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病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9 16:37:2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乳腺病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參考。
數字化鉬靶X線診斷早期乳腺癌的價值
摘要目的:探究64排128層螺旋CT聯(lián)合全數字化鉬靶X線診斷早期乳腺癌的價值。方法:收集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時間段我院接診的疑似乳腺癌患者41例,分別進行診斷兩種方式診斷,其中對照組為64排128層螺旋CT診斷方式,觀察組則是基于對照組聯(lián)用全數字化鉬靶X線,將病理學項目檢查作為診斷金標準,比對兩組乳腺癌各征象檢出率、不同病理分型診斷符合率、診斷敏感性、特異性及準確性。結果:觀察組各征象中鈣化、局部淋巴結轉移、不均質性及多形性的檢出率,不同病理分型的診斷符合率,診斷方式敏感性、特異性及準確性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臨床采用64排128層螺旋CT聯(lián)合全數字化鉬靶X線診斷早期乳腺癌,可顯著提升診斷準確性,且特異性及敏感性高,具顯著臨床診斷價值。
關鍵詞:64排128層螺旋CT;全數字化鉬靶X線;早期乳腺癌;病理分型
乳腺癌為女性常見且多發(fā)惡性腫瘤之一,患病率占女性癌癥總發(fā)病率的10~15%,且臨床調查發(fā)現(xiàn)其發(fā)病率逐年遞增,漸呈年輕化[1]。乳腺癌患病早期并無典型癥狀,且腫瘤患病部位較淺,早期確診保守治療效果顯著,但多數女性在無癥狀時并不重視,因此延誤最佳治療時機,一旦出現(xiàn)自覺癥狀,基本已有淋巴結轉移發(fā)生[2]。因此臨床早期乳腺癌篩查對降低致死率具有顯著臨床價值,及早確診可延長生存期限[3]。當前臨床常用鉬靶X線、螺旋CT等診斷乳腺癌,但對于兩者聯(lián)用診斷的相關報道相對較少。因此本研究采用探究64排128層螺旋CT聯(lián)合全數字化鉬靶X線診斷早期乳腺癌,探究其診斷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基礎資料收集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時間段我院接診的疑似乳腺癌患者41例,41例患者首先行64排128層螺旋CT診斷為對照組,后聯(lián)用全數字化鉬靶X線診斷為觀察組。納入標準:①均為單發(fā)腫瘤;②均行病理學項目檢查;③自愿參與研究且簽署知情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器官嚴重病變;②中晚期乳腺癌;③合并其他惡性腫瘤;④精神異常、凝血障礙;⑤基線資料缺失。41例患者年齡27~66歲,平均(45.69±3.12)歲,婚姻:未婚12例、已婚29例,23例左側乳腺病變、18例右側乳腺病變。1.2方法1.2.1對照組64排128層螺旋CT診斷。設備:64排128層螺旋CT機(型號:OptimaCT680)。以螺旋方式行常規(guī)軸位掃描,參數設置:電流250mA,電壓為120kV,螺距為0.948∶1,準直器40mm,掃描層厚為5mm,層間距5mm,重建間隔與重建層厚均為0.625mm,矩陣512×512[4]。掃描前需告知患者空腹6h,并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圍內,排空尿液后靜臥60min。通過64排128層螺旋CT機及其配套的成像系統(tǒng)診斷,患者取平臥位,并使用軟枕患者頸肩及腹部墊高,以此保持兩側乳房自然下垂,掃描界限乳房下界直至其腋窩處淋巴結。于乳腺病灶位掃3mm薄層,時間1~1.8s。行局部斷層顯像,搜集圖像,據檢查結果診斷,仔細觀察患者乳腺病灶結節(jié)實質及周圍結構,最終據CT圖像診斷各征象。1.2.2觀察組基于對照組聯(lián)用全數字化鉬靶X線診斷。64排128層螺旋CT診斷與對照組一致。