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司法三合一考試模式對高校法學教育影響論文

時間:2022-04-12 05:01:00

導語:我國司法三合一考試模式對高校法學教育影響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司法三合一考試模式對高校法學教育影響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司法考試對法學教育的不利影響;司法考試制度的改進兩個方面進行論述。其中,影響主要包括:這一制度將動搖法學教育在高等教育體系中的優(yōu)勢地位、國家司法考試將影響法學教育的教學內容、國家司法考試將影響法學教育的教育方式和教學方法;改進途徑包括:大幅度地提高司法考試的通過率、限制參加國家司法考試的報考資格、改革和完善司法考試的試題內容及方式、承擔法學教育重任的高校法學院系必須明確辦學宗旨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從2002年起,我國開始實施“國家司法考試”,將原有的法律資格考試、初任法官資格考試和初任檢察官資格考試合而為一,形成統(tǒng)一的司法職業(yè)資格考試?!?a href="http://www.eimio.cn/lunwen/faxuelunwen/sflw/201004/357688.html" target="_blank">三合一”模式的國家司法考試無疑在法律職業(yè)體系的統(tǒng)一、法律職業(yè)人才的選拔等方面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是,隨著這一制度的推行,其對高校法學教育的負面影響也日益顯現出來。本文對此進行初步的分析,并提出克服其消極作用的一些建議。

一、司法考試對法學教育的不利影響

首先,從國家司法考試的整體結果來看,這一制度將動搖法學教育在高等教育體系中的優(yōu)勢地位。與一般的應用技能型專業(yè)相比,法學教育在世界各國都呈現出不同程度的精英化特點。由于法律專業(yè)畢業(yè)生從事法官、檢察官、律師等職業(yè)的可能性較大,他們或者能獲得受人尊敬的社會地位,或者擁有令人羨慕的經濟收入,在任何社會里,這兩個優(yōu)勢對眾多的學子來說都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從而使得法學專業(yè)備受推寵,歷年高考持續(xù)升溫,大部分高校的法學專業(yè)分數線都居高不下,因而法學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始終占有較高地位。但是國家司法考試制度的出臺,大大增加了從事法律職業(yè)的難度。幾年來,國家司法考試以其極低的通過率被稱為“中國第一考”,2002年全國平均通過率為6.68%,2003年為8.75%,2004年為11.22%,2005年稍有提高為14.39%,整體上通過率低得驚人。這就意味著莘莘學子千辛萬苦通過高考、學完大學課程后,還要通過更為殘酷的司法考試競爭才能從事法律職業(yè)。而每年司法考試的通過率極低,過關人數十分有限,必然會導致相當高比例的法學本科生和研究生不能從事法律職業(yè),先期投入的學業(yè)成本得不到相應的回報,這一現象是任何法律專業(yè)學生都不愿面對的。因此,國家司法考試這一法律職業(yè)就業(yè)的高難度附加條件,確實令人望而生畏,一定程度上會動搖學子們報考法律專業(yè)的信念,勢必導致選擇法律專業(yè)的人數逐漸減少,法律專業(yè)也將由過去的“熱門專業(yè)”變?yōu)椤袄溟T專業(yè)”。這將不可避免地從整體上對法學教育產生負面影響和沖擊,顯然是不利于法學教育的發(fā)展的。

其次,國家司法考試將影響法學教育的教學內容。在我國法學教育中,各高校教學的內容有所不同,有的高校還有看家的特色課程和見長課程,不同專業(yè)方向的教學側重點也各有特色,這種“百花齊放”的局面對我國的法學教育來說是一件幸事。然而,由于國家司法考試即將變成法學教育的“試金石”,司法考試通過率過低,很難說一個高校的法學教育是成功的,學生理論水平再高也無濟于事。從目前司法考試的考查內容來看,其重點仍是刑法、民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等常設課程,所占分值比例較大,而其他課程所占分值較少,有的只占一兩分。以成敗論英雄的實際現狀迫使各高校減少、放棄特色課程,轉而圍繞司法考試的考點來安排教學內容,甚至把司法考試教材作為法學本科教科書,如此缺乏特色的教學內容將會使法學教育淪為平庸的“工匠式”的培訓。

再次,國家司法考試將影響法學教育的教育方式和教學方法。司法考試的一個特點是考查的范圍廣、內容細、難度相對不大,考點為法學基礎知識,不能反映考生的理論功底。在過去的法學教育中,一些高校擅長于進行理論研究,關注于提高學生的學術素養(yǎng),豐富學生的法學思想,夯實學生的理論功底。這種教學模式對提升法學教育的層次具有積極的作用,但是它卻不能適應司法考試的需要,不少法學本科生經過系統(tǒng)的四年專業(yè)學習仍不能通過司法考試,而一些非法律專業(yè)的考生憑借幾本司法考試教材,經過幾個月短暫的沖刺卻能通過考試,這對法學教育來說真是莫大的諷刺。司法考試的現狀促使相當一部分高校法學院系在司法考試的“指揮棒”下把精力集中于如何使學生通過考試關,教師的授課重點也轉移到司法考試內容,教學方法逐漸向題海戰(zhàn)術轉移,放棄理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這種教學方式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多是機械型、記憶型的,而非學術型、思想型的,這是一種非常令人擔憂的不良趨勢??傊?,國家司法考試的作用日益類似于高考對中學教育的“指揮棒”作用,整個法學教育體系越來越以司法考試為中心來進行運轉。長此以往,積重難返,高校法學教育將會變成第二個應試教育侵占的領地。這一局面的出現,無疑是我國法學教育的誤區(qū)。

