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老化沐浴設施產品設計研究

時間:2022-05-11 04:32:53

導語:適老化沐浴設施產品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適老化沐浴設施產品設計研究

摘要:為改善我國介助與介護老人的日常沐浴行為體驗與生理、心理狀況,提出適老化沐浴設施產品設計解決方案,對適老化沐浴設施產品開發(fā)提供一些參考。通過用戶觀察與訪談、問卷相結合的方法,研究了介助與介護老人群體的日常生活場景、沐浴狀態(tài)、在衛(wèi)浴空間中的行為方式,在此基礎上進行新型沐浴設施產品進行概念設計。得到了適老化浴缸設計方案。該研究過程、方法、設計方案對適老化設施產品設計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關鍵詞:介助與介護老人;適老化設計;用戶場景與行為;沐浴設施產品;產品設計

伴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科技的飛速發(fā)展,人口老齡化的嚴峻趨勢也隨之而來。據(jù)聯(lián)合國統(tǒng)計,到本世紀中期,中國將有近5億人口是60歲以上老人,老齡產業(yè)與適老化相關產品與服務的開發(fā)有著較大的潛在市場,適老化相關設施與產品的開發(fā)設計也逐步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同時,關于老年人的養(yǎng)老模式問題一直是近年來的熱點議題,我國目前主要可以分為居家養(yǎng)老、社區(qū)養(yǎng)老、機構養(yǎng)老這三大類,但無論是哪種養(yǎng)老模式,老年人在室內環(huán)境下的衛(wèi)浴需求是其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之一。國內的適老化產品早期大多數(shù)還是以模仿、照搬國外的設計為主[1],與我國的本土需求契合度不高。筆者結合對上海部分介助與介護老人群體沐浴環(huán)境、行為與需求的實證調研,并在此基礎上挖掘產品定位與切入點,展開產品設計實踐,目的是為了探索在我國情境下適老化衛(wèi)浴設施產品設計的新機遇。

一、介助與介護老人人群分析

(一)介助與介護老人的人群界定:按照《中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及國際通用標準,老人60-64歲為健康活躍期,65-74歲為自理自立期,75-84歲為行為緩慢期,85歲為關懷照顧期[2]。日本自上世紀70年代就步入了老齡化社會,作為較早應對這一問題的成熟發(fā)達體,其對老年人與無障礙照護的等級分類具有一定參考意義。日本對老年人無障礙照護等級分別從身體狀況、站坐能力、步行力、日常生活和照護度五大方面進行過分類,分成三類,包括A-自理老人、B-介助老人、C-介護老人(圖1)。其中,自理老人主要指具有活動力,行動無特別不方便,能自由站立、坐下,步行無礙,偶爾用拐杖,完全能照顧自己日常生活不需要照護的老人群體;介助老人主要指因各種病痛日常生活需要協(xié)助,身體平衡狀況不穩(wěn),需要扶手協(xié)助,使用拐杖需要防止跌倒的照護的老人群體;而介護老人主要指因身體惡化,日常生活需要完全照護,無法獨立站立、坐下,日常生活需要輪椅,長期臥床,需要照護的老人群體。文中的研究對象借用了日本的分類方法,主要為介助與介護老人群體。(二)介助與介護老人群體的生理與心理特征:介助與介戶老人作為特殊群體,其生理機能隨著年齡增長疾病的累積日趨衰弱,很多常人能夠輕易完成的行為和動作都成為了其沉重的負擔,對照護人員或子女來講也增加了許多工作強度,這種生理上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老人的心理狀態(tài),恐懼、孤獨、抑郁、多疑、焦慮等情緒化問題會更容易發(fā)生,甚至遇到事情會產生偏執(zhí)、蠻橫的現(xiàn)象[3]。這種心理狀態(tài)的變化,又會對老人的生理健康狀況產生負面影響,久而久之形成惡性循環(huán),嚴重影響老人的身心健康,也對與之相處的子女或看護人員帶來了有形的負擔和無形的壓力。(三)介助與介護老人在居家與衛(wèi)浴空間中的行為需求:多數(shù)老年人的居家生活行為主要分為:家事、食事、移動、沐浴排泄、如寢休息五大部分,對于介助與介護老人群體也同樣需要這五大必備行為需求。具體到衛(wèi)浴空間主要有洗臉、洗澡、排泄、更衣、洗衣、曬衣、閱讀書報幾項關鍵行為活動,這些行為與衛(wèi)浴空間中的設施使用關系中前三項洗臉、洗澡、排泄為老年人在衛(wèi)浴空間的主要需求,更衣、洗衣為老年人在衛(wèi)浴空間的次級需求,曬衣、閱讀書報為相關需求。隨著老年人形體、感知、神經方面的變化,生理需求作為最基本的需求對老年人來講尤為重要[4]。

