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唯物主義在法律工作的運用

時間:2022-04-10 09:41:55

導語:辯證唯物主義在法律工作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辯證唯物主義在法律工作的運用

摘要: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貫穿立法、執(zhí)法、司法的全過程,法律工作是法學理論與法治實踐的結合,是法學和哲學的結合,只有充分認識辯證唯物主義在法律工作中的體現(xiàn),運用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去指導法律工作,促使法律工作者堅持辯證唯物主義,達到辯證思維和法治思維的完美統(tǒng)一,才能推動法律工作科學的發(fā)展。

關鍵詞:辯證唯物主義;法律工作;刑事訴訟

中國有句老話,是“人生在世”,人是怎么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對這個世界抱有怎樣的態(tài)度?這是人生最根本的問題,卻也是哲學問題,說起哲學,都會覺得深奧和空洞,覺得離我們很遙遠,其實我們思考每個問題,辦每件事,都想達到完美的結果,整個過程就是自覺不自覺的在運用哲學上的認知觀和方法論。生與死,得與失……世間所有的事情都是哲學問題。而辯證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活的靈魂,是一種系統(tǒng)并科學的邏輯理論思維方式,是馬克思、恩格斯在對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及思維科學總結的產物,辯證唯物主義實現(xiàn)了人們對世界的本質及其普遍特征和規(guī)律的認識和理解。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淵源就是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社會主義法律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所以辯證唯物主義與法律工作息息相關,必須充分認識到辯證唯物主義在法律工作中的體現(xiàn),充分發(fā)揮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對法律工作的指導作用。

一、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在法律工作中的體現(xiàn)

辯證唯物主義是關于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發(fā)展的最一般的規(guī)律的科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觀察世界認識事物,分析、研究、處理各種復雜問題的根本方法,而法律工作充滿著智慧和矛盾,處處都在體現(xiàn)著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一)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從馬克思主義哲學上來說,任何事物都具有現(xiàn)象和本質兩重屬性,現(xiàn)象是本質的外在表現(xiàn),本質是現(xiàn)象的內在根據,往往深藏于現(xiàn)象之中,這就要求我們認識一個事物,必須透過現(xiàn)象去看本質,這在公安機關偵查案件的過程中體現(xiàn)的比較明顯,比如發(fā)生了一起命案,公安機關是如何偵破的呢?首先是通過尸體檢驗,判斷這是自殺還是他殺,其次根據現(xiàn)場環(huán)境,判斷這是一個什么類型的他殺,是情殺、是仇殺還是劫財,在抓獲犯罪嫌疑人后,根據嫌疑人事前是否預謀、行兇時的行為、事后采取的措施來判斷行為人是殺人的故意還是傷害的故意,整個過程都是一個透過現(xiàn)象去看本質的過程。(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聯(lián)結的,這就要求我們在認識問題時,必須堅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統(tǒng)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比如在刑事案件中,同樣是故意傷害致人輕傷,為什么判處的刑罰不一樣,根據的是每個案件的特殊性,有的是有預謀的,有的是一時激憤,有的是被抓獲,有的是自動投案,有的被害人有過錯,有的賠償得到被害人諒解,要根據每個案件的不同情況去對待,法律具有普遍性,但是具體案件有具體情況,這便是特殊性。(三)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按照馬克思唯物主義辯證法的矛盾法則,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在錯綜復雜的矛盾中,又可分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抓住了主要矛盾也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質,抓住了解決問題的“牛鼻子”。比如法院在調解一件案件時,原告與被告始終不能達成統(tǒng)一認識,吵得不可開交,此時承辦法官只要抓住二人之間的主要矛盾,歸納出爭議焦點,解決這個焦點問題,其他的次要矛盾便迎刃而解。(四)全面分析認識事物。我們每個人每時每刻都在分析認識事物,但是因為受到內在外在因素的影響,導致我們思考問題比較狹窄、單一,做出的決策、決定和結論不全面不正確。全面分析認識事物就是要把與結論所有相關的因素結合起來,有機的統(tǒng)一起來。在法律工作中,遇到的情況主要有兩種,一是因素的虛假,如果我們在分析問題的時候,令我們得出的結論的因素本身就是虛假的,那么得出的結論肯定是不正確的。比如犯罪嫌疑人因刑訊逼供所作出的供述,與案件事實不一致,那么根據虛假供述所得出的結論必定是錯誤的。二是因素的缺失,比如犯罪構成有四個要件,在審查的過程中只用三個要件便作出了結論,那么結論必定也是不正確的。只有全面分析證據,排除非法證據,才能得出正確而科學的結論。