二、司法考試制度的改進

雖然國家司法考試制度對高校法學教育的負面影響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加深,但是也不能因噎廢食,廢除這一制度,因此只有改進國家司法考試。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其消極影響進行矯治與糾正。

第一,應該大幅度地提高司法考試的通過率,使得半數或者多數法學專業(yè)的畢業(yè)生能夠過關,取得從事法律職業(yè)的資格。在當今世界,采用統(tǒng)一司法資格考試的國家,其通過率都比較高。例如美國的律師考試通過率就相當高,各州的通過率相差不大。以科羅拉多州為例,該州法律考試由州最高法院組織,每年舉行兩次,一次考試的通過率在75%左右。我國的司法考試也應當大幅度地提高通過率,一方面能夠鼓勵更多的優(yōu)秀考生報考法學專業(yè);另一方面,大多數學生都能通過司法考試的事實,會激勵法學專業(yè)的學生加強自身法學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而不是將關注點局限于司法考試,從而消解司法考試的“指揮棒”作用。

第二,應當限制參加國家司法考試的報考資格,原則上只有法學專業(yè)文憑的獲得者才能參加司法考試。在美國,如果要參加律師資格考試和當律師,必須是法學院的畢業(yè)生,而法學院畢業(yè)生全部為本科后教育,即至少是取得相當于我國的法學研究生學歷的人。在我國,具有本科以上的學歷的人,無論其所學的專業(yè)是什么,都可以參加司法考試。因此很多從事法律職業(yè)的人,可以沒有經過任何法學教育,這樣的人也許能夠通過考試,但其法律意識,更重要的是,在法律考試中難以體現的民主、自由、獨立、人權意識就難以具備。司法是一種非常靈活、變化無窮的活動,“徒法不足以自行”,靠背書取得法律執(zhí)業(yè)資格的人,難有很好的法律素養(yǎng)。因此,規(guī)定只有法學院校的畢業(yè)生才能參加司法考試是有必要的。目前,我國共有423所高校有法律院系,占全國1700多所高校的1/4。在校法科學生36萬多人,占所有高校在校生人數的5%。在這樣規(guī)模已經較大的法律教育背景之下,規(guī)定只有取得法律文憑的人才能具有參加司法考試的資格,已經完全具備了條件。

第三,改革和完善司法考試的試題內容及方式。從世界各國司法考試的內容來看,一般由三部分組成,一是客觀題考試內容(MBE),二是法律寫作考試(CEE),三是法律實務考試(MPT),其中主觀題和開卷考試占了主要的比重。我國司法考試是典型的應試型考試,考試方式是書面、閉卷、一次性的,采用的題型包括客觀題和主觀題兩大類,四張試卷中,前三張均采用客觀題,占總分的75%,最后一卷采用主觀題,占總分的25%??偟膩碚f統(tǒng)一司法考試還是以客觀題為主的應試型的考試。在我國每年司法考試試題中,出現要求考生熟記幾千個法條等死記硬背的內容,并且以偏題、怪題作為拉出差距的手段,誘導考生鉆研答題技巧,而真正的法學素養(yǎng)卻根本無法在考試中得到檢驗和反映。出題的方式常常使受過正常法學教育的人反而難以通過考試,違背了考試應當選拔具有法律素養(yǎng)的人的初衷。司法考試應當反映司法工作應當具備的能力,所以應當將主觀題的內容至少增加到50%左右,同時對主觀題的考查方式采用可以參考法規(guī)的開卷考試。

第四,承擔法學教育重任的高校法學院系必須明確辦學宗旨,防止法學教育目標、教育計劃、教育方式等圍著司法考試打轉,避免降低法學教育的層次和品格。法學教育應該是相對意義上的精英教育,重在培養(yǎng)從業(yè)者的法律思維理性,形成法律職業(yè)者特有的公正、公開、公平的法律意識以及良好的法律技能技巧。這種教育使命決不是應試教育能夠完成的。國家司法考試作為一種資格考試,只是從事法律職業(yè)的基本條件之一,絕不應當成為法學教育的中心和指揮棒。所以,高等學校的法學院系應當認識到法學教育的特殊使命,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法學素養(yǎng),提升整個民族的法學理論水平和法律意識。在日常教學和考核中,應當盡量避免以司法考試為標準,降低其對高校法學教育的負面影響。

參考文獻:

[1]賀衛(wèi)方編.中國法律教育之路[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

[2]霍憲丹.中國法學教育的發(fā)展與轉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3]潘劍鋒.論司法考試與大學本科法學教育的關系[J].法學評論,2003(2).

[4]舒揚.淺論英美的法律教育[J].政法學刊,1996(3).

[5]黃文藝,盧學英.法律職業(yè)的特征解析[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