由原諒自己。為了有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我在測驗后的試卷分析中,要學生做下面二件事:(1)統(tǒng)計由于計算錯誤而失的分數(shù)。(2)找出錯誤所在并分析錯誤原因。通過統(tǒng)計及對出錯原因的分析,學生發(fā)現(xiàn)幾乎都不是計算方法錯誤,而是由于不認真審題,字跡了草,不檢驗等一些不良習慣所造成。我還把一些計算正確率一直較高的學生的作業(yè)本、草稿本、試卷給同學們傳閱,并讓他們介紹學習經(jīng)驗,使一些計算正確率低的學生思想上有所震動,改變了認為“粗心”是出錯主要原因的錯誤看法,產(chǎn)生了想提高計算正確率的愿望。
2.使學生掌握計算的操作過程
有了提高計算正確率的愿望,只能說有了一個好的開端,更重要的是還要教會學生提高正確率的方法。計算時合理的操作過程就是提高計算正確率的方法之一,如錯誤率最高的四則混合運算,就應使學生掌握如下操作程序。
附圖{圖}
為了使學生能記住操作程序,我還用順口溜的形式使學生瑯瑯上口:
四則計算講認真,數(shù)字符號不抄錯,
先審題后再運算,順序規(guī)則不搞錯。
法則定律用正確,步步檢驗不放松,
正確結(jié)果從何來,良好習慣是保證。
上述操作過程先讓學生知道,再通過一定的訓練,使學生能自覺地執(zhí)行。在訓練過程中節(jié)奏不能太快,練習量要少而精,使學生能有時間按上述操作過程進行運算,并能體驗到其優(yōu)越性,增強學習信心。
3.教會學生寫算草
在進行四則運算中,我強調(diào)口算與筆算的合理把握,要求學生口算必須在已學的口算范圍內(nèi)進行。為此在剛開始學習四則混合運算時,要求學生把豎式就寫在作業(yè)的遞等式下面,以便教師了解學生哪些計算寫豎式,從而可有效地進行指導。而對學生來講,由于橫式、豎式都成為作業(yè)要求,認真程度大大提高。一個階段后,學生就能把握口筆算的選擇,而且豎式的質(zhì)量也隨之提高。
在學生開始使用草稿本寫算草時,我們把“算草本”改名為“豎式計算本”,并提出立豎式的要求(如數(shù)位必須對齊,字跡必須清楚),定期對豎式本進行檢查,而且也作出成績評定。為了提高豎式本的計算質(zhì)量,還可要求把本子橫著立豎式,即本子上的橫線成了豎線,便于學生計算時數(shù)位對齊,以促使學生形成豎式計算中數(shù)位上下對齊的習慣。在測驗考試時,不僅對試卷進行評分,而且對草稿也作出評分,促進學生良好計算習慣的形成。
4.改革批改方法
在作業(yè)量上,布置時要少而精,但要求書寫整潔,計算正確。批改時除了前面提到的對算草也進行批改外,我還作了如下一些改革措施。批改時先看該生作業(yè)是否全部正確,如全部正確,則即作出評定。如發(fā)現(xiàn)有錯,則暫不批改,并發(fā)還給學生自己檢查,找出錯誤所在,訂正后再交教師批改。如訂正后全部正確,則教師依然作出全部正確的評定。這不僅能促使學生通過自己檢查找出錯誤所在,并引以為戒,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認真負責的學習精神。由于訂正后還能得“優(yōu)等”,因此學生不是把檢查訂正作為一種負擔,反而很愿意去做。為了使學生交的作業(yè)能不通過訂正而全部正確,我還對這樣的學生給予另外的獎勵,如發(fā)給紅五星,當拿到一定數(shù)量的紅五星后,可換一封教師給家長的表揚信。
上述教學對策,1995年我在一個基礎較差的五年級班進行試驗,取得較明顯的效果,正確率從75%上升到畢業(yè)時的97%。
1996年我接了一個五年級班,我又進行了重復實驗。把班級51名學生作為實驗對象(A組),從中選出計算錯誤較嚴重的12人作為實驗小樣本(B組)。實驗情況如下表。
計算正確率統(tǒng)計表
A組B組相差百分率期初88.6%71.8%16.8%期中96.7%92.3%4.3%期末97.5%96.8%1.3%
從上表可看出:
(1)采取上述這些教學對策后,學生計算的正確率明顯提高。重視研究學生在計算中的一些不良心理,培養(yǎng)良好的計算習慣,是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措施。
(2)當一個良好學習習慣形成后,將會產(chǎn)生遠期效果。實驗(A)組期中考正確率為96.7%,(B)組為92.3%,隨著時間的推延,習慣越來越好,正確率也隨之越來越高,到期末考正確率A組又上升1.2%,B組上升4.5%。
(3)良好心理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是縮短差距、大面積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措施。從相差百分率可看出,(B)組這些原計算能力較差的學生,通過實驗后其學習水平已很接近全班的學習水平。
由此可見,學生良好計算習慣的形成,一是要嚴格要求,嚴格訓練。二是要教會學生一些使計算正確有效的方法。三是要積極地教育與鼓勵。如若采用罰做或大量練習的消極措施,只能是適得其反,越罰越練錯誤越多,而真正好的習慣并不能形成,甚至學生會產(chǎn)生看到計算就怕的不良心理反應。而采用上述一系列對策后,廣大學生心理上樹立了定能計算正確的信心,行為上也力爭計算正確,這種學習心態(tài)的形成,必能促使學生計算正確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