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技能培訓的重要手段分析

時間:2022-07-16 03:38:33

導語:職工技能培訓的重要手段分析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工技能培訓的重要手段分析

一、目前,職工整體素質仍然偏低

(一)、技術知識老化明顯,技術素質差距甚大。我國大部分企業(yè)技術知識老化明顯,知識更新緩慢,職工專業(yè)技術跟不上時代的發(fā)展,難以適應新技術的需要。如現(xiàn)在修建的高鐵、磁懸浮鐵路、地鐵等項目,對職工的業(yè)務技能要求提高了一大步,我們職工以前的技能遠遠落后,很難適應當今鐵路建設的要求

(二)、技術待遇難以落實。高級技術工人收入普遍比不上一般管理人員;因此一些經驗豐富的老工人為?!帮埻搿?,寧可“絕活”、“絕技”斷代,不愿授徒;一些職工花費不少精力學技術,報酬卻與一般工人相差無幾,在我公司來講對于一些電工、焊工等技術學的人很少,愿意干這個工種的寥寥無幾。企業(yè)管理人才故然重要,但企業(yè)專業(yè)技術人才同樣重要,這如同車之兩輪、鳥之兩翼。在公司目前項目多、人力資源嚴重不足的今天,決不能拆東墻補西墻,要加大和重視職工技術技能的培訓,提高技術工人的待遇?,F(xiàn)在我公司已經逐步在重視職工技能培訓,但由于種種原因,這項工作的力度與實際施工需求還未大到同步。

(三)、技術培訓嚴重偏位。目前大部分企業(yè)只注重學歷培訓,而不注重技能培訓。認為只有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人才稱為人才,其實這是對人才的片面理解,然而在實際中會存在“好鉗工比研究生還難找”的現(xiàn)象。應當說,人才是指那些具有良好的內在素質,能夠在一定條件下,通過不斷的取得創(chuàng)造性勞動成果,對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做出較大貢獻的人。更有一些企業(yè)以追求暫時利潤為目標,不愿在職工培訓上多投資,職教經費逐年遞減,培訓機構撤并,培訓力量削弱。從長遠來看,也不利于企業(yè)的發(fā)展。近兩年來,我公司工會嘗試著組織開展職工“技能大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推動了公司職工技能培訓深入進行。

