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王蒙的文學批評范式

時間:2022-04-13 03:55:00

導語:小議王蒙的文學批評范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王蒙的文學批評范式

論文摘要:王蒙的文學創(chuàng)作和文學批評實踐相兼相融,其書寫視野和致思路徑獨特而新穎。作為最為典型的作家批評者的王蒙,他將感受和對話作為文學批評的基本范式,顛覆了苦大仇深似的學術陳見,彰顯出一位優(yōu)秀的小說理論家和出色的批評家雙重角色的智慧和才情,確立了王蒙在中國當代批評史上特有的地位。

論文關鍵詞:感受;批評:王蒙;文學批評;范式

在眾語喧嘩的文學批評界,由于20世紀以來一批精英和大師的崛起,個人風格和多元化批評方法的形成和運用,一個文學批評熱鬧而有序的批評格局早已形成。如今,各路批評家的熱情未減,他們以新銳的文思和珠璣般的文字,不斷創(chuàng)造著這個世界的文學輝煌。對批評規(guī)范的考量,讓我們追問諸如什么樣的品頭評足才算得上名副其實的批評話語這樣的問題,這最終落實到對于批評形態(tài)的把握。當代學者徐岱將文學批評分為三大類六種形態(tài):作為專家批評的“思潮/個案批評”、作為作家批評的“大師/巧匠批評”、作為行家批評的“傳札記批評”。他從確證批評家的身份出發(fā),將文學思潮和批評文本的六種形態(tài)對應于三類批評家身份,從而為文學批評到底怎樣進行才異彩紛呈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八麄儾⒉粺嶂杂诶碚摰闹圃炫c體系的構筑,而是通過知識積累與研究琢磨而對文學藝術現象有了真正全面深人的掌握?!薄苍诙ㄎ晃膶W批評行業(yè)中的專家后,當代學者徐岱對作家批評的理解為我們拓開了視野,與專家批評比肩而立的作家批評則是文學批評的另一道風景。作家批評的最大優(yōu)勢在于其豐富的人生閱歷,作家以其對世事的洞明與人情的練達,對生活的親近與對人性的洞察構建了人文藝術。那些似乎帶有些許“客串”和“玩票”意味的作家,之所以能夠一語中的、切中肯綮,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們能夠深人細致地體察生活,在深切感悟生活、創(chuàng)造文學作品的過程中,始終保持著對于生活的赤子情懷,守護著新鮮的生命感受。

一位批評家的批評觀是其文學觀的體現,一位優(yōu)秀的小說理論家同時也必然是一位出色的批評家。從王蒙的文學批評實踐中,我們可以認識其文學觀,正是從這個角度出發(fā),我們展開了對王蒙批評觀的探討。曾幾何時,王蒙別開生面地道出了曹雪芹紅樓故事的“后四十回”沒有寫出的原因是這篇作品的主題過于沉重、反映的生活過于龐大,小說的敘述原本就難以繼續(xù),他將賈寶玉的悲劇歸咎于他的生活理想就是“閑散人生”,他對《紅樓夢》中的“色空觀念”和“興衰”作出了獨特的理解,他對“躲避崇高、解構神圣”的王朔小說公開叫好,等等。從他對文學的理解中,我們看到,作為最為典型的作家批評者的王蒙成為批評界的主角已經是不言自明的事實。

“藝術家,當他談體裁時,一般都是談他自己?!钡俨倪@番話向我們道出這樣一個事實:藝術家總是從自我經驗出發(fā)來品評藝術作品,或者換句話說,以自我經驗為參照來看待藝術品。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狄德羅認為:“一個作品的最嚴格的評者應該是作者自己”,這樣看來,創(chuàng)作經驗和人生體驗是作家水到渠成地進入批評苑地的通途?!八趺凑业竭@樣一個好的、我要說的是非凡的題目?你羨慕得眼珠子都快燃燒起來了?!诳赐辍侗狈降暮印芬院?,我想完啦,您他媽的再也別想寫河流啦,至少30年,您寫不過他啦?!蓖趺蛇@段對張承志《北方的河》的“描寫”可入當代批評史上的經典之列。批評家閱讀作品的那種欣喜若狂、那種抑制不住的激賞、那種不加掩飾的“嫉妒”或艷羨,活靈活現,如在目前,而“非凡的題目”、“這樣的氣魄”、“這樣的心胸”、“何等的膽量”、“何等的匠心”等語句又不時冒出,“這哪里是一個知名作家在評一個青年作家的作品,分明是一個貪杯者喝醉了茅臺;哪里是在批評,簡直是在‘燃燒”引,有論者這樣說道。在批評家的主觀感受里,作品的特色、價值、意義盡在其中,“它不是用筆寫的,而是用心、用血和淚寫的。