二、用戶場景與需求調研分析

結合前期人群定位、市場研究與分析內容,筆者及其團隊首先以定性的用戶研究方法選擇上海5戶介助與介護老人家庭進行實地入戶調研,通過觀察、訪談、需求分析概括的方式對調研樣本的基本情況進行定位,并對樣本人群沐浴行為活動進行分析,包括沐浴行為的完整行動路線以及沐浴相關行為姿態(tài)頻率,目的是挖掘介助與介護老人在沐浴活動中的切實需求。其次,團隊還采用定量問卷法的方式對定性調研樣本容量局限的問題作了一定有益補充。。(一)介助與介護老人家庭沐浴現(xiàn)狀入戶調研:入戶調研的第一部分工作是充分了解介助與介護典型樣本的家庭沐浴現(xiàn)狀,從現(xiàn)狀中洞察出目標用戶的初步需求,筆者在樣本選擇上包含了3名介護老人與2名介助老人,然后分別從年齡、性別、身體狀況、教育程度、行動能力、居住情況、浴室面積、沐浴方式與頻率等要素出發(fā)對其信息進行記錄(圖2)。可以看到,受訪樣本老人的年齡均超過70歲,其中有一位介助老人年齡達到90歲,他們大多具有高血壓、糖尿病、老年癡呆、中風偏癱等常見老齡疾病,在行動能力上均需要輪椅或其他輔具進行協(xié)助,其中有兩名介護老人完全依靠輪椅移動,5位老人都非獨居,有配偶、子女或護工同居,在浴室面積上,受限于上海較小的人均住宅面積,在3.5平方至6平方之間,在沐浴方式上5位老人都采用坐浴方式,因而在浴室設施上均包含坐浴椅、扶手、大小椅子等輔助工具,但都沒有專門的適老化沐浴設施產品,在洗澡頻率上夏季在每天與每兩天一次之間,冬季則是一周到二周一次的頻率。此外,通過深入訪談的方式,有4位樣本老人給出了其明顯需求,包括:要求能坐著洗澡、防滑、輪椅能進入浴室以及具有方便坐浴使用的花灑,筆者在此基礎上總結了相應的潛在需求:解決老人起身難問題,降低護理人員轉移老人到浴室的工作強度,隱私保護以及更為適老化的人機科學的沐浴輔助設施設計。(二)介助與介護老人沐浴行為活動分析1.行動路線:老年人完成沐浴活動會在衛(wèi)浴空間幾個關鍵的區(qū)域移動,包括浴室門、脫/穿衣處、放置毛巾的位置、沐浴位置、鏡子前,但不同的個人具有不同的移動順序,所以如圖3繪制了老人沐浴活動的行動路線平面圖,停頓點為老人停留的關鍵區(qū)域。在訪談過程中了解到因為擔心摔倒、介助和介護老人都需要在浴室中穿衣位置放置椅子、沐浴位置設置坐浴椅(其中一位老人在馬桶上坐?。?,介助老人可以自主完成進入浴室、取拿毛巾、移動到沐浴位置的行為,但需要護理人員幫助沐浴;而行動不變的介護老人則需要在起居室脫掉上衣由護理人員直接抱入沐浴椅。2.行為姿態(tài)頻次及分析:在調查中,被調查者對沐浴過程中部分行為姿態(tài)進行了演示,采訪者根據(jù)描述和老人及照護人員的演示,將老人沐浴活動中的姿態(tài)使用頻率分為上肢活動、下肢活動和彎腰,其中上肢活動有前進、后退、靜止站立、轉身;下肢活動有:向上活動、左右活動、平衡、支撐?;顒又幸巫印⒎鍪值仍O施能提供老人平衡、支撐的輔助作用。從表1中可以看出,介助老人后退和彎腰的活動頻率不高,主要是由于老人平衡能力的衰退,上肢向上活動和為身體提供平衡的使用頻率較高。3.問題與需求:通過對介助和介護老人沐浴活動的進行訪談和動作演示,了解到尚具行動能力的介助老人在移動過程中主要需要扶手維持平衡,防止滑倒,在穿衣和脫衣過程中需要坐在椅子上,通過一只手進行支撐、平衡,另一只手進行操作,不能雙手進行脫衣/穿衣操作讓介助老人產生不好的失落感。同時由于花灑的高度沒有考慮到老人坐浴的需求,老人需要起身去拿花灑。對于介護老人,由于不能自主移動到浴室,輪椅不能通過狹窄的浴室門,需要在起居室脫掉外層衣物被照護人員抱到沐浴位置,所以為照護人員帶來了很大的工作強度。對于高齡老人的沐浴需求,不光要考慮到老人自身防止摔倒、設置扶手、設施高度適合老人使用操作等人性化考慮,還需要考慮照護人員的幫助老人沐浴過程中使用設施的便利等因素素。

