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建設共青團工作研究

時間:2022-04-29 10:56:14

導語:一帶一路建設共青團工作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帶一路建設共青團工作研究

[摘要]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是實現(xiàn)“一帶一路”“民心相通”的生力軍。“一帶一路”推動青年就業(yè)與創(chuàng)業(yè),為中外青年交流實踐提供平臺。目前,青年對“一帶一路”的意識較為淡薄,存在一定的認知誤區(qū),對“一帶一路”參與度較低。共青團在引導青年認識與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加強“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青年工作,需要共青團建立聯(lián)動工作機制,制定“一帶一路”青年工作規(guī)劃,加強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開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青年精英培訓與交流活動,推動中外青年參與“一帶一路”社會實踐活動等。

[關鍵詞]一帶一路;青年;共青團

“一帶一路”是國家主席于2013年提出的國際合作倡議,旨在充分依靠既有的多邊合作機制和區(qū)域合作框架,搭建一個更廣闊的多邊合作平臺,實現(xiàn)沿線國家之間更高水平的區(qū)域合作,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青年是國家的未來,“一帶一路”建設事關國家的繁榮富強,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需要青年的積極參與。交流互鑒、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倡議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作為最具激情與創(chuàng)造力的群體,青年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生力軍。多次寄語青年,希望他們“在奮斗中釋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1]、“為民族、為國家、為人民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2]共青團在號召、動員青年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參與上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引導青年群體領會“一帶一路”精神、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一、“一帶一路”建設中共青團工作的主要內容

“一帶一路”建設推動我國開放空間從沿海、沿江向內陸、沿邊延伸,形成陸海內外聯(lián)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新格局。作為一個開放性、包容性區(qū)域合作倡議,以共商、共享、共建為原則,“一帶一路”為各國青年發(fā)展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對我國青年的全面發(fā)展也將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共青團肩負著組織、引領、服務青年的職能,提高青年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認知認同,引導青年積極參與“一帶一路”社會實踐,是共青團組織義不容辭的職責。第一、開展“一帶一路”主題教育活動。“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共青團聯(lián)合教育等部門積極引導青年深化對“一帶一路”的認識,鼓勵青年學生積極參加“一帶一路”交流與實踐活動。2015年全國大學生“一帶一路”暑期社會實踐專項行動開始啟動。2016年首屆“一帶一路”青年力高端論壇成功舉辦?!耙粠б宦贰毙v進校園、青春大講堂、青年友好交流以及“一帶一路”志愿服務聯(lián)盟等活動也相繼展開。在開展“一帶一路”主題教育宣傳活動中,各級各類團組織結合“中國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廣泛開展“一帶一路”倡議宣講教育,讓廣大青年懂得,新“絲綢之路”很好地把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一帶一路”國家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夢想連接在了一起,順應了當今世界經濟、政治、外交格局的新變化,將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qū)帶來更加緊密的經貿合作、更加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和更加順暢的文化交流通道,也將為青年的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對外交流合作帶來新的機遇。為了取得良好的宣傳教育效果,各地團組織注重采用青年喜聞樂見的方式,提高青年參與活動的熱情和積極性。如上海團市委2018年參與舉辦的“一帶一路”五年影像展,以圖片為主,視頻為輔,引入VR、魔墻互動平臺系統(tǒng)等高科技展示手段,突出豐富性、趣味性、互動性,為廣大青少年搭建起一個形象了解“一帶一路”的文化教育平臺,以新穎生動的方式展示了“一帶一路”倡議的內容實質和重要意義,受到了青年們的歡迎。第二、舉辦中外青年友好交流活動。聯(lián)合國數(shù)據(jù)顯示,2015年“一帶一路”沿線東南亞、南亞、西亞、北非、中東歐以及中亞和蒙古五個地區(qū)的青年人口分別為1.6億、4.7億、1.3億、0.6億和0.2億,共計8.4億。[3]青年在人口結構中處于承上啟下的位置,是“一帶一路”建設必須依靠的新生力量。各國青年圍繞“一帶一路”建設展開交流,不僅有助于夯實“一帶一路”的社會民意基礎,促進中外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鑒,為各國構建互信奠定基礎,還能不斷為“一帶一路”注入新鮮血液,增添發(fā)展的新動能。主席指出:“青年是人民友誼的生力軍。青年人情趣相近、意氣相投,最談得來,最容易結下純真的友誼?!保?]為此,各地團組織舉辦了各種形式的中外青年友好交流活動,為“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青年交流互鑒、民心相通創(chuàng)造條件。如2017年武漢團市委舉辦“武漢國際友城青少年藝術夏令營”,邀請了來自14個國家,15個國際友城的29名青少年寄宿在武漢市民家庭,參觀武漢黃鶴樓等地標景點,學習書法、武術、水墨畫等課程,增進了外國青少年對中國文化的向往,對“一帶一路”倡議的理解。北京團市委發(fā)起成立了“一帶一路”志愿服務聯(lián)盟,計劃每年在不同的國家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志愿者交流營活動。

