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的詞范文
時間:2023-03-25 02:47: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李煜的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自然真率 直抒胸臆
李煜的詞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能夠直抒胸臆,即具有強烈的抒情性。它所有的詞都是由自己的親切感受生發(fā)的,大膽抒寫,絕無拘束,使詞中的情、事、景象等等都躍現(xiàn)在讀者眼前,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如《烏夜啼》(林花謝了春紅):上闋寫景,朝雨晚風苦苦相逼推殘春意;下闋寫人,風風雨雨中人的韶華消盡青春銷磨。末句說“人生長恨水長東”,沒有一點麗香艷的修飾,沒有一點鑲金嵌玉的詞藻,完全是真率地傾吐情懷。就是沒有文學修養(yǎng)的人讀了之后也可以有相當深刻的印象。這充分反應了作者“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見王國維《人間詞話》)的個性。這說明李煜已經打破了花間詞人多不在詞中抒寫個人真性情的境地,為當時詞的發(fā)展注入了一股新鮮的活力。
二、多用白描 形象鮮明
李煜詞的另一種重要特色就是白描手法的運用。他不但善于通過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來構造富有立體感的畫面,更善于抓住客觀景物中最富特色之處,造成特有的藝術氛圍,將自己抽象的情思具體化。如《烏夜啼》(無言獨上西樓)用一個具體的比喻深刻地反映出作者切身感受的無可解脫的愁苦。最后一句“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給人一種深愁難解,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感覺,這更增加了整首詞的意境深度,韻味悠長,引人深思。另外,他寫愁眉不展,用的句子是“不放雙眉時暫開”(《采桑子》);寫落紅滿地,用的句子是“片紅休掃僅從伊”(《喜遷鶯》)。把一般的情景寫成有意識的活動,或者說把有意識的活動從一般的情景中表現(xiàn)出來,就加深了句子里所含蓄的意味,加強了作品里人物活躍的氣氛,從而就增加了作品感染人的強力。
三、對比強烈 字字血淚
李煜詞還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它的具體內容往往是通過對比的寫法來表達出當時的心情,如《望江南》(多少恨)一開頭就把“恨”字指點出來,恨的是往日繁華的消失,今日處境的凄涼。而《采桑子》(轆轤金井梧桐晚)、《浪淘沙》(簾外雨潺潺)、《烏夜啼》(昨夜風兼雨)等都用鮮明的今昔對比,緬懷失去的繁華,不禁使心為之痛,情為之哀,歡愉已像夢幻一樣從此消失,而留下的只有在無可奈何的境域中深沉的嘆息。而那首據(jù)說直接造成他死因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則更集中的表達了他的深哀劇痛:其詞以流利自然的筆觸描繪了心中的無限愁緒,表現(xiàn)了他對故國的綿綿不盡的哀思,對往日生活的深情懷戀。結尾倆句概括了作者滿腔悲憤。有如長江大河之水奔流直下,一瀉千里,加重了全詞的感染力量。
四、語言清純 字句精煉
藝術語言的創(chuàng)造和生動口語的連用,這是李煜詞取得藝術成就的一個主要因素。他所運用的語言都是清純明朗的,如《一斛珠》(曉妝初過)、《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浣溪沙》(紅日已高三丈透)等首都摒棄了許多裝飾、涂抹的用法,用的都是清純明朗的句子,有時還吸取一些生動的口語,如“酒惡”、“些兒個”、“忙殺”之類。
李煜入宋以后的作品,由于生活作風、思想感情的轉變,表現(xiàn)手法也更加熟練,對于藝術語言的創(chuàng)造達到了更高的境地。如“人生仇恨何難免”(《子夜歌》),“多少恨”(《望江南》),“閑夢遠”(《望江梅》),“春花秋月何時了”(《虞美人》),“簾外雨潺潺”(《浪淘沙》)等首,包蘊著許多不容易明白說出的內容,但談起來竟像脫口而出,隨筆寫成,看不出一點鍛煉的痕跡而自然達到清純明朗的境地。
李煜詞在語言方面之所以能夠達到如此的境地,是和他用字造句的精煉準確分不開的。《烏夜啼》“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一個“鎖”字把作者當時那種無法與他人訴說的離愁別恨表達的淋淳盡致,是非常形象生動的傳神之字。
篇2
關鍵詞: 韋莊詞 李煜詞 清麗
韋莊是晚唐五代之際的一個重要詞人,又是花間詞的代表作家,與溫庭筠并稱“溫韋”,但是他的創(chuàng)作風格與花間詞鼻祖的溫庭筠明顯不同。韋莊詞與溫庭筠詞相比起來,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曾經各用他們詞中的一句話來表述這兩個人的不同,以溫庭筠的《更漏子》詞中“畫屏金鷓鴣”一句表述溫詞的濃艷華美,以韋莊《菩薩蠻》詞中的“弦上黃鶯語”一句表述韋詞的清麗疏淡。
李煜是繼韋莊之后有一個以清麗詞風見長的五代詞人,雖然李煜詞風的清麗受到了韋莊詞的很大影響,但是李煜作為一個備受后人推崇的詞人,他的創(chuàng)作風格經歷了由清麗疏朗到清遠深沉的一個變化過程,走過了從具體客觀形象到內心情懷的感情歷程。
韋莊詞從內容上來看,大多數(shù)與溫庭筠詞的內容相同,以男歡女愛、離愁別恨為主,如韋莊的《女冠子》二首: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別君時。忍淚佯低面,含羞半斂眉。不知魂已斷,空有夢相隨。除卻天邊月,沒人知。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夢見。語多時,依舊桃花面,頻低柳葉眉。半羞還半喜,欲去又依依。覺來知是夢,不勝悲。