三、適老化沐浴設施產品設計方案

基于前期目標人群定位、市場研究以及用戶場景的實地調研與需求分析結論,同時遵循老年人無障礙衛(wèi)浴空間設計規(guī)范,從產品功能定義入手,充分考慮介護與介助的老人的生理與心理特點,重點解決在中國老人居家空間環(huán)境下位移與綜合沐浴體驗的設計需求,并在產品形態(tài)、色彩、材質、功能細節(jié)等設計要素上充分考慮與設計需求的匹配并努力營造與現(xiàn)有市場產品的合理差異性。同時,還要考慮適老化產品設計的可用性、情感化、安全性、易用性四大要素[5]。(一)適老化浴缸的功能定義。在適老化浴缸的產品功能定義上,主要設定了方便載運介助與介護老人至浴室和浴缸,實現(xiàn)高效安全位移的分體式載運部分設計,該設計創(chuàng)新性的將載運部分與浴缸進行了較巧妙的結合,在日常使用時,載運部分與浴缸部分合在一起就是一個完整的浴缸,載運部分可以單獨分離完成運送老人的任務,這種方式主要考慮解決輪椅與臥床老人兩個典型場景下位移到達浴室、起身、進入浴缸、坐下、洗浴完成后起身離開等一系列動作行為的困難以及背后可能產生的風險點。如圖4所示,該產品的主要使用流程步驟包含四個部分,首先由看護人通過產品的載運部分將坐在輪椅上的或臥床老人實現(xiàn)搭載,在搭載的過程中載運部分無須老人起身與轉換方向,只需雙腳抬起借助載運部分座面兩邊的抓手實現(xiàn)坐到載運部分上,并通過抓取正面的抓手,再配合看護人員的輔助與看護,從而實現(xiàn)安全位移。其次,看護人員通過推動與轉動載運部分的萬向輪實現(xiàn)180°翻轉,并連同老人一起順利推進浴缸,并將兩個部分通過鎖扣實現(xiàn)固定之后,老人便可實現(xiàn)坐姿狀態(tài)下的沐浴全流程行為。最后,當老人完整沐浴行為后,看護人員通過載運部分將老人運送至其需要的位置。(二)適老化浴缸的尺度設定。我國在老年人居住建筑設計標準衛(wèi)生間設計標準中提到:家庭衛(wèi)生間入口的有效寬度不應小于800mm,面積不小于4m²,衛(wèi)生間中應有不小150mm×150mm的輪椅回轉面積,家庭淋浴間內應設高0.45m的洗浴座椅,周邊應設扶手。根據(jù)美國殘疾人建筑設計標準,適合輪椅通過的鉸鏈結構的門、移門、折疊門的寬度均為815mm。室內房間中應該有如下方便輪椅旋轉的T型區(qū)域。參考在無障礙衛(wèi)浴空間中的一些設計規(guī)范,以及前期的實地調研結論與產品功能定義,我們得出了適老化浴缸的尺寸設定,如圖5。(三)適老化浴缸的設計呈現(xiàn)。除了功能定義外,適老化浴缸的設計要素還包含造型、風格、材質、色彩、沐浴輔助設施、以及保證沐浴行為與整體體驗的相關細節(jié)設定等。首先在產品形態(tài)與風格上,主要考慮即要一定程度上符合浴缸品類的用戶慣性審美和認知,也要保證功能的前提下體現(xiàn)形態(tài)語意上的差異性與識別性,同時要盡量避免呈現(xiàn)出醫(yī)療器械類產品的冰冷感。因此,該產品在形態(tài)上多以微曲線與曲面來營造視覺整體的柔和感,在觸覺上也更加富有變化,并在浴缸主體表面通過一根較具比例美感的橢圓弧線將主體面分成兩個部分,在視覺上形成較明顯的識別性。在色彩上,主要考慮產品同品類用色已有審美偏好特征、CMF工藝、以及呈現(xiàn)出雅致感的色彩設計目標,因此,在產品主體色彩上主要采用了香檳金、瓷白相結合的方式來營造雅致、干凈的視覺感受。在材質選擇上,浴缸主體外殼以亞克力為主,沐浴花灑為銅,其他控制與連接部件主要以金屬為主。此外,沐浴花灑、控水控溫開關都設置在浴缸側邊邊沿,方便人員近距離操作,同時在浴缸主體側面設置了毛巾架、沐浴露、洗發(fā)水放置槽,方便拿取,載運部分與浴缸主體都設置了橡膠密封條以保證沐浴狀態(tài)時浴缸的密封性。Motub適老化浴缸作為2018年上海理工大學優(yōu)秀畢業(yè)設計,憑借其較好的綜合設計呈現(xiàn)獲得了2018年意大利A'DesignAward的銅獎(圖6),并獲得了相關醫(yī)療器械企業(yè)的認可,進行產業(yè)化轉化。

