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思維在聲樂教學的運用

時間:2022-02-28 10:19:21

導語:略論思維在聲樂教學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略論思維在聲樂教學的運用

【摘要】思維就是指理性認識或指理性認識的過程,是人腦對客觀事物能動的、間接的和概括性的反映。思維貫穿整個聲樂演唱和教學的始終,本文就思維在什么是歌唱、歌唱樂器的介紹、正確的站姿、正確解讀聲樂術語、好聲音的標準、歌唱中的主被動關系等問題中的運用,闡釋自己的觀點與主張,最終得出在聲樂學習中讓學生建立思維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關鍵詞】聲樂教學;思維;歌唱

聲樂教學是動態(tài)的推進過程,歌唱思維貫穿其始終,小到歌唱中每個字具體怎么發(fā)音,大到舞臺人物形象的塑造,時時都有,處處可見,因此,在歌唱學習中,讓學生建立正確的歌唱思維是非常重要的。思維就是指理性認識或指理性認識的過程,是人腦對客觀事物能動的、間接的和概括性的反映。聲樂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門學科,遵循其自身的學科規(guī)律是最好的學習方法。在學生實際演唱之前,其頭腦中形成對正確的歌唱思維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什么是歌唱?如何準確認識歌唱樂器?什么樣的聲音是好聲音?如何正確地理解聲樂術語?歌唱中主被動關系是什么?下面就通過對以上問題的具體思考,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歌唱思維。

一、什么是歌唱

歌唱是什么?這看似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但要想說清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同學學習聲樂多年,對此問題仍然是模糊的。但這是學習聲樂的學生不可逾越的問題,具體應該怎么來理解?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層面來解答:其一,歌唱是指用人的嗓音表達歌者情感的音樂形式。由于得助于語言,它比器樂演奏等任何其他藝術形式更能直接表達特定的感情和概念。因為歌唱中包含語言因素的緣故,歌唱這種形式也是最容易被大眾所接受、所喜愛。同是因為語言的緣故,語言學習最終成為歌唱學習中最難攻克的難點;其二,歌唱是在人體上建立樂器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邊建造、邊演奏、邊完善。因此,它是世界上攜帶最便捷的樂器。與所有樂器不同的是,歌唱學習過程包含了樂器制造、樂器演奏、樂器完善過程。從這個層面來講,它比單純的樂器學習要難;其三,從運動學的角度上看,歌唱可以看作是歌唱呼氣肌肉群和吸氣肌肉群與聲帶之間的運動協(xié)調過程,在這個運動協(xié)調過程中,只有將呼吸肌肉群組鍛煉的有柔韌性、有耐力時,聲音的柔韌性和耐受力才隨之而來,這就如同跨欄、短跑運動一樣,只是歌唱和這些體育運動所練習的肌肉群組不同而已。

二、歌唱樂器的介紹

歌唱是在人體上建立樂器的過程,那么歌唱樂器的音源、共鳴箱、動力、穩(wěn)定器等都是什么呢?以小提琴作類比為例,對應小提琴音源的是琴弦,而歌唱樂器的琴弦就是聲帶,其發(fā)音原理是氣息向外呼出碰聲帶發(fā)聲;小提琴琴身是共鳴箱,對應歌唱樂器的共鳴箱就是頭腔、喉咽腔、胸腔三腔合一的共鳴箱。小提琴的琴碼對提琴發(fā)音的穩(wěn)定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琴碼位置的好壞對于弦拉得直不直、穩(wěn)不穩(wěn)起關鍵的作用。而對應歌唱樂器的琴碼就是喉頭的穩(wěn)定,喉頭穩(wěn)定的具體位置是什么?鑒于每個人的聲音條件不同,喉頭的位置就有所不同,喉頭的位置因人而異,最好的檢驗方式就是嘗試反復吞咽口水,注意喉頭是在一個相對區(qū)域進行上下浮動,這個區(qū)間上、下是有范圍的,對于歌者來講,喉頭穩(wěn)定在這一區(qū)間相對較低的位置上即可,不可理解得太極端,否則將會導致壓喉頭或提喉頭這樣新的問題出現(xiàn)。需要注意的是喉頭的位置和后咽壁的繃緊程度對于聲音的音色、音質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小提琴的琴弓就是動力,琴弓不停,琴聲就會源源不斷地流淌出來,而歌唱的動力就是歌唱的呼吸,因此歌唱呼吸技術掌握是否過硬,是能否唱好歌的關鍵。

