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護理學課程改革探討與實踐

時間:2022-10-12 09:08:58

導語:基礎護理學課程改革探討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礎護理學課程改革探討與實踐

摘要:基礎護理學是護理專業(yè)的基礎核心課程,也是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的必考課程,其教學質量將直接影響學生臨床護理課程的學習和畢業(yè)實習、工作的質量。本文從基礎護理學課程改革的必要性、改革措施的實施、教學方法改革、改革考試方式等方面闡述基礎護理學課程改革的方法方式,指出課程改革是專業(yè)建設和教學改革的核心,是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改革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基礎護理學;教學改革;教學實踐

為進一步落實國家教育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深化專科教育教學改革,辦出專科教學特色,提高醫(yī)療人才培養(yǎng)質量,我校于2015年制訂了??平逃n程改革發(fā)展的計劃,積極探索護理專業(yè)課程改革方案,特別是進行基礎護理學課程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F(xiàn)介紹我?;A護理學課程改革的探討實踐介紹如下。

1.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基礎護理學是護理專業(yè)的基礎核心課程,課程內(nèi)容包括醫(yī)院環(huán)境,入院和出院護理、醫(y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生命體征的評估與護理、患者的清潔護理、排泄護理、危重病人的搶救與護理及基本的護理技術操作等。內(nèi)容涉及滿足護理對象生理、心理和治療需要的護理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是我校護理專業(yè)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也是學習外科護理學、內(nèi)科護理學、婦產(chǎn)科護理學等其他專業(yè)課程的基礎,是目前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的必考課程(考試比重占總內(nèi)容的25%左右)。其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是護生由基礎護理的學習進入??谱o理學習、由學校生活進入臨床實踐的必經(jīng)之路,其教學質量將直接影響學生臨床護理課程的學習和畢業(yè)實習的質量。為此,我校確定基礎護理學課程為課程改革的重點。

2.積極參與省級、校級課題改革

為適應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健康需求和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對護理事業(yè)發(fā)展的新要求,根據(jù)《中國護理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1—2015)》提出的指導思想:完善護理教育方式,堅持以崗位需求為導向,促進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注重實踐能力的提高[1]。我??茖W地構建了三年制??谱o理專業(yè)課程體系,以就業(yè)為導向,培養(yǎng)適應未來護理崗位需要的高素質護理人才。為此,我系積極參加省級課題的改革,選擇部分護理骨干教師參與全國醫(yī)藥高職高專規(guī)劃教材的編寫,對校本教材《基礎護理學》進行修訂,這為我校進一步推進基礎護理學課程改革奠定了基礎。