使用全數字化鉬靶X線機(型號:SenographeDS)輔助診斷,以斜側位與軸位攝影,全自動曝光,斜位投罩角度與胸腔胸大肌的外緣垂直,探查患者乳腺中病灶形態(tài)、大小、數量及異常血管情況,并掃查病灶邊界及鈣化情況[5]。1.3觀察指標(1)比對兩組乳腺癌各征象檢出率。臨床乳腺癌征象包含:腫塊、鈣化、局部淋巴結轉移、不均質性、多形性。(2)比對兩組不同病理分型的診斷符合率。乳腺癌分型包含導管內原位癌、浸潤性導管癌、浸潤性小葉癌、髓樣癌和粘液腺癌。(3)比對兩組診斷方式敏感性、特異性及準確性。將病理學項目檢查作為診斷金標準,其中非乳腺癌為陰性,乳腺癌為陽性。上述指標計算公式為:敏感性=真陽性/(真陽性+假陰性)×100%;特異性=真陰性/(真陰性+假陽性)×100%;準確性=(真陰性+真陽性)/各組例數×100%[6]。病理學檢查結果:非乳腺癌(陰性)6例、乳腺癌(陽性)35例。1.4統(tǒng)計學方法數據采用軟件SPSS23.0分析,其中計數資料以(%)或[n(%)]代表行x2檢驗。檢驗標準a=0.05。
2結果
隱匿性乳腺癌探究論文
【摘要】目的提高對隱匿性乳腺癌鉬靶X線征象的認識。方法回顧分析30例經手術病理證實的隱匿性乳腺癌的鉬靶X線表現(xiàn)。結果X線表現(xiàn)為孤立模糊小結節(jié)狀影6例,小結節(jié)狀影伴微細鈣化1例,簇狀細小鈣化14例,局灶性致密影4例,放射狀毛刺影2例,局部腺體結構扭曲3例。病理診斷浸潤性導管癌18例、導管原位癌8例,小葉原位癌3例,浸潤性小葉癌1例。結論隱匿性乳腺癌的X線表現(xiàn)常不典型,對局灶性致密、不定性鈣化及局部腺體結構扭曲等征象的準確判讀,以及活檢病例的合理選擇是隱匿性乳腺癌早期檢出的關鍵。
【關鍵詞】隱匿性乳腺癌鉬靶X線征象
乳腺隱匿性病灶(nonpalpablebreastlesion,NPBL)是指臨床觸診陰性而鉬靶X線攝片發(fā)現(xiàn)異常改變的病灶。據統(tǒng)計,乳腺隱匿性病灶約占乳腺鉬靶攝片檢查的2%~4%[1],其中20%~30%為惡性[2]。隱匿性乳腺癌的X線表現(xiàn)常不典型,對其鉬靶X線征象的準確判讀,是隱匿性乳腺癌早期檢出的關鍵?,F(xiàn)收集2001年2月至2007年6月經手術病理證實的隱匿性乳腺癌30例,作一回顧性分析,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30例,均經手術病理證實的隱匿性乳腺癌,均為女性,年齡31~61歲(中位年齡46歲)。其中浸潤性導管癌18例,導管原位癌8例、小葉原位癌3例、浸潤性小葉癌1例。臨床表現(xiàn)為乳房脹痛15例、不規(guī)則隱痛8例、乳頭溢液2例、乳腺普查發(fā)現(xiàn)而無癥狀的5例,均未捫及包塊。
乳腺癌端粒酶診斷技術論文
目前已公認乳腺癌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在其早期即有轉移,因此,探索提高乳腺癌術前確診率的診斷方法對于提高乳腺癌的治療效果有重要意義。端粒酶是近年發(fā)現(xiàn)的一種具有一定特異性的腫瘤標記物,是一種含有蛋白質和端粒?;パa,的核糖核蛋白酶,也是一種逆轉錄酶。幾乎在所有的人類原發(fā)惡性腫瘤中均可檢測到端粒酶活性,而在惡性腫瘤起源的正常組織細胞中則大多檢測不到端粒酶活性。這使端粒酶作為一種新的腫瘤標記物應用于臨床成為可能。我們對,例患者的乳腺腫塊分別行穿刺細胞端粒酶活性檢測和光鏡細胞學檢查,對比了兩種方法的診斷準確率,研究了乳腺腫瘤生物學特性與端粒酶活性表達的相關性,從而對端粒酶活性檢測的臨床應用價值和提高乳腺癌術前確診率的新方法進行了探討。
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乳腺腫塊患者,在我院普外科病房接受治療的女性患者,患者均在檢查后,內手術。經術后病理證實,乳腺癌例,乳腺良性腫塊例,乳腺腫塊直徑。
2,主要試劑及儀器
端粒酶活性檢測采用山東醫(yī)科大學生命科學技術研究中心提供的微量穿刺標本端粒酶檢測試劑盒,主要成分包括,**。公司,引物,華美生物工程公司合成,**酶公司?!埽瑪U增采用美國∞公司產的,型熱循環(huán)儀。電泳采用北京六一儀器廠生產的電泳儀及電泳裝置。
乳腺含液性疾病研究論文
【關鍵詞】乳腺含液性疾病
