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chuàng)新實驗設計研究

時間:2022-06-02 02:59:18

導語:大學生創(chuàng)新實驗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創(chuàng)新實驗設計研究

[摘要]本文介紹一個綜合化學實驗:氨基咪唑接枝聚氯乙烯膜的制備及性能研究。包括聚合物膜的制備,結(jié)構表征和性能測試,涉及有機化學、高分子化學、物理化學、儀器分析等內(nèi)容。通過行該綜合性實驗,學生可以了解聚合物電解質(zhì)膜這一前沿領域,加強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和探索精神。

[關鍵詞]綜合化學實驗;聚氯乙烯;聚合物膜材料;燃料電池;化學接枝

質(zhì)子交換膜燃料電池(PEMFC)是一種采用聚合物膜為電解質(zhì),直接將化學能轉(zhuǎn)化為電能的裝置。當操作溫度高于100℃時,高溫質(zhì)子交換膜燃料電池(HT-PEMFC)具有CO耐受性能力高、水熱管理系統(tǒng)簡單、電極反應動力學快等優(yōu)點[1-2]。HT-PEMFC和關鍵材料之一是高溫質(zhì)子交換膜(HT-PEM),在HT-PEMFC中起著高溫低濕度條件下傳導質(zhì)子、阻隔氣體和電子、支撐催化劑等作用。磷酸(PA)由于其本身獨特的自解離作用,在100℃上高溫條件下仍然具有良好的質(zhì)子傳導能力。將其與堿性聚合物摻雜是目前制備HT-PEM的主要方法[3-4]。本實驗首先利用親核反應原理,采用溶液澆鑄方法,制備氨基咪唑接枝聚氯乙烯的膜材料。并通過向鑄膜溶液中,添加聚砜聚合物的方法,制備機械性能增加的互穿型復合膜[3]。然后進行磷酸摻雜,測試膜材料的磷酸摻雜水平、面積和體積溶脹性、電導率和機械性能。通過上述實驗過程,學生能初步掌握聚合物電解質(zhì)膜的制備方法,了解燃料電池對膜電解質(zhì)的性能要求,加強了對溶脹性測試、電導率和機械性能測試方法的掌握,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和獨立思考能力。

1實驗目的

(1)通過查閱文獻,了解燃料電池的結(jié)構與工作原理和對膜電解質(zhì)材料的性能要求;(2)掌握聚合物膜電解質(zhì)材料的制備方法;熟悉溶脹性測試、電導率測試和機械性能測試方法,以及數(shù)據(jù)分析處理方法;(3)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增強自身的科學素養(yǎng)。

2實驗原理

以價格低廉的聚氯乙烯(PVC)為基體材料,采用1-(3-氨基丙基)咪唑(APIm)為季銨化和化學交聯(lián)試劑,與PVC發(fā)生親核反應,將1-(3-氨基丙基)咪唑引入到PVC結(jié)構中,再摻雜磷酸制備了耐高溫的聚合物電解質(zhì)膜材料。通過磷酸摻雜水平、溶脹性、電導率、機械性能等表征手段對制備的一系列膜進行表征,研究膜材料組成對膜材料性能的影響規(guī)律。并通過復合聚砜(PSU)的方法增強膜材料的尺寸和機械穩(wěn)定性。反應過程如下圖所示:

3實驗部分

3.1材料與試劑

聚氯乙烯(PVC)、氨基咪唑、聚砜(PSU)、N,N-二甲基乙酰胺(DMAc)、磷酸(質(zhì)量分數(shù)85%)。

3.2儀器

微機控制電子拉力試驗機(CMT6502,拉伸速度5mm·min-1);電熱恒溫干燥箱(9011A,上海精宏儀器有限公司);電化學工作站(CHI604D,上海辰華儀器有限公司),磁力攪拌器,電子分析天平以及實驗室常見的玻璃器皿等。

3.3復合膜的制備

稱取8.24g的PVC,溶于221.65g的DMAc中,并超聲至溶解,得到質(zhì)量分數(shù)為3.58%的PVC/DMAc溶液。稱取2.14g的1-(3-氨基丙基)咪唑(APIm),溶于17.61g的DMAc中,并超聲至溶解,得到質(zhì)量分數(shù)為10.84%的APIm/DMAc溶液。稱取適量的PVC/DMAc溶液的質(zhì)量,使其中PVC的質(zhì)量約為0.15g,則其中氯的物質(zhì)的量約為2.4mmol。按照PVC與APIm摩爾比為1︰0.5的比例,將APIm/DMAc溶液加入到PVC/DMAc溶液中。再將不同質(zhì)量的PSU加入到上述混合溶液中,超聲1小時,使溶液充分混合均勻。將鑄膜溶液倒入培養(yǎng)皿中,放入70℃恒溫干燥箱中干燥24~48小時,直至溶劑蒸干。將得到的膜材料從培養(yǎng)皿上揭下,水洗膜表面后置于100℃烘箱中干燥4~8小時。將膜材料命名為PVC-APIm/x%PSU,x%為PSU在復合膜材料中的質(zhì)量分數(shù)。所制備的膜材料均為均勻的,棕黃色的,具有一定韌性的膜材料,其照片如圖2所示。