兩首詞通過別后夢中的一次相見,表現(xiàn)出對前情的留戀和別后的凄涼,從內容上來看,與溫庭筠詞一樣,都是以女子的口吻訴說纏綿的情思,但是我們很明顯能感受到韋詞較溫詞清簡很多,包含的意蘊也深厚很多。主要是因為韋莊與溫庭筠所處的時代不同,
韋莊是唐初宰相韋見素的后人,杜陵人,少長于下,孤貧力學。廣明元年四十五歲,在長安應舉,正值黃巢軍攻入長安,遂陷于戰(zhàn)亂,與弟妹失散。中和二年始離長安赴洛陽。中和三年春,四十八歲作《秦婦吟》,結尾有“適聞有客金陵至,見說江南風景異”之句,不久韋莊遂避亂去到江南,五十八歲才回到長安,其間歷經喪亂,避地蜀中,欲歸不得,因而能有這樣的心境。
更能顯示韋莊這種心境的是他的《菩薩蠻》五首:
紅樓別夜堪惆悵,香燈半卷流蘇帳。殘月出門時,美人和淚辭。琵琶金翠羽,弦上黃鶯語。勸我早歸家,綠窗人似花。
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爐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xiāng),還鄉(xiāng)須斷腸。
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翠屏金屈曲,醉入花叢宿。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
勸君今夜須沉醉,尊前莫話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須愁春漏短,莫訴金杯滿。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
洛陽城里春光好,洛陽才子他鄉(xiāng)老。柳暗魏王堤,此時心轉迷。桃花春水淥,水上鴛鴦浴。凝恨對斜暉,憶君君不知。
在這五首中,詞人把平生的漂泊之感、飽經離亂之痛和思親懷舊之情交織在一起,流露在字里行間。在在這些詞的創(chuàng)作上,韋莊善于用清麗疏淡的意境來表達深沉濃郁曲折的感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說:“端已的詞似直而紆,似達而郁,最為詞中勝境?!奔u者,曲也;達者,通也。韋莊詞表面顯得直率,其實情意曲折;口吻看似通達,而內容其實沉郁,這正是詞中最好的境界。
李煜雖然詞風上受到了韋莊的影響,詞風清麗,但不管是前期的詞還是后期的詞,其“清”的風格還是統(tǒng)一的,如《玉樓春》和《一斛珠》:
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絲策吹斷水云間,重按霓裳歌遍徹。臨風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干情味切。歸時休照燭花紅,待放馬蹄清夜月。
晚妝初過,沉檀輕注些幾個。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羅袖扈殘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稹P宕殘逼窘課弈,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
以及后期的《相見歡》和《虞美人》: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從字里行間,不難看出李煜詞的清麗之風,雖身為一國之君,卻少用華美之景、華麗之語。李煜與韋莊在心境上有某些相似之處,都是經歷過離亂之苦、喪亂之痛,但是李煜作為南唐的皇帝,他的痛苦要比韋莊大得多、痛得多。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評價李后主的詞:
尼采謂:一切文學,余愛以血書者。李后主之詞真可謂以血書者也。宋道宗皇帝《燕山亭》詞亦略似之,然道宗不過自道身世之感,后主則儼有釋迦,基督擔荷人類罪惡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由此可以看出,李煜詞與韋莊詞雖然風格同為清麗,但是李煜的詞經歷了一個明顯的演變過程,他的創(chuàng)作風格經歷了由清麗疏朗到清遠深沉的一個變化過程,從前期的風流享樂到后期的哀怨愁苦,正是王國維所說的“以血書者”。李后主從“重按霓裳歌遍徹”的縱情恣意到“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的夢中追憶,從“歸時休照燭花紅,待放馬蹄清夜月”的細致生活到“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深沉悲痛,一個國君淪為階下之囚,這樣的心情是常人難以理解和想象的。
這是由韋莊和李煜兩人的詞的內容中顯現(xiàn)出的清麗之風的比較。
李煜在他的詞中,改變了晚唐五代以來詞人總是通過一個婦女的不幸遭遇,無意流露或者曲折表達自己心情的手法,來直接傾瀉自己的悲哀與劇痛。我們能夠讀出的是李煜的真誠的情感,而這種真誠的情感與韋莊的真誠的情感則又是不一樣的。從前面所舉出的一些詞作來看,韋莊的情感雖然真誠,但是還不失端正含蓄;雖然悲痛,但是還不失平和,是能夠收住的;而李煜的情感則是一瀉奔流的,如流水般只放不收的,歡樂要到極致,悲痛要到徹底,所以王國維說:“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宮之中,長與婦人之手,是后主為人君所短處,亦即為詞人所長處。故后主之詞,天真之詞也。他人,人工之詞也?!闭且驗檫@樣深沉熱切的情感,所以成就了李煜。
韋莊和李煜是詞的發(fā)展歷史上不可或缺的兩個詞人,他們的詞在“清”的特點上表現(xiàn)出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但更多的是他們的個性,最終來說,他們的詞風的“清”是為了書寫各自真摯的情感服務的。最后以詞學家葉嘉瑩女士的一句詩來總結本文:“真情無改是詞心?!辈还軆热萆稀L格上時多么得富于變化,但是韋莊與李煜投放在他們各自的詞中的深沉執(zhí)著的“詞心”是相同的,感動了無數(shù)人。
參考文獻:
[1]李澤厚著.美的歷程.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7,(第4版).
[2]盛英著.中國女性主義縱橫談.九州出版社,2004.
