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文言文范文

時間:2023-04-04 07:28: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嫦娥奔月文言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嫦娥奔月文言文

篇1

摘要嫦娥奔月神話是中國古代神話中后羿神話、西王母神話、伏羲與常羲(常儀)神話相結合的產(chǎn)物,是上古神話仙話化的結果。嫦娥奔月神話的原生態(tài)意蘊反映了先民對生命永恒的深切渴望、對死亡的回避;嫦娥奔月神話的演變反映中國古代陰陽觀念和生殖崇拜理念,反映了隨著封建制度的確立人們倫理觀念的變化。

關鍵詞:嫦娥奔月 后羿 西王母 蟾蜍

中圖分類號:I276.5文獻標識碼:A

嫦娥奔月是中華民族遠古記憶中最美麗、幽怨的神話,可謂家喻戶曉,它在流傳的過程中被人們不斷加工、補充、并融入新的社會意義。可以說,歷史的演進,觀念的更新,使嫦娥的形象也隨之不斷變化更新,直至定型為絕世美人,嫦娥形象的變遷,與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是分不開的。

一嫦娥奔月神話的演變反映了隨著封建制度的確立人們倫理觀念的變化

嫦娥奔月神話是中國古代神話中后羿神話、西王母神話、伏羲常羲(常儀)神話相結合的產(chǎn)物,是上古神話仙話化的結果。

嫦娥神話的演變首先是嫦娥和后羿的配偶化。據(jù)劉勰《文心雕龍?諸子》及李善注《文選?祭顏光祿文》中,均引述了《歸藏》所載“常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的內(nèi)容,可見嫦娥奔月神話在戰(zhàn)國初年即已定型,但其最初是獨立存在和發(fā)展的,并沒有與后羿神話聯(lián)系在一起。隨著封建制度的確立,女性地位的不斷下降,人們開始把嫦娥自己“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改為竊食后羿所請不死之藥,《淮南子?覽冥訓》:“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xù)之?!备哒T注曰:“娥,羿妻。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娥盜食之,得仙,奔入月中,為月精?!敝链?嫦娥神話開始與后羿神話合流,后羿與嫦娥的夫妻關系由此確定下來。另據(jù)《山海經(jīng)?西次三經(jīng)》載:“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發(fā)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惫弊?“主知災厲、五刑、殘殺之氣也?!薄渡胶=?jīng)?大荒西經(jīng)》說:“昆侖山之丘……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此山萬物盡有。”這也就是說西王母神話和后羿神話、嫦娥神話一樣最初都是獨立存在的,“西王母”本是我國古代神話中掌管災厲、五刑、殘殺之氣的天神,和后羿、嫦娥本無關系??贾魍跄干裨捴阅芎玩隙鹕裨捄狭鞯脑?蓋因據(jù)《山海經(jīng)?海內(nèi)西經(jīng)》載:“昆侖之虛在西北,帝之下都,……面有九門,門有開明獸守之,百神之所在。……開明東有巫彭、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巫相,夾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藥以距之?!惫弊?“為距卻死氣,求更生?!边@說明能“距卻死氣,求更生”的“不死之藥”,就在天帝的“下都”昆侖山上。因西王母是主管“刑殺之神”,她居住的昆侖山上“萬物盡有”,故得掌管“不死之藥”。后羿神話、嫦娥神話、西王母神話至此開始合流。

唐代的嫦娥神話是在戰(zhàn)國秦漢時期嫦娥神話的基礎上繼承發(fā)展而來的,李商隱詩《嫦娥》:“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币箯鸵灰?年復一年,嫦娥徘徊于月宮之中無可為侶,一顆心終古寂寞,真是亙古不變的大悲哀。

嫦娥的變形在于其“竊藥”這一舉動違反了封建社會三綱五常的道德規(guī)范,強化嫦娥奔月的悲慘結局,實質是強化了女子背棄男子的惡劣后果,是對“夫固不可違”的動態(tài)解釋,是對女性背棄自己丈夫這種行為樹立的反面典型,是用以封建教化的工具。這是封建社會取得社會主導地位的男性對神話有目的地改造,真實地反映了進入封建社會后婦女地位日益下降的社會現(xiàn)實,嫦娥奔月的悲劇性結局昭示了未來女性生存的狀態(tài)。

二嫦娥奔月神話反映了人類靈魂深處對生命永恒的深切渴望

在世界各民族的原始神話中,月亮因其循環(huán)往復的盈虧圓缺而成為生命死而復生、永不滅絕的象征,屈原《天問》曰“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就充分說明了楚國先民是相信月神可以死而又育的。奔月神話的原生態(tài)意蘊反映了原始初民十分普遍的信仰:靈魂不死,生命不息?!渡胶=?jīng)》中就已經(jīng)記載了不死山、不死民、不死國、不死草,這說明先民對生命的留戀與珍惜,而這種思想在嫦娥奔月神話中得到更加完整的體現(xiàn)。