它不是寫在書齋案頭,而是誕生在北大荒的一望無際的暴風雪之中?!纫磺形娜搜抛鞫几肢E、更濃烈、更震撼人心。所以我說它莊嚴,而在莊嚴的真實面前,我肅然起敬?!蓖趺蛇M一步評論道。在這里,“肅然起敬”是批評家或讀者的主觀感受,也正是一種“最佳的感覺”,“理智的體驗”,實際上就是“一眼看透”,透過淺層的表象看到潛伏在深處的那個“獨一無二、不可言傳的東西”,為了“覷住”、“捉住”與藝術品(批評對象)交流中的“最高境界”,王蒙不僅動用自己的思維、學問,更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智慧、情感、靈魂,全身心地投入、沉浸。這最能體現王蒙式的感受式批評特色,作者與文本相契合相交融,也正如柏格森所說“置身于對象的內部,以便與對象中那個獨一無二,不可言傳的東西相契合?!边@與當代學者徐岱的說法如出一轍:“作為一種‘接受’活動的文學批評本身也有一個‘接受’問題:它所面對的是對文學有興趣的讀者,這樣的讀者所期待的不是耳提面命式的教誨,而是對一種審美體驗的分享”。

“不要一寫評論文章就擺出那么一副規(guī)范化的架式。評而論之,大而化之,褒之貶之,真實之傾向之固然可以是評論,思而念之,悲而嘆之,諧而謔之,聯而想之,或借題發(fā)揮,小題大做,或別出心裁,別有高見,又何嘗不是評論?”王蒙的這番話使我們認識到:正因為批評不一定要擺出那么一副規(guī)范的架式,批評才顯得如此輕松自如,如此自由靈活。它不一定要窮究某種學理,也不一定要做出某種判斷,它更突出的是批評家自己的直覺、體驗與感悟,更著重的是自己的主觀感受,因而,論題的選擇,對象的確定,方法的采用,角度的選取,都是不拘一格的靈活多變的。只要有利于自己的主觀感受的表達,什么都行,怎樣都行。王蒙從不以思想權威、理論權威、學術權威的面目出現,他的批評文章很少使用“評”、“論”之類的大詞,而使用:‘話說”、“漫談”、“斷想”等自由活潑、親切可人的小詞,他不拘泥于規(guī)范的學術名詞、概念,也不注重嚴密的邏輯推理,而是用鮮活、通俗、形象、幽默風趣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體悟、感受和觀念,使讀者在文字的愉悅中消除“學問之累”。