篇3
【關鍵詞】后期詞;感傷;用情;寄托
作為一代詞人,李煜給后人留下的詞作并不多,但其中的多數(shù)卻千古傳誦不衰,特別是亡國之后的作品,字字血聲聲淚,為后人所感慨。而究其原因歸結為較之前,李煜的遭遇和之前相比已經完全的不同了,這對于李煜詞的創(chuàng)作毫無疑問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一、感傷之深切
王國維言:“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在王國維看來,李煜的詞作的確開拓了詞境,已經將“詞為艷科”的本色成功轉變成更為寬廣,包容的詞境。這個時期的詞一改前期詞的歡愉、嬉戲、游樂、輕松的心態(tài),換之以無法言說的感傷,愁苦,無奈何悔恨,這也是利于后期詞的最大的魅力。
以李煜后期詞《虞美人》為例,詞人國破家亡,沒有人可憐,自己更是無顏去見列祖列宗,還要忍受屈辱的軟禁生活。這種種痛楚讓《虞美人》有了不同尋常的情感意念,李煜這樣一位詞人看到春花,秋月不由想起了諸多往事,一樁樁,一件件,讓人無法忘懷,又特別不愿意記起,這種糾結的情感是屬于詞人的,屬于這個孤獨的內心世界的。想起當初富足,悠閑,自由,愉悅生活的無盡回味,更是對目前國破家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深切感傷。越是感傷越是不愿意回首往事,然而,小樓昨夜的東風卻讓詞人再一次陷入這種深切的對往事的追憶之中,而越是追憶就越不能碰觸春花,秋月的現(xiàn)實,越是不能碰觸現(xiàn)實就越不敢追憶。如果不是李煜對于人生對于世界的更迭已經參透,又如何做出如此哀婉動人的詞曲?正是因為感傷之深切才會在此的結尾驚現(xiàn)“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佳句,此句成為千古絕響也就不足為奇了。俞平伯說:“人曰李后主是大天才,此無征不信,似是而非之說也。情一往而深,其春愁秋怨日如之,其詞筆宛轉哀傷,隨其孤往,則謂千古之名句可,謂謂絕代之人才亦可?!?俞平伯認為,李煜作為五代時期的偉大詞人,他的感傷之情的抒發(fā)無人能及,已經到了能夠讓人無限回味的程度了。李煜內心真正牽念的故國往事已經無法重現(xiàn)的巨大遺憾與無奈,全都幻化成了胸中那一縷縷的感傷之情,李煜以浩渺無邊,滾滾東去的江水作為個人存在的大背景,把一位亡國之君內心失落,悲憫,悔意,痛楚和悲哀點綴的清晰無比,將這種深切的感傷之情有了更高的人生感受和哲理意義。這首詞深刻的哲理性和普遍的包容性,也就超越了其本身所呈現(xiàn)的內涵。
二、用情之真切
是李煜詞比較特別的一點,而這也是李煜詞藝術生命永不枯竭的真正原因。
試看《浪淘沙》: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詞比較能夠體現(xiàn)李煜的情感意念,這首哀婉凄切的詞讓人體會到詞人失去家國之后的無盡的哀婉凄切的思念之情躍然紙上,作為詞人對于故國故事的無限感懷之情有如一江春水東流不斷。詞的構思非常讓人玩味,其手法與眾不同,雖然春意已經闌珊而至,但五更時分依然有寒意,簾外潺潺不斷的雨聲讓人睡意全無,即將逝去的春天,更讓人生傷春之情,這正是李煜這位被軟禁的階下囚的凄切悲涼心境的最真實的寫照。夢境真是讓人向往,因為在夢里,詞人還是有著帝王般的歡愉生活,然而,夢醒既是夢碎的開始,內心深處的創(chuàng)傷無人能夠體會,無人能夠撫平。眼前的情景是憑欄望見的“無限江山”是如此陌生,如此的有距離感,自己曾經的南唐故國今在何處,這種情可謂真切,可謂痛徹心扉,可謂代價巨大,還有再見故國的可能嗎?“別時容易見時難”。過去的已然是真的一去不復返了。就像天上人間兩重天的阻隔。國家覆滅之后的深入骨髓的痛苦如此真切的表達出來了,即便是到今天,我們依然可以讀出李煜當時的那種五臟六腑無一完處的痛苦。毋容置疑,李煜作為詞人本色至情的一面。
三、寄托之悲切
李煜與眾不同的身世遭遇使他比南唐其他詞人自然生出更多的身世之感,感慨頗深,以真情真心去寫自己的詞。作為亡國之君,每一嘆都在感嘆自己逝去的國家,逝去的生活,逝去的個人的尊嚴。命運的大喜大悲最終落到悲,李煜內心積郁的復雜的深沉的情感與悲情在這一時期不斷的迸發(fā),不斷的追問人生與世界的真諦,而且也在這種追問中不斷的升華著這份復雜而真摯的情感。在李煜的詞作中命運經歷人間大慟,滄桑巨變的心態(tài),李煜的人生從至高點跌入到最低點,這和他所處的時代和自身的性格有很大關系。這是他無法彌補無力解決的。因此他只有借助他最擅長的詞來抒發(fā)所有復雜或簡單的內心,形成他最終的寄托。李煜的后期詞最終可以正視自己的內心,正視眼前所經歷的一切,本真的心態(tài)所寄托的東西便顯得真實而沉重。李煜作為亡國之君,他的人生是失敗的,但作為詞人,他的藝術生命是永遠常青的。
后人在理解李煜的情感體驗時,往往專注于他的身世之感,特別強調他的亡國之君的遭遇,換一個角度,我們從人文感知的方面去重新構建李煜的后期詞,就會有不同的文學情感的體驗。李煜后期詞的感傷之深切,用情之真切,寄托之悲切會給人以更加真實的解讀深意,李煜在那樣一個特殊時代所具備的不同于他人的眼界,胸襟,感情深度,是從內心對于人生對于世界的文藝觀感所形成的獨一無二的感受。也正因為如此,李煜后期詞在藝術上才會有哲學意味的對于世界的獨特理解。這就是李煜后期詞的情感意念。
參考文獻
[1] (宋)馬令.南唐書(卷十二)[M].南京出版社,2010:98.
[2] (宋)薛居正等.舊五代史(卷107)[M].中華書局,1987.
[3] 羅素.人類的知識[M].北京:商務出版社,1981:147.
