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英語翻譯的失誤及戰(zhàn)略
時間:2022-09-17 03:55:08
導語:科技英語翻譯的失誤及戰(zhàn)略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石春讓路曉紅工作單位: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編輯部,中央財經(jīng)大學外國語學院,
隨著科技的迅猛發(fā)展,自20世紀50年代起,科技英語逐漸成為一種常見的專門用途英語。科技英語的特點是文體簡潔、邏輯嚴謹、語言緊湊客觀,詞匯上包括大量的專業(yè)詞匯,語法上則多用一般現(xiàn)在時態(tài)和被動語態(tài)。有關(guān)科技英語翻譯的研究已經(jīng)汗牛充棟。語用學是/對意義的研究,但研究的不是抽象的、游離于語境之外的意義,而是語言在一定的語境中使用時體現(xiàn)出來的具體的意義0[1]。由于有較強的實用性,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語用學逐漸為一門顯學。許多學者結(jié)合語用學理論來研究翻譯問題,但范圍往往局限于文學、公示語等文本,從語用學角度來探討科技英語翻譯的研究還較少見。由于英漢語言在文化形態(tài)、表達習慣和認知模式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因此科技英語翻譯常常會出現(xiàn)跨文化、跨語言的語用失誤,這些語用失誤嚴重地影響了譯文的效果。用語用學理論來探討科技英語的語言特點及其翻譯原則,對避免科技英語翻譯常見錯誤和譯文的語用失誤具有重大意義。
一、語用學與科技翻譯的關(guān)系
語用學和翻譯學的研究對象都與語言的意義有關(guān)。語用學研究語言的使用與理解,既研究發(fā)話人利用語言和外部語境表達意義的過程,也研究聽話人對發(fā)話人說出話語的解碼和推理過程。語用學研究的不是抽象的語言系統(tǒng)本身的意義,而是交際者在特定交際情景中傳達和理解的意義以及理解和傳達的過程。翻譯研究則是探討譯者解讀原文、在譯文中重構(gòu)原文意義的學問。[2]兩者的研究對象都是語言理解和語言表達,兩者都關(guān)注語言的目的。語用學更重視口語交際及其動態(tài)特點,即/以句子的意義為基礎(chǔ)衍生出來的言下之意或弦外之音0[1]。翻譯是將一種語言文字所蘊含的意思用另一種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的文化活動,它不僅是一種純粹意義上的語言轉(zhuǎn)換,也不僅僅是譯者的個人活動,而是一項跨文化交流活動,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歷史、社會、文化、政治、審美情趣等多種因素的制約。翻譯研究更關(guān)注文本和書面語言的交際行為。盡管語用學和翻譯學的研究存在許多差異,但這些差異不妨礙兩門學科各自的發(fā)展,相反卻可以使兩門學科相互借鑒。大量研究表明,書面語篇和口頭話語一樣具有交際的性質(zhì)和特點,具有動態(tài)性。換言之,作者在寫作時會把讀者的接受能力和認知語境考慮進去,把自己的意圖通過話語(作品)示意給讀者。如果作者認為讀者對某種知識或語境不熟悉會影響其對作品的理解,他就會把這方面寫得詳細一些,反之亦然。讀者通過閱讀作品,獲得新的知識、感受和經(jīng)驗,與作者形成共鳴,甚至會受作品的影響而采取某種行動,順利完成作者-讀者之間的交流。[3]研究表明,語用學和翻譯學研究的相互借鑒,有力地推動了兩門學科向縱深發(fā)展。20世紀90年代出現(xiàn)了一種新的翻譯理論,就是把語用學和翻譯二者結(jié)合起來的語用翻譯理論。國內(nèi)外學者對有關(guān)語用翻譯的研究也逐漸增多,而且成果頗豐。英國語言學家羅杰#貝爾運用功能語言學和認知科學的觀點和方法研究翻譯的心理語言過程,提出了翻譯心理語言過程模式,這是翻譯的語用過程研究的濫觴。哈蒂姆和梅森研究認為跨文化交際中的辯論風格可以與翻譯相得益彰。