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趙人文精神在思想道德教育的應用
時間:2022-12-07 11:38:01
導語:燕趙人文精神在思想道德教育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燕趙大地是我國中華文明的發(fā)源地,一直以來文化十分繁榮。在建立燕趙文化傳統(tǒng)體系的同時,深入發(fā)掘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內涵與實質,結合當下新時期對于燕趙人文精神的解讀,對國際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引導其形成正確的三觀[1],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目標,使其在將來成為“知華、友華、愛華”的國際友好人士,同時利于建構國家及省市的形象,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诖?,本文以燕趙人文精神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其實質和新時期解讀的分析,分別從課堂實踐教學、校園文化生活、數(shù)字教學平臺等幾方面闡述燕趙人文精神在國際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應用與傳播。
關鍵詞:燕趙文化;人文精神;國際教育;思想道德教育
燕趙人文精神具有獨特的地域特征,將其與國際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相結合,不僅有利于激發(fā)國際學生學習熱情和自信心,還能夠實現(xiàn)不同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的交流,引導國際學生產生新的文化認同進而融合。同時培養(yǎng)國際學生人文素質,使其在今后的學習與發(fā)展道路中不斷強化自我,在精神上為自己提供動力支持,成為中外文化的傳播者。
一、燕趙人文精神內涵和新時期的解讀
對于燕趙區(qū)域界定,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在馬春香《燕趙文化的傳統(tǒng)內涵與當下解讀》中有了比較清晰的闡述。戰(zhàn)國時期的河北境內,北部是燕諸侯國所占之地,南部為趙諸侯國所占之地,所以從狹義的燕趙概念角度來說就是專指現(xiàn)今的河北。燕趙文化歷史悠久,在河北省內擁有上萬件不可移動文物,比如,古建筑和古遺址等。兩百萬年以前,張家口陽原縣泥河灣是東亞人種的發(fā)源地,炎帝和黃帝在這里開啟了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到了新中國時期,于西柏坡指揮戰(zhàn)役,引領國家走向戰(zhàn)爭勝利,而今又在此積極發(fā)展地域文化和經濟。燕趙人文精神就是指燕趙文化當中所體現(xiàn)出的人文精神,這是古燕趙大地經過歷史變遷而形成得文化積淀,不僅包含人們的物質生活,也帶有精神活動內容,集中體現(xiàn)出人們面對客觀世界時的價值取向。經歷了千年歲月的洗禮,燕趙人文精神有著獨具地域特色的內涵,主要有以下幾點:其一,俠肝義膽、慷慨悲歌的精神。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就發(fā)生在這里。其二,勇于擔當、敢于進取、舍身救國的精神。長城內外的燕趙兒女在戰(zhàn)爭時期英勇抗敵,最終壯烈犧牲,彰顯民族精神。其三,謙虛謹慎和艱苦奮斗的精神。在西柏坡召開七屆二中全會,“兩個務必”已成為人們的精神財富,推動了民族的偉大復興,帶領著新中國走向勝利之路[2]。其四,基于“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求真務實精神。自古以來燕趙人崇尚農耕生活,祖先教會了他們要保持勤勞踏實、信守諾言、艱苦奮斗的高尚品質,博野人顏元和容城人孫奇逢在自我學術思想認知中秉承著經世致用的求真務實精神。文化的傳承與復興不是將文化變成老古董放在博物館供人觀看,而是要與人們的社會生活相聯(lián)系,立足于現(xiàn)代人的價值理念讓文化與實際產生互動,從而形成共鳴,彰顯文化內在價值,使傳統(tǒng)文化更具有時代意義。燕趙人文精神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使其價值適應當今社會發(fā)展,應當以辯證的態(tài)度看待其內涵,激濁揚清,在傳統(tǒng)上結合當代社會進行新的解讀。通過專家學者對燕趙悠久文化歷史積累和河北人文精神的總結與剖析,“堅韌質樸、重信尚義、寬厚包容、求實創(chuàng)新”[3]成為新時期燕趙人文精神內容的當下解讀,成為文化傳承與發(fā)展的靈魂和力量。
二、燕趙人文精神對國際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義
