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生命教育現(xiàn)實訴求探討
時間:2022-09-22 09:20:37
導語:大學生生命教育現(xiàn)實訴求探討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課程是生命教育的主要載體,是決定生命教育成效的關鍵要素?!八枷氲赖滦摒B(yǎng)與法律基礎”課是每個大學生的必修課,其中有關人生教育的內容比較豐富,注重塑造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提升大學生生命的價值和境界,生命教育是“基礎”課的現(xiàn)實職責。文章從分析生命教育與“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二者之間的密切關系入手,闡釋生命教育融入“基礎”課的價值,并提出教學策略。
關鍵詞:生命教育;“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策略
一、生命教育的內涵
生命教育,是指通過教授知識、自主學習、活動與體驗等知、情、意、行相統(tǒng)一的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塑造學生的生命認識與理解,使學生從認識生命到敬重生命,從守護生命、增強生命的韌性到探究生命的終極意義、豐富生命的內涵,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生命價值觀。實現(xiàn)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社會生命和精神生命的整合,是以物質存在形式為基礎,受精神支配、社會化了的存在方式,包括自然生命、社會生命和精神生命三種形式。
二、生命教育與“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的內在關聯(lián)性及意義
課程是生命教育的主要載體,是決定生命教育成效的關鍵要素。“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是對大學生人生中遇到的思想道德方面的問題,進行馬克思主義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等引導的課程。學生通過學習該課程,正確認識生命的意義,樹立崇高人生目標,用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助于塑造良好的道德意識,成為具有高尚道德品質的人。例如,“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有關“成就人生出彩”的內容,引導大學生在實踐、學習、鍛煉中,提升生命的質量,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互幫互助;讓學生認識到生命的偉大在于探索與奉獻,成功的人用道德、能力、奮斗等贏得充實的人生,平凡的人用嚴謹、刻苦、高尚、執(zhí)著、奉獻、熱愛、責任、擔當?shù)仍诿恳粋€平凡的崗位上詮釋不平凡的生命內涵。高校的使命在于“立德樹人”,要嘗試將生命教育的理念和內容滲透進“基礎”課,研究怎樣更高效地挖掘整合“基礎”課中關于生命教育的內容,將知識目標、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能力目標與學生生命情感經歷與感受相結合,使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素質深入學生內心,將有助于大學生更加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活動中,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
三、生命教育融入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的現(xiàn)實訴求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之需
進入大學階段,學生對“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到哪里去”等哲學命題有了一些思考。他們有了更廣泛的知識面、更寬廣的眼界,獲得的信息量較大,但他們對周圍發(fā)生的事情及社會熱點事件難以辯證看待,傾向于關注負面的輿論,從而容易陷入負面情緒中。例如,面對挫折不懂得如何有效地進行自我調節(jié),導致多種生命體驗的缺失,缺少處理道德沖突的種種智慧。當大學生面對沖突不能進行自我緩解、釋放,或者得不到及時疏導時,沖突往往演變成其與他人溝通過程中的心理阻力,導致其生命質量降低,對生命、人生產生虛無的理解。
(二)學校教育應有之義
在紛繁復雜的生活現(xiàn)實面前,大學生對人與事物的認識和判斷缺乏標準。學校層面,教師要關心幫助學生,做好方向引領,使學生由難以分辨、抵御外界不良影響的人,轉變成為能分辨是非善惡、積極向上、熱愛生活與生命的人。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自己的生命與他人的生命及如何保持互相聯(lián)系,領悟在復雜的社會交往活動中學會尊重生命。
(三)現(xiàn)實社會迫切要求加強大學生生命教育
縱觀社會上接連發(fā)生的大學生自傷或傷害他人的事件,及對許多家庭、社會造成的無法彌補的悲劇與傷害,無一不讓人痛心,這些情況的發(fā)生,充分反映了大學生生命教育的缺失問題,也提醒我們實施生命教育的迫切性。
四、生命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的教學策略
如何將生命教育滲透“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實現(xiàn)生命教育的教學目標?教師應當熟悉思想政治教育規(guī)律及該年齡段學生的內心世界,嚴格把控生命教育的方向。將生命教育理念融入“基礎”課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才能進一步向學生輸送生命教育的血液,實現(xiàn)“基礎”課與生命教育的融合教育。教師可采用體驗式教學法、情境討論法、調查訪談法等方式開展教學。(1)采用體驗式教學法。教師應善于創(chuàng)設教育情境,激發(fā)學生對生命的情感體驗。直接將生命教育與“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融合,會導致課程理論性強,比較抽象,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教師可通過“生命故事感悟”與“探究與分享”活動,引導學生分享自身成長中的有關生命的體驗與感受,認識生命的寶貴。這種親歷性的體驗式教學法,可讓學生從起初聆聽其他同學的經歷,延伸到回憶思考自己的生命歷程,在真切的生活回憶中思考與自省,從而逐步學會重視生命、敬重生命。