乳腺含液性疾病通常指乳腺內以液性為主的相關疾病。本文通過常用的超聲檢查手段對乳腺含液性疾病定性診斷的價值作一探討。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2004年1月至2007年7月,本院經超聲引導穿刺或手術病理診斷的乳腺含液性病變170例,年齡19~56歲,平均31歲。
1.2儀器和方法
乳腺囊性腫塊研究論文
【關鍵詞】乳腺囊性腫塊
乳腺囊性腫塊是婦女常見病之一,約占乳腺疾病的3.6%[1]。它的病因不同,臨床表現(xiàn)不同,轉歸不同,需慎重對待。作者自2000年1月至2007年10月收治乳腺囊性腫塊患者252例,現(xiàn)分析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252例均為女性,年齡22~65歲,平均43.5歲。臨床表現(xiàn):乳房疼痛199例,疼痛與月經有關99例;乳頭溢液20例;乳腺腫塊單側178例(左側101例,右側77側),雙側74例。本組患者均行B超檢查,乳腺鉬靶檢查125例,行穿刺抽液147例,穿刺液送細胞學檢查50例。105例微創(chuàng)治療,手術治療107例。
1.2診治方法
乳腺癌治療分析論文
【關鍵詞】乳腺癌
乳腺癌占全身惡性腫瘤的7%~10%,其發(fā)病率逐年上升,自1980年以來每年以3%的速度增長。作者對1999年7月至2007年9月本院經病理檢查證實的100例乳腺癌患者鉬靶X線征象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100例女患者,年齡29~85歲,平均53.5歲。絕大多數因捫及乳房腫塊而來院就診,伴或不伴乳房疼痛,部分患者伴同側腋窩淋巴結腫大,23例伴有乳頭溢液,9例有乳房皮膚粗糙伴局部皮膚毛孔粗大、橘皮樣改變。4例見乳頭凹陷。
1.2檢查方法
乳腺增生的內病外治方法論文
摘要:目的乳腺增生是乳腺科門診的常見病多發(fā)病,[1]隨著婦女生活質量的提高,對婦女健康的需求也隨之提升,關注和研究乳腺增生的診、治、防是廣大乳腺疾病工作者的重要課題之一。方法三年以來,在乳腺增生的治療上,[2]在傳統(tǒng)治療基礎上用外用穴位敷貼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臨床積累。結果總有效率達90%以上且半年后門診隨訪,復發(fā)率為0。結論穴位貼敷內病外治是治療乳腺增生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乳腺增生乳腺貼穴位敷貼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選取278例年齡在20—52歲育齡婦女,經門診初診查體手診和乳腺B超、鉬靶檢查證實為單雙側單純性乳腺小葉增生,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138例)采用傳統(tǒng)治療(口服中藥)基礎上加貼乳腺貼穴位外用。對照組(140例)采用傳統(tǒng)治療(口服中藥)
1.2臨床癥狀
乳腺增生穴位貼壓治療論文
摘要:目的乳腺增生是乳腺科門診的常見病多發(fā)病,隨著婦女生活質量的提高,對婦女健康的需求也隨之提升,關注和研究乳腺增生的診、治、防是廣大乳腺疾病工作者的重要課題之一。方法三年以來,在乳腺增生的治療上,在傳統(tǒng)治療基礎上用外用穴位敷貼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臨床積累。結果總有效率達90%以上且半年后門診隨訪,復發(fā)率為0。結論穴位貼敷內病外治是治療乳腺增生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乳腺增生乳腺貼穴位敷貼
一、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選取278例年齡在20—52歲育齡婦女,經門診初診查體手診和乳腺B超、鉬靶檢查證實為單雙側單純性乳腺小葉增生,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138例)采用傳統(tǒng)治療(口服中藥)基礎上加貼乳腺貼穴位外用。對照組(140例)采用傳統(tǒng)治療(口服中藥)
1.2臨床癥狀
200例乳腺占位性病變 B超圖像與病理結果分析
