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qū)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探究
時間:2022-06-05 10:12:02
導語:社區(qū)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區(qū)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高血壓是常見的一種全身血管性疾病,臨床癥狀多表現(xiàn)為心悸、頭暈、疲勞、頸項板緊及頭痛等[1]。該疾病發(fā)病率高且多發(fā)于中老年人,該疾病若不及時治療,極易對患者造成嚴重心、腦等器官損害和病變,如腦卒中、腎功能衰竭和心肌梗死等,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體健康產生了巨大影響[2]。目前對于該疾病尚無根治方法,只能對該疾病進行藥物治療并輔以常規(guī)護理,但單純的藥物治療與常規(guī)護理并不能對患者的血壓水平進行有效控制,有學者提出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心理干預與健康教育,發(fā)現(xiàn)該護理方法對高血壓患者的血壓起到穩(wěn)定控制作用,同時對其生活質量的改善和高血壓疾病相關知識的認知程度具有提高作用。本研究針對該護理方案進行研究,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研究對象為本社區(qū)2019年4月至7月收治的36例高血壓患者,采用隨機號碼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18例。納入標準:符合高血壓臨床診斷標準;排除標準:心、肝等重大疾病患者。對照組18例中有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齡60~90歲,平均(76±6)歲;觀察組18例中有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齡61~91歲,平均(78±6)歲。對照組與觀察組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1.2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根據(jù)患者的病情,對其安排合理的休息和活動;給予低脂、清淡、低鹽等易消化的食物;密切關注患者的病情,并遵醫(yī)囑給予降壓治療等。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增加心理干預與健康教育護理方法,具體如下:(1)心理干預:①心理分析:由于患者對高血壓疾病的相關知識認知不足,對飲食、生活的管理能力較差,使得患者不能按照醫(yī)生的囑咐進行用藥,從而導致患者高血壓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控制,進而促使大多數(shù)患者產生焦慮、緊張、恐懼等情緒。長時間的不良情緒極易引起患者的血壓波動,極易對患者造成心、腦等器官的損害,即使患者及時進行治療,也會造成各種后遺癥,如終身殘疾、失去自我能力等。②心理干預:對患者普及高血壓疾病的相關知識,可通過圖片、PPT、多媒體等方式進行講解,使內容通俗易懂,讓患者充分了解該疾病的病因、癥狀等;講解該疾病患者經治療、護理后其血壓長時間維持在穩(wěn)定狀態(tài)的例子與成功率,使其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護理人員要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理活動,對患者護理過程中,可通過觀察患者的日常行為與言語,如樂觀開朗者變?yōu)槌聊蜒?、活潑好動者轉變?yōu)榇魷翋灥?,護理人員應及時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對于剛就診的患者,由于對門診環(huán)境的布局缺乏了解,護理人員應積極與患者進行互動,如與患者閑聊家常、講解門診情況、攙扶患者等,通過尊重、關心患者,可消除其初入新環(huán)境產生的緊張感;護理人員通過口頭咨詢或問卷調查等形式,對患者的生活習慣、用藥習慣等進行了解,及時指出和糾正患者的不良生活習慣。(2)健康教育:①根據(jù)患者的病情及心理變化,為其制定個性化的健康教育方式,對其進行專業(yè)、系統(tǒng)的教育培訓。②對于病情嚴重及行動不便的患者,可對其口頭宣講、健康咨詢等。③對于病情較輕患者,可讓其定時參加中心的健康講座、座談會等,同時對患者進行高血壓的相關知識考核,對不及格患者,護理人員應反復與患者講解高血壓的知識。④建立患者的健康檔案,檔案內容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血壓測量數(shù)據(jù)、健康情況等。⑤與患者家屬多溝通,為患者營造良好的氛圍。1.3觀察指標:觀察和比較2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高血壓疾病知識了解程度和護理前后的血壓水平。通過讓患者填寫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74來評測生活質量,評測內容涉及精神狀態(tài)、社會能力、心理健康、整體恢復4個模塊,每個模塊100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使用知信行(KAP)調查量表評測患者的高血壓疾病知識了解程度,KAP量表共有高血壓診斷標準、危害知識、治療知識、危險因素知識、癥狀知識、保健知識6個項目,共31道小題,每小題0~1分,總分31分,分數(shù)越高則表示對高血壓的知識了解程度越高。