例如,講授“創(chuàng)造有意義的人生”時,教師通過分享“黃文秀感人事跡”,啟發(fā)學生對自身生命和價值追求進行深刻剖析,聯(lián)想到自己的責任,自己在不同集體中所承擔的不同角色,感受自身的價值與生命的意義,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講授“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時,教師可借助面對挫折自強不息的榜樣力量,利用有關挫折的鮮活事例,使學生直面挫折,發(fā)揮榜樣教育的作用,向學生講解榜樣遇到挫折的態(tài)度與行動。(2)采用情境討論法,可使學生了解生命發(fā)展的自然規(guī)律,產生感激生命、熱愛生命的情感。教師可挑選貼近學生生活、表達學生訴求、關照學生內心的一些社會事件或案例,在情境中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感受生命的稍縱即逝以及生命伴隨很多不可預測的情況,從而產生更深刻的體驗和理解,有利于引導學生過充實且有意義的生活,培養(yǎng)敬畏生命、呵護生命、為生命出彩而努力的情懷,達到教學目標。(3)要使學生明白“在生命的傳承中,生命一直在延續(xù),人類物質生命與精神生命也在不斷擴充發(fā)展豐富”,即人類延續(xù)傳承祖輩的生命,同時,在精神上接續(xù)和發(fā)展豐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內涵,如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優(yōu)秀傳統(tǒng)美德等內容,建議教師采用課堂問卷調查、訪談等方式開展教學。例如,問卷調查或訪談“你認為哪些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美德需要繼承?”“你是如何實踐的?實踐后對你有什么幫助和作用?”在訪談的過程中,學生會很自然地理解對問題的探究見仁見智,其關鍵在于激發(fā)學生對生命話題的探究興趣。基于不同學情,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回答可能五花八門,教師要創(chuàng)設自由寬松的研討氛圍,給予學生自由表達觀點的權利,重點啟發(fā)學生對生命問題的思考。(4)要將生命教育融入第二課堂實踐教學中,創(chuàng)造學生融入社會、參與社會活動、奉獻社會的機會,要教會學生理解“人的本質”,教師就要關注學生對生命的切身感受,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結合本地實際,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教學資源,開展一些諸如生命自救自護表演、參觀教育基地的活動。向學生講授愛護生命的原因及方法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回顧在學校開展的安全演練中所學的針對地震、火災等的逃生知識,以及學生自己知道或收集的一些躲避災害或災難的自救方法,在課堂上交流和分享,讓學生有話可說,避免教師一味的理論灌輸和空洞說教,也有助于學生切實掌握自救自護的方法。珍視生命,需要我們愛護自己的身體,更需要我們關注并養(yǎng)護自己的精神。養(yǎng)護精神離不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滋養(yǎng)。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紅色經典誦讀等活動。陜西藝術職業(yè)學院在這方面的經驗值得推廣借鑒:《紅色家書》是中國共產黨人初心與使命的生動寫照,是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動教材。學院在赴井岡山進行紅色文化教育社會實踐研修的基礎上,開展了“品讀紅色家書,不忘初心使命”主題誦讀校園文化活動,通過對張朝燮、王經燕、、陳覺、趙云霄、鄧貞謙等先烈紅色家書的誦讀,依托學院藝術專業(yè)優(yōu)勢,結合音樂、影視等多種藝術形式,再現(xiàn)了革命先烈身上折射出的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崇高而獨特的內心世界以及面臨家國、生死抉擇時所顯現(xiàn)出來的高風亮節(jié)和大無畏英雄氣概。通過誦讀紅色經典,幫助大學生獲得人格及精神上的升華。學院還組織學生參觀了延安革命紀念館、棗園革命舊址、陜甘邊革命根據(jù)地照金紀念館、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等,并通過專題報告、現(xiàn)場教學等讓學生深入了解延安精神,接受紅色傳統(tǒng)教育,從紅色革命精神中汲取奮進力量;將活動過程錄制成視頻廣泛推廣,讓更多師生學習革命精神,傳承革命精神。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經歷,說說自己曾經參與以上活動或類似活動的記憶和感想,引導學生思考、理解我們每個個體的精神生活都與中華民族文化息息相關,同時深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滋潤,教育學生珍惜來之不易的生命,提高生命的質量。通過學習,學生認識到守護生命一方面要珍愛自然生命,另一方面要愛惜精神生命,使生命富有內涵價值。
參考文獻:
[1]程雪艷.生命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實現(xiàn)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14.
[2]王卉.“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4.
[3]尤紅姣.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研究[D].無錫:江南大學,2016.
[4]孫方.生命教育與多元生命課程構建[J].教育研究,2015,36(11):145-148.
[5]何仁富,汪麗華,李瓊瑤.思想政治教育與生命教育——《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融入式生命教育的實踐與研究[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4.
[6]李芳.大學生生命觀教育研究[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3.
[7]劉力紅.馬克思的生命觀探析[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
[8]李厚剛,張延華.將生命教育貫穿于“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28(1):60-63.
[9]宋新雅.“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教學與生命價值教育[J].社科縱橫,2016,31(5):173-178.
[10]王東莉,程丙.融“生命關懷”于“基礎”課教學全過程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23):50-52.
作者:喬一帆 單位:陜西藝術職業(yè)學院
- 上一篇:小學英語教學如何滲透生命教育
- 下一篇:青少年生命教育的現(xiàn)實困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