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議轉型時期市場經濟的核心價值

時間:2022-12-03 09:55:05

導語:試議轉型時期市場經濟的核心價值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試議轉型時期市場經濟的核心價值

一、在市場、政府和道德的相互協(xié)作中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

1.從經濟層面上看,這種消費方式有利于促進經濟的發(fā)展,但卻不符合人類的價值規(guī)范。因為奢侈浪費不僅腐化社會風氣,還造成了資源不必要的浪費。因此,利益雖然是市場經濟活動的根本目的,但個人利益的獲得必須滿足與社會公共利益不沖突的條件。這不僅需要政府的引導和干預進行調控,更需要道德進行調節(jié)。一方面,政府運用國家機器能有效地維持宏觀的市場秩序。但另一方面,政府干預無法時時刻刻做到面面俱到,也無法事無巨細地制定各種法律法規(guī)去規(guī)范市場。而道德調節(jié)較之政府干預,能更好地從源頭杜絕行為失范。

2.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政治、經濟、文化構成了社會的有機整體,任何一個因素的質變都必然會帶動其他因素的變化。就文化觀念上看,經濟體制的變動必然帶動社會意識的變動。而價值觀作為社會意識的主要內容,自然不可避免地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所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會衍生與之相應的社會價值觀。換言之,一個社會的核心價值必然根植于一定的經濟基礎。因此,轉型時期的中國社會要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必然會影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構建。首先,肯定市場經濟的必要性。因為市場經濟能克服自然經濟的狹隘性、保守性和小農意識,充分發(fā)揮人的創(chuàng)造性和自主性,有效解決計劃經濟動力不足,結構僵化,效率低下,官僚主義盛行的弊病,雖然市場經濟取代自然經濟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的發(fā)展,但也要充分重視市場經濟的局限性。如:市場經濟很容易形成以利益驅動為核心的社會環(huán)境。在利益的驅使下,個體的行動準則也極易傾向于謀求個人利益最大化。市場經濟體制下,社會在每個個體謀求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得到發(fā)展和進步,但也不可避免地攜帶著其自身無法克服的弊端。如:貧富差距兩極分化,唯利是圖的倫理失范,拜金主義和個人享樂主義泛濫等等。其次,肯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優(yōu)越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僅具有一般市場經濟的共同點,還具有不同于一般市場經濟的優(yōu)越性。

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應該以集體主義為主導,多元價值觀公共發(fā)展。換言之,也就是尊重由市場經濟而衍生的各種價值觀和西方價值觀的友好互動。具體來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尊重個人利益肯定個人價值,允許無害社會的個性化發(fā)展;包容性地吸收世界各民族先進的文化和價值觀。但必須肯定的是,集體主義仍然是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各民族之林的核心價值。因為歷史告訴我們,中華民族的團結統(tǒng)一是國家強盛繁榮的必要條件和前提。失去了這一前提,個人利益也無從談起。

二、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途徑

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內化為人們內心的準則,僅僅靠大張旗鼓的宣傳是遠遠不夠的。以前計劃經濟體制下,一味地強調集體主義和愛國精神。如今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應該在強調集體主義和愛國精神的同時,重視個人利益和國愛民的精神。切勿讓人民像《茶館》里的常四爺那樣感嘆道:“我愛咱們的中國呀,可誰愛我呢?”要讓人民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愛,就要從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做起。在鼓勵市場競爭的同時,讓人民老有所養(yǎng),病有所醫(yī),讓人民切實享受到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所帶來的實惠。只有從實際出發(fā),為民所想,憂民所憂,才能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不淪為一紙空話。

作者:黃琳嘉單位:電子科技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