篇4
關鍵詞:意象 春月
月亮與中國文學,特別是古代文學有著不解之緣。可以這樣說,月亮是古代詩詞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一種自然物,也是包含作者濃烈感彩的一種意象。
在李煜傳世的三十首詞作中,我們發(fā)現(xiàn)居然有十七首寫了月亮,投下了斑斑月跡,使他的詞作如深夜天空中一輪新月一樣,流淌著汩汩月韻,諸如“曉月墜,宿星微”(《喜遷鶯》)“無言獨上高樓,月如鉤。”(《烏夜啼》)“待踏馬蹄清夜月”(《虞美人》)等都是?!按涸隆币庀髿g快、閑適。在李煜詞作中“春月”這一意象有的象征著一種豪奢、安逸、舒適的生活。在詞中往往以春入景,借春作為人物活動的背景,烘托渲染出一種溫馨清幽雅致的氣氛,如《玉樓春》詞:
曉妝初過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笙簫吹斷水云間,重按霓裳歌徧徹。
臨春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干情味切。歸時休放燭光紅,待踏馬蹄清夜月。
其詞“春殿”、“臨春”從虛處寫春,李煜并沒有直接寫春天的美景,全詞只是將這虛寫的“春”作為他在深宮中縱情聲色的背景,渲染一種春天歡快的氣氛。透過歡快場面的表現(xiàn),讀者能從這春意融融的意境中,領略得到詞人“待踏馬蹄清夜月”的閑適雅致。皎潔的月光滲透在溫馨的春的氣息之中,讓人心曠神怡,此人盡情享受了音樂的快樂之后,踏著明月,騎著高頭大馬,漫步在林間小道,那真是灑脫。這一時期的李煜不理朝政,不治軍武,整天與歌女、為伴,縱情聲色。難怪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他:“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1]。她整日過著非常豪奢的生活,“春殿嬪娥魚貫列。笙簫吹斷水云間,重按霓裳歌徧徹”(《玉樓春》),“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衣隨步皺。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臭,別殿遙聞簫鼓奏。”(《浣溪沙》)。它所追求的是“紅錦地衣”、“佳人舞點”通宵達旦盡情享受的醉生夢死的生活,追求“尋春須是先春早,莫待畫之勞”(《菩薩蠻》)中飲酒品樂、玩賞春色的閑情雅致。因此這一時期的月亮也顯得清新悠閑,“待踏馬蹄清夜月”也真好反映了詞人安逸、舒適的生活。
愛情作為一個永恒的主題,在唐宋詞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描寫男女間純真愛情生活的作品,在這類作品中詞人往往借助“春花”和“月”來烘托渲染幽會時那種恬靜、溫馨、柔情蜜意的氛圍之中。此時他借月亮的皎潔無暇來象征青年男女間愛情的純真。這時往往是月光美麗而朦朧,花香撲鼻“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保ā镀兴_蠻》)極其生動地寫出了男女歡會時在花光月影環(huán)境中卿卿我我,情意綿綿的意境,給人以溫馨、旖旎的印象。如張先的《訴衷情》:“花前月下暫相逢。苦恨阻從容。何況酒醒夢斷,花謝月朦朧?;ú槐M,月無窮。兩心同。此時愿作,楊柳千絲,絆惹春風。”全詞用“花”、“月”兩個意象象征昔日相戀,借“花謝月朦朧”象征對愛情受阻,借“花不盡,月無窮”象征對美好愛情的期盼與執(zhí)著追求。由此可見,“月亮”意象是男女愛情的象征。
“春月”意象是純潔愛情的象征。遠在人類社會的早期,原始文學中就有許多作品與月亮有著難分難解的關系,如神話傳說中“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2]的故事,民間傳說中月宮娘娘與月下老人的故事,再如《西廂記》中所展示的花前月下男女幽會的場面。人們常常把美好的東西寄托于“月”讓青年男女的關系在鮮艷的花朵和溫柔的月光中得到深華。南唐后主李煜,他雖貴為一國之君,后宮嬪妃多已不可勝數(shù),在常人眼中,君主是沒有愛情可言的。原因是嬪妃太多,“后宮佳麗三千人”,皇帝無法做到專一,往往朝三暮四。這種說法雖說不可深信,但能夠反映人們對皇帝愛情的一種看法。其實,君王跟我們平常人一樣有屬于自己的愛情,下面我們就說說李煜與小周后之間純潔的愛情。《菩薩蠻》: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刬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這首詞是李煜寫與昭惠皇后的妹妹小周后之間幽會情事的。這首詞描寫了小周后與李煜偷偷幽會的情況。一開始“花明月暗籠輕霧”,便營造出了一股濃濃的春意,嬌艷的花正開在朦朧淡月迷蒙輕霧之中,似近似遠,若隱若顯。接著詞人就極其生動細致的塑造了一個雙襪著地,一手提鞋神情緊張而羞澀的少女形象。及見到她心愛的人以后,他既喜又羞,最后表白了自己火熱的愛情。全詞濃濃的春意,皎潔的月光圍著浪漫的愛情增加了力量。《喜遷鶯》抒寫懷念心愛的女子,首句突起:“曉月墜,宿云微”,引出因相思而夜間難眠之人的“無語枕頻 ?!薄吨x新恩》描寫一個女子思念情郎,亦是首句即出月:“櫻花落盡階前月”。櫻花落地,春光即逝,月照階前,獨守空房,何其冷清,更添一段“相思苦”。另一手《謝新恩》,寫了“庭空客散”、“半卷珠簾”、“臨風漸漸”之后,著筆與“小樓新月,回首自纖釬”。新月纖釬,淑女因懷人而憔悴,引出了“春光鎮(zhèn)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窮”的感嘆。
李煜詞中“春月”的意象,不都是如前所述反映了他豪奢閑適的生活情狀,歡快溫馨的愛情密事,同時“春月“意想”還表現(xiàn)了思婦傷春的離愁別緒 。如《臨江仙》:
櫻花落盡春歸去,蝶翻金粉雙飛。子規(guī)啼月小樓西,玉鉤羅幕,惆悵暮煙垂。 別巷寂寥人散后,望殘煙草低迷。(后殘缺18字)
曉月墜,宿云微,無語枕頻欹。夢回芳草思依依。天遠雁聲稀。 啼鶯散,余花亂,寂寞畫堂深院。片紅休掃盡從伊,留待舞人歸。(《喜遷鶯》)
以上兩首詞都是思婦傷春之作,作者描繪了一派雕殘衰敗、寂寥凄迷的暮春景象。前一首描寫傍晚的思婦,后一首描寫的是黎明的思婦。僅管兩詞的女主人公我們無法確定她們是同一個人,但叢李煜的詞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留守深閨的婦女們的內心是多么的孤獨寂寥,他們經常徹夜難眠。她們獨守空房,內心的寂寞無處宣泄,“只有月亮才是閨中女凄涼的伴侶,不勝幽怨的精魂?!盵3]她們只有對月思人,將滿腔的愁思都寄托于月亮,讓月亮把她們的苦悶孤獨告訴給她們所日夜思念的人。透過這些暮春殘景,思婦們表現(xiàn)出一種孤獨、無奈、惆悵、茫然的情緒。其實這也真是南唐衰亡之際李煜內心世界的曲折反映所謂“亡國之音哀以思”[4]這些情感的傾向往往是含糊朦朧的,頗有霧里看花的味道。由此可見,李煜詞中“春月”的意象的確是有著深層蘊意的。
總之,他筆下的“春月”的皎潔無暇還是凄楚、孤獨之美,是他獨特內心情感體驗的積淀。他前期生活豪奢,無拘無束,而后期確成了一囚徒。所以只能將滿腔情感迸發(fā)與明月,這也似乎成了他唯一的奢望。所以說李煜寫月高人一籌,他筆下的月亮達到了一種“月——人”合一的境界。換句話說,他寫“月”也即寫人,寫他自己。
注釋
[1]王國維著 滕咸惠校注《人間詞話》 齊魯書社 1980年8月版.
