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鎮(zhèn)基礎教育資源配置狀況及應對舉措
時間:2022-10-26 03:23:00
導語:鄉(xiāng)鎮(zhèn)基礎教育資源配置狀況及應對舉措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資源,總的來說,包含財力資源、物力資源、人力資源及管理資源等幾個方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基礎教育資源日趨完善。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中國農村基礎教育的辦學條件與城市基礎教育相比,仍相差甚遠。因此,了解中國農村基礎教育資源現狀,對于我們研究如何加強農村基礎教育資源的開發(fā),優(yōu)化農村基礎教育資源配置,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農村基礎教育資源的效益有重要意義。本文就農村基礎教育資源配置現狀進行分析,進而提出對策。
一、農村基礎教育資源配置現狀
(一)財政投入嚴重不足。
較之城市基礎教育經費的投入情況,我國農村基礎教育經費長期處于較低水平。近十年來這種狀況雖有所改變,但其在教育投入中所占的比例仍然偏低,甚至近年來又有下降的趨勢。
事實上,國家財政投入中有限的教育經費被更多用于城市基礎教育。盡管國家在保證義務教育投入的工作中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在實際投入中偏向城市基礎教育,城鄉(xiāng)差距拉大的格局并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正是由于財政投入的低水準,很多農村基礎教育的正常運轉都很困難,更別提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師素養(yǎng)、提升教學質量等方面的改革。
(二)農村農村基礎教育辦學條件差,城鄉(xiāng)差距逐漸拉大。
在我國廣大的農村地區(qū),由于受舊的辦學體制的影響,基礎教育存在重數量輕質量、重速度輕成效的現象,造成農村基礎教育人、財、物資源嚴重浪費的一系列問題。
教育公平,是我國在新時期致力發(fā)展的一種新教育觀。然而在基礎教育方面,政策仍然向城市傾斜,城鄉(xiāng)差距仍然在拉大,導致學校與學校之間在辦學條件、辦學水平、辦學質量和辦學效益等各個方面的差距進一步拉大。以亳州為例,好的學校不僅有圖書館、實驗室,還有配套齊全的體育館、塑膠跑道;差的鄉(xiāng)村學校連像樣的教室都沒有。其結果必然是如報紙所報道的:“最好的中小學校在中國,最差的中小學校也在中國。”
(三)師資力量配置不合理。
我國農村基礎教育的各級各類學校,其教師資源配置存在相當大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從縱向上來看,對農村基礎教育教師資源配置有失公平。實施教師資源配置的主體單位,按分級管理權限,在自己的職權范圍內,優(yōu)先滿足其所轄學校的教師需求。在具體運作中,每進行一次教師資源配置,就篩選一批素質相對較高的教師優(yōu)先滿足城鎮(zhèn)學校的需要,然后才滿足農村學校的需要。這種教師資源的不平等分配,造成城鎮(zhèn)學校優(yōu)秀教師扎堆而形成隱性浪費,而農村學校則教師資源嚴重不足,從而拉大了農村學校與城鎮(zhèn)學校在辦學條件上的差距和學生在享受教育資源上的差距。
從橫向上看,農村中小學師生比重不協調及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師生比可從某種層面上反映一所學校教師的使用效率和一個地區(qū)教師的分布情況。據教育事業(yè)統(tǒng)計公報顯示,在廣大的農村地區(qū),師生比居高不下,而且有逐年增長之勢。
同時,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也是教師資源配置的一大問題。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在學科、學歷、年齡結構和職稱這四個方面。舉例而言,在學科結構配置上,一半以上農村學校缺少美術、音樂、體育、外語、計算機教師,沒有相應專業(yè)畢業(yè)的教師愿意進農村學校,從而無法正常開設這些課程。
(四)物質資源缺乏、利用率低下。
就我國目前農村基礎教育的實際情況看,一個主要問題是多數學校設備、設施、配備缺乏或嚴重不足。全國農村僅有少數小學和一半左右的中學建立了實驗室,但是絕大多數學校沒有按教學要求配齊實驗儀器。這樣就存在一個由于物資資源不夠而引起的其他資源的內耗。國家盡管在農村基礎教育教育經費及硬件建設方面加大了資金投入力度,但仍然與城市基礎教育有很大距離。如設備陳舊且多數都是城市學校的淘汰品,危房面積有增無減,生均校舍遠不及國家標準,音體美等方面的器材設備幾乎為空白,即使有也無法正常使用。
(五)管理能力不足造成嚴重的人為浪費。