1.4統(tǒng)計學分析:使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此次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比較:護理后觀察組的精神狀態(tài)、社會能力、心理健康、整體恢復的評分均比對照組高(P<0.05),見表1。2.22組患者的血壓水平比較:護理前觀察組的收縮壓、舒張壓與對照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收縮壓、舒張壓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2.32組患者高血壓疾病知識了解程度得分比較:護理后觀察組的高血壓診斷標準、危害知識、治療知識、危險因素知識、癥狀知識、保健知識的得分均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高血壓是一種以血壓升高為主要特征,伴有心、腦等器官功能損害的臨床綜合征,是常見的慢性病[3,4]。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高血壓患者人數(shù)逐年增長,據(jù)研究顯示,我國高血壓患者估計有2.4億,且該疾病多發(fā)于中老年人群,若患者長時間處于高血壓狀態(tài),極易造成頭痛、記憶力減退、頭暈、胸悶、心慌、心功能衰竭等,嚴重的還會引起多種并發(fā)癥,如腦出血、心臟病、腎病和腦血栓等,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嚴重影響[5,6]。目前對高血壓患者的護理多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但效果不理想。觀察組采用心理干預與健康教育護理方案,通過對患者的心理進行干預與健康知識的宣教,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壓水平和提高患者對高血壓疾病的了解程度[7]。對患者的心理進行分析,如焦慮、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如何產生等,可根據(jù)情緒的成因對患者進行相應的心理輔導,對患者解開心結有促進作用。使用圖片、PPT、多媒體等方式為患者講解高血壓疾病的相關知識,使患者充分了解該疾病的病因、癥狀等,適當講解該疾病的成功案例,可有效消除患者對該疾病的恐懼和增強其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8,9]。經比較后發(fā)現(xiàn),護理前,觀察組的收縮壓、舒張壓與對照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收縮壓、舒張壓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人員通過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理活動,通過觀察其行為、心理的改變,及時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可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的情緒,患者的不良情緒及時得到宣泄,可有效降低對動脈內血液的刺激,使患者的血壓得到較好的控制[9,10]。對于剛就診的患者,護理人員通過積極與患者進行互動,閑聊家常、及時倒水、攙扶患者等行為,能一定程度促進醫(yī)護人員與患者的聯(lián)系,對患者配合醫(yī)生治療的積極性有顯著性提高,同時又因護理人員通過尊重關心的言行,為其講解門診情況,能一定程度消除患者初入新環(huán)境產生的緊張感、焦慮感[11]。護理人員通過對患者的生活習慣、病情程度和用藥習慣等進行了解,可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來對患者進行專業(yè)化、差異化的護理,既能協(xié)助患者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又能促進其病情的康復[12]。護理后,觀察組的高血壓診斷標準、危害知識、治療知識、危險因素知識、癥狀知識、保健知識的得分均比對照組高(P<0.05)。根據(jù)患者的病情及心理變化,為其制定個性化的健康教育方式,可提高患者對高血壓疾病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一定程度上能降低患者血壓急劇升高的風險。健康教育對于行動不便的患者,通過對患者進行口頭講解,可使其臥床也能了解高血壓的相關知識;對于病情較輕的患者,讓其定時參加健康講座、座談會等,可加深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從而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有效預防該疾?。?3]。建立患者的健康檔案,護理人員可隨時了解患者的病情狀況,同時與患者家屬多互動,可為患者營造良好的氛圍,對患者的血壓穩(wěn)定有促進作用。對高血壓患者的護理中實施心理干預與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對高血壓疾病的認知程度和改善生活質量。護理后,觀察組的精神狀態(tài)、社會能力、心理健康、整體恢復的評分均比對照組高(P<0.05),該結果與上述結論相符。
綜上,在對社區(qū)高血壓患者的護理中實施心理干預與健康教育的效果顯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降低其血壓水平和提高患者的高血壓疾病知識程度了解,值得臨床推廣。
作者:王云卿 單位:天津市河東區(qū)富民路街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
- 上一篇:高職生社區(qū)管理思政教育方法探析
- 下一篇:社區(qū)教育一校一品實踐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