[2]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第一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5
2、慢條斯理。
3、理直氣壯。
4、心安理得。
5、據(jù)理力爭。
6、無理取鬧。
7、順理成章。
8、至理名言。
9、傷天害理。
篇6
1、與狐謀裘:裘:毛皮。跟狐貍商量要剝它的皮做大衣。比喻謀求有損對方切身利益的事,對方是絕對不會答應的。
2、狐虎之威:狐貍與老虎相互勾結而表現(xiàn)出來的威勢。比喻權貴當?shù)勒吲c其爪牙串通一氣而發(fā)出的。
3、狼顧狐疑:指左顧右昐,存有畏懼和猶豫之心。狼顧,狼走路時常?;仡^看;狐疑,狐貍本性多疑。
4、狐貍尾巴:古時傳說狐貍能夠變成人形來迷惑人,但它的尾巴卻始終變不了,成為妖的標志。比喻壞人的本來面目或迷惑人的罪證。
5、狐潛鼠伏:像狐貍和老鼠一樣潛伏、藏匿。形容膽怯躲藏的樣子。
6、一丘之貉:丘:土山;貉:一種形似狐貍的野獸。一個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類,沒有什么差別。
7、滿腹狐疑:狐疑:象狐貍那樣多疑。一肚子的疑惑。比喻疑惑不解的神態(tài)。
8、豺狐之心:指有豺狼和狐貍那樣的兇殘、狡猾的心腸。
9、千鎰之裘,非一狐之白:鎰:古時重量單位,合二十兩;白:狐貍腋下的白毛皮。價值千金的皮衣,不是用一只狐貍的毛制成的。比喻治國需要眾多人才的力量。
10、狐貍精:迷信人認為狐貍能修煉成精,變成美女迷惑人。指勾引誘惑男人的女子。
11、狐假虎威:假:借。狐貍假借老虎的威勢。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
12、狐死首丘:首丘:頭向著狐穴所在的土丘。傳說狐貍將死時,頭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鄉(xiāng)。
13、狐媚猿攀:像狐貍那樣善于迷惑人,像猿猴那樣善于攀高。比喻不擇手段地追求名利。
14、狐疑不決:傳說狐貍多疑,所以稱多疑叫狐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時決定不下來。
15、歸正首丘:首:向;丘:土丘。傳說狐貍即將死在外邊,也要把頭朝向所住洞穴的方向。指死后歸葬于故鄉(xiāng)。
16、簡落狐貍:抓住狐貍。落,通“絡”。比喻制裁奸邪小丑。
17、歸正守丘:傳說狐貍將死時,頭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鄉(xiāng)。
18、社鼠城狐:社:土地廟。城墻上的狐貍,社廟里的老鼠。()比喻依仗權勢做惡,一時難以驅除的小人。
19、首丘夙愿:首丘:頭向著狐穴所在的土丘;夙愿:久已懷著的愿望。傳說狐貍將死時,頭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久有懷念故鄉(xiāng)或歸葬故土的愿望。
20、集腋為裘:狐貍腋下的皮雖很小,但聚集起來就能制一件皮袍。比喻積少成多。同“集腋成裘”。
21、狐奔鼠竄:像狐貍和老鼠那樣東逃西竄。形容狼狽逃竄的樣子。
22、狐疑不定:狐疑:猶豫,狐性多疑。傳說狐貍多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時決定不下來。
23、狐憑鼠伏:象狐貍、老鼠那樣潛伏在里面。
24、城狐社鼠:社:土地廟。城墻上的狐貍,社廟里的老鼠。比喻依仗權勢作惡,一時難以驅除的小人。
25、一狐之腋:腋:指狐貍腋下的皮毛。一只狐貍腋下的皮毛。比喻珍貴的東西。
26、兔死狐悲:兔子死了,狐貍感到悲傷。比喻因同類的死亡而感到悲傷。
27、兔死狐悲,物傷其類:兔子死了,狐貍感到悲傷。比喻因同類的失敗或死亡而感到悲傷。
28、集腋成裘:腋:腋下,指狐貍腋下的皮毛;裘:皮衣。狐貍腋下的皮雖很小,但聚集起來就能制一件皮袍。比喻積少成多。
29、與狐謀皮:謀:商量。跟狐貍商量要剝它的皮。比喻跟惡人商量要他放棄自己的利益,絕對辦不到。
30、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價值千金的皮衣,決非一只狐貍的腋皮所能做成。比喻積小才能成大,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做成事情。
31、首丘之情:首丘:頭向著狐穴所在的土丘。傳說狐貍將死時,頭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鄉(xiāng)。
32、狐媚惑主:傳說狐貍能用媚態(tài)來迷惑人。比喻做出各種媚態(tài)來討好迷惑主人。
篇7
他們在一起3年。剛開始,做飯的時候,蘇寧是廚房的過客,偶而飄過,幫忙遞個盤子什么的。
第一年的秋天。文正做這道湯給蘇寧。蘇寧看著他到處去找新鮮的,拿回來小心用手去蒂,撕成瓣,用鹽水浸泡后瀝凈水分。然后買回新鮮的鯇魚,洗干凈,小心地剔掉皮骨,切成薄薄的一片一片。再往炒鍋里倒入素油燒熱,下入姜蔥爆香,加上高湯,加少許鹽、紹酒、胡椒粉。湯燒沸后,放進魚片,水滾后,再放進瓣。起鍋后盛在淺青色的瓷碗里,一瓣一瓣的,和乳白色的魚片相映,清淡適宜。蘇寧笑說這么麻煩,下次做個簡單的湯啊。文正說我查過了,這個湯祛風明目,你不是一到秋天就眼睛干燥嗎。一瞬間的愣神后,蘇寧感覺自己的眼睛不用喝湯,也有一點濕潤。這道湯,那個秋天文正又做過幾次,有時候加入冬菇,有時候是百合。因為蘇寧容易上火,冬菇能清熱。蘇寧睡不好覺,百合能安神。
第二年呢,蘇寧回想起來,肯定也是做過,雖然只一次或兩次。第三年,文正的事業(yè)漸漸忙起來,常常不回來吃飯。偶爾兩個人一起吃飯,也多是叫外賣解決。倒是蘇寧有時候買些材料回來,學著煮湯水。文正第一次喝到蘇寧煮的湯時,當真是驚訝的,卻沒有蘇寧期待中的喜悅。只說還不錯,有空煮煮飯菜也可以打發(fā)時間。這是實話,蘇寧的工作壓力不大,空閑時間很多,有時閑到讓蘇寧無所適從。從前有文正遷就陪著她,后來越來越少。蘇寧倒也不大在意,閑閑地一個人打發(fā)時間。是因為這樣,慢慢失去文正的嗎?