農村基礎教育學校的不少領導者自身素質不高,造成大部分管理水平低下,從而導致學校管理制度不夠健全。目前中小學學校領導學歷層次普遍較低,大多為中專及中專以下學歷,即使部分領導擁有本科學歷,也是通過進修或短期培訓獲得,普遍缺乏基本的教育理論和管理理論素養(yǎng),對學校的管理效率十分低下。在管理中即使摸索出好的經驗,也由于理論知識的缺乏而,難以推廣運用。由于領導者自身素質不高而造成人為的嚴重浪費比較普遍和嚴重。
二、針對農村基礎教育資源配置現狀提出的對策
為促進農村基礎教育發(fā)展,跟上時代的需求,我認為,可以從五個方面對農村基礎教育資源進行整合。
(一)加大對農村基礎教育的投資力度。
可以看出,國家在加大農村基礎教育的投入方面作出了相當大的努力,但是對于急需改變現狀的農村基礎教育而言,仍然無法解決一系列的問題。因此希望國家盡快出臺有關教育經費投入的法規(guī),使教育經費的籌措、支出有法可依,充分顯示政策的合理性和權威性,以法約束和懲治地方政府在教育經費使用上不規(guī)范行為。
另外,可以調動社會多渠道投資辦學的積極性,積極運用財政和稅收政策,鼓勵企業(yè)、個人投資辦學或捐資助學,從而不斷完善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的體制。
(二)完善農村基礎教育管理體制。
如上所述,近幾年來,農村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各級地方政府基本上提高了對農村基礎教育地位的認識,進一步明確了發(fā)展基礎教育的任務。建議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將農村基礎教育的“三級辦學,兩級管理”體制,以盡快的速度轉變?yōu)椤皩嵭袊鴦赵侯I導下,由地方政府負責,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體制。要求各級政府確保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從而達到基礎教育根本目標的實現,要進一步完善現行基礎教育投資體制,建立相對集中的基礎教育資源投入的管理體制,這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提高教育資源的管理水平。
教育事業(yè)要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需要遵循教育的各種規(guī)律,這樣才能充分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使學校人力、物力、財力得到合理而有效的配置和使用,從而減少資源的消耗,增強辦學效果。一方面,在人員管理上,中小學真正落實“校長負責制”,給校長真正的用人權,同時校長也要不斷強化自身教育理論素養(yǎng)和提高民主管理的水平,選賢任能,合理用人。另一方面,在財務管理上,要明確各項經費開支使用的范圍,嚴格執(zhí)行財政政策,遵守財經紀律,控制不合理的開支,禁止違反政策的一切開支,減少無關費用支出。
(四)合理學校布局,優(yōu)化資源配置。
如上所述,農村中小學校布局顯示出種種弊端。因此,中小學要合理布局,首先要改變辦學過分分散的狀況,果斷地撤銷某些規(guī)模過小的中小學,從而達到擴大學校規(guī)模、提高教育資源使用效率的目的。其次,遵循小學就近入學、初中相對集中的辦學原則,進行教育資源配置的優(yōu)化。農村小學可以在方便學生就近入學的前提下適當合并,在不便的地區(qū)仍需要保留必要的教學點,防止因布局調整造成學生輟學。
(五)調整教師資源配置,使教師結構合理化。
調整教師結構,是增強教學效果的主要途徑。教師資源配置要努力實現學歷、學科、職稱結構合理化、年齡結構梯隊化的特點。
首先,將教師資源配置的具體決策權交給教育行政部門,通過教育行政部門進行宏觀調控是保障教師資源合理配置的關鍵。其次,建立合理的城鄉(xiāng)基礎教育資源的流動機制,以期達到教師資源在地區(qū)、學校之間的平衡。再次,加強農村現有教師資源的管理、培訓,努力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配置梯隊。最后,提高農村學校教師的學歷,盡快實現小學教師大專以上學歷、中學教師本科以上學歷的要求。
目前,我國農村基礎教育事業(yè)呈現出不斷良性發(fā)展的大好態(tài)勢,各級政府都為發(fā)展農村基礎教育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正如前所述,農村基礎教育還面臨諸多困難和問題,農村基礎教育資源配置水平偏低:財政投入不到位造成經費短缺,教師結構不合理等問題交織在一起。因此,我們要想發(fā)展好農村教育、解決教育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必須重點關注農村教育資源問題。
- 上一篇:儲蓄所出納工作匯報
- 下一篇:探究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