嫦娥,又名娥,‘’、‘嫦’都有永恒之意?!墩f文》上說:“,求回也”、“恒,常也”。段玉裁注:“常當作長,古長久字,祗作長?!背?、長音相通,故常有長久之意。關于嫦娥奔月神話的最初面貌及其具體的仙化軌跡,現(xiàn)在已經(jīng)無法考證,但是我們通過對不同典籍所載“嫦娥奔月”故事的相互參校,可知“枚占于有黃”與“奔月”是共有的基本情節(jié),而事實上也正是因為這兩點內(nèi)容與當時勃興的神仙不死思想大有契合之處,因而深受方士、神仙家的青睞和喜愛,并最終成為嫦娥神話仙話化的橋梁。據(jù)后漢張衡《靈憲》記載:

“嫦娥,羿妻也,竊西王母不死藥服之,奔月。將往,枚占于有黃,有黃占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后且大昌?!隙鹚焱猩碛谠?是為蟾蜍。”

嫦娥奔月之后化為蟾蜍的原因之一蓋是因為我國民間歷來認為蟾蜍為仙物,它代表著長壽吉祥。晉代葛洪《抱樸子》曰:“蟾蜍壽千歲”,“蟾蜍萬歲,背生靈芝,出為世之祥瑞”,從這些文獻記載可以知道,在古人眼中蟾蜍是很長壽很神奇的,可以活幾千、幾萬歲。

中國古代神仙思想來源于人類對戀生惡死的意念,當先民經(jīng)過漫長的文明進化歷程,從對神的頂禮膜拜逐步走向自我覺醒與自我獨立,死亡的困擾就成為最大的恐怖?;谖匪狼笊男睦?人們急切而熱烈地追求肉體不滅,篤信通過人為修煉成仙能夠實現(xiàn)長生之目的。原屬于西王母神話中的不死樹、不死藥內(nèi)容亦被移植到嫦娥神話中,作為實現(xiàn)平地飛升入月、從而獲得長生的合理而充滿誘惑力的解釋。完全超現(xiàn)實的嫦娥奔月神話由此轉化成為既能超現(xiàn)實,又能現(xiàn)實化的仙話化神話,而不死藥的追求與獲得就使超現(xiàn)實與現(xiàn)實之間有了可以跨越的橋梁,既可以來證實道教對于不死成仙的可信性的布道與宣揚,也可撫慰匍匐于神仙信仰下的蕓蕓眾生對于能夠成仙充滿企盼的心靈。

三 嫦娥奔月神話反映了漢代男為陽、女為陰的陰陽觀念和生殖崇拜理念

遠古時代的許多原始民族都認為,月亮中隱藏著一種無與倫比的、可以使植物和種子生長及動物和女子懷孕的威力,初期的月亮崇拜是把月亮作為自然界生命的賜與者和促使萬物繁衍生息與豐產(chǎn)的感應者,嫦娥奔月神話就是在我國流傳最廣、最膾炙人口的月亮神話故事。原始人認為女人具有和月亮一樣的本性,早在石器時代人們就發(fā)現(xiàn),女人身體表現(xiàn)出一種不可捉摸卻又有規(guī)律的周期性變化,而這種變化的周期又大致與月亮的圓缺相一致,因而有“月事”、“月經(jīng)”之名。嫦娥奔月神話體現(xiàn)了原始人思維深處對生命力的崇拜,同樣也正是這種期望豐收與多子多孫的內(nèi)在動力推動了嫦娥神話的不斷豐富、發(fā)展及轉換。

據(jù)《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記載,漢初人口極其匱乏,“大城名都散亡,戶口可得而數(shù)者十二三。”《漢書?食貨志》說:“民失作業(yè),而大饑謹。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辫b于這種情況,漢代統(tǒng)治者采取了鼓勵人們生育的政策,以彌補秦末戰(zhàn)亂帶來的人口匱乏,漢代出臺很多獎勵生育的政策,至東漢時更是如此,所以漢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下詔:“人有產(chǎn)子者復,勿算三歲。今諸懷妊者,賜胎養(yǎng)谷人三斛,復其夫,勿算一歲,著以為令?!痹黾尤丝诔蔀闈h代的主導思想。

