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優(yōu)化語文課堂培養(yǎng)學生能力

時間:2022-08-20 05:40:00

導語:略論優(yōu)化語文課堂培養(yǎng)學生能力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略論優(yōu)化語文課堂培養(yǎng)學生能力

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全面實施與推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漸漸被接受。大多數(shù)小學語文課文都是文質(zhì)兼美的,在具體、鮮明、生動的形象中,凝聚著深刻的理性。教師用富有感情的語言分析講解課文,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感情,使之與教材、教師之間達到感情一致,從而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那么在教學中如何體現(xiàn)出來。

一、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優(yōu)化教學效果

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師如果不想方設法使學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nèi)心狀態(tài),而只是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處于疲倦狀態(tài)下的頭腦,是很難有效的汲取知識的?!边@就告訴每一位教師,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要想法優(yōu)化自己的教學語言,創(chuàng)設一個優(yōu)化的課堂氛圍。好的課堂氛圍有利于消除他們心理上的疲勞和調(diào)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課程的導入是一堂課的關鍵,如果老師能設計出一個好的導入先聲奪人,就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其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而為整節(jié)課奠定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1、導入、引趣、激情、指向。

例如在講解《十里長街送總理》前,可以這樣導入:“歲月的風雨,可以洗去我們許多的記憶,歷史的車輪,可以磨掉我們許多的往事。但是,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這一天1976年1月8日,我們敬愛的逝世了億萬人民悲痛欲絕,淚水灑遍祖國大地。一九七六年一月十一日下午,百萬群眾云集在街道的兩旁,在淚雨和哀哭聲中,向徐徐而去的總理的靈車沉痛地告別。這是歷史上空前的送葬禮。一直到今天,十里長街送總理的感人情景,依然清晰地留在人們的記憶里。盡管我們沒有親眼見到那動人的感人情景,但《十里長街送總理》這篇課文,卻可以把我們帶進那催人淚下的場面中去?!苯處煈阎鴿M腔激情,以低沉的語調(diào),稍微慢一點的節(jié)奏朗誦著。學生凝視雙眸聽著,想著……運用激情的語言導入,就能使學生在整節(jié)課中精力旺盛,比起照本宣科的講解,無論如何,其收效都是明顯的。

2、針對個體學生,激勵性評價。

在學生生活中,每個學生都是有差異的,它們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效果也不盡相同,但是,他們都很在意老師對他們的評價,老師鼓勵性的語言會增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課堂上,如果老師面向?qū)W生個體,有針對性地使用以鼓勵為主的評價語言,就會形成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同時也能使師生之間的關系和諧、融洽。也就要教師對成績好的學生要時時鼓勵,對差的學生要重視發(fā)掘他們的閃光點,大膽肯定,及時的表揚。在指出學生的不足時,語氣要委婉,不能傷及學生的積極性、自尊心。例如,在教學中可以采用以下語言“說得非常好,見解很獨特,說明你善于思考,有創(chuàng)新能力。但是,如果你能把這種創(chuàng)新口頭語言變成書面語言,就更好了,更棒了。”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這話有表揚又含有批評。

3、適時點撥,喚回精力。

學生的注意力在集中一段時間后容易“走神”,而采用生硬的批評未必奏效,而且容易產(chǎn)生抵觸情緒。這個時候,不妨使用一些幽默語言適時點撥,以此喚回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克服疲勞。

二、培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說”的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整個教學過程,都應該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的能力的過程。聽話、說話訓練是小學語文教學內(nèi)容的重要部分,但他們只有在閱讀過程中進行聽和說的訓練,感受到說話的樂趣,要根據(jù)學生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地進行。

1、利用課文中的插圖訓練“說”。

低年級的課文每篇都有形象有趣的插圖,中年級和高年級的課文,也有相當數(shù)量的插圖,這些插圖往往是訓練說話時的插圖??春驼f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在教學中,要從圖入手,充分利用插圖進行聽和說的訓練。例如,教學《春天來了》一文時,教師讓學生觀察了解大體內(nèi)容后,提問學生:“從圖上哪兒可以看出春天來了”后,接著加以點撥,拓寬學生思路,“粉紅的桃花開了,白色的梨花開了,我們身邊的還有哪些(各式各樣)野花是什么顏色的也開了。”這樣,學生不僅開動腦筋想問題,而且也能使他們說出具體、連貫的內(nèi)容。

2、采用“你讀懂了什么?”訓練“說”。

在預習過程中,學生對較淺的問題是可以讀懂的,而不同層次的學生理解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交流的機會,形成差異的、主動的、全面的參與。例如,在上《早發(fā)白帝城》,教師讓學生紛紛舉手,差不多把課文里邊的詞都講了。如朝、發(fā)、彩云間、千里、還、猿、啼、住、輕舟等。然后老師又說:把詞的意思加起來就是句子的意思,有誰讀懂了哪些句子?學生又紛紛舉手把句子的意思串出來,然后,教師又告訴學生,把句子的意思連起來,就是整首詩的意思,有誰能把整首詩意思說出來?學生又舉手用自己的話說全詩的意思。就這樣,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學生的交流中,完成了教學任務。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教材中“說”的素材,僅僅抓住“說”的最佳時機,培養(yǎng)學生“說”的能力。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課堂教學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那就是在教學目標的指導下,以探究學習為核心,組成了教師與教法,教師與學法,教法與學法之間相互作用的整體。在這個整體中,教師引導學生掌握學法,為學生提供探究學習的條件,最大限度的開發(fā)學生的潛能??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一個多方面的探究過程,是獲取新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