黃子東把二者的研究實質(zhì)歸納為語際語用學問題,也就是翻譯中的語用遷移問題。格特從關(guān)聯(lián)理論的角度解釋了翻譯中的明譯與暗譯問題,并用關(guān)聯(lián)理論對文學翻譯中的暗含信息進行了研究。奧爾森、卡瓦西克、昂格爾等不少西方學者也應用關(guān)聯(lián)理論對翻譯進行了研究。在我國,何自然、錢冠連、劉祖慰、曾憲才、劉季春、穆雷、王克非、柯平、葉苗、吳議誠、羅進德、王楚安等學者在語用和翻譯的結(jié)合研究方面亦有不少建樹。[4]何自然等的觀點具有代表性。張新紅、何自然認為:/語用翻譯是指從語用學的角度探討翻譯實踐問題,即運用語用學理論去解決翻譯操作中涉及到的理解問題和重構(gòu)問題、語用和文化因素在譯文中的處理方法以及原作的語用意義(pragmaticforce)的傳達及其在譯作中的得失等問題。0[3]語用翻譯理論用于處理翻譯中的語用問題,是一種等效翻譯觀,它通過兩種語言的對比分別研究語用語言等效和社會語用等效的問題。語用語言等效就是用譯文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對等語,將原文內(nèi)容表達出來,以求等效;社會語用等效則從社會、文化交際的角度去考察語言的使用。語用翻譯的目的就是力求把原文的語用用意在譯文中準確地表達出來,使譯文讀者能夠獲得與原文讀者同樣的感受。語用翻譯注重語言在特定語境中的語用用意和目的語與源語的語用等效。翻譯如果沒能實現(xiàn)語用上的等效,就是出現(xiàn)了語用失誤。英漢科技翻譯獨具特色??萍加⒄Z的文體、語言、交際目的等因素決定了科技英語的文本意義不會有過多的言外之意,科技英語翻譯的標準應是精確、通順。但英漢兩種語言存在較大的差異性,翻譯時難免會引起語用失誤,而且科技英語是不斷變化發(fā)展的。目前科技英語可分為兩大分支:專門科技英語(Englishforspecialscienceandtechnology)和通俗科技英語(Englishforcommonscienceandtechnology)。[5][8]專門科技英語指闡述某一專門學科的英語,如計算機專業(yè)英語、化學專業(yè)英語等,它主要面向?qū)I(yè)人士,往往含有很多生僻的專業(yè)術(shù)語和復雜的句法結(jié)構(gòu),文體嚴謹、枯燥。通俗科技英語是向普通大眾介紹科技知識的英語,它描述的范圍廣泛,大至天文地理,小至原子微生物,都使用普通民眾能輕松理解的科技詞匯和句法結(jié)構(gòu),文體輕松有趣。據(jù)統(tǒng)計,美國、英國發(fā)行量很大的一些報刊,如USAToday,DailyExpress,Times,Discover,Popu-larScience等,都刊登大量的通俗科技類文章。通俗科技英語在詞匯、句法、篇章、修辭等方面都別具特色。語用學理論可以用來探討科技英語的語言特點及翻譯原則,語用翻譯理論可以避免或修正科技英語翻譯中的語用失誤。
二、科技翻譯中的語用失誤
(一)翻譯中的語用失誤
英國語言學家JennyThomas在5跨文化語用失誤6一文中首次提出了/語用失誤0(pragma-linguisticfailure)的概念,把語用失誤分為語言語用失誤(pragmalinguisticfailure)和社交語用失誤(sociopragmaticfailure)。此后,文化學者、社會人類學家、社會語言學家紛紛從不同的視角關(guān)注語用失誤問題,以促進不同語際間的跨文化交際活動。我國學者在這一領(lǐng)域的研究也取得了豐碩的理論成果。何自然對翻譯中的語用失誤作過深入的研究。他指出,翻譯中的語用語言失誤是指違反英語的語言習慣,誤用目的語的表達方式,或?qū)⒛刚Z習慣表達套入目的語而造成的語用失誤。社會語用失誤是因文化差異在交際中不了解目的語所處的文化背景而導致語言形式選擇的失誤。這兩類語用失誤的區(qū)分并不是絕對的。由于語境不同,雙方各自的話語意圖和對對方話語的理解都可能不同,因而某一不合適的話語從一個角度來看可能是語用語言方面的失誤,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可能是社會語用方面的失誤。[2]不可否認,無論是翻譯中哪種語用失誤,在翻譯過程中都應盡力避免。
(二)科技翻譯中的語言語用失誤