二、“一帶一路”建設中共青團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

“一帶一路”建設在開創(chuàng)我國全方位開放新格局的同時,為青年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帶來新的機遇,為中外青年交流合作搭建新的平臺?!耙粠б宦贰背h提出以來,共青團組織面向廣大青年舉辦的“一帶一路”主題宣傳教育等活動,在幫助青年了解認識“一帶一路”內涵和意義,引導青年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與實踐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與“一帶一路”倡議的要求相比,還存在不小差距。在進一步增強青年對“一帶一路”的認知認同,提高青年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廣度和深度,以及做好對國外青年進行“一帶一路”倡議的介紹宣傳工作等方面,共青團組織仍面臨不少挑戰(zhàn),需要繼續(xù)努力。第一、青年對“一帶一路”的意識較為淡薄,存在一定的認知誤區(qū)。有關調查發(fā)現(xiàn),受訪青年中存有一定程度的“政治淡漠”現(xiàn)象,未能充分認識到自身發(fā)展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緊密關系。英聯(lián)邦最新的“全球青年發(fā)展指數(shù)”表明,中國青年發(fā)展指數(shù)為0.578,低于0.616的全球青年發(fā)展平均指數(shù),位居第118位,公民參與指數(shù)居第179位,政治參與指數(shù)則排在最后一位。[5]2018年一項針對十所高校大學生的調查顯示,仍然有一部分大學生對于“一帶一路”的認識比較模糊,沒有真正意識到、感受到“一帶一路”帶來的諸多機遇。[6]香港青年協(xié)會青年研究中心的調查發(fā)現(xiàn),香港青年對“一帶一路”非常感興趣的僅占9.0%,頗有興趣的占26.2%,沒有興趣的占34.6%。[7]此外,青年在對外交流中存在或自負或自卑的偏頗認識,存在不成熟的“施恩者”心態(tài)和面子意識。有的青年認為“一帶一路”僅僅是一個政治宣傳“口號”;有的青年不是從長期戰(zhàn)略眼光而是從短期經濟收益的觀點出發(fā),認為“一帶一路”是“虧本買賣”;還有的青年受到國外對“一帶一路”負面輿論的影響,認為“一帶一路”是中國版“馬歇爾計劃”。這些對于“一帶一路”倡議的認識和看法無疑是偏頗和錯誤的,需要加以糾正和引導。第二、面向青年的“一帶一路”傳播,內容與形式單一,效果仍需提升。目前有關“一帶一路”的傳播,多從政治和經濟上強調“一帶一路”的價值,對青年特別關注的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跨文化交流等議題涉及較少,一定程度給青年參與“一帶一路”交流合作帶來困難。