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教科書插圖內的隱性知識研究

時間:2022-01-13 09:05:51

導語:初中歷史教科書插圖內的隱性知識研究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歷史教科書插圖內的隱性知識研究

【摘要】本文根據(jù)插圖中隱性知識進行分析探究,挖掘在初中歷史教科書中隱性知識存在著哪些作用。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科書插圖;隱性知識

一、引言

初中歷史教科書中文字的敘述,可以很好的幫助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內容,促使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歷史知識,這種文字知識我們可以定義為歷史教科書中的顯性知識。歷史教科書中一些插圖,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所學到的知識,有助于學生對歷史的理解,并且還能給學生想象的空間,這種插圖內隱性知識對初中歷史的教學也起著重要作用。在我國1956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所出版的一套中學歷史課本,其中有一條歷史教科書的編寫原則是這樣寫道“圖文適當配合”,其意思就是對歷史教科書中插圖的運用。這說明我國很早就重視就對歷史教科書中插圖編寫,也體現(xiàn)出歷史教科書中的插圖對于歷史的教學有著重要作用。

二、歷史教科書中的封面圖片

很多學生在新學期開學期間對所有的新課本都有很大的新鮮感,大多數(shù)的學生在拿到書本的第一時間都會把書本的封面圖片甚至內容都大概地看一遍。這個時候學生對于學習有著非常強烈的興趣,這也間接地體現(xiàn)出圖片對學生提升學習興趣上有著很大的幫助。但是,很多老師并沒有抓住學生對封面圖片的興趣特點進行教學,而是按部就班地進行第一節(jié)內容的講解,失去了封面圖片的重要意義。例如:中國歷史九年級上冊的封面獅身人面像和金字塔的圖片,上半部分描述的是攻打巴士底獄,下半部分是對埃及建筑的描述[1]。這個時候老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對封面圖片的興趣具體開始講述新學期關于世界歷史的第一課,并結合圖片對學生進行提問“:為什么獅身人面像是人面獅身呢?“”為什么金字塔是三角形?”等,同時老師還可以結合多媒體教學,播放一些埃及金字塔的情況,從而引起學生對世界歷史人文的濃厚興趣。

三、歷史教科書中的一些插圖

由于每本歷史課本都有規(guī)定的頁數(shù),導致課本中一些歷史內容有限,很多歷史知識必須通過歷史插圖才能得以實現(xiàn)。首先,在所有歷史課本插圖中,歷史地圖是最重要的歷史插圖。只有詳細的去研究地圖才能把歷史課本中所隱藏的知識給體現(xiàn)出來。通過歷史地圖讓學生們去自我觀察,再配合老師的引導,就能使學生更好的學習歷史知識,同時還能根據(jù)歷史地圖更好的認識歷史事件存在的本質聯(lián)系。其次是歷史課本中歷史人物的插圖。歷史人物圖是在介紹歷史人物的豐功偉績和對時代起來什么樣的作用的時候,來加深學生對歷史事件的了解。如歷史課本中鄧世昌、、等,他們都是在歷史中起來很大作用的,對歷史的發(fā)展有過重要影響,這對講述歷史內容很大的幫助。老師通過對歷史人物插圖的講解,讓學生對歷史人物進行觀察,促進學生對歷史事件的認識和對歷史人物的認知,從而達到歷史教育的目的。除此之外還有歷史事件的情景圖。其主要描述的是重大歷史事件的大致情況。老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歷史畫面情景,激發(fā)學生的思維空間和想象能力。例如:1901年,中國清政府被迫簽訂《辛丑條約》的場景圖[2]。老師可以讓學生結合圖中一些人物表情,說明中國在1901年成為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對中國人和中國歷史的重大影響,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精神。

四、歷史教科書中的一些圖表

圖表是歷史課本中經常出現(xiàn)的一種插圖,它有效的對正文知識進行了詳細的補充,結合課文和圖表能夠更好的學習歷史知識。歷史圖表。在某種程度上來說,說對教學內容知識的難度進行了簡化,讓學生在很多比較難懂的內容上結合圖表就可以很容易的得到理解。許多學生對歷史課本中的故事很感興趣,但是對一些圖表幾乎不去看,所以老師應該正確的引導學生去觀察圖表,從而挖掘出歷史課本圖表中隱藏的歷史知識。例如:在上《鴉片戰(zhàn)爭》這段歷史內容時,課本上有給出中國鴉片的激增表,而對于鴉片的激增,老師說破天也很難讓學生有個直觀的認識,可是通過圖表,就可以促使學生很直觀的看到鴉片數(shù)量的激增,從而認識到當時鴉片帶來的危害,再從鴉片危害中引出這篇課的主要內容,提高學生的具體認識。

五、總結

綜上所述,只有正確使用插圖,使學生重視歷史課本中的插圖,結合插圖,讓其成為學生學好歷史的重要工具;讓學生不僅僅有知識的認知,腦海中還有歷史知識的畫面浮現(xiàn);讓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同時,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的發(fā)展。通過課本知識的認知,再結合課本中封面插圖、人物插圖、事件插圖以及圖表等,提高學生學習歷史資料的豐富性,培養(yǎng)學生在觀察、分析上的思辨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歷史知識,提高歷史興趣。

作者:吳憲鬲 單位:江西省上饒市上饒縣羅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