(一)引導國際學生認識社會,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人類在社會中的生產活動實際上就是對自身思維意識的改造和加工,通過不斷更新形成新的價值觀念。河北省國際學生大都是青少年,向其教授燕趙人文精神知識,有利于引導其產生客觀積極向上的人文思想,培養(yǎng)其面對問題時采用科學的思想方法,促進自身發(fā)展。燕趙文化向國際學生傳遞正能量信息,能夠使其意識到自己作為社會中的個體,應當追求實際,明確自己的位置,強化對社會的洞察力,以良好的心態(tài)去認識眼前的社會。學習燕趙人文精神能夠幫助國際學生提高對任何事物的認知水平,提升適應社會的能力,以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把控自我心態(tài),在燕趙文化的精神指引下形成符合社會發(fā)展需求的生活方式。將傳統(tǒng)和新時期燕趙人文精神內容結合,其中勇往直前、敢于拼搏、重信尚義、謙虛謹慎、寬厚包容、求實創(chuàng)新等精神內涵都是對國際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的有效內容。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展開燕趙人文精神的傳遞,有利于培養(yǎng)國際學生堅定的意志和良好的道德品質[4]。(二)提高國際學生生活質量,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對于一個精神世界豐富多彩的人來說,高品質生活不僅包含自我身體上的享受,還應當有心靈上的洗禮。國際學生大多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形成時期,燕趙文化就是精神財富的體現(xiàn),其中的人文精神能夠無形中讓學生心靈上感到滿足,提高其人文素質水平。借助燕趙人文精神對國際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幫助國際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成為德才兼?zhèn)涞膬?yōu)秀人才。
三、燕趙人文精神在國際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應用與傳播途徑
(一)將燕趙人文精神融入課堂教學,加強實踐教育。立足于燕趙大地豐富的文化精神,將其模塊化處理,建立燕趙文化課程,優(yōu)化教材體系,使燕趙人文精神能夠更好地融入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第一,從教材入手,可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創(chuàng)編燕趙文化教材。參考經典著作和古今燕趙兒女事跡等,向學生提供有關地域文化學習的資料和信息,幫助國際學生學習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進一步了解燕趙文化和其中蘊含的人文精神。第二,從課程內容入手,建立燕趙文化課程體系,開設與燕趙文化有關的課程,向國際學生傳遞燕趙文化精髓。通過思想道德教育對國際學生展開理論性指導,提升其思想境界,在課上為其講述燕趙大地的英雄人物與相關事跡。理論聯(lián)系實際,彰顯燕趙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以浸潤的形式使其成為國際學生知識體系內的組成部分,實現(xiàn)不同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的交流,引導國際學生產生新的文化認同進而融合,成為中外文化的傳播者[5]。第三,從教師方面入手,明確教師作為思想道德教育和燕趙人文精神傳遞的主力軍。國際學生來自五湖四海,國家背景不同,教師應根據(jù)所教授國際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或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形式和方法進行教學,切忌硬性灌輸,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其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燕趙文化素養(yǎng),使其提高認識真理、明辨是非的能力[6]。同時使國際學生具有開放和包容的胸襟,將來在各自專業(yè)領域積極促進中外友好交往,成為“知華、友華、愛華”的國際友好人士。第四,國際友人在燕趙大地的事跡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白求恩和柯棣華的事跡,他們?yōu)橹袊鵀檠嘹w人民做出的貢獻和犧牲,讓中國人民永遠銘記。而他們的事跡和精神也恰恰契合了燕趙人文精神中的重信尚義、舍身救國的內涵。第五,除了理論教育,針對燕趙人文精神內涵,還可對國際學生展開實踐教育。文化精神的傳播不能局限于課堂,還可以向課外延伸,通過參與社會實踐、志愿者活動實現(xiàn)燕趙人文精神的傳承,引導國際學生增強對燕趙大地的地域歸屬感和對燕趙文化的民族認同感。學??梢詭ьI國際學生走入清東陵、清西陵,來到趙州橋,攀登山海關長城,使其一邊領略燕趙大地的風景名勝,一邊感受這里的歷史變遷與人文風俗。將燕趙文化融入教學實踐,有利于國際學生強化對燕趙人文精神的認知,從而產生認同,感悟實踐的價值。(二)豐富國際學生校園文化生活,依托校園促進燕趙。人文精神傳播,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第一,依托校史文化對國際學生進行入學教育,參觀校史館,使其對本校的歷史傳統(tǒng)和文化有一個最初的認識,讓其產生作為學校一分子的歸屬感和依靠感。設立校史館國際學生講解員、排演校史英文話劇讓國際學生參演,給予國際學生展示平臺的同時使其更加深入地參與到對本校歷史傳統(tǒng)和燕趙人文精神的理解和認知中[5]。第二,定期組織班會,從生活和學習方面向國際學生傳遞求真務實的精神信號。定期邀請學校先進人物、校友和歸國學者舉辦講座,學習他們的先進事跡和人文精神,引導國際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人生目標[5]。第三,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園社團活動,以演講比賽、專題講座、詩詞朗誦、辯論賽、話劇表演、文藝演出為活動開展形式,在校園內創(chuàng)建燕趙文化活動周,吸引國際學生廣泛參與。