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教學中情感體會

時間:2022-07-28 06:23:00

導語:藝術教學中情感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藝術教學中情感體會

【摘要】音樂是欣賞的藝術,更是情感的藝術,只有從感受入手,通過對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育人”的目的。讓學生感受、體驗音樂,從純知識性、技術性的音樂教育中解脫出來,使他們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以使他們走進音樂的殿堂。

【關鍵詞】音樂教學;情感;體驗

音樂欣賞就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在欣賞中審美,在審美中陶冶,這種陶冶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內化力。音樂是欣賞的藝術,更是情感的藝術,只有從感受入手,通過對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育人”的目的。讓學生感受、體驗音樂,從純知識性、技術性的音樂教育中解脫出來,使他們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以使他們走進音樂的殿堂。下面我談談在音樂欣賞課中,如何指導小學生情感體驗談幾點體會。

一、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誘發(fā)情感體驗

音樂是一種情感的藝術,讓學生入情入境去感受體驗,目的是喚起學生的音樂注意,熏染學生的音樂思維和心境,激發(fā)學生的宣泄熱情。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學生對音樂的感知首先是從自己的現實生活開始的,同時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積累的直接經驗和已有體驗又成為他們進一步學習音樂的重要資源,在教學中我往往根據教學的實際需求再現生活場景創(chuàng)設現實而有吸引力的教學情境,既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和解決音樂問題的興趣,促進他們用音樂的眼光理解現實問題、結合生活實際學習音樂,而且可以使間接經驗的學習由直接的生活經驗作支撐,從而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掌握音樂知識和技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

二、通過聽覺感受,強化情感體驗

音樂既是聽覺藝術,又是表現感情的藝術。欣賞的第一個層次就是感官刺激,好聽對學生來說是很主要的。音樂的彌漫性告訴我們,熟悉的音樂產生情感。所以,唱歌教學中歌曲只要經過反復播放,讓學生記住就會覺得很好聽。

如教學歌曲《迎紅軍》時,教師先讓學生提出自學中發(fā)現的問題。其中有位學生提出:為什么這首歌后面部分要采用兩步輪唱的形式。這時教師不作回答,而是讓學生自己揣摩議論。有的說豐富了演唱形式;有的說增加了歌曲的難度;有的說更能體現出老百姓歡迎打勝仗回來紅軍時的那種歡快、熱烈場面。到底誰的答案最有說服力呢?此時,教師安排了欣賞歌曲范唱錄音,讓學生在情緒高昂的意境中體驗、感悟到歌曲的第三樂句譜寫為輪唱式,使第二部分的音樂更呈現歡快、活躍的藝術效果。

另外,教師要加強范唱與范奏的能力,通過聽覺感受學會歌曲,對初中學生來說是記憶最深刻的。關鍵樂句的模唱可以有效解決學生音準節(jié)奏上的偏差,聆聽教師的演唱后也更利于引導學生把握情緒、仔細體味合適的唱法帶來的美感。

三、多樣進行方式,豐富情感體驗

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是維系學生興趣的紐帶,在唱歌教學中,教師可用語言、范唱、琴聲來啟發(fā)學生的思想情,采用默唱、分唱、接唱、獨唱、綜合唱法等多種形式來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還可以經常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小組學習、合作表演等活動,讓學生在親自參與音樂表演活動中直接體驗并享受表現的樂趣,提高藝術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表現力及綜合藝術表現力。

如:一首民歌演唱形式的求新求異音樂教學活動,教學活動程序為:提出問題——學生獨立思考——小組討論——組織交流——審美評價。首先教師提出問題:你認為這首民歌除了齊唱、獨唱還可以怎樣演唱呢?讓學生獨立思考。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的前提,使每個學生都準備好參與小組討論的素材,形成討論內容的個人見解。緊接著是小組討論,這是核心環(huán)節(jié),它可以為每位學生提供發(fā)表見解,參與創(chuàng)造,表現自我的機會,同時在小組討論中將個人的見解轉化為全組的共識,第三是組織交流,這是由小組代表或方案設計者將討論結果向全班匯報展示,也可以建議全班同學共同演唱創(chuàng)新的方案。第四是審美評價,在各組展示的基礎上,師生共同賞析審美。教師抓住契機,發(fā)展問題,讓學生在比較中、交互中自由選擇、自己認定、自主參與,形成適合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造。最后一首民歌就在小組合作方式中產生了可以對唱、輪唱、一領眾和、回聲應答等多種新的演唱形式。

四、通過創(chuàng)作想象,提升情感體驗

音樂是催發(fā)情感、激活想象、展示個性的藝術。音樂最具不確定性,解釋的自由度是最大的。所以,音樂可以讓每一位學生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大膽想象、自由創(chuàng)造來宣泄自己的情感、

在歌唱教學過程中,聲情并茂地演唱歌曲是我們歌唱教學的最終目的,同時也是對歌曲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的一個過程,通過我們學生的演唱再次展現曲作者的意圖,傳遞歌曲的思想內容,活生生的塑造音樂形象,從而潛移默化地滲透德育,培養(yǎng)同學們的愛國情懷。以歌曲《在太行山上》加以簡單分析:“紅日照遍了東方,自由之神在縱情歌唱”它描繪了一個多么美好、幸福、和諧的畫面,充滿了浪漫主義神奇色彩。同學們在唱這句時,速度要稍慢,聯(lián)想美好、幸福和諧的畫面,非常舒展地、深情地演唱這句。要是同學們把它的速度唱快,再加上大腦里不能聯(lián)想作品所描繪的畫面,那么,同學們就無法來演繹它所描繪的意境,從而同學們的心靈上就感受不到美好、幸福、和諧的東西,同學們也就得不到心里感化。在同學們唱到“看吧”和“聽吧!母親叫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zhàn)場”時,要非常抒情、柔和,塑造好游擊隊和人民群眾之間的那種魚水深情的關系。從而教育同學們學好科學文化知識,長大后要報效祖國,為我國的繁榮富強、建設美好的和諧家園而努力奮斗。演唱歌曲的最后一部分時,一定要鏗鏘有力,聲音富有彈性,把游擊隊在太行山上跟敵人英勇作戰(zhàn)的那種音樂形象表現出來,充分描繪游擊隊英勇殺敵的堅強決心。從而教育學生珍惜我們現在的美好時光,好好學習、同時學習游擊隊的英勇機智和保衛(wèi)祖國、熱愛祖國的精神。

總之,使學生充分體驗蘊含于音樂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使音樂藝術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情智互補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發(fā)揮,以利于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為學生終身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