然而,仔細考察起來,我們發(fā)現,真實自然和理想精神是王蒙的相對穩(wěn)固的藝術批評標準。王蒙特別注重生活的真實自然,強調作家要“傾聽生活的聲息”。在他眼里,“傾聽生活的聲息”不僅是為了再現生活的真實,而且是進行藝術形式創(chuàng)新的需要,更是作家心靈造就的需要?!叭绻挥米约旱亩鋬A聽世界的聲音、時代的聲音、生活的聲音,難道任何新的形式的探索是可能的么”;“生活是心靈觀照的對象,又是造就心靈的土壤,……心靈只有在生活化后才能形成與成熟,也只有在生活化后才能被認識,被感受”…卯。所以,正是在這樣的意義上,王蒙對梁曉聲、鐵凝、王安憶早期創(chuàng)作的“生活含量”較高的作品給予高度評價。眾所周知,“痞子作家”王朔的創(chuàng)作是“假、大、空”偽理想時代的空谷足音,充滿了生活氣息,王蒙為其辯護的言辭激烈而沉穩(wěn):“藝術之所以是藝術,恰恰因為它反映了卻又實現了對現實的某種超越。這種超越是各種各樣的,不同程度的??梢员痊F實更理想、更美好、更升華、更生動、更迷人。也可以比現實更沉重、更刺激、更瘋狂、更難以忍受??梢愿毮?、更玄妙、更精微、更神經末稍化。也可以更廣博、更悠遠、更抽象、更大而無當。當然,也就可以比現實生活更空靈、更超脫、更非功利、更悠然飄然?!蓖趺傻倪@段話讓我們看出了王蒙“理想”的真諦:對真實自然生活的某種超越,對人生、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曾幾何時,王蒙對信念、激情、青春、崇高、神圣等帶有理想精神的詞,對那些既不回避生活矛盾又充滿理想信念的作品情有獨鐘。他肯定阿城的《棋王》,是因為它超越了題材的局限,寫出了“人是自己的主人”,“表現了一種新的強力”,所以“這是一幅畫,也是一種境界,是對人的智慧、注意力、精力和潛力的一種禮贊”。他贊揚梁曉聲筆下“知青”身上的“動亂年代與艱苦環(huán)境中的英雄主義”,稱贊其“作品濃如烈酒,充滿了悲壯豪邁感”。青春、激情、理想、信念乃至信仰是張承志藝術世界里永不褪色的旗幟,正因為如此,王蒙對張承志的作品才一往情深?!叭欢鴱埑兄静]有隨波逐流,不論一些作品怎樣用不下于煉獄的慘狀的暴露代替了當年的慷慨激越的‘理想之歌’,張承志在嚴峻的真實里仍然肯定著上山下鄉(xiāng)當中,與勞動人民結合當中一切應該肯定的東西,一切具有理想主義色彩的東西?!?/p>

王蒙在評《綠夜》時說這樣說道。而《北方的河》則是對于祖國大地、對于艱難而奇妙的生活,對于質樸的人民,“以及對于永遠年輕的理想和熱情的刻骨銘心,始終不渝的情歌,而且是一首剛強而滾燙的歌”。這樣的批評文字總讓我們激情滿懷,它不是對文本的條分縷析、惡意分割,而是興之所致,娓娓道來,似乎是接著作者在說?!拔业摹u論’是打引號的,因為他缺乏理論的嚴謹性,而更多的是隨感的性質。我追求把評論當散文或者雜文來寫?!?/p>

王蒙追求的批評風格被與王蒙對話的王干概括為“把自己的感想與別人的作品融合起來談”。這只是王蒙批評的一部分,還有一部分是將自己的創(chuàng)作體會同理論問題相融合,這就形成了他的獨特批評方式:感受批評

詹姆斯曾說:“對于一個詩人或者一個小說家來說,重要的問題是:他對生活有何感受?”“人們如何體驗生活,他們也就會如何體驗和生活關系最為密切的小說?!蓖趺傻难哉f與詹氏異曲同工:“創(chuàng)作是作家對生活的感受,那么評論呢?首先是評論家對作品的感受。正像作家應該善于感受(感覺、體驗、認識)生活一樣,評論家也應該善于感受(感覺、體驗、認識)作品?!蓖趺傻母惺芘u,首先是作為作家對創(chuàng)作的體會,再將這些體會與所批評的對象(作家、作品、理論)結合,在批評的形式上則采用散文體或雜文體。王蒙是有感受天賦的,不論談小說技巧,還是談理論問題,抑或批評作家作品,感受批評運用靈活自如。他以作家身份參與批評,這正是他的優(yōu)勢,他推崇孫犁的印象式批評,他認為孫犁的批評文章寫得好是因為孫犁的批評后面有孫犁本身的巨大背景,這個“巨大背景”指的是豐富的創(chuàng)作經歷。這樣評價王蒙本人的批評也是恰當的,王蒙的批評背后也有他巨大的背景,譬如,王蒙反對小說過份戲劇化,“因為過份戲劇化往往剝奪了我們本來可以更多使用的屬于小說這種文學樣式的藝術手段?!边@是王蒙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一個獨到體悟。譬如,《(雪)的聯想》是王蒙批評中很獨特的一篇文章,它給我們一種理解王蒙感受批評的視角:王蒙放棄了學院式批評方法,從學者型進入作家型,形成了他的感受批評方法。這說明王蒙的感受式批評方式是在自覺探索的基礎上構建的。