漢代陰陽五行思想盛行,人們將世間萬物分為陰陽兩部分,天為陽、地為陰,男為陽、女為陰,日為陽、月為陰。《淮南子?天文訓》:“日者陽之主、月者陰之宗也。”后漢張衡《靈憲》曰:“月者,之宗,積而成獸,象蛤兔焉。陰之類,其數(shù)偶?!备蚣大蛤?兔為玉兔。漢代畫像中月的形象每每與蟾蜍聯(lián)系在一起,月為之宗,月中蟾蜍便是的代表。早在新石器時代,人們就在蟾蜍身上寄托了對于生殖的渴望。青海樂都縣柳灣出土的一件馬廠類型有女像的彩陶壺,此壺正面是女像,背面是蛙肢紋,兩側各有抽象蛙腹紋。女像的面容被置于陶壺頸部,身軀上的乳房、臍窩、均在器腹部位有明顯而突出的強調,雙手捧腹,腹部渾圓、雙腿細瘦。這種女像與蛙紋的有機結合,很明顯地告訴人們,蟾蜍與女性與生殖都有密切關系。從表象上看,蛙的肚腹和孕婦的肚腹相似,一樣渾圓而膨大;從內(nèi)涵來講,蛙的繁殖能力很強,產(chǎn)子繁多,一夜春雨便可育出成群的幼體。這對于渴望種族繁衍的古人來說,無疑具有很大的誘惑力,嫦娥奔月之后化為蟾蜍從另一個方面代表了漢代人對蟾蜍的生殖崇拜。

四 嫦娥奔月神話的演變反映了世人對于美好理想的向往與追求

在先秦兩漢的記述中,月宮一直作為嫦娥竊藥后化身蟾蜍的棲身之處,月宮清光冷輝中其蕭索、凄寒之狀可以想見,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嫦娥被丑化、異化的形象又得以凈化、美化。到了漢魏六朝時期,文人們就開始在繼承漢代故事情節(jié)的基礎上,逐步改造嫦娥“月精、蟾蜍”的丑陋形象,這種變化明顯地表現(xiàn)在六朝歌詠之中。如:六朝謝莊的《月賦》有“引玄兔于帝臺,集嫦蛾于”的句子,這是說嫦娥已側身于天帝的宮廷;南朝的徐陵在《玉臺新詠?序》中道“麝月娥競爽”,是以月色的皓潔襯托嫦娥的嬌美。到了唐代,詩人們開始對嫦娥表現(xiàn)出既埋怨又同情乃至喜愛的感情。諸如此類的詩句有李白《把酒問月》中的“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杜甫的 “斟酌娥寡,天寒耐九秋”(《月》);李商隱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霜月》)等等。宋代韓駒《念奴嬌?月》云:“喚起嫦娥,撩云撥霧,駕此一輪玉,桂華疏淡,廣寒誰伴幽獨?!钡拇_把嫦娥寫得凄婉動人。嫦娥奔月神話既然已認定嫦娥入月不能回歸,于是在詩人文士的筆下,更多的是對嫦娥在月中的處境表示關切與同情。而中國素有自古紅顏多薄命的慨嘆,于是,嫦娥便在文人墨客的反復吟詠中成了孤幽美人的杰出代表。諸如此類文字給世人描繪出一個呈現(xiàn)在如水月光之中的容顏秀美、體態(tài)婀娜的“仙女”形象,嫦娥成為溫柔、美麗、善良等美好形象的象征。

當然,嫦娥奔月神話的演變不僅表現(xiàn)在嫦娥形象的藝術化和豐滿化上,還表現(xiàn)在月宮的添丁加口,逐漸變得熱鬧非凡、富麗堂皇上。在嫦娥奔月的神話里涉及兩種動物,前有蟾蜍,后有白兔?!痘茨献印氛f嫦娥“托身于月,是為蟾蜍,而為月精”;月中有兔的記載,首見于屈原的《天問》:“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唐段成式《西陽雜俎》說:“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chuàng)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痹聦m中首次出現(xiàn)了吳剛伐桂的內(nèi)容。嫦娥奔月神話在唐代的仙話化過程中,“唐明皇游月宮”系列是特別值得注意的。唐明皇所游之月宮,已名之為“廣寒清虛之府”,其中 “宮殿往來無定”,更有“仙人道士乘云駕鶴往來若游戲”,又有仙女素娥數(shù)百,或“紫練霓衣,舞于廣庭”,或“皓衣乘白鸞笑舞于廣庭大桂樹下”,個中美景連盛世唐明皇都流連忘返,其瓊樓玉宇之盛況可想而知。

古往今來,嫦娥因月而雅潔,月因嫦娥而增輝,嫦娥已成為美麗溫柔的化身,再也不是幽怨孤棲而搗藥不止的蟾蜍和玉兔,嫦娥奔月神話的演變過程,反映了中華民族對月亮的探索精神和豐富想象力。那些不勝枚舉的關于月亮的華美辭章,不正是人類以審美眼光審視月亮的心靈結晶嗎?

