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課興趣管理論文

時間:2022-05-19 11:02:00

導語:思想政治課興趣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思想政治課興趣管理論文

江總書記四大的報告中指出:“科技進步,經濟繁榮和社會發(fā)展,從根本上說取決于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培養(yǎng)大批人才”。勞動者的素質,既包括科學文化素質,又包括思想道德素質,思想政治課的主要任務,就是要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按照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著重對青少年進行正確的政治方向教育,正確的思想觀點教育和道德情操教育,因此,對我們政治教師來講,可謂責任重大。

但當前,思想政治課教學,由于教材內容抽象乏味以及學生學習動機、目的不明等因素的影響,學生學習興趣不濃,造成教學效果低下,難以實現思想政治課的智育和德育雙重功能,已成為目前思想政治課教學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那么,如何才能吸引學生,使他們樂學政治呢?我認為:興趣是重要的。因為興趣,是點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識的動力,教育改革家魏書生說:“興趣象柴,既可點燃,也可搗毀”,如果教學方法得當,學生對政治課的內容發(fā)生興趣時,他們的思想就會活躍起來,記憶和思維的效果就會大大提高;反之,則把學習看成是精神負擔,效果必然降低。本文就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出幾點淺見。

1.要優(yōu)化教師形象,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身教最為貴,知行不可分?!弊鳛橐幻谓處?,應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完美的人格。如果政治老師的師德與學生的期望相去甚遠,甚至背道而馳,學生就會對政治課內容的科學性、可信性產生懷疑。相反,如果老師的師德形象與學生期望一致,或者更好,學生就會“愛屋及烏”,由敬佩老師的人格而堅信政治課的科學性,堅信思想政治課對人的全面發(fā)展的重要作用,從而對思想政治課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要優(yōu)化教師形象,用教師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

教育心理學也告訴我們,相容的師生關系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情緒,師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學效果。在師生教學交往中,教師應從傳統教學的傳道、授業(yè)即信息直接提供者的位置上退下來,教師主體和學生主體均應能充分自由地展現自己的豐富性,以各自的知識經驗、情感、個性投入教育活動,相互影響,相互交融,相互促進。交流、對話、感染成為教育活動發(fā)生發(fā)展的基本方式。交往權威趨于模糊或消退,交往關系更趨平等、寬容與和諧,教師不再是至高的權威,而是以自己的學識、能力、人格魅力等去感染學生,建立起自己的崇高威信,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奇特效果影響學生,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普遍交往的關系。學生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樂其道。

2.刺激學生的求知欲。

學生的求知欲強烈,學習興趣就濃厚,求知欲的產生需要新奇的刺激。在教學中巧妙地預設疑問,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避實就虛地設置懸念,可以使之產生濃厚興趣,急于探知其中的奧秘。

講究“布白”藝術,可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安及住彼囆g,即指在教學中要留有余地,讓學生在利用想象填補空白的過程中,追求啟發(fā)思維的藝術效果。因此,這種“布白”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探究并解決問題的興趣。一般說來,教學中過于“實”,往往只能使學生記住條條框框,囫圇吞棗地生搬硬套。惟有化實為虛,使教學中有問題可供學生思考、探索,才能形成無窮的意味、幽遠的意境。

教學時適當增加難度可以刺激智力發(fā)展,刺激是大腦發(fā)展的營養(yǎng),新的刺激物在學生大腦中產生不協調和沖突,它可以增加學生的智力負荷,驅使學生開動腦筋,從而引發(fā)學習興趣。教學實踐表明,太容易的知識激不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內容過易,學生唾手可得,也便失去了興趣。因此,教師在利用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教學的同時,要依據教學大綱和教材內容,在學生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適當提高教學內容的難度,挖掘學生的“潛在水平”,讓他們在摘取果子時有“跳一跳”的感覺,做到難而有趣。

3.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信心。

學習信心不足,自卑心強,懷疑自己的學習潛力,這樣不可能產生學習興趣。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抽取某校18個班部分學生的名單留給學校,并說他們都是“天才”的學生,8個月后,他來該校復試,結果他名單上的學生成績增長很快,求知欲旺盛,差生表現也突出。事實上這些學生名單都是隨機抽取的,學生并非天才。羅森塔爾通過自己的“真實的謊言”暗示教師,從而堅定了他們對名單上學生的信心,在教師的信任和愛護下,這些學生更加自尊、自信、自強。羅森塔爾效應說明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對學習信心不足的學生,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和利用他們的閃光點,及時表揚和鼓勵,以增強其信心。學生經常受到激烈、鼓舞會產生肯定性愉悅性的心理體驗,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4.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教育心理學認為:情境教學注意激發(fā)學生無意識的心理活動的參與,并與有意識的心理活動相統一,能減輕和消除學生的心理壓力,發(fā)揮學生的內在潛能,進入學習最佳心理狀態(tài)。良好的環(huán)境可以喚起學生對真理的欲望,有助于啟迪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問題。教師應該注意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結構,把書本知識化為血肉豐滿、生動活潑的形象,將討論式、對話式、辯論式、演講式等教法引入課堂教學,把學生帶入探求新知的樂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質疑問難,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這些問題面前自求自得,探索思悟?;蛴锰釂柗?,直接將問題擺到學生面前;或用激情法,間接激發(fā)學生探求問題的熱情;或用演示法,使學生因驚嘆結果的微妙而去推論其原因所在;或用故錯法,讓學生在笑過之后再反思其中的乖謬等等。使我們的課堂成為學生留戀忘返的樂園。

5.運用知識的效果激勵學生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發(fā)端于動機,伴隨著行動過程,落實在行動結果的滿足上。這就是說,學生學習有愿望、有行動,但行動結果沒有滿足感,難以產生興趣。學生通過學習獲得某種啟迪,受到了教益,學到了真本領,他們覺得學了有用、有效果,就會極大地增強學生的興趣和熱情。教育心理學家阿特金森認為:在學習過程中,反映傾向的強度,決定于可能獲得一定的效果。因此,教學時教師要把學習后的有用結果告訴學生,用學科知識的效果去激勵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要讓學生得到喜悅感,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歡樂,獲得喜有所得的滿足感。學習的內部誘因得到了正強化,這會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針對目前學生認為學習思想政治課沒有用,學習是為了應付考試的實際,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學習的目的性、重要性教育,教育時要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學用結合原則,闡述思想政治課的實用性和有效性。首先,要發(fā)揮政治理論分析說明現實問題的獨特功能。思想政治課涉及到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都可以用來分析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是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其次,要展現政治理論的方法論意義,以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馬克思主義理論不僅能夠科學地解釋世界,更重要的在于能夠說明如何改造世界。學好政治理論,就會大大提高人們的科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各種問題的能力。第三,引導學生利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如把學習內容和時事結合起來,采用新聞評析的形式一事一議;以現實材料為背景,編寫課后思考題;有意識地讓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實際問題,以提高學生的能力。長久堅持,學生就會從“為用而學”發(fā)展到“越學越有用”、“越有用越想學”的境界。

古人說:“教人未見其趣,必不樂學?!保袪査固┮舱f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各科都要注意的問題,作為思想政治課來講更為重要。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途徑和手段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勇于探索,就一定能找到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有效途徑。我們政治教師只要肯下苦功,啟迪真理的鑰匙一定會掌握在我們手中,我們的教學一定會感動學生,受到學生由衷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