Thomas指出,語用語言失誤是指說話人試圖以一種本族語者不用的和不同的語言結(jié)構(gòu)來表達同一種語用功能。[9]科技翻譯中的語言語用失誤即翻譯時在詞匯、語法、語義等層面上拘泥于原文形式,譯文不能得體地再現(xiàn)原語語言信息。1.因單詞字面意思引起的誤譯譯者翻譯時只片面地注意詞語的字面意義,而忽視暗含意義,因而造成誤譯。詞語的語用意義,是詞語在實際運用時所蘊含的意義,它與詞語的語境密切相關(guān)。它包括暗含(implicit)的言外之意和明說的(explicit)的字面用意。由于字面用意表達的往往不是原作的真正用意,翻譯時根據(jù)語境辨認詞語的暗含用意十分重要。例如/Bodybag0在科技英語中意為/遺體袋0而非其它。再比如:/Notallhard-corevideogamersarekids.0(并非所有的鐵桿游戲玩家都是兒童。)這里/hard-corevideogamers0要譯成/鐵桿游戲玩家0才能表達出原文的真實含義。另外,在科技英語中,許多隱喻性名詞的暗含意義和明說意義是不同的。隱喻是人們認知世界的一種方式,本質(zhì)上是人們的認知系統(tǒng)從始源域(sourcedomain)向目標域(targetdomain)所作的一種心理投射(projecting)或映射(map-ping)。但是,英漢民族針對同一始源域,在目標域中所作的心理投射或映射經(jīng)常是不一致的。僅僅在起重裝卸機械的命名中,這類詞匯就數(shù)量龐大,紛繁復雜,源于人體的隱喻詞匯就有很多。有的借用人體的大型器官/arm0、/leg0、/back-bone0來給機械部件命名,如/brakearm0(剎車臂)、/kneebrake0(曲柄式制動器)、/feedingneck0(進料口)、/knuckledrive0(萬向節(jié)傳動)、/feedingleg0(送料槽)等。有時人體的小型器官/brow0、/lip0、/throat0、/finger0等也被使用,如/brakecheek0(制動塊),/chutelip0(溜槽嘴),/clawfinger0(抓斗指),/feed-ingthroat0(進料口),等等。翻譯這些隱喻性詞匯時,有些詞可以直接借用漢語中對應的人體器官名來直譯,有些詞則不能,如/brakearm0譯為/剎車臂0,但/feedingleg0就不能譯為/送料腿0,只能譯為/送料槽0。有些詞在英語中可以用兩個人體器官名表達,而在漢語中只能用一個人體器官名來表達,如/feedingthroat0和/feedingneck0都只能譯作/進料口0。還有些詞在英語中用的是人體的某個器官,而譯成漢語時則要換成另一個器官,如/chutelip0譯為/溜槽嘴0,就是/嘴唇0換成了/嘴0。單詞字面意思引起誤譯的原因在于,譯者沒有充分考慮詞語的具體語境,沒有傳達出單詞在文中隱含的語用用意。因此譯文應以目標語為主,充分考慮目標語是否含有原文某單詞的隱含語用用意,進而采取直譯、意譯或解釋等方法。2.違反漢語表達習慣引起的誤譯在特定的語境中,英語有相應的習慣表達方式,而漢語也有相應的習慣表達方式。在翻譯中,如果譯者不注意區(qū)分英漢兩種語言對某些信息的不同表達,就不能準確地表達原文的信息和用意,這樣就會產(chǎn)生語用失誤??萍加⒄Z中,無生命的事物或抽象名詞常作主語,行為動詞作謂語。而漢語中,一些無生命的事物或抽象名詞則不用行為動詞作謂語。翻譯時如果不顧漢語的表達習慣,強行把英語動詞的意思轉(zhuǎn)換成漢語,就會造成語用失誤。例如:Heatfromthesuncomestousbyradiation.原譯:太陽的熱量通過輻射到達我們。改譯:太陽通過輻射給我們以熱量。Theenginehasgivenaconsistentlygoodper-formance.原譯:這臺發(fā)動機一直給出好的性能。改譯:這臺發(fā)動機一直工作很好。原譯中,兩句的謂語動詞/comesto0、/hasgiven0分別被譯者強行直譯出來,結(jié)果譯文很別扭。改譯中,原文動詞的詞義融合在譯文中,適合漢語的表達習慣,消除了語用失誤。英漢語都有各自的詞語搭配習慣,而且在各自的體系中,動詞和名詞的搭配很靈活。英語中完美的搭配如果直接移植到漢語中來,往往會產(chǎn)生搭配不當或意思相左的情況,這樣也會產(chǎn)生語用失誤。