篇8
一、循循善誘,鏈接生活豐富體驗
【教學片段1】“關心”一詞的教學
師:“關心”是什么意思?老師平時是怎樣關心你們的?
生:老師教育我們上課要用心聽,不做小動作。寫字的時候要注意姿勢。
師:這是老師關心你們的學習。老師還在哪些地方關心你們呢?
生:有一次,我把手放在嘴里,斯老師問我為什么要把手放在嘴里,我說我的牙齒活動了,斯老師就替我把牙齒拔了。
師:黃曉說,前幾天他牙齒活動的時候,老師幫他把活動的牙齒拔了,這是老師關心你們的身體健康。
生:有一次,天很冷,周小松穿的衣服很少,斯老師就找了一件衣服給他穿上,這也是老師關心我們。
師:對!這是老師在生活上關心你們。呵,龔遵群也想說,你說吧!
生:有的時候,我們有缺點,老師找我們談話,要我們向雷鋒叔叔學習。
師:你們講得很好。老師從學習、生活、思想品德方面關心你們,所以課文中說“老師關心我們”,現(xiàn)在大家把第一句讀一讀。
【賞析】語文教學中,理解詞語意思的教學常常被邊緣化、簡單化。在很多教師看來,課前學生已經預習了課文,因而詞語的意思應該都懂了,于是,置之不理已經習以為常。還有些教師對于詞語的教學方式極為簡單,甚至粗暴,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教師在課堂上將學生當作了一本詞典,完全沒有方法的指導,沒有層層推進的引導,直接請學生說說某個詞語的意思。還有些教師甚至更加直接,問都懶得問,直接將詞語的意思抄寫在黑板上,學生再照貓畫虎地抄寫下來。這樣的詞語教學談何樂趣,談何效果?回顧上面的教學片段,品味著斯霞老師詞語教學中的一個個細節(jié),我們感受到的是詞語教學的魅力,感受到的是斯霞老師高尚的人格魅力。理解“關心”這個新詞,斯霞老師沒有過多地進行講解,而是引導學生回顧生活,說說老師平時是怎樣關心大家的。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生活來理解,降低了難度,學生也更有興趣了,詞語的理解不再生硬,不只是文字符號了,而有了生活的氣息,有了生命的溫度。當學生對“關心”一詞理解得比較透徹時,斯霞老師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朗讀句子,可想而知,學生的朗讀一定有滋有味。
二、層層推進,借助教具直觀感受
【教學片段2】“閃閃”一詞的教學
師:誰知道“閃閃”是什么意思?
生:“閃閃”就是一下有一下沒有的意思。
師:閃閃的星星呢?
生:閃閃的星星就是一下亮,一下不亮了。
師:你們看這里,(指幻燈上一亮一亮的彩色的小燈泡)這一閃閃的是什么?
生:是星星在眨眼。
師:這些燈一會兒亮,一會兒不亮,一閃一閃的,好像星星在眨眼睛。你們在晚上的時候看到過這種景象嗎?
生:看到過,夏天的晚上我看到過。
【賞析】而今,智能手機人人都有,電腦網(wǎng)絡無處不在,電子白板等教學設備也走進了我們的教室??梢哉f,在這樣一個科技迅猛發(fā)展,網(wǎng)絡無處不在的時代,我們擁有非常豐富的教學資源,這帶給了語文教學太多的便捷,按理說語文教學的效果應該更好了,效率應該更高了,然而現(xiàn)實卻并不能讓人滿意。這個時代,我們變懶了,懶得去做那些看上去很麻煩的事情,見多識廣的我們也想當然地認為如此簡單的詞語學生怎么可能不理解。于是日積月累,學生在詞語方面的問題越積越多。斯霞老師面對“閃閃”這個看似簡單的詞語,沒有輕易放過,也沒有簡單生硬地告知了事,而是精心設計了層層推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在她看來,即使是低年級的學生,他們也并非一張白紙。每個學生都是帶著已有的知識經驗走進課堂的。理解“閃閃”這個詞,斯霞老師首先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理解,在充分了解學情后恰到好處地出示教具,直觀演示讓學生對這個詞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教學并沒有在這里止步,斯霞老師又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說說自己在晚上有沒有看到過這種景象,這樣,學生的理解立刻有了生命力,活了起來。
三、融會貫通,實踐運用深化理解
【教學片段3】“叮囑”一詞的教學
師:在什么情況下用“叮囑”呢?你早上來學校時,爸爸媽媽是怎樣叮囑你們的?