如,有學者通過對中國和白俄羅斯青年在“一帶一路”背景下進行交流互動時的文化價值觀層級比較發(fā)現(xiàn),白俄羅斯青年主要受“自立自主”、“平等”動機領域價值觀的影響,最不喜歡“和諧”、“等級”等價值觀。而中國青年因為長期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卻對“和諧”等價值觀有著較明顯的價值傾向。[8]這樣難免會造成中外青年交流中的困惑和誤解。又如,由于對跨文化交流中應當注意的宗教文化差異等問題介紹分析的較少,我國青年在對外交流實踐過程中,存在對宗教差異的理解不深、對文化震蕩的預期不足,對國家利益的維護不夠等問題。面對國外青年對于“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各種質疑,我們的青年有時不能恰當回應。所以,要對“一帶一路”中的青年文化交流進行必要的分析指導,在以中國價值觀為主導的同時,也要不斷挖掘國外青年所關注的價值理念,使中外青年在交流的過程中尋求共通之處。另外,“一帶一路”倡議在面向青年傳播時,形式比較單一,風格略顯呆板,對青年喜愛的表達方式及話語體系把握得不夠到位。不夠接地氣,不太符合青年追求新鮮、簡單、生活化語言的特質。雖然在措辭上已較少使用像“橋頭堡”“排頭兵”等有軍事色彩的詞匯,而多用“共建”“共商”以及“開放包容”等軟性用語。[9]但是,在移動優(yōu)先的全媒體時代,共青團通過網絡移動終端,以青年喜聞樂見的網絡傳播方式進行“一帶一路”傳播的還不多見,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一帶一路”倡議在青年中的宣傳傳播效果。第三、針對沿線國家地區(qū)青年開展“一帶一路”宣傳的力度不夠,精準性不足?!耙粠б宦贰背h并非中國一個國家的“獨奏曲”,而是中國與沿線國家共建共享的“交響樂”,需要沿線國家乃至世界各國青年的共同參與。因此,使更多國外青年尤其是沿線國家青年了解認識“一帶一路”倡議的內涵與實質,是宣傳推廣“一帶一路”建設的前提和基礎。2017年對文萊、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泰國四國青年干部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多數(shù)學員來華前對“一帶一路”倡議沒有任何了解,但經過學習交流后有了一定的認識并給予高度認可,紛紛建議“一帶一路”建設要在沿線國家開展有效的宣傳工作。[10]事實上,近些年來我國采取外交活動、媒體宣傳、國際交流等方式積極傳播與推廣“一帶一路”倡議,有效提升了外國青年對中國文化的興趣,但囿于文化產品國際市場占有率的有限和文化傳播渠道過于傳統(tǒng)等問題,外國青年對中國文化的興趣并未有效轉化為文化接觸(消費)行為。[11]共青團組織如何在國外青年中廣泛開展“一帶一路”倡議的推介宣傳,提高國外青年對“一帶一路”建設的知曉度、認同度,進而使其更加主動地參與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需要做進一步的深入思考和探索實踐。