例如:Wecannotseeorsmellelectricitybutitisverydangerous)electricitycankil.l譯文:電看不見,也聞不著,但它非常危險)))電能電死人。Inmodernreciprocatingsteamengine,con-densationproblemshavebeenpracticallyelimina-ted.譯文:在現(xiàn)代往復式蒸氣發(fā)動機中,冷凝問題實際上已經(jīng)解決了。如果將以上兩句中的/eliminated0和/kill0兩詞直譯為/消滅了0和/殺人0,譯文的意思就與原文的意思不一致,而且譯文中的搭配顯得不恰當。3.套用英語語篇結(jié)構(gòu)和表達引起的誤用英漢語篇結(jié)構(gòu)和表達方式之間也存在著差異。譯者忽視這些差異,就可能將英語的語篇結(jié)構(gòu)和表達方式遷移到漢語中。英漢兩種語言在語篇結(jié)構(gòu)和表達方式上的差異也引起了語篇語用規(guī)則的差異,有的甚至相悖。如果譯文套用原文的語篇結(jié)構(gòu)和表達方式,那么在表達方式和語篇結(jié)構(gòu)形成的語用意義就可能不被譯語讀者理解和接受,從而造成語用失誤。在語篇特征上,英漢科技文本存在明顯差異,最明顯的是漢語重意合,英語重形合。如:Alternatively,E.O.Smith,anemeritusprofessorofanthropologyyawningmayhaveen-couragedourancestorstogotobedearly,/Con-tagiousyawningdidn.tariseinavacuumonSa-turdayafternoon,0Smithsays.Spreadingacaseoftheyawnaroundabonfire,heposits,mayhavepromptednightowlstoclimbupintotheircomfytreebedswiththeirsleepierbrethren,outofdan-gerfromstealthypredators.原譯:還有一種說法,埃默里大學的人類學榮譽退休教授E#O#史密斯認為,打哈欠也許曾促使我們的祖先早早上床睡覺。他說,/周六下午,在一個沒有其他人的隔絕狀態(tài)下,傳染性的哈欠是不會產(chǎn)生的。0圍坐在篝火的周圍傳遞哈欠,他假設(shè)說,或許曾促使那些夜貓子們與犯困的同伴一起,早些爬上它們舒適的樹窩,從而躲避了暗中捕食者的危險。(5科技英語學習6,2009(5):22)改譯:埃默里大學的人類學退休教授E#O#史密斯提出另一種觀點。他認為,打哈欠也許曾促使我們的祖先早早上床睡覺。他說:/周六下午,一個人獨處一室時,具有傳染性的哈欠是不會找上門來的。0但是他推斷說,我們的祖先圍坐在篝火旁時,哈欠卻可能在人群中傳播開來,或許還促使那些夜貓子們也和犯困的同伴一起,早早爬上他們建在樹上的舒適的窩里,這樣才能躲避暗中捕食者的危險。為了忠實,對具體詞語的/逐字翻譯0或/字面翻譯0,的確是很好的翻譯策略,但譯文必須地道自然,符合譯語的表達習慣。原譯的/逐字翻譯0顯得呆板,如將/inavacuum0翻譯成/在一個沒有其他人的隔絕狀態(tài)下0,將/Conta-giousyawning0翻譯成/傳染性的哈欠0,這樣的譯語會使讀者感到文字不順暢,理解很費力。另外,各句所表達的信息之間也缺乏有機的隱性連貫。這些呆板的譯語沒有擺脫原文語篇結(jié)構(gòu)和句法結(jié)構(gòu)的束縛,不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因此引起了失誤。在改譯后,漢語讀者可以理解詞語表達的意思,對詞語搭配沒有陌生感和驚異感,并能按事理和先后順序得到相關(guān)信息??梢?譯者在翻譯此類材料之前,應對原文進行刪減、重組或改寫等處理,注重傳達原文的信息和語用意圖。在翻譯風格上,譯者應追求平實通俗;在翻譯單位上,宜以采用語段為翻譯單位,進行刪減;在語言方面,宜追求通順,對譯文讀者不熟悉的比喻,應予以刪減或轉(zhuǎn)化。
(三)科技翻譯中的社交語用失誤
