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波蒂高產栽培技術論文

時間:2022-09-21 06:28:00

導語:夏波蒂高產栽培技術論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夏波蒂高產栽培技術論文

論文關鍵詞夏波蒂;生物學特性;栽培技術

論文摘要介紹了馬鈴薯加工專用型品種夏波蒂的生物學特性,并從種薯來源及處理、生產條件、選地整地、施肥、播種、田間管理、收獲等方面總結夏波蒂高產栽培技術,以期為該品種的大面積推廣提供參考。

馬鈴薯夏波蒂品種是屬中晚熟薯條加工專用型品種之一?;ブh2001年從甘肅省引進,經過試種、莖尖脫毒和大面積栽培示范表明:互助縣獨特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十分適合夏波蒂生長,非常適宜大田機械化栽培。2004年12月該品種已通過青海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為大面積種植及加工企業(yè)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但該品種易感晚疫病,品種退化相對較快,對栽培技術和管理方式要求較高。按傳統(tǒng)方式生產往往產量低、薯塊商品性差,一方面會挫傷農戶種植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加工企業(yè)也得不到充足的合格原料,從而嚴重影響該品種的種植規(guī)模和水平。因此,根據(jù)夏波蒂品種特性和環(huán)境條件制定相應配套的生產栽培技術是大面積推廣夏波蒂脫毒種薯的關鍵技術。

1品種生物學特性

夏波蒂為中晚熟品種,從出苗至收獲,生育期100~120d左右,株型直立,株高50cm左右,莖桿粗壯,基部有分布不規(guī)則的紫色斑點。葉緊湊,開花多,花冠呈淺紫色,天然結實性弱;塊莖卵圓形或圓形,芽眼淺,結薯集中,中薯比例大而整齊,薯皮淡黃色,有麻點網(wǎng)紋,薯肉白色。該品種對水肥條件比較敏感,不抗晚疫病,品種退化快,既需冷涼的栽培環(huán)境又不耐低溫。因此,在生產中應適時播種,每個技術環(huán)節(jié)都應抓好疫病的防治。

2種薯選擇

2.1種薯來源

應選擇正規(guī)種薯生產單位在溫室和網(wǎng)室生產的微型薯或在自然隔離栽培條件下,經檢驗合格的脫毒原原種或脫毒原種作為種薯。

2.2種薯處理

首先應選用健康無病的優(yōu)良脫毒種薯。播種前必須曬種1周,使用30g~75g左右小整薯播種,大于75g整薯可立體切塊,多帶薯肉(先催芽后切塊,切刀要用5%來蘇水或高錳酸鉀溶液消毒)。每個薯塊要在30g以上,確保每塊有1~2個芽眼,以保證單位面積所需的播種密度。同時,要進行消毒處理。消毒處理的方式為:用0.1%多菌靈溶液浸種10min后撈出并拌草木灰,隨拌隨播。

3栽培技術

3.1生產條件

互助縣地處西北高原,氣候冷晾,晝夜溫差大,雨熱同季,降雨量集中在作物生長季節(jié),日照時數(shù)長,溫度適中,有著適于馬鈴薯生長的獨厚的氣候資源。獨特的生長環(huán)境造就了互助縣脫毒馬鈴薯與其他種植地區(qū)不同的品質優(yōu)勢,生產的馬鈴薯產量高、薯塊大、病毒感染輕、退化速度慢。

3.2選地整地

夏波蒂怕干旱,地塊選擇尤為重要,在地塊的選擇上要盡可能選擇土壤耕層深厚、疏松通透的砂質壤土,最好選擇前茬為禾本科或豆科作物的地塊作為栽培田塊。同時要求耕層深翻20cm以上,立冬后灌水,春季土壤化凍后進行耙耱、鎮(zhèn)壓保墑。

3.3施足底肥

夏波蒂品種對肥料的需求量較高,特別是前中期吸收養(yǎng)分較多,因此要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機肥和磷鉀肥為主。一般施有機肥45t/hm2左右,應在播前施入;化肥使用量為磷酸二銨225kg/hm2、尿素277.5kg/hm2、氯化鉀150kg/hm2,或者施馬鈴薯專用肥750kg/hm2;要求1次深施做底肥,并做到種肥分離。

