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領域本體庫構建研究
時間:2022-07-27 08:48:00
導語:生物領域本體庫構建研究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本體技術概述
1.1領域本體概念。最早關于本體概念的闡述出現(xiàn)于哲學研究領域,后來才逐漸出現(xiàn)在計算機學科領域。目前研究者公認的關于本體的概念是“本體是共享概念模型的明確形式化規(guī)范說明”,此定義由Gruber給出[1]。領域本體是專業(yè)性的本體,描述的是特定領域中的概念和概念之間的關系,提供了某個專業(yè)學科領域中概念的詞表以及概念間的關系。1.2本體構建原則。本體的構建原則為“完全性、一致性、層次變化性、最大單調(diào)可擴展性、最小本體化承諾、明確性和客觀性、最小模塊耦合、本體差別原則、同屬性概念具有最小語義距離、命名盡可能標準化”。1.3本體構建方法。常用的本體構建方法大致有以下幾種:Enterprise法、原型法、Tove法、骨架法、Methontology法和七步法等。1.4本體描述語言。本體描述語言有:Ontolingua、Flogic、OCML、LOOM、Cycl、XOL、SHOE、OWL、RDFS、OIL、DAML+OIL等。1.5本體構建工具本體構建工具中,用于可視化構建的工具有:Apollo、OntoEdit、WebOnto、Protégé、WebODE等。其中較為廣泛使用的構建工具為Protégé,它是一款圖形化的工具,優(yōu)點是簡單、操作方便、上手容易,并且對模塊化的設計也能夠提供支持。
2.1本體術語提取。以《中圖分類主題詞表》及《初中生物.人民出版社》的體系結構為依據(jù),抽取出描述生物知識的概念分支,并將這些分支概念進一步細化為更小的概念。根據(jù)上述方法,以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上冊為例,提取出初中生物領域的術語(部分)為:生物、生物圈、生態(tài)系統(tǒng)、食物鏈、食物網(wǎng)、生產(chǎn)者、消費者、植物器官、營養(yǎng)器官、生殖器官、分生組織、保護組織、機械組織、輸導組織、營養(yǎng)組織等。2.2本體類層次結構的建立。以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上冊為例,通過多方面渠道考察研究獲得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上冊的相關信息資料,通過領域細分建立知識的分類體系。根據(jù)建好的類層次結構構建出對應的知識點本體。后續(xù)為其添加具體知識點所應具有的屬性,例如知識點名稱、知識概念所屬章節(jié)、知識難度、知識目標等,最后添加具體的生物知識點實例。2.3關系標注。本體類之間的關系通過數(shù)據(jù)屬性和對象屬性來描述。對象屬性分為兩大類:“學習資源屬性”和“知識點屬性”。學習資源屬性包含“作者姓名”、“出處”、“文件大小”等數(shù)據(jù)屬性;“知識點屬性”包含“學習目標”、“課時”、“難易程度”等。2.4形式化編碼。最終將上述的初中生物本體通過形式化編碼的方式建立好,部分形式化編碼如下所示:<Ontologyxmlns="www.w3.org/2002/07/owl#"xml:base="www.semanticweb.org/123/ontologies/2017/11/untitled-ontology-21"xmlns:rdf="www.w3.org/1999/02/22-rdf-syntax-ns#"xmlns:xml="www.w3.org/XML/1998/namespace"<ClassIRI="#生物圈"/></Declaration><Declaration><ClassIRI="#專著"/></Declaration><Declaration><ClassIRI="#植物體的層次結構"/></Declaration>利用Protégé最后構建好的初中生物領域本體如下圖1所示:
參考文獻:
[1]姜穎,黃國彬.國外近兩年有關本體研究的進展綜述[J].圖書館學研究,2011(14).
[2]宋佳,陳玉華.本體構建及發(fā)展趨勢研究[J].科技廣場,2011(05):10-13.
[3]王雪,王儒敬,魏圓圓等.豬生產(chǎn)學本體構建的研究[J].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2011,39(03):547-550.
[4]段宇鋒,黃思思.本體構建方法研究[J].情報雜志,2015(11):139-144.
[5]張文秀,朱慶華.領域本體的構建方法研究[J].圖書與情報,2011(01):16-19.
作者:李文濤 單位:云南師范大學信息學院
- 上一篇:傳統(tǒng)美德教育體系研究
- 下一篇:高?;@球技術教學實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