Thomas認為:/社交語用失誤(sociopragma-ticfailure)源于不同文化對恰當語言行為(appro-priatelinguisticbehavior)構(gòu)建的不同感知(per-ceptions)。0/這種失誤由不同文化對于影響語言選擇的參數(shù)(parameters)的不同評價的錯配(mismatches)造成,這些參數(shù)包括:損益觀念(sizeofimposition)、社會距離(socialdistance)、相應的權(quán)利義務(relativerightsandobligation)等。0[9]換句話說,社交語用失誤是指說話人用母語中的禮貌原則(比如損益觀念、社會距離、相應的權(quán)責等),理解和表達目的語里與母語相同語境下的言語活動??萍加⒄Z翻譯中社交語用失誤是指譯者翻譯時,在考慮語言等效的同時未能全面考慮譯入語和原文的文化、譯文讀者等語言內(nèi)部或外部的語境因素。1.譯文中的文化缺省造成語用失誤一個社會群體經(jīng)過長期的生活會共同創(chuàng)造自身的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各民族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會產(chǎn)生不同的價值觀念、審美取向、民族情感等,這就造成了不同民族間的文化差異。這些差異導致了各民族對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持迥然不同的態(tài)度。有些詞語的內(nèi)涵和外延在兩種語言中不是對等的。在科技英語中,尤其在通俗科技英語中,往往涉及一些英語文化中所特有的機構(gòu)名稱、政治術(shù)語、歷史事件、專業(yè)術(shù)語、文化特定詞的縮略形式、典故等。這些內(nèi)容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識對英文讀者來說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對中文讀者來說,卻是非明示不可的。如果對這些內(nèi)容不加解釋地譯為中文,就形成了譯文中的文化缺省。由于中文讀者認知語境中不存在相關(guān)的文化圖式,在認知推理過程中得不到應有的語境效果,因而會造成理解失敗??缥幕Z用對比研究也證明,不同語言文化傳達和推理含義的方式也不盡一致。[2]因此,我們在翻譯理解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結(jié)合交際情景、原文的文化背景、推理習慣,來理解原文意義,在重構(gòu)過程中要注意結(jié)合譯入語的文化背景知識和讀者的推理習慣來重構(gòu)原作者的意圖。翻譯時如果不顧源語和譯入語之間在規(guī)約表達式上的差異,不顧譯入語的文化語境和譯文讀者的認知環(huán)境而把原文的一切信息都直譯過來,那么必然會導致原文含義的喪失或者傳達出原文沒有的含義,最終導致譯文讀者對原作意欲傳達的含義不解、異解或曲解。[2]例如:EvenifyouhitchedarideonNASA.sMach9.68X-43Ahypersonicscramjet,thefastestaircraftintheworld,itwouldtakeabout95,000yearstocoverthedistance.譯文:即使你搭上了美國宇航局的9.68X-43A型超音速沖壓噴氣式飛行器(世界上最快的飛行器),也需要大約95,000年的時間才能走完全程。(5科技英語學習6,2009(2):31)對原文讀者來說,/NASA0這一文化專有詞極易理解,且簡練易記。但是對于譯文讀者來說,不寫出這個縮略語的全稱就不足以說明問題。對這種情況,翻譯時應遵循Newmark關(guān)于新詞新意、關(guān)鍵詞保留的原則,進一步加以解釋,對必要關(guān)鍵詞可予以保留。2.忽視文化、價值觀差異導致語用失誤社交語用等效指社會文化層次上的等效。由于中英文化、價值觀存在巨大差異,英文讀者可以從英文中得到的有關(guān)英語文化、價值觀方面的信息,漢語讀者可能得不到。也就是說,漢語讀者不能從譯文中理解英語原文隱含的有關(guān)文化、價值觀方面的弦外之音,原文的社交語用等效在譯文中沒有實現(xiàn),因而產(chǎn)生語用失誤。