三、未來做好“一帶一路”建設中共青團工作的思考

從以上分析可知,當前“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共青團工作存在宣傳教育多、實踐參與少,面向中國青年多,針對國外青年少等問題,未來做好“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共青團工作,需要團組織面對中外青年進一步做好“一帶一路”倡議的宣傳推介與傳播工作,同時要加大力度在拓展“一帶一路”青年文化交流、引導青年參加“一帶一路”實踐、培養(yǎng)“一帶一路”青年人才等方面進一步做出努力,充分發(fā)揮“一帶一路”建設中共青團突擊隊和生力軍作用。第一,建立聯(lián)動工作機制,制定“一帶一路”青年工作規(guī)劃,加強對青年的政治引領。共青團要主動聯(lián)合教育、宣傳等部門加強協(xié)調合作,整合各項優(yōu)勢資源,調動發(fā)揮各種青年社會組織、社會團體的積極作用,建立聯(lián)動工作機制,制定“一帶一路”青年工作規(guī)劃。通過制度化、規(guī)范化的方式,整合力量,協(xié)同創(chuàng)新,加強對青年認知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思想政治引領。通過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媒體教育等途徑,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教育引導廣大青年深刻認識“一帶一路”對國家發(fā)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對青年自身素質發(fā)展的要求,著力提升青年的思想政治素質,培養(yǎng)他們正確的國家利益觀,加強他們的國家安全意識。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加強對青年的愛國主義、民族精神教育,不斷增強他們的文化自信,提高他們的“國學”素養(yǎng)以及講好中國故事、帶動中國文化“走出去”的能力。第二,打造面向青年的微博、微信“一帶一路”專欄,積極推動青年參加“一帶一路”社會實踐。共青團要針對青年感興趣的就業(yè)方向、職業(yè)規(guī)劃、跨文化交流、志愿活動等議題,結合“一帶一路”建設,積極打造面向青年的網絡宣傳傳播??赏ㄟ^微博、微信“一帶一路”專欄,利用網絡媒體跨時空、交流互動便捷等特點,引導青年關注討論青年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熱點、難點以及容易出現(xiàn)的認知誤區(qū)等。還可設計開發(fā)“青年版”的“一帶一路”倡議、創(chuàng)新“青年版”傳播模式、構建“青年版”交流框架。如通過組圖、漫畫等青年喜愛的趣味性形式,以符合年輕人求新求變的思維方式,圖解“一帶一路”倡議,使之更加貼近生活、貼近時代、貼近青年,以此更好地開展“一帶一路”倡議在青年中的網絡宣傳和傳播工作。針對當前共青團組織開展“一帶一路”宣教傳播大多聚焦認知層面,實踐層面活動仍顯不足的情況,共青團要加強教育引導,努力提升青年融入“一帶一路”的“躬行”意識,切實提高青年“一帶一路”實踐中“知行合一”的能力。近來共青團中央成功組織的全國大學生“一帶一路”暑期社會實踐專項行動值得在全國各地深入推廣。各地團組織要以此為參照,更多地開展此類實踐活動。具體形式可包括組織青年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或地區(qū)進行實地考察,舉辦“一帶一路”攝影展覽、微視頻競賽,鼓勵沿線國家青年與中國青年結對互幫互助等。第三,結合“一帶一路”人才需求,加強國際化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主動開展沿線國家青年培訓與交流活動。“一帶一路”建設需要高素質的青年人才,要求青年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文化涵養(yǎng)和職業(yè)能力。為此,共青團組織要充分發(fā)揮青年政治引領和素質培養(yǎng)方面的作用,聯(lián)合教育等有關部門,努力培養(yǎng)和提升青年對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辨識能力、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能力、社會適應與應變能力、跨文化理解與交流能力,使其成為既具有金融投資、工程管理、信息技術等“一帶一路”建設所需專長,同時又具有寬廣國際視野、較高國際交流合作素養(yǎng)的國際化復合型人才,以滿足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人才需求。針對前述“一帶一路”在國外青年中知曉度、認同度較低的情況,共青團組織要主動參與、積極開展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青年尤其是青年精英的培訓與交流活動。如承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青年干部培訓工作,開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青年論壇,舉辦各國青年參加的國際學術圓桌會議、專題研討會及青年學術沙龍等。聚焦“一帶一路”建設,設立青年研究項目,開展青年智庫研究,構建中外青年“一帶一路”研究學術共同體等。為了進一步加強培訓與交流效果,共青團可以組織牽頭相關企事業(yè)單位、高校研究機構,為沿線國家青年提供到中國企業(yè)實習、參訪的機會,促進中外青年企業(yè)家的交流對話,為雙方青年企業(yè)家投資牽線搭橋,建立中外青年科學家聯(lián)合實驗室,吸引外籍青年科學家來中國開展工作交流,建立聯(lián)合實驗室等等??傊?,共青團要切實發(fā)揮突擊隊、生力軍作用,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提高和增強沿線國家青年對“一帶一路”倡議的了解與認知,推動他們積極參與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作者:葉淑蘭 張峻銘 楊啟飛 單位:華東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