二、如何運用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指導工作

辯證唯物主義與法律工作息息相關,緊密聯(lián)系,那在工作中要如何踐行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用辯證唯物主義思想來指導工作,主要要做到以下四個方面:(一)必須堅持以唯物主義思想為指導。唯物主義是相對于唯心主義而言的,簡單的說就是堅持客觀存在。首先作為訴訟制度的基礎—證據制度的建立便充分體現(xiàn)了堅持唯物主義的理論,將證據這種客觀存在作為認定法律事實的物質基礎,是證明一切案件事實的根據。在我們法律工作中,堅持唯物主義思想就是堅持以事實為依據,只有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才能最大可能的探求真相、還原真相,真正維護法律的正確實施、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二)堅持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對立統(tǒng)一看似矛盾,但在我們的法律工作中,處處存在,原告與被告是對立的,公訴人與辯護人是對立的,法理與情理是對立的,甚至在每一個具體案件中,兩個證人的證言不一致也是對立的,但是不能簡單機械的認為對立就是錯誤的,而是要從對立中發(fā)現(xiàn)和利用統(tǒng)一,原告與被告的對立是為了弄清真相這個統(tǒng)一,公訴人與辯護人的對立是為了更準確的適用法律這個統(tǒng)一,法理與情理的對立是為了最大程度保護當事人合法權利這個統(tǒng)一,只有正確的認識對立,看到對立中的統(tǒng)一,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三)堅持量變引起質變。事物的變化都是從量變到質變和質變到量變的質量互變過程,違法是量變,當數額、次數等達到一定程度可能就變成犯罪,這就是量變引起質變,但這個犯罪會變成一個新的量變,當情節(jié)再次變化達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引起新的量刑檔次,再次發(fā)生質變。在我們的工作中,要看到這種變化,防止量刑引起質變,比如法治宣傳、比如犯罪預防,比如對未成年人的附條件不起訴,就是使用一些方法將量變因素扼殺,防止量變引起質的變化,而另一個方面,我們也要促成量變引起質變,比如在刑事訴訟過程中,促使被告人與被害人達成賠償和諒解,為從輕處罰創(chuàng)造量變的條件。(四)運用發(fā)展的觀點看問題。我國是成文法國家,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是法律適用原則,而社會是發(fā)展的,法律具有一定的滯后性,所以在法律工作中要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立法機關要不斷修改完善法律,司法機關對某些法律適用問題作出解釋和答復,審判人員在辦理個案過程中國創(chuàng)造性的解釋法律,創(chuàng)設新的法律規(guī)則,同時法律工作者也要不斷加強學習,接受新事物和新觀點,使自己同日新月異的社會相適應。(五)合理的運用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揭示了事物發(fā)展的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tǒng)一,其實是要求我們正確面對挫折,不斷向更高層次認識問題。在偵查過程中,偵查活動的方法就是排除法,是一種否定之否定,偵查人員要深刻的認識到偵查活動是在否定之否定的過程中前進的,進而把所有有疑問的案件截留在偵查和審查起訴階段。在我們的訴訟活動中,也許已經獲取的證據有限,我們可以根據現(xiàn)有證據作出結論,而一旦出現(xiàn)新的證據,就可能會不斷否定之前的結論得出新的結論,這個過程也是一個否定之否定的過程,要合理的運用否定之否定,一方面要不斷的調整自己的思維,認識到事物的發(fā)展都是一波三折的,否定是為了更好地前進,敢于否定過去,敢于否定自己,敢于面對前進中的波折和障礙;另一方面要不斷更新知識、加強學習,為否定提供理論基礎。

三、結語

法律工作者不僅是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的汲取者,也是實踐者,法律不只是作為條文而存在,更重要的是作為一種原則和精神而存在,用辯證唯物主義指導法律工作,是現(xiàn)實的要求。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強調指出“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我們黨要團結帶領人民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不斷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的滋養(yǎng),更加自覺地堅持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比嫱七M依法治國任重而道遠,作為法律工作者,要正確掌握、靈活運用辯證思維和方式、法治思維和方式,要不斷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滋養(yǎng),堅持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來解決問題,增加辯證思維能力,更好的用辯證唯物主義來指導我們的法律工作,推動法律工作的科學發(fā)展,從而全面實現(xiàn)依法治國。

參考文獻:

[1]張洪業(yè).從辯證唯物主義可知論的相對性出發(fā)談防止冤家錯案工作的開展.管理學家.2014(1).

[2]張軍.在司法實踐中堅持馬克思主義法哲學方法論.求是雜志.2011(4).[3]蕭前編.辯證唯物主義原理.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作者:高進峰 單位:三峽大學法學與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