二、針對當前施工生產的需要、職工技術文化素質、技能水平的現(xiàn)狀

工會在維護職工精神文化權益方面,應該重點在保障、培育、激勵職工學技術、成專業(yè)能手上下功夫,特別要為職工搭建起維護學習培訓的平臺,為職工成才創(chuàng)造條件和順利的渠道。一要構筑法律法規(guī)保障平臺。只有依法維權,才有權威,才有力度。首先要充分認識職工精神文化權益是法律賦予職工的權利?!稇椃ā芬?guī)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薄豆ā?、《勞動法》、《職業(yè)教育法》、《合理化建議和科學技術進步獎勵條例》等一系列國家法律法規(guī)對維護職工精神文化權益都作了具體的闡述:我國公民有接受職業(yè)技能培訓的權利;有進行科學研究、技術革新和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權利;有從事文藝創(chuàng)作和其它文化體育活動的權利;有根據(jù)貢獻得到國家和相關組織相應獎勵的權利。其次要最大限度地維護職工精神文化權益。工會要積極參與維護職工精神文化權益方面制定的政策和實施辦法。另外要加強聯(lián)合執(zhí)法,對一些嚴重侵害職工合法權益的人和事決不姑息遷就。同時要加大職工法律法規(guī)的宣傳和普及,增強職工的法律意識,教育職工學法、懂法、并能夠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二要構筑核心能力培訓平臺。在知識爆炸的今天,“知識就是力量”已上升為“知識的知識(即核心能力)才是真正的力量”。職工培訓的內容要隨之位移,要突出培養(yǎng)職工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培訓內容,應包括學習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復合知識能力、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能力、電腦外語能力等方面的內容。對青年工人應由經“終身職業(yè)”向“終身教育”轉化,鼓勵職工掌握多門新知識、新本領,以適應市場競爭和知識經濟的要求;對專業(yè)技術人員重點是“知識更新”;還要特別注重對高層緊缺人才和新科技、新領域方面人才的培養(yǎng),人才的競爭關鍵是高層緊缺人才的競爭。在鐵路建設高科技時代的今天,為適應其負重和施工要求,我公司主要采用了送外培訓、學歷晉升培訓、內部業(yè)務培訓班進行業(yè)務技能培訓等方式進行培訓。先后派員參加了質量、環(huán)保、職業(yè)健康安全體系內審員培訓、預算員培訓、四川省質量活動骨干培訓、全面質量管理基礎知識管理培訓班、安全生產管理培訓班、專業(yè)技能培訓、特殊工種持證培訓、技術人員知識更新培訓。這些培訓對公司的正常施工確實起到了促進作用,但都只行進在一般知識方面和安全常識性方面,還有待于在知識的深度加大力度和緊缺人才的培訓上下大功夫。三要構筑精神文化培育平臺。職工精神文化建設包括科學文化建設和思想道德建設,是一種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高層次的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除采用“灌輸”的方式外,更重要的是要采用“培育”的方式。要創(chuàng)造多種“培育”載體,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讓職工在活動中陶冶情操,提升品味,豐富精神世界,增強精神力量。一是要建設好圖書館、俱樂部等培育載體。同時有條件的,要順應職工群眾要求創(chuàng)造出文化協(xié)會等精神文化建設載體,予以很好地引導和建設;二是要創(chuàng)建和培育多種類型的學習型班組、學習型集體,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和人人勤奮好學的良好氣氛,把學習作為一種生活方式走進家庭,不斷增強學習的教育性、公益性和社會功能;三是要不斷創(chuàng)新活動方式,拓寬發(fā)展空間。不僅要將過去受職工歡迎的讀書競賽、演講、征文、心得交流和讀書成果展示、讀書節(jié)等形式加以發(fā)揚,更要針對不同類型、不同層次、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年齡結構職工的特點,在吸引、引導、組織和服務上下功夫;四是要不斷豐富活動內涵。把研究、探索和解決企業(yè)生產經營中的技術難題,作為科學文化教育的立足點,培養(yǎng)健康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不斷提高職工的學習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自我超越能力和系統(tǒng)思考能力。四要構筑才華風采展示平臺。人的最高需求是實現(xiàn)自我價值。要改變管理模式,變“權力型管理”為“學習型管理”,即“學習+激勵”,強調發(fā)揮基層工作人員作用,讓員工充分展示才能,體會人生價值;要減少管理層次,變“多層管理”為“扁平管理”,如果沒有太多的管理層,員工的才能就易于發(fā)揮,合理化建議就可直接傳到決策層,決策層的決策也很容易傳到操作層;要建立健全公平競爭的人才選拔機制;突出績效在招聘、任用、晉升等工作中的評價作用。五要構筑技術人才激勵平臺。沒有激勵就沒有動力,只有建立起一整套人才培養(yǎng)和使用的激勵機制,多層次多范圍地對職工進行激勵,才能最大限度激活職工的潛能,使其充分發(fā)揮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一要建立好政策激勵。制定和完善企業(yè)專業(yè)技術人員特別是技術工人晉級晉升的相關政策,加強對技師和高級技師的培養(yǎng)力度,制定切合實際的評聘辦法,根據(jù)職工的技術能力和貢獻制定各類薪酬標準;其二要建立好目標激勵。要建立起既具有競爭性和激勵性,又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的目標;其三要建立好競賽激勵。要大力開展“行業(yè)比武”、“技術達標”、“讀書競賽”、“崗位競賽”等競賽活動,形成比、學、趕、幫、超的氛圍;其四要建立好榮譽激勵。從職工而言,讓榮譽成為工作的動力,職工以榮譽而自豪;對企業(yè)而言應作為定級、升級、提拔、深造的重要依據(jù)。

本文作者:陳麗華工作單位:中鐵二局新運公司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