三、正確的站姿

歌唱的站姿,實際上就是歌唱樂器的姿勢。大家都很清楚,尤其是對于初學者來講,站姿非常重要,如果站都站不直,那樂器肯定是奏不好的。在很多的聲樂典籍上都有對歌唱站姿的準確闡釋。“含胸拔背”是最簡練的方式了。人體自然直立,以后腰支點作為界限,后背、后脖子、后腦勺要有一個內控力,繃住一個勁,把人體按前后劃分,前松后緊,后半部分繃著個勁,下巴和前胸處于放松狀態(tài),面部保持自然微笑,下巴放松后牙關打開,夸張地把自己想成頭貼著天,腳抓地心,提臀收腹,肩膀沉下來,眼睛炯炯有神,就像“公雞打鳴”的姿態(tài)。與此同時,注意雙腳與肩同寬或丁字步,始終帶著人體是聲音的一個經過體的思維,即聲音通過人體,而不是落在人體上的意念,這樣就可以避免由聲音落在嗓子上的壓喉、提喉、聲音擠、卡等方面的問題。正確的站姿是良好發(fā)聲的重要前提。思維方向正確了、站姿到位了,歌唱就成功一半了。

四、正確解讀聲樂術語

任何術語的理解,只有準確了,才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越努力,成績會越來越好”,這句話必須要有前提才可以實現(xiàn),那就是方向一定要正確。往往人們在學習的時候通??偸峭浨疤帷B晿穼W習也同樣遵循這一原則。在聲樂教學中常常提出靠前、靠后,氣息支撐、把聲音放下來、歌唱找氣不找勁等這些專業(yè)術語。學生在具體的聲樂學習中,往往知道這些術語名稱,但不清楚什么是靠前,靠后,什么是把氣息落下來?怎樣做到把聲音放下來等。通??亢笫侵冈诜€(wěn)定喉頭的基礎上讓聲音貼著咽壁唱出來歌唱狀態(tài)??壳爸傅氖窃谡_的歌唱方法基礎上唱出明亮聲音的效果。體會氣息支撐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咳嗽前那一剎那,內在肌肉群支撐非常明顯,將這種肌肉運動記憶轉移到歌唱中,就是支撐,有了氣息的支撐聲音自然就放下來了。在歌唱過程中,很多人唱歌是在用勁而不是在用氣,造成的直接問題就是聲音在高音時喊、憋、擠、卡。因為歌唱的通道不通,所以唱出的歌聲讓人非常不舒服,就如同道路不通,如何跑車。而對于正確的歌唱應是找氣不找勁,歌唱中如果找到氣,勁自然就沒有了。氣從何來,自然是從良好的吸氣上來,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通過無聲練哈氣或者“咝”的練習進行感受。這些無聲練習是歌唱基礎中的基礎,通過反反復復的無聲練習,就能夠體會橫膈膜和后腰、小腹周圍的內在肌肉運動的感受,并把注意力放在內在肌肉運動的動作上來,將這些無聲練習練到位之后,用I或A來替代“咝”,把聲音說到氣息上,再過渡到在氣息上朗誦歌詞,最后轉移到歌唱當中來。這樣唱出來的聲音應是比較松弛的,聽眾聽起來也是舒服的,自然夾、擠的聲音就被替代了。

