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chuàng):淺析新課改下的高師音樂專業(yè)合唱指揮教學

時間:2022-09-23 12:52:00

導語:獨家原創(chuàng):淺析新課改下的高師音樂專業(yè)合唱指揮教學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獨家原創(chuàng):淺析新課改下的高師音樂專業(yè)合唱指揮教學

摘要:合唱指揮課是高師音樂院系學生的必修課。“合唱與指揮”課程是高等師范院校音樂專業(yè)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學生對這門課學習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我國合唱指揮人才的培養(yǎng)、合唱事業(yè)的發(fā)展以及素質教育的質量。伴隨著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改革的啟動,基礎音樂教育也翻開了嶄新的一頁。也對音樂教師的專業(yè)多元化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新《課標》對音樂教師的素質有了更高的要求。筆者針對高師“合唱與指揮”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了2點的課程改革建議。

關鍵詞:高師合唱與指揮改革建議

目錄

摘要………………………………………………………

1、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高師“合唱與指揮”課程存在的問題…………………

2.1、加強高師合唱教師隊伍建設……………………

2.2、教學內容老套……………………………………5

3、高師“合唱與指揮”課程的建議………………………

3.2、突出技術的密切聯(lián)系………………………………

3.1、提供給學生最基礎的知識和技能……………………

參考文獻……………………………………………………

“合唱與指揮”課程是高等師范院校音樂專業(yè)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學生對這門課學習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我國合唱指揮人才的培養(yǎng)、合唱事業(yè)的發(fā)展以及素質教育的質量。

1、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0世紀中國的教育也始終處于不斷變革的歷史進程之中。清朝末年學堂的興辦,癸卯學制的頒布,辛亥革命以及南京國民政府期間的教育改革姑且不論,僅以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后的五十多年的時間而言,除了幾次重大的學制調整之外,在基礎教育課程和教材領域,至少進行了七次較大規(guī)模的改革。

眾所周知,我國的現(xiàn)代學校教育制度脫胎于歐、美、日等現(xiàn)代工業(yè)化國家的教育體制。盡管由于意識形態(tài)、政治體制、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文化傳統(tǒng),以及國家所處的地域等存在著種種差異,各國的教育表現(xiàn)出互不相同的特點,有其個性的一面,然而,由于它們都是孕育、發(fā)展、完善于工業(yè)經(jīng)濟時代,所以,它們又表現(xiàn)出了非常相似的共同的特點,又有其共性的一面。也就是說,現(xiàn)代學校教育制度實際上是工業(yè)經(jīng)濟時代的產(chǎn)物。由于它對于工業(yè)經(jīng)濟時代各國經(jīng)濟、社會等方面的發(fā)展發(fā)揮過重要的作用,所以各國政府對于教育都給予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而且越來越自覺地把教育作為實現(xiàn)國家目的的重要手段,以至于許多有識之士都形成了這樣的共識,即國家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教育的競爭。

2、高師“合唱與指揮”課程存在的問題

2.1、高師合唱教師隊伍建設不夠

現(xiàn)如今高校高師合唱教師隊伍建設不夠,還是按照以前的一些老的教學方法給學生進行上課。目前,高校合唱課多是專業(yè)合唱團合唱排練的教學模式,學生以合唱隊員的身份被定位于某一個聲部,教師從音準、音色、音量、感情等方面對作品進行專業(yè)性地合唱排練,其教學過程往往是偏重近期的演唱效果而忽視長期的教學計劃、教學進度及教學組織。因此,由這種教學模式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缺乏對“合唱教學法”的系統(tǒng)學習,他們往往只會“唱”合唱,而不會“教”合唱,不懂如何用恰當?shù)恼Z言組織教學,更不能適應將來中小學合唱教學工作的需要。新時代呼喚創(chuàng)新教育,創(chuàng)新教育呼喚新型教師,合唱藝術的創(chuàng)新教學呼喚合唱教師的創(chuàng)新素質。合唱教師除了具備普通音樂教師的基本素質之外,還應具備現(xiàn)代教育的理念和一定科學研究的意識,具備現(xiàn)代教育技術運用的基本能力和反思評價的能力。

2.2、教學內容老套

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是為普通中小學培養(yǎng)合格的音樂教師。高師的合唱教學課程應立足于基礎教育,其性質應是一門師范性和綜合技能性較強的課程,不應成為一般性的基礎課程。但是,目前高師教學計劃中“合唱與指揮”課程的設置和目的及內容要求,有著很大的差別,各高師范院校對于合唱與指揮課程的教學安排存在著對課程定位的不同理解,教學內容老套。

3、高師“合唱與指揮”課程的建議

3.1、提供給學生最基礎的知識和技能

新課程十分重視學生的可接受性,對學生的“分化點”作了處理。降低了要求,新課程涉及的知識總量減少,增加了可供師生選擇的活動與探究內容,增補了學習內容和探究性學習的素材,較好的體現(xiàn)了內容的基礎性.新課程是結合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和內容標準更重視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學習過程的開放性。在高師“合唱與指揮”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應以基礎內容為主。另外,從師范實用性的角度而言,要使學生能夠勝任各類中小學合唱隊的組織、訓練、輔導工作,就必須要求合唱與指揮的教學要達到一定的規(guī)格,使學生熟練地掌握合唱與指揮的基本技能和基礎知識,并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造力和不斷自修進步的能力。

3.2、突出技術的密切聯(lián)系

新的課程突出生活情境和實際經(jīng)驗的學習素材,使學生從中逐步認識和感受音樂的發(fā)展,提高學生對“合唱與指揮”教學內容理解的積極作用。要合理安排知識點,優(yōu)化組合教學內容。在教學內容上,要注重知識的綜合性和概括性;在教學過程中,對知識點的安排應講究科學與合理。這樣才能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地掌握具有一定“廣”度和“深”度的知識點,為他們以后進一步研修合唱與指揮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3.3解決教學模式老套的問題

在新課改的教學模式下,高?!昂铣c指揮”課程的任課教師應該合理安排知識點,優(yōu)化組合教學內容。在教學內容上,要注重知識的綜合性和概括性;在教學過程中,對知識點的安排應講究科學與合理。這樣才能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地掌握具有一定“廣”度和“深”度的知識點,為他們以后進一步研修合唱與指揮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總之在高師“合唱與指揮”課程的改革應以適應學生音樂教育的發(fā)展為目的,努力使“合唱與指揮”課程能適應新世紀高師音樂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聶中明,蓬勃.合唱與合唱指揮[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3.

[2]馮冶冰.對高師合唱課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中國音樂,2004,(3).

[3]趙鴻光.高等師范院校合唱課程教學研究淺論[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