生:我爸爸叮囑我,路上要當心車子,上課要動腦筋。
生:我媽媽叮囑我,上課要守紀律,不要玩。
師:你們應該聽爸爸媽媽的話。從這里可以知道,“叮囑”這個詞應該在什么情況下用?比如――
生:長輩對小輩。
生:上對下。
師:假如你們有事要對爸爸、媽媽、老師說,能不能用“叮囑”呢?
生:不能。
篇9
關鍵詞:理智與情感;諷刺;關聯(lián)理論;翻譯
斯珀菠和威爾遜合著的《關聯(lián):交際與認知》中提出了關聯(lián)理論,認為語言交際是一個認知過程,實際也是一種明示―推理交際。明說和隱含指說話人要表達的意義和意圖,它們構成了關聯(lián)理論中明示―推理交際模式:即從說話人的角度而言,交際是一個明白無誤的示意過程;但從聽話人的角度而言,交際又是一種推理過程,也就是從說話人通過明示手段提供的信息中推斷出說話人的交際意圖。恩斯特?奧古斯特?格特博士把關聯(lián)理論應用于翻譯領域的研究,認為譯者有義務進行恰當?shù)恼J知和推理,從原作者明示的信息和語境假設中尋找最佳關聯(lián)性,以便了解原作者真正的意圖;而譯者的職責是把自己對原作者意圖的真實理解傳遞給譯語接受者。
《理智與情感》是簡?奧斯丁借助于諷刺的藝術手法精心構思的藝術品。小說中諷刺手法無所不在,作者不但將諷刺藝術應用于對喜劇人物的描述,而且也應用于對情節(jié)的喜劇性處理。本文以小說中幾個典型人物的話語為例,試從斯珀菠和威爾遜關聯(lián)理論的角度分析小說中幾個典型人物諷刺話語的翻譯。
小說第一卷第二章,約翰?達什伍德夫婦在討論要不要資助繼母和三個妹妹,夫妻倆可謂是一唱一和,一個強詞奪理,一個言聽計從。當丈夫提出在繼母活著的時候給她點補貼,可是她的夫人卻說:
“but if you observe, people always live forever when there is any annuity to be paid them;”
孫譯:“不過,你留心觀察一下,人要是能領到一點年金的話,總是活個沒完沒了。”
“Observe”在英語中指“認真地觀察,注視”。譯文翻譯為“留心觀察”,首先忠實了原文,同時也忠實了原文作者的寫作意圖。譯者根據(jù)原文作者通過明示手段提供的信息推斷出此處用這個單詞實際上是對說話人本身的一種諷刺。達什伍德夫人在對待親情上極為冷血、馬虎,偏偏談論到錢的時候,變得謹慎小心、“理智”。由此可見,譯者對話語和語境假設思辨推理越成功,話語內在的關聯(lián)性就越清楚,而作為譯入語的讀者在無須付出太多努力的情況下就可以正確理解話語,從而取得交際成功。
瑪麗安是達什伍德太太的二女兒,她雖然為人聰慧,可是做事總是心急火燎,毛毛躁躁,感情表達也過于夸張?!伴_心時能夠得意忘形,悲傷時可以肝腸寸斷”。一次,瑪麗安在聽愛德華?費拉斯(她姐姐埃莉諾的心上人)朗誦英格蘭浪漫主義抒情詩人威廉姆?考柏的詩后,她對她母親說:
“But it would have broken my heart had I loved him, to hear him read with so little sensibility.”
孫譯:“我要是愛他的話,聽他那樣索然乏味地念書,我的心都要碎成八瓣了?!?/p>
愛德華?費拉斯用一種瑪麗安不認可的語調讀詩,對她情緒的影響,孫致禮翻譯成“心都要碎成八瓣了”比翻譯成“心都碎了”,更加形象地表達了瑪麗安的多情善感,也符合她在感情表達上過于夸張的性格特點。根據(jù)原作者在小說上下文提供的信息我們可以推斷出,原文作者之所以為瑪麗安設計這樣一句話其實就是對她感情過于強烈的辛辣諷刺,也是“以輕松詼諧的格調和理性的光芒照出了感傷、哥特小說的矯揉造作,使之失去容身之地?!蓖ㄟ^話語的描述把人物形象展現(xiàn)地栩栩如生。
羅伯特? 費拉斯是費拉斯太太的第二個兒子,極具諷刺意味的是他因舉止輕浮、放蕩不羈而受到母親的寵愛。在羅伯特和埃莉諾?達什伍德說起他的哥哥愛德華?費拉斯時,他說:
“Just the kind of girl I suppose likely to captivate poor Edward.”
孫譯:“我想她就是可以迷住可憐的愛德華的那種姑娘?!?/p>
他把露西?斯蒂爾定義為“那種姑娘”,無形中流露出他對露西和他哥哥愛德華? 費拉斯的鄙視。而小說最后羅伯特?費拉斯就是娶了“既不風流,也不漂亮的鄉(xiāng)下姑娘”―― 露西?斯蒂爾,縱觀小說的發(fā)展,這就構成了情節(jié)的反諷。譯者在對原文進行恰當?shù)恼J知和推理后,從原作者明示的信息和語境中找出了最佳關聯(lián),把其翻譯為“那種姑娘”,能讓譯文讀者深刻體會到羅伯特? 費拉斯對于露西身份地位的鄙視。
斯珀菠和威爾遜的關聯(lián)理論為文學作品翻譯分析提供了一條探索路徑,話語理解中語境不僅包括上下文所表達和隱含的信息,還包括即時的情景因素以及與該舊信息和新信息有關的百科知識。因此,在翻譯文學作品的時候,譯者要根據(jù)邏輯推理,聯(lián)系上下文,推理出作者的真實意圖,以便使譯入語讀者對文學作品本身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時關聯(lián)理論的明示―推理對翻譯活動過程中的理解和表達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本文從關聯(lián)理論的角度,對作品中典型人物的諷刺話語進行了分析,對于文章的主題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參考文獻:
[1][英]斯珀菠,[法] 威爾遜.關聯(lián):交際與認知[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2]何兆熊.新編語用學概要 [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3]伊恩?沃特.簡?奧斯丁評論集[M].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1985.
[4]徐峙. 世界文學史(上卷).中國文史出版社. 2001.