3.4適時播種

3.4.1播種時間。適時播種對夏波蒂的生長發(fā)育和產量形成有重要的影響。當春季氣溫穩(wěn)定在6~7℃時,應及時播種。根據(jù)互助縣氣溫特點,在川水地區(qū)4月下旬,半淺半腦山地區(qū)為5月上旬開始播種,5月中旬全部播完。

3.4.2播種方法。采用機械播種或人工播種。播種時種薯按大小進行分級,大薯(50g以上)切薯播種,切種時隨時用生理鹽水或石灰水等對切刀進行消毒。3.4.3種植密度。夏波蒂屬中晚熟品種,薯型均勻,結薯集中,在高肥力地塊應適當密植,合理密植是增產增收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一般用種量3t/hm2左右,保苗9萬株/hm2左右。播種深度8~10cm,行距55cm,株距22cm。

4田間管理

4.1中耕鋤草

出苗前(播后20d左右)用鐵鍬鏟翻地面表土,破壞雜草幼芽,減少出苗期雜草與幼苗之間的營養(yǎng)競爭。幼苗期和發(fā)棵期應分別進行1次中耕培土。早培土和分次培土,可以減少對根和匍匐莖的傷害。當出苗率達80%(幼苗6~7葉平展,苗高10cm)時,應進行第1次中耕除草,并培土4~5cm;第2次培土在現(xiàn)蕾期,當苗高20cm左右時培土5~6cm。2次培土壟高、溝深要有一定的坡度,累計培土層厚度應達10~15cm,使地下莖從芽眼到地上莖基部有20cm左右的高度;以利早結薯、多結薯,同時避免薯塊外露,降低品質。

4.2根外追肥

在田間植株20%的苗高達到10cm以上時,進行第3次中耕培土并施結薯肥,追施尿素75~150kg/hm2;生長后期若有脫肥現(xiàn)象可酌情在葉面追施磷酸二氫鉀。

4.3病蟲害防治

夏波蒂品種不抗晚疫病,在大面積種植情況下,防病措施不當或不及時,容易導致該病發(fā)生。因此,在7月初當植株高度達20cm左右時,即進入封行期,應加強病情監(jiān)測調查,發(fā)現(xiàn)中心病株立即拔除并銷毀,同時用72%杜邦克露800倍液或金雷多米爾500倍液,進行葉面噴霧。間隔7~10d噴第2次藥,農藥選用25%或35%的甲霜靈;72%的克露、克抗靈;75%的百菌清等可濕性粉劑中的任意一種,用量為1.50~2.25kg/hm2,對水750L/hm2稀釋,用噴霧器均勻噴施馬鈴薯植株,根據(jù)天氣情況,噴藥3~4次,病情就可以得到有效控制。重茬地用72%敵克松可濕性粉劑7.5kg/hm2,拌細土均勻撒于地表,耕翻耙勻播種。同時要注意以防為主,連片打藥,統(tǒng)一防治。

地下害蟲的防治是:在播種前結合施肥,用48%樂斯本乳油2250mL/hm2,拌細沙或肥料施入土層,防治金針蟲、蠐螬等地下害蟲。

5適時收獲

夏波蒂為中晚熟品種,適時收獲和收獲質量直接影響產量的高低和儲藏好壞,是確保豐產增收的重要因素。生理收獲期(植株干枯90%以上)選擇晴天收獲;禁止在雨天收獲,以免拖泥帶水。采用機械收獲或人工收獲方法進行,收獲時應盡量避免對塊莖外部造成的損傷。種薯收獲后需要經2~3d的晾曬,使塊莖體內水分有效蒸發(fā)和表皮進一步老化增厚,便于裝袋、運輸、儲藏;同時要對所收獲的種薯進行分揀,剔除爛、破、病薯,以保證種薯的質量;并做好貯藏管理。一般情況下,單產可達30~45t/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