帶領學生參觀博物館和紀念館,提升國際學生對燕趙人文精神的感性認識,加強對燕趙地域文化的了解,結合當下時代精神對國際學生展開思想道德教育,從而使其產生文化認同[5]。(三)建立新媒體數(shù)字教學平臺,弘揚燕趙人文精神,實現(xiàn)歷史文化的有效傳遞。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數(shù)字化和互聯(lián)網已經滲透到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各個產業(yè)和行業(yè)的運轉已經無法離開互聯(lián)網,網絡中的內容被不斷細分。學校應加強對校園網絡環(huán)境的建設,結合燕趙人文精神內涵和文化特色,為國際學生創(chuàng)建互聯(lián)網交流主題網站和互動學習平臺[5],將以往的文化傳承轉為數(shù)字化傳播的形式,依靠微信、微博、QQ社交平臺,創(chuàng)建微信公眾號,營造主流意識空間,引導國際學生利用學習之余在網絡中領悟燕趙人文精神。憑借著互聯(lián)網的開發(fā)性和即時性特點,學校應擴大燕趙人文精神的覆蓋面積,提高其文化內涵的影響力,使燕趙人文精神的傳播更加立體化。立足于時間與空間等角度傳播人文精神,幫助國際學生在互聯(lián)網世界內對文化內涵產生理解和認同。(四)抓住國際活動機遇,展示燕趙人文精神的魅力。國際學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傳播者,在國際活動中可以在讓海外更多的人認識到中國文化,實現(xiàn)中外文化的交流與推廣。例如,2020年北京和張家口將聯(lián)合舉辦奧林匹克冬季奧運會,學??梢宰プ《瑠W會機遇,探究冬奧會的文化傳播規(guī)律,聯(lián)系冬奧會活動和建筑景觀,將與燕趙文化相關的文化符號融合起來。透過文化符號向國際學生和世界各國人民展示燕趙文化,弘揚文化內涵,提升國際影響力。同時國際學生可以承擔志愿者工作,成為中外人民交流的紐帶和傳播者,成為傳播燕趙文化和燕趙人文精神的重要推動力,擴大燕趙文化的知名度,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五)加強對國際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效果的后續(xù)跟蹤,進一步完善教育方式方法。對國際學生接受燕趙人文精神教育的效果進行追蹤,對其教育前后的思想對比以及步入社會后的思想變化加以收集分析,保留效果較好的方式方法,改進或取消效果一般或不好的形式。例如,某校近幾年一直采取設立和培養(yǎng)校史館國際學生講解員的方式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在這批學生畢業(yè)后,對于自己在學校的這段經歷有著很高的評價,認為自己學習到了如何與人相處,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對面試工作和其他方面有著積極的指導作用。同時也提高了人格魅力,加強了人文修養(yǎng)??梢钥闯鲞@一方式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有著積極作用。
四、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燕趙人文精神的研究和分析,發(fā)現(xiàn)其內涵有著十分強大的德育教育功能,蘊含的教育元素可通過教育實踐將人文精神內涵傳遞給國際學生,從而引導國際學生了解燕趙文化和燕趙人文精神。綜合燕趙文化與思想道德教育相關資源,分析燕趙人文精神內涵和新時期的解讀,將燕趙人文精神融入課堂教學,加強實踐教育,依托豐富校園文化生活促進燕趙人文精神傳播,利用互聯(lián)網建立新媒體數(shù)字教學平臺。通過先感知、后認同、進而融合這三步對國際學生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從而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并以此來培養(yǎng)未來在各自專業(yè)領域積極促進中外友好交往,與中國人民攜手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偉大事業(yè)的參與者甚至引領者[5]。
參考文獻:
[1]唐金權.高職院校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路徑探討[J].遼寧高職學報,2016(9):76-78.
[2]張龍龍.燕趙文化符碼在邯鄲市歷史街區(qū)改造中的設計研究[D].天津工業(yè)大學碩士論文,2019.
[3]馬春香.燕趙文化的傳統(tǒng)內涵與當下解讀[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1):153-156.
[4]池志勇,商金芳.燕趙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研究[J].采寫編,2018(6):98-100.
[5]康婧,等.校史文化在國際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應用——以河北醫(yī)科大學為例[J].吉林教育,2020(26):85-86.
[6]孟祥昕,等.燕趙人文精神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18(1):165-166.
作者:康婧 穆瑞鋒 苗林 單位:1.河北醫(yī)科大學國際教育學院 2.河北中醫(yī)學院國際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