3.課程改革的探討與實踐

3.1修訂教學大綱,制訂教學方案。教學大綱是課程教學的規(guī)范性指導文件,是進行教學工作的基本依據(jù)。因此,我校在2014年修訂了基礎護理學教學大綱。開設該課程的時間由三年制??茖W生入學的第三學期和第四學期改為第二學期和第三學期,教學時數(shù)由168學時改成158學時,其中理論教學78學時,實踐教學80學時。在學生進入臨床實習前,安排10學時-16學時的強化訓練,以確保學生盡快適應臨床。新的教學大綱中將理論與實踐的課時比例由原來的1:0.9修訂到1:1,從基本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兩方面進行改革,使學生掌握護理實踐操作技能,具備初步護理工作的職業(yè)能力,為臨床護理課程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3.2改革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課程目標、課程內(nèi)容、學生已掌握的知識結構和自身特點,注重教、學、做相結合,從兩方面進行改革。3.2.1改革理論教學。課堂理論教學采用多媒體授課手段,從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向“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轉變。教學中應大力鼓勵學生參與課堂,增強主人翁意識,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改變教師從上課講到下課的“滿堂灌”式角色。護理教學除了向學生傳授護理專業(yè)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對臨床特定復雜的健康與疾病問題的質疑能力和觀察、分析推理能力,從而解決病人的健康問題[2]-[3]。在授課過程中,教師靈活運用啟發(fā)式教學、情境教學、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組討論、PBL、學生小講課等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激發(fā)學習興趣,將學生從“讓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也利于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形成和人際溝通能力的鍛煉。例如在學習灌腸法這一節(jié),教師針對大量不保留灌腸法、小量不保留灌腸法和保留灌腸法三種灌腸方法設計五六個案例,課前交案例發(fā)放給學生,并將學生分組,讓學生自學、查閱資料、討論,了解各種灌腸法的目的、操作過程、注意事項。在課堂上先讓分組學生派代表講解知識點,然后老師總結歸納,操作示教。這樣就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參與教學過程,體驗教師角色,也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和溝通能力?;A護理學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教學中應以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實踐能力為主。為此,本課程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十分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傳統(tǒng)的理論實踐分段式教學方法,使有的學生產(chǎn)生重理論、輕實踐的思想,有的學生只對實踐部分感興趣,上實驗課時理論知識掌握不牢固,只能機械地模仿老師的操作,教師需要花一定時間幫助回顧理論知識,這就大大縮短了學生動手操作的時間,利于其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為此,我們采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比如在講臥位的安置、協(xié)助患者更換體位、保護具的使用、無菌操作、導尿術、各種注射法等操作項目時,在多功能示教室授課。在示教操作的同時講授理論知識,使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這種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方法使操作內(nèi)容更生動、具體、直觀,使學生更好地把握操作細節(jié),將所學理論知識盡早轉化為專業(yè)實踐能力。3.2.2改革實踐教學。3.2.2.1對實驗教學內(nèi)容進行了整合,棄除了傳統(tǒng)的以驗證性為主的簡單易學的實訓項目,如床上擦浴、床上洗頭、冷熱療法、口服給藥等,縮短了有些項目的教學課時如鋪床法由之前的6學時減到2學時,增加了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實訓項目如高熱病人的護理、模擬危重患者的搶救、患者入病區(qū)的初步護理等。3.2.2.2實踐教學過程中,我們將每個班級的學生分成6個—9個小組,每組12人—15人,固定一名實驗帶教老師,同時在每個小組中指定5名操作能力較強的學生作為小組長,各小組長負責管理兩三名學生。課前小組長主動找?guī)Ы汤蠋熛葘W一遍操作,并拍好操作視頻,要求各學生預先寫出實驗報告。正式上課時帶教老師在小組學生面前再示教一遍,學生再練習操作,同時配合老師和小組長指導,保證操作規(guī)范、準確。針對有些實踐項目,如口腔護理、各種注射法和靜脈輸液法,采用角色扮演法,2名學生一組,分別擔任護士和病人角色,進行真人操作。教師每組進行指導確保學生安全和操作規(guī)范。課后,要求每一位學生再修改、完善之前寫的實驗報告,小組長上交所管理學生的操作錄像。每一項實踐操作都需要進行過關考核,統(tǒng)一考核標準,期末再進行抽查考核。3.2.2.3全天開放實訓中心,實行學生管理制度。學生可以利用周末或者自習課、晚自習的時間操作練習,增加學生自主練習的機會。這有利于培訓學生的慎獨精神和團隊合作能力,培養(yǎng)部分學生的管理能力。3.2.2.4開展實習前綜合強化訓練。護理專業(yè)每個班級在進入臨床實習前都開設了8學時—14學時的基礎護理學強化訓練,設計了臨床案例。例如患者,女,55歲,因患急性重癥肺炎入院。入院時T39.2°C,P118次/分,R38次/分,BP146/100mmHg,患者咳嗽,痰多,呼吸急促,雙肺及喉頭有痰鳴音,痰不易咳出。針對該患者,你認為目前存在哪些主要護理問題?采取哪些護理措施?在強化訓練結束后進行操作考核,成績合格者才能進入臨床實習,不合格者則延后實習。這樣有利于學生熟練掌握操作技能,同時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增強其自信心,從而能更快適應臨床護理。3.3改革考試評定方法??荚囋u定方式由之前單一的終結性的閉卷考試改為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其中形成性評價占40分,包括平時上課的表現(xiàn)(20分)、到課率(5分)、作業(yè)+任務完成情況(15分)三部分。形成性評價成績以40%計入期末理論成績中。基礎護理學課程的考試分為理論考試和操作考試兩種,滿分100分制。操作考試成績由平時每項技能考試的平均分與實習前操作抽考成績兩部分構成,每部分各占50%。操作考試中增加了素質考核的比例,素質考核內(nèi)容包括儀表、態(tài)度、著裝、用物準備、與患者溝通能力、操作后整理與理論分析等,豐富了技能考核內(nèi)容。將形成性評價、理論考試成績和操作考核成績記入學生檔案,供用人單位參考,這就大大增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危機感,促使學生主動學習,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4.課程改革的效果

根據(jù)我校基礎護理學課程改革的初步設想,在2014級護理專業(yè)大專班級中隨機抽取部分班級進行基礎護理學的授課改革,教師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受到廣大學生的一致好評,也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課后主動學習的熱情提高。改革授課的班級理論考試成績明顯高于未進行改革授課的班級,見下試卷分析表。

總之,課程改革是專業(yè)建設和教學改革的核心,是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改革的必然要求?;A護理學的課程改革任重道遠,每一位承擔基礎護理學教學任務的老師都應不斷探索、不斷鉆研與實踐,使基礎護理學的教學質量得到上級部門的認可,培養(yǎng)的學生能夠成為滿足社會醫(yī)療衛(wèi)生需要的實用技能型人才。我校關于基礎護理學課程改革,在教學中改革教學大綱,制訂教學方案;改革理論與實踐教學方式,改革考試評定方法,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并得到了同行的肯定,在2015級和2016級護理專業(yè)所有學生中實施,有進一步推廣的價值。

作者:譚桂煌 何求 徐桂娜 單位:益陽醫(yī)學高等??茖W校

參考文獻:

[1]葉玲,董翠紅,劉美萍.基礎護理學第二版[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2.

[2]陳松蘭.培養(yǎng)護生批判性思維的教學方法[J].護士進修雜志,2003,18(1):33-34.

[3]余曉云,張建欣.高職高?!蹲o理學基礎》教學的改革[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18):1666-1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