1995—2000年隨機抽樣200例乳腺腫瘤B超診斷與最后病理結果相對照,符合率達93%,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病例:
乳腺腫瘤200例,均為女性。年齡在14—70歲之間。腫瘤生長部位:乳腺外上相限129例,占64.5%;內上相限48例,占24%;乳頭周圍12例,占6%,其它部位11例,占5.5%。
1.2儀器:
1.2.1B超:Performa650型超聲波診斷儀;探頭頻率:3.5MHz;
小議長江大撤退中管理技巧
幾年前在清華大學EMBA班上,我聆聽了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程文浩教授有關運營管理的課程。程教授以宜昌大撤退這一被譽為1938中國的“敦刻爾克”的經典案例,為學員們精彩演繹了發(fā)生在抗戰(zhàn)時期的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和蘊藏在其中的管理智慧。
程教授向學員推薦了《長江大撤退》這本書,此書共分3篇,長江航運與兵器工業(yè)大撤退,民營廠礦的大撤退,大撤退期間的長江航政,總共l1個章節(jié)。通過對本書最震撼人心的宜昌大撤退精彩章節(jié)的閱讀理解,對我所從事的醫(yī)院運營管理工作產生了很深的影響。宜昌大撤退發(fā)生在1938年中國抗戰(zhàn)時期,是由當時的民生公司總經理盧作孚指揮船隊,冒著日軍的炮火和飛機轟炸,將大批急需物資和人員在極短時間內從宜昌撤運進川的重要事件。
當時因南京淪陷,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并確定四川為戰(zhàn)時大后方,長江成為進出四川的主要運輸通道。面對重重嚴峻的困難,原本需要一年才能運完的人員和貨物必須在40天的中水期內運走。為保證任務的完成,盧作孚巧妙地制定了他的運營計劃。他把整個運輸劃分為3段航行,即:宜昌至三斗坪為第1段,三斗坪至萬縣為第2段,萬縣至重慶為第3段。同時又對船以吃水深度和馬力大小進行分類,一部分船只運貨物至三斗坪,當即返回,再由公司調船運至萬縣或直運重慶;對重要物資和大型貨物則由宜昌直接運至重慶。鑒于三峽段不能夜航,盧作孚要求各船夜晚裝卸,白天航行,并在三峽航線增設碼頭和轉運站,臨時增加雇工3ooo~人,征用民船850余只,運載輕型物資。路分3段,船分3撥,齊心協(xié)力晝夜加班。40天后,堆積如山的設備物資和擁擠不堪的人員被撤運一空,宜昌大撤退奇跡般地勝利結束,為四川成為我國抗日的戰(zhàn)略后方奠定了重要基礎,盧作孚也因他的超人運籌之功完成了宜昌大撤退這樣的絕世偉績而被后人所傳頌。
宜昌大撤退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加深了我對運營管理的認識,運營管理不僅適用于戰(zhàn)爭年代,適用于企業(yè),也同樣適用于醫(yī)院,與醫(yī)院運營管理道理相通,只要我們真正體現(xiàn)以患者為中心,把醫(yī)院管理中為患者服務的相關要素條件有機整合并合理調配,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提升醫(yī)院管理水平。如:我院乳腺中心的資源整合、流程改進就是一個運營管理的成功范例。在乳腺中心,每日近300名的乳腺病患者從掛號、早診、確診、治療、療效評價、出院康復指導到此后的定期復查等環(huán)節(jié)都被有機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封閉式的環(huán)狀流程,每個患者只要進入乳腺中心就可以順暢有序地完成治療全過程。又如:許多腫瘤患者需做門診化療,以往門診化療藥物和相關液體均由患者自己保管和攜帶,既不方便又不安全。我們采用新的運營管理流程,將門診化療患者按住院方式管理,患者只需帶著輸液單就可完成化療,極大方便了患者,也提高了效率消除了安全隱患。
醫(yī)院運營管理的成功實踐,讓我體會到借鑒其他行業(yè)的成功之道和管理智慧并結合實際合理運用,對提高醫(yī)院科學、高效運營管理、提升服務質量、有效利用資源和降低醫(yī)療及管理成本非常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