篇10
[關鍵詞] 商業(yè)英語廣告 修辭 廣告修辭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及對外交往的加深與擴大,廣告已逐步發(fā)展成為企業(yè)促進銷售,開拓市場的一個主要手段,同時又是企業(yè)和消費者獲取商品經濟信息的重要來源。英語廣告中,廣告撰稿人為了生動有趣地宣傳商品的信息特征,形象逼真地描述消費者使用商品后的感受,常常運用多種修辭手段,增強語言的表達效果,加強消費者對商品的印象,最終達到商品宣傳、推廣的目的。本文就從商業(yè)英語廣告修辭法的角度來談談英語語言的魅力。
一、比喻
比喻是廣告英語中常見修辭手法它能不同程度地渲染語言的具體性和形象性,喚起消費者對新產品美好心理聯(lián)想。如:The most sensational place to weal-on your lips.把口紅比喻成satin(緞子),顯然是這種口紅涂在唇上好似穿上光亮柔滑細薄透亮的綢緞一樣,使唇更富于激情。又如:consulate香煙廣告:cool as a mountain stream,cool fresh consulate(似山中溪流,給你新鮮氣息),讀者看了會覺得此煙可給讀者以神仙般的感受。再如:Like a good neighbor, State Farm is there.(State Farm Insurance)此例中,運用常用的比喻詞llke,將保險公司喻為好鄰居。圣經以愛鄰如己訓導世人,在信仰基都教的國家里,自然人人皆知。就是在中國,也有 “遠親不如近鄰”的老話。現(xiàn)在有州農場保險公司為鄰,隨時為您服務,親切之情油然而生,且這一比喻頗富文化底蘊能打動人之常情。
二、語言幽默的雙關
利用雙關可以收到詼諧幽默的效果,達到廣告宣傳的目的,提高廣告語言的藝術性,能收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如:“7 up…The Uncola The un and only.”(七喜…非可樂惟一的非可樂)文中的“un”一方面是法語詞,意義近于“one”,而英語習語“one and only”意為“惟一”;另一方面,“un”是一個前綴,“uncola”(非可樂),這正是七喜飲料定位廣告的訴求點,突出其寓意。又如:“We doctor shoes,heel them,attend to their dyeing neds and save their soles?!边@是美國密歇根一家修鞋店廣告牌所寫的。這則廣告雖然短小卻通篇雙關,且是諧音雙關與語義雙關并用,頗引人注日。句中“doctor”的意思可以是醫(yī)治也可以是“修復”,“heel”可解釋為“治愈”。也可以是“釘鞋跟”。屬于語義雙關。而dyeing與dying同音。sole與soul同音。是諧音雙關。這則廣告的表面意思是:“我們提供修鞋、釘鞋跟、給鞋染色、納鞋底等服務。”而它暗含的意思卻是為鞋子看病。治愈他們。滿足他們切身的需要。拯救他們的靈魂。把修理鞋子象征為醫(yī)生治療病人、上帝拯救人類靈魂一樣的崇高事業(yè)。同時又形象生動地說明了他們服務的質量。整則廣告充滿幽默感,頗引人興趣。
三、和諧悅耳的韻律
黑格爾在《美學》中說:“音節(jié)和韻是詩的原始的惟一的愉悅器官的芬芳氣息。押韻是運用語音的聲音規(guī)律,使廣告成為形式與內涵、視覺與聽覺的美妙組合,達到聲情并茂的效果,增強廣告的感染力。如:Spare, shapely and sensational――one step dressing.省料、勻稱、激情――一步裙。其中的spare, shapely及sensational 3個單詞均押字母“S”或說押輔音[S]的頭韻,3個詞從短到長,逐步加深印象,令人過目難忘。又如:Mind your own business.這是一句常用的口語,漢語的意思是“別管閑事”。用這句口語來做招聘廣告的標題,巧妙運用字面意義,意為:自己的事自己管。具體意思是:到我們這里工作,你可以選擇自己的場所,雇傭自己的辦公人員,并自己管理日常事物。試看一則女士泳裝廣告:Flash.Dash.Classic splash!閃光、炫耀、經典的飛濺一該則廣告只有4個詞,其中3個詞押[]的尾韻。營造出水邊麗人身著亮麗泳衣一躍入水,濺起美麗水花的美妙意境。
四、擬人
擬人在廣告中頗受青睞。其原因在于把要推銷的商品擬人化。賦予產品人的性格與思想感情,讓其自我介紹。自己向讀者宣傳,這不僅可使商品的特性與功能更為突出感人,給人鮮明的印象,且讓人讀起來倍感親切,從而引起共鳴。如一則提供皮包修理服務的廣告中有一句“Wherever it hurts,we’11 heal it”(不管它哪里疼痛,我們都會使它愈合),運用擬人手法,把壞的皮包比作受傷的人,把修理它比作使它愈合,形象貼切、生動有趣。又如She has her own spirit and it graces everyone she comes near. 她有自己的精神,所到之處,人人因之更加美麗。此廣告將香水擬人化,She既指廣告畫上鐘愛此種香水的佳人,又指香水本身,還自然而然地點明,其專為女性所用。再如:Oscar de la Renta knows what makes a woman beautifu1.Oscar de la Renta深知女人的美麗之道。這種表達要比明確講出產品的優(yōu)點含義更豐富,更能打動那些具有強烈愛美之心的女士。
五、結 語
從以上的各種實例來看,廣告英語是一種商業(yè)價值的實用文體,常常運用各種修辭,用藝術的形式實現(xiàn)商業(yè)目的。它不僅可以引起讀者的聯(lián)想,開拓讀者的豐富想像,引發(fā)讀者對商品產生興趣,而且可以增強廣告的鼓動性、說服性,從而達到廣告的目的,也讓人欣賞到廣告語言的魅力。掌握好英語廣告的相關特點,從中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價值觀念和社會風情,對有效宣傳本國產品,促使其占領國際市場,有一定的現(xiàn)實功效。
參考文獻:
[1]周曉 周怡:現(xiàn)代英語廣告[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8
[2]崔剛:廣告英語3000句[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1993
熱門標簽
精品范文
1李煜的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