王蒙的感受批評與中國傳統(tǒng)的文藝批評方法有眾多相似之處。在思維方向上,與西方重視邏輯推理過程不同,中國傳統(tǒng)的文藝批評更重視感覺、經驗。中國古典文論多談觀點、印象,不重視觀點、印象得來的邏輯推理過程、分析過程,而其推理過程多是從直觀的、具體的材料中取得,缺少西方文藝批評中的形而上純抽象思辨。王蒙將文藝批評分為偏重主觀和“更加科學化的方式”兩種:“文藝評論的偏于主觀藝術的方式——如會意的方式,印象的方式,自由聯系借題發(fā)揮的方式,感情共鳴和擴展開拓的方式,其實可以與那種更加科學化的方式——綜合與分析的方式乃至統(tǒng)計與制表的方式等等——并存?!备蓖趺傻母惺芘u顯然是屬于他自己所說的“偏于主觀藝術的方式”的,與我國傳統(tǒng)文學批評方式相契合。在對待作者、文本、接受三個環(huán)節(jié)上,西方文論更重視文本,而中國傳統(tǒng)文藝批評更重視作者。像“謝靈運小人哉,其文傲,君子則謹。沈休文小人哉,其文治,君子則典”¨之類的以人論文、以文論人的批評在傳統(tǒng)的批評中隨處可見。傳統(tǒng)文藝批評強調的是“知人”、“知言”,甚至將揣測作家意圖作為文藝批評的目標:“注杜者,必反復沉潛,求其歸宿所在,又從而句櫛字比之,庶幾得作者苦心于千年之上,恍然如身歷其世,而接其人,而慨乎有余悲,悄乎有余思也”。王蒙推崇的文藝批評是“堪稱知音的品評”,指的是批評家的批評與作家創(chuàng)作意圖的一種溝通,王蒙對作家作品的批評,亦將“知音”作為他的批評標準之一,正是從“知音”這個角度,他激賞如曾鎮(zhèn)南、南帆等人的批評。

“我追求把評論當作散文或雜文來寫,當然,這樣做或許能顯得活潑一些,但同時會影響這種文字的嚴密、科學性。”釗王蒙的感受批評,以散文隨筆方式表達,在燃燒自己的主觀感受,馳騁自己的才情時,有時難免缺乏嚴密、科學性,但絲毫不影響王蒙的批評風格。然而,古今中外的眾多大家,包括他的作品,都是一個矛盾體,王蒙也不例外?!拔铱梢岳斫馔跛钒萃跛?,正如我也理解贊揚,有時候是欣賞或者激賞,例如張承志、韓少功、張煒與完全不同的陳染與詩人伊蕾。當然不是半斤八兩……我也根本不可能無條件地提倡躲避,恰恰是在我的作品和言論中,表達了我對浪漫主義與理想主義的情有獨鐘。”王蒙這樣的言說使我們明白:復雜和雜色不僅是王蒙作品的格調,還是王蒙人生的格調,而他人生的底色始終涂寫著理想和責任?!罢J為肯定了這種類型就必須否定另一種類型,那是別人,不是王蒙?!痹谖膶W批評或審美意識上,王蒙亦有著寬廣的胸懷和理論胸襟,卻充滿了矛盾?!拔业牟恍揖驮谟?,我既非常喜歡張煒的作品,又絲毫沒有感到對王朔的作品有加于排斥和貶低的必要?!备彼膶徝罉藴屎屠碚撔亟笙嗟株?。正是由于此,這在相當程度上與王蒙自身的深層矛盾相關。

“我曾經很喜歡感覺印象式的評論,我自己寫的也是感覺印象式的,但看多了以后,有一種不滿足?!敝T多研究者注意到了感受批評本身的不足,包括王蒙本人。在《十年來的文學批評》里,他將感受批評作為文學批評的三種方式之一。文中將這種批評方式的不足總結為缺少科學性,主要表現有兩方面:一是“缺少嚴密的理論體系,不能給人更深的思想”;二是“缺少概念的準確性”。王蒙對感受批評方式的反思,與一位批評者的觀點不謀而合,作為“兼具人文科學性質和藝術思維特點”的文學批評,“在對文學進行主體介入式的解釋和描述時,就更應該具有‘科學性’的品格?!?0年代后期,他曾大量嘗試對話批評,發(fā)表了如《說不盡的現實主義》、《十年來的文學批評》等多篇文章,這可以理解為他對感受批評積極意義上的否定與超越,不過在他嘗試的對話批評里,他并沒有超越感受批評的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