老齡化社會的加速到來與未富先老的現(xiàn)狀是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國家、社會、個人家庭都不得不面對的嚴峻問題,同時也伴隨著適老化產品的巨大市場需求。適老化設計,即堅持“以老年人為本”的設計理念,要求設計師從老年人的視角出發(fā),充分考慮到老年人的身體機能及行動特點,深入了解老年人的真實需求[6],本文的切入視角是以介助、介護老人群體在居家環(huán)境下必不可少的沐浴場景為出發(fā)結合市場、用戶研究以及實地調研中對沐浴場景、環(huán)境、行為數(shù)據(jù)的采集刨析的前提下對適老化浴缸的設計創(chuàng)新進行的思考與探索,在產品設計的創(chuàng)新性上重點考慮功能設定上要充分考慮特殊用戶群體的生理、心理特征,并以體驗設計思維在用戶完整沐浴行為流程中尋找優(yōu)化空間,減少用戶不必要的行為生理消耗,在解決位移主要問題的同時,完善細節(jié)設置,保障產品的成熟度與可行性,綜合提升介助與介護老人的整體沐浴體驗,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看護人員的壓力。

參考文獻

[1]陳興波.為適老產品開發(fā)服務的老年用戶研究方案探索[J].裝飾,2016(10):136-137.

[2]甘為,胡飛.城市現(xiàn)有公共交通適老化服務設計研究[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2017(01):199-201.

[3]周俊元.老齡社會背景下智能衛(wèi)浴產品設計研究[D].湖北工業(yè)大學,2015.

[4]孫楊楊.老年公寓空間環(huán)境的適老化設計研究——基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J].設計,2018(21):158-160.

[5]黃海港.面向社區(qū)養(yǎng)老的健康監(jiān)測儀適老化設計研究[J].設計,2019,32(19):127-129.

[6]劉俊嵐.探究老年家具的適老化設計要點[J].設計,2016(23):126-127.

作者:繆珂 楊赟 單位:1.上海理工大學出版印刷與藝術設計學院 2.華東理工大學藝術設計與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