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私受錢財用于公務是否構成犯罪引起爭議
時間:2022-05-24 03:14:00
導語:公務員私受錢財用于公務是否構成犯罪引起爭議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昨日,記者從岳陽市中級人民法院獲悉,臨湘市原副市長余斌涉嫌受賄一案,在今年3月10日二審開庭后,目前仍在進一步審理當中。 據(jù)檢察機關指控,余斌在任教育局長、副市長期間,先后9次收受賄賂22.5萬元。
與大多數(shù)受賄案不同的是,在該案審理過程中,被告及其辯護人提出,從2002年開始,被告私自收受的錢財大部分在案發(fā)前已全部以單位名義用于幫助下崗工人過年、支援貧困鄉(xiāng)鎮(zhèn)水利建設等。
自去年余斌被起訴至今,控辯雙方就“余斌將私受錢財用于公務是否屬于受賄”爭議激烈。
檢察院指控建棟樓就受賄11.5萬元
今年45歲的余斌1977年8月參加工作。曾任臨湘市城南鄉(xiāng)黨委書記,臨湘市紀委副書記、監(jiān)察局長,臨湘市教育局長,臨湘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臨湘市人大代表等職。
根據(jù)指控,余斌在建一棟辦公樓時就受賄了11.5萬元。2001年4月,被告人余斌調(diào)任臨湘市教育局局長。臨湘市建筑安裝總公司經(jīng)理鐘某在得知該局將新建一棟辦公樓后,為獲得該項工程的建筑權,2001年6月的一天與臨湘市電力局長姚某等人到余斌家吃飯,鐘請余在招標過程中多加關照,余斌答應幫忙。次日,鐘送給余現(xiàn)金1萬元。2001年8月,臨湘市建筑安裝總公司獲得該項工程的建筑權。隨即,鐘又來到余斌家中表示感謝,送上現(xiàn)金5萬元。
2001年底,余在春節(jié)前資金相當緊張的情況下,共分兩次付給鐘工程款50萬元。其后,鐘來到余的辦公室,從包里拿出現(xiàn)金4萬元送給余。2002年4月,余斌、鐘某以及臨湘市教育局副局長諶某等人去廈門考察,在深圳的一家賓館,鐘又送給余現(xiàn)金1萬元。
2003年春節(jié)前,鐘提了一些煙、酒到余家拜年,送給余斌一個5000元的紅包。就這樣,鐘先后共送給余11.5萬元現(xiàn)金。
2004年7月11日至15日,余斌被岳陽市紀委“雙規(guī)”,同月16日被岳陽市人民檢察院以涉嫌受賄罪刑事拘留。2004年7月30日,余斌因涉嫌受賄,被岳陽市人民檢察院逮捕。同年10月22日,岳陽市君山區(qū)人民檢察院指控余斌收受賄賂共計人民幣22.5萬元,對他以受賄罪向君山區(qū)人民法院提起公訴。
被告辯稱“曾掏出15萬元用于公務”
針對檢察院的指控,被告提出,他所收受的財物中近15萬元已被用于扶貧幫困、社會贊助和公務活動,可不做受賄數(shù)額認定。另外,收受鐘某現(xiàn)金應為8.5萬元而非11.5萬元;收受其他人的10萬元人民幣是接受朋友正常的資助且并未為其謀利,不構成受賄罪。
根據(jù)被告人提交的一相關單位和證人提供的證據(jù)顯示,2002年12月26日,時近年關,臨湘市特困鄉(xiāng)文白鄉(xiāng)黨政機關放了假卻沒人回家,因為沒發(fā)工資無錢過年,鄉(xiāng)黨委書記胡衛(wèi)平與鄉(xiāng)長陳國祥只好找到時任副市長的余斌請求援助。余當時從公文包里拿了1萬元錢給他們,文白鄉(xiāng)財政所開了收據(jù)給余。余斌是以市教育局扶貧的名義給的這1萬元。