五、好聲音的標準

好聲音的標準是什么?日常生活中,聲音音質純、氣息活、穿透力強、高音低音都很舒暢,聽眾的感覺非常舒服,這就是好聲音。在實際的生活中,有很多人錯誤地認為誰能唱高音,誰唱的音越高,聲音越響,誰就唱的越好。這個錯誤的導向讓很多人都掉坑里了,甚至有的人就成為錯誤導向的犧牲品。我曾經教過的一個大學生,她為了在高考中拿到一個好成績,專門到內地找老師學聲樂,不巧的是,她遇到了一個在教學上喜歡拔高音的老師,在各種原因之下,教師為學生選擇高音較多的大作品作為高考曲目,學生勤學苦練,結果事與愿違,歌沒完成,也沒唱好,還得了聲帶小結,后來,這名學生又返回烏魯木齊找第二位老師。第二位老師很有經驗,小心翼翼地教這個學生,最后選擇了難度適中的聲樂作品,才順利通過高考,考入我校,分到我這里,我用4年的時間對其進行調整,結果收效甚微。其問題根源就是學生一開始對好聲音缺乏正確的認識。因此,樹立好聲音的標準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學習要有辨別,要常常進行自我檢測,方法很簡單,就是練完聲之后多問問自己嗓子難不難受、啞不啞、疼不疼,如果出現(xiàn)疼或者啞的狀況,就要立刻停止,說明練習不準確,要趕緊進行休息調整。如果不難受,嗓子還很新鮮,這就說明是好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再好的方法也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不可急功近利、過量的練習。

六、歌唱中的主被動關系

在聲樂學習中,弄清歌唱主被動關系非常重要。有很多人就是把主被動關系沒弄明白,導致聲樂學習的效率不高。歌唱主被動關系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1)上口蓋主動,下巴被動。大張口時一定是上口蓋占主動,下巴被動。而在實際的實踐中,很多人是下巴主動,上口蓋被動。造成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來;(2)唇動帶動舌動,舌動帶動牙動。在歌唱吐字方面,要清晰的認識到聲帶、軟腭、舌根、舌面、舌冠、唇都是能夠獨立運動的主動發(fā)聲器官。上齒下齒、齒齦、硬腭是不能主動活動的被動發(fā)音器官。當歌者在唱不同的聲音時,因參與發(fā)音動作有哪些主動發(fā)音器官、主動器官做出什么樣的姿態(tài)和主動發(fā)音器官與哪些被動發(fā)音器官接觸或向它們靠近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在發(fā)聲時應當遵循唇動帶動舌動,舌動帶動齒動的原則,主動發(fā)音器官帶動被動發(fā)音器官進行到位的發(fā)音訓練。把握好這一原則,把握住吐字的規(guī)律,發(fā)音自然清晰準確;(3)歌唱情感主動,牢記歌唱技法都是為情感服務的。歌唱情感的主動準備始終在聲音技術之前。在實際的演唱中,很多人就是聲音走在了情感的前面導致聲音很漂亮但無法感動人的情況。在實際演唱中,歌者要注意在演唱之前先把自己的情感調動在發(fā)聲之前。換句話說,就是一定要提前入戲,就拿最近非常火的《聲臨其境》欄目來說,就可以看到這一點的重要性,每個演員在自己配音之前,都是先調動自己的情感,提前進入所配音片段的情景,這樣才能做到聲臨其境。這一點,歌唱中也非常需要,從某種角度上來說是殊途同歸的。

綜上所述,思維貫穿整個聲樂學習的始終,通過思維對以上問題進行新的解讀,賦予新的內涵,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將以上問題給學生講清楚、講明白,讓學生徹底弄通問題的本質,正確理解聲樂術語,減少不必要的干擾和誤讀,可避免聲樂學習中少走很多彎路。通過教學實踐的檢測,能夠將以上問題弄清楚的學生學習聲樂都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于以上文章中所提的幾個問題,只是個人之見,可能還有很多沒有涉及和覆蓋到的內涵,期待同行及專家們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音序,夏正農.《辭?!?999年版縮印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繆天瑞.音樂百科詞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8.

[3]葉蜚聲,徐通鏘.《語言學綱要》,王洪君李娟修訂[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吳極巧 單位:伊犁師范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