這一層次的等效較難實現(xiàn),譯者要對翻譯所涉及的兩種文化有深入的了解。譯者在翻譯之前要對譯文讀者的認知狀況和對某一文化現(xiàn)象及現(xiàn)象背后隱含的形象、意境等進行評估。如果譯文讀者對該現(xiàn)象及現(xiàn)象背后隱含的形象、意境不熟悉,譯者可以考慮用譯文讀者熟悉的現(xiàn)象、形象、意境替換原文的現(xiàn)象、形象、意境,甚至省去原文的形象、意境。如果譯者認為譯文讀者熟悉該形象,或者可以通過譯作提供的語境理解形象,那么就可以采取直譯的手段保留該形象或意境。例如:Spaceandtimearepartoftheuniverse,nottheotherwayaround,thinkerssinceAugustinehassaid,andthatisoneofthecentralandhaun-tinglessonsofEinstein.sgenealtheoryofrelativ-ity.譯文:空間和時間是宇宙的組成部分,無法倒轉(zhuǎn)過來,自奧古斯丁(354-430,早期基督教教父和哲學家,新教思想先驅(qū))以來的思想家們都是這樣說的,同時這也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令人難忘的核心課程之一。(5英語文摘6,2004(6))原文中奧古斯丁和愛因斯坦都是西方世界人們非常熟知的偉人,但在譯文中,如果不對奧古斯丁作適當?shù)淖⒔?譯文讀者就不會理解原文所隱含的語用信息。Now,parentscanhavegod-likepowerso-vertheirchildren.sonlinelives)viewingevery-thingthekidsdoastheysurforchat,andimme-diatelystoppinganyactivitythattheparentsdis-approveo.f譯文:如今,在掌控孩子們的網(wǎng)絡(luò)生活上,父母簡直具有上帝般無所不能的能力。他們可看到孩子們網(wǎng)上沖浪或聊天的一切內(nèi)容,并馬上阻止任何他們不認可的行為。(5英語文摘6,2004(4))按照西方的價值觀,上帝是無所不能的,但是在中文讀者的心目中,上帝則沒那么了不起。因此,譯文中添加/無所不能0這個修飾語,才能表達出原文的社交語用信息。ButtoaskwhathappenedbeforetheBigBangisalittlebitlikeaskingwhowasonbasebeforethefirstpitchwasthrownoutinagame,saybetweentheYankeesandtheRedSox.Therewasno/then0then.譯文:但要問大爆炸之前發(fā)生了什么,這就有點像在一場棒球比賽中,第一個球被投出之前誰正在壘位上一樣。那時還沒有/那時0這一概念。(5英語文摘6,2004(6))原文中,/theYankeesandtheRedSox0是美國兩支歷史最悠久的棒球隊,前者在紐約,后者位于波士頓。在美國,棒球文化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原文借用棒球隊的名字,有助于讀者輕松地理解枯燥的科學道理。但是在中國,棒球文化卻沒有堅實的基礎(chǔ)。因此,譯文省略了兩個球隊的名字,可以簡潔地傳達原文的信息。三、結(jié)束語由于科技英語是不斷變化的,科技英漢翻譯也會呈現(xiàn)更多獨特的特點。語用學的研究成果為科技英語翻譯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論支撐。在語用學領(lǐng)域里,本文分析了科技英語翻譯中的語用失誤。語言語用失誤主要有因單詞字面意思引起的誤譯,違反漢語表達習慣引起的誤譯,套用英語語篇結(jié)構(gòu)和表達方式引起的誤用;社交語用失誤主要有譯文中的文化缺省造成的語用失誤,中英文化、價值觀差異導致的語用失誤。為了減少科技英語翻譯中的語用失誤,譯者可以相應采用直譯、意譯、增補、刪減等翻譯策略。
- 上一篇:中國當前科技英語翻譯綜述
- 下一篇:科技發(fā)展下三基工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