2003年6月23日,臨湘市賀畈鄉(xiāng)西沖村因一條水渠淤塞,影響泄洪和灌溉,村民為此發(fā)生了沖突。無奈之下,西沖村黨支部書記沈造圣和婦女主任李家龍在賀畈鄉(xiāng)人大一位負責人的帶領下,去市政府找市長請求撥款解決問題。在市政府,市長沒找到,卻碰上了副市長余斌。余考慮他們急需要錢,而靠財政撥款一時難以到位,就以市政府的名義,又從自己的包里拿出5000元錢給了他們。村委會出具了收據(jù)給余。
據(jù)余斌提交的相關證據(jù)稱,在任幾年副市長期間,余斌共以單位名義從自己私人掌握的錢財中掏出了近15萬元用于扶貧等公務活動。
在3月10日的二審中,法庭對被告提出的這些情況進行了調(diào)查,被告方提交了相關證據(jù)。
一審認定受賄罪成立
“贓款用于何處,不影響受賄罪構成”
一審判決后,岳陽市君山區(qū)檢察院提出抗訴,余斌也提出了上訴。
2004年12月23日,岳陽市君山區(qū)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此案,并作出一審判決:余斌犯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刑5年,并處沒收財產(chǎn)6萬元。君山區(qū)人民法院一審認為,被告人余斌身為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賄賂9.5萬元,為他人謀取利益,其行為已觸犯刑律,構成受賄罪。
針對辯護人提供的被告收受的錢財中用于公務活動的證據(jù),一審判決書中認為,因余斌收受賄賂的行為已實施完畢,其贓款去向不影響受賄罪的構成,故余斌提出其所受財物中用于公務部分不應認作受賄數(shù)額的觀點法院不予采納,但可作量刑情節(jié)予以考慮。
君山區(qū)人民法院認為,被告人余斌有自首情節(jié),犯罪主觀惡性不大,沒有造成嚴重社會危害,且積極退贓,有較強悔罪表現(xiàn),遂依法判處其緩刑。
二審爭論焦點:“私受錢財用于公務是否屬受賄”
今年3月10日,岳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開庭審理該案。雙方言辭犀利,爭論的焦點仍然在于余斌是否構成受賄及受賄數(shù)目。
二審中,辯護人再次提出,余斌在擔任臨湘市教育局長、副市長期間,曾以教育局或政府名義,將收受錢財中的15.47萬元用于幫助下屬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學校,解決了很多實際問題。還當庭出示了所有的票據(jù)、憑據(jù)和證詞。
余斌承認自己私自收受他人財物,但他認為自己只是違反了黨紀政紀,并沒有違法犯罪,他所收受的財物全部用于了公務活動,主觀上沒有將其據(jù)為己有的故意。他之所以私受財物后又將其用于公務,是因為作為一個副市長,每年的公務經(jīng)費根本不夠解決大量實際問題,而如果將收受的錢財上繳單位,自己又失去了支配權,故采取了這種“高風險”的方式。
該案審判長陳勇說,因為案情較為復雜,他們將會對證言、證詞、證人再次進行調(diào)查,合議后擇日作出判決。
律師說法:“在法律上是個嶄新課題”
即使余斌私自收受的錢財全部或者部分用于了公務活動,但由于是個人行為,他很難憑借這一點得以脫罪。
對于“私受錢財用于公務不算受賄”的這種說法,一些法律界人士認為很難成立。
湖南海天律師事務所唐成豹律師認為,首先這些證據(jù)是否屬實必須經(jīng)過法院調(diào)查認定。如經(jīng)過法院核實,余斌私自收受的錢財確實全部或者部分用于了公務活動,但他沒有經(jīng)過組織程序,屬個人行為,在法律上是個很模糊的概念,他很難憑借這一點得以脫罪。不過,把私下收的錢用于公務活動,如何定性,是否構成受賄,或者是否可以減輕罪行,這在法律上是一個嶄新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