3.4酸摻雜以及溶脹比的測試

將得到的膜浸泡在不同質(zhì)量分數(shù)的磷酸(H3PO4)溶液中,得到磷酸摻雜的1-(3-氨基丙基)咪唑(APIm)接枝PVC的質(zhì)子交換膜。將所制備的膜樣品分別裁出一部分后稱量其質(zhì)量為m0,然后在室溫下將其分別浸泡不同質(zhì)量分數(shù)(wt%)的磷酸溶液中,每隔24h將其取出用濾紙擦干表面磷酸后稱量其質(zhì)量為m1。酸摻雜水平ADL依照下式(1)計算:將所制備的膜樣品分別裁出一部分后稱量其長度(a0)、寬度(b0)和厚度(c0),然后在室溫下將其分別浸泡在質(zhì)量分數(shù)不同的磷酸溶液中至膜的質(zhì)量不再發(fā)生變化時,將其取出用濾紙擦干表面磷酸后再次測量其長度(a1)、寬度(b1)和厚度(c1)。膜的面積溶脹率(SRA)和體積溶脹率(SRV)分別按照下式(2)和(3)計算:式中,a0—浸泡磷酸前膜的長度(cm);b0—浸泡磷酸前膜的寬度(cm);c0—浸泡磷酸前膜的厚度(cm);a1—浸泡磷酸后膜的長度(cm);b1—浸泡磷酸后膜的寬度(cm);c1—浸泡磷酸后膜的厚度(cm)。

4性狀表征與分析

4.1酸摻雜含量和溶脹性

表1為PVC-APIm/5%PSU,PVC-APIm/10%PSU和PVC-APIm/15%PSU三種復合膜在室溫下85wt%磷酸溶液中浸泡24h后膜材料的磷酸摻雜含量和溶脹性。由表1可以看出,隨著復合膜中PSU含量的增加,膜材料的磷酸產(chǎn)量含量降低。這是因為復合膜中起到吸附磷酸摻雜的是PVC-APIm組分,源于其氨基和咪唑基團與磷酸之間的相互作用[5]。PSU是一種疏水性材料,與磷酸之間不存在相互作用,因此在復合膜中,PSU的存在會阻礙磷酸分子與PVC-APIm之間的相互作用,降低復合膜的磷酸摻雜含量。因此隨著PSU含量的增加,復合膜的磷酸摻雜含量降低。另一方面,由溶脹性測試結(jié)果可知,無論面積溶脹率還是體積溶脹率,均隨著膜材料磷酸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說明磷酸的加入會使聚合物分子鏈距離增加,產(chǎn)生溶脹。

4.2電導率

采用四電極交流阻抗技術測試膜材料的電導率。圖3位磷酸摻雜膜材料在不同溫度下的電導率。由圖可知,所有膜材料的電導率,均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升高,這是由于高溫會加快質(zhì)子遷移數(shù)率導致的。對于不同膜材料而言,在相同溫度下,膜材料的電導率隨著復合膜中PSU含量的降低而升高。由上面磷酸摻雜測試結(jié)果可知,膜材料所有PSU越少,膜材料具有更高的磷酸摻雜含量。由文獻報道可知,磷酸摻雜類型的膜材料,質(zhì)子的傳遞主要依靠磷酸分子間形成的氫鍵網(wǎng)絡傳遞[5]。因此膜材料的磷酸摻雜含量越高,會顯著提升膜材料的質(zhì)子電導率。因此PVC-APIm/5%PSU膜在180℃條件下獲得最高電導率,為0.116S·cm-1。

4.3機械性能

圖4為磷酸摻雜的復合膜在室溫下的機械性能曲線。由圖4可知,膜材料的斷裂拉伸強度和斷裂伸長率,均隨著膜材料中PSU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由以上討論可知,PSU含量的增加會降低膜材料的磷酸摻雜含量,因此減弱磷酸對膜材料塑化作用的影響,進而提升膜材料的機械穩(wěn)定性。通過與電導率結(jié)果相比,可以看出PSU的加入,對電導率和機械性能具有相反效果的影響,因此在實際應用中,應當優(yōu)化PSU在PVC-APIm中含量,制備兼具高電導率和高機械強度的復合膜,以滿足燃料電池的實際工作需要。

5實驗安排與教學建議

(1)該實驗為綜合性研究實驗,需要2~3名同學組隊合作完成實驗。實驗前,需要每名學生預習實驗,通過調(diào)研相關文獻,了解燃料電池工作原理,膜材料制備方法,膜材料性能測試方法等基礎知識。并與指導老師設計實驗,討論實驗方案,驗證實驗方法可行性。(2)將實驗同學分為3組,每一組同學需要按照不同的比例制備膜材料,平行制備2張膜材料。即A組制備PVC-APIm/5%PSU膜材料;B組制備PVC-APIm/10%PSU膜材料;C組制備PVC-APIm/15%PS膜材料。具體試驗方法和分配學時情況如表2。(3)鼓勵學生進一步的探索出最佳的配比,可以采用正交試驗方法來設計實驗;通過調(diào)控磷酸溶液濃度,來獲得不同磷酸摻雜含量的膜材料;通過與其他具有高性能的聚合物材料復合,提升膜材料的綜合性能,進行進一步的探討,提高學生的思索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4)結(jié)束實驗后,為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可以布置以下思考題:①膜材料的制備都有哪些方法,溶液澆鑄法的優(yōu)點有哪些;②請寫出本實驗所用到聚砜高分子材料的結(jié)構式;③親核反應的原理是什么,什么是化學交換反應;④何為高分子互穿結(jié)構,該結(jié)構的優(yōu)點有哪些。6實驗小結(jié)本實驗的設計目的在于讓學生們了解科學前沿的熱點話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學習高分子膜的制備方法以及制備原理,并鞏固一些儀器的操作方法,使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踐,鞏固理論知識。本實驗包含了高分子化學,物理化學,有機化學等多個方面,是一個綜合性極強的實驗,操作起來簡單,重現(xiàn)性好,可以作為課堂教學實驗。另一方面,該實驗培養(yǎng)了學生科研興趣,為之后科研之路打下基礎,也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科研方向的全新思路,從而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作者:劉新利 楊景帥 單位:東北大學理學院化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