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德育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提高策略論文

時間:2022-09-13 11:23:00

導語:學生德育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提高策略論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生德育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提高策略論文

摘要:要使德育教育走出誤區(qū),必須增強學生德育教育針對性有效性,這一直是老師工作研究的重點。本文筆者從七個方面進行探討,以供廣大同仁借鑒和共勉。

關鍵詞:德育教育有效性樹立確立明確

在我國,很長的一段時間中,德育教育走入一個誤區(qū):一方面,無視人的正常訴求,盲目拔高道德要求,道德目標“圣人化”,從而壓抑正常人性;另一方面,與此相反,日常生活中,缺乏規(guī)則意識和參與意識,更缺少最起碼的公正和民主,任由人性弱點泛濫,從而走向另一個極端。如何增強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一直是教師們工作研究的重點。我的體會是,必須遵循初中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進行有針對性的德育教育。具體做法是:

一、樹立科學的德育教育理念

培養(yǎng)和造就能夠將正確的道德認知付之于道德行為的社會主義事業(yè)接班人。

“讓生命之花艷麗芬芳。”

“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p>

二、確定符合學生實際的德育教育目標:責任、個性、文明

我認為,責任、個性、文明是一個生命最重要的三維目標,責任:是生命的價值。生命的意義就在于要擔負起應該擔負的責任,否則,就是行尸走肉。個性:是生命的色彩。沒有個性的生命體顏色是灰色的。文明:是對生命的尊重。文明即是對他人的尊重,更是對自我的尊重。

三、確立德育教育的主題:生命教育

德育教育的內容廣泛:集體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教育、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國防教育……我把這些教育內容全部會聚到“生命教育”的旗幟下,通過關注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欣賞生命、敬畏生命的教育教學活動,達到幫助學生了解生命的意義,呵護生命的尊嚴,提升生命的品質,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從而擁有享受美好人生這樣一個目的。

在此基礎上,我努力挖掘生命教育的元素,確立每個月生命教育的主題,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生命教育體系。生命教育的月主題是:1月份——積累,2月份——實踐,3月份——愛心,4月份——自強,

5月份——勞動,6月份——選擇,7月份——敬畏,8月份——關愛,9月份——尊重,10月份——信仰,11月份——和諧,12月份——創(chuàng)新。

四、明確德育教育的途徑

①從大德育教育的觀點看,“人人”都擔負德育教育的責任,“時時、事事、處處”都應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②從班主任的角度看,班會、夕會應是主渠道。應該認真的思考、研究它們的內容、形式。我所采用的主題班會形式有:講座、朗誦、角色扮演、游戲、名人名言、經典故事、唱歌、討論、辯論、模擬法庭等。主要是根據(jù)不同的主題,采取有針對性的形式。

五、確定德育教育的載體:《班法》的制定、執(zhí)行、處理、修訂

①制定:在教師的宏觀指導下,學生民主討論制定。

②執(zhí)行:由各監(jiān)督檢查小組檢查評定學生的執(zhí)行情況。

③處理:這是關鍵環(huán)節(jié)。處理不僅僅是批評、處罰,而重在養(yǎng)成和發(fā)展。

④修訂:根據(jù)執(zhí)行情況,由學生討論修改。如此循環(huán)往復,《班法》由繁到簡,學生品行由好到更好。

六、做好德育教育的常規(guī)工作

①開學前:修訂印制《班務工作手冊》、《學生思想品德評定用表》等各種表冊;制定班級德育教育計劃;公務員之家

②開學初:了解掌握學生情況,組建各種學生組織;制定(或修訂)《班法》。

③每天上好夕會課

④每周上好主題班會。

⑤期中考試(期末考試)前一周,組織學生思想品德評定。

⑥期末考試前,做好德育工作總結。

⑦期末考試后,組織學生填寫好《家長通知書》《學生成長手冊》

七、明確德育教育的幾個觀點

1.教育≠說教,而應是交流、溝通,在這一過程中,把自己的價值觀傳遞給學生,把分歧的觀點統(tǒng)一。實在無法統(tǒng)一,就讓它保留。這就要求教育者應有平等、民主的思想和理念,具有準確把握交流、溝通的切入點和契合點??鬃拥慕逃绞骄褪菍@一理念的最好證明??鬃拥慕逃绞剑ɡ盍阏Z):我覺得,談話效果最好,促膝談心,面對面談;三人也行,兩人說,一人聽,插著說或論著說;三人以上的談話,有點亂??鬃诱勗挘话愣际恰岸印?,頂多四個人,加一個彈琴的。上課,就是陪老師聊天?;蛘咦堇?,東拉西扯;或者在戶外,邊走邊聊。我很羨慕那時的教學。

2.通過教育讓學生形成一種觀念固然是教育的成功,但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觀念也不能說是不成功。往往這就是我們教育的誤區(qū):過于重視教育的結果。這也就是“實在無法統(tǒng)一的觀點,就讓它保留”的原因。

3.教育應該是開放的,而不應是封閉的。在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把學生的言行、品德與整個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背景聯(lián)系起來加以教育。這就要求教師主動的介入社會生活,對整個社會保持一種關心、興趣和審視的眼光,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形成自己健康的、積極的、向上的價值觀,以此來和學生交流、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