參考文獻:

[1] (南朝)蕭統(tǒng):《文選》,中華書局,1977年。

[2] 《山海經(jīng)》,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3] 王步高:《唐宋詩詞鑒賞》,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4] 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中華書局,1958年。

[5] (南朝)范曄:《后漢書》,中華書局,1965年。

[6]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篇2

2007年南京師大何永康教授“打撈及格作文”之事成為作文討論熱門話題。呼喚質樸、真實的“生態(tài)作文”,成為教師在新課程下作文教學新視野、新方法、新標準的熱切期待。

來自一份問卷調查的問題

筆者前一陣參與了張家港市進行的一次“關于初中作文教學現(xiàn)狀的問卷調查”。問卷對初中作文教學的“指導思想”、“教材”、“訓練重點”、“命題”、“指導”、“素材”、“賦分”、“評語”、“講評課”、“競賽和投稿”等方面作了全面調查,并廣泛征集一線語文老師在作文教學中的困惑以及現(xiàn)在的作文課堂有哪些現(xiàn)象是違背生態(tài)寫作規(guī)律的。此項活動只要求參與問卷的老師據(jù)實回答。因此,此項調查具有很高的真實性。從部分老師的問卷來看,目前初中作文教學顯示了積極的生態(tài)建設氣象:“指導思想”鮮明,注重“以學生自主寫作為主”;作文指導方法不拘一格;以“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和感受”為寫作素材;評分、評語多以發(fā)現(xiàn)優(yōu)點和鼓勵為主;多給予學生體驗成功的機會,鼓勵學生投稿等。

但不難看出,目前初中作文教學還存在一些共性的問題:“作文教材”缺乏結合本校學生實際為依據(jù)的系列性,存在以經(jīng)驗為主的隨意訓練和以中考作文為主的應試訓練的傾向?!白魑拿}”雖然考慮學生生活實際,但基本還以“教師命題”和“備課組統(tǒng)一命題”為主要形式;“訓練重點”存在明顯的偏差,而“以考場作文寫作技巧訓練為重點”尤為突出。重視作文結構和語言藝術化為典型的實戰(zhàn)演練,輕視非智力因素情商興趣意志的養(yǎng)成,忽視情感培養(yǎng)的人文化。

而教師的困惑也比較集中地反映了作文教學的實情:語文教學課時間緊任務重,作文教學難以充分開展;學生寫作素材的來源仍是主要疑難;不少教師對評改的有效性提出了質疑。

關于“生態(tài)作文”單元教學改革的思考

結合本人進行的生態(tài)作文單元教學的實驗,本文以蘇教版課標教材七年級上第五單元“關注科學”為例來談談“生態(tài)作文單元教學”的設計。

一、經(jīng)濟的教材創(chuàng)生系統(tǒng)――深挖文本,高效利用語文教科書的可用資源

“文以載道”的觀念仍然支配著現(xiàn)行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與“輕”:重語文教材改革,輕寫作教材建設;重閱讀教學,輕寫作教學;重考場作文技巧的訓練。輕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作文是語文試卷的主角,但作文拉不開語文成績的分數(shù),作文教學在某些語文課堂只是閱讀的后綴,“寫”成為“讀”的副產(chǎn)品。新課程倡導學生寫富有生活質感和個性特點的作文;現(xiàn)實是“中考滿分作文”讀物充斥課堂,寫作命題唯考是從。究其原因,客觀上是寫作教材跟不上語文新理念,主觀還是教者對寫作研究的缺失。

單元整體教學這一語文教材編排方式,使學生能從不同文體、不同角度、不同表現(xiàn)手段中學習語文,認知生活。目前,人教版、蘇教版等多套教材均使用單元整體教學這一編排形式。如果我們能深挖語文教材,結合本校學生實際,完全可以進行有本校乃至本班特色的作文訓練。

“關注科學”這一單元有四篇文章。我們根據(jù)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所學課文分別設計了不同的寫作話題供學生選擇。《斜塔上的實驗》-《斜塔實驗的前夜》(小劇本)《我的新發(fā)現(xiàn)》;《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小事不小》;《宇宙里有些什么》-《火星移民的生活》《超人牛郎織女傳》;《二則》-《環(huán)保在我家》《我是小小設計師》等。從實際效果來看,學生興趣甚濃。本單元教材寫作要求是“簡單地說明小制作”,因為有了前面的小練筆做基礎,學生的單元寫作既有了傳達科學思想的要求,又有了寫作的興趣。

二、科學的寫作認知系統(tǒng)――探尋規(guī)律。有序構建生態(tài)作文教學與訓練的實用序列

寫作目前是從屬于語文的子科目,在日常教學中寫作缺乏科學的認知系統(tǒng)。在認知過程中,個體新的感知與已形成的認知結構發(fā)生相互作用,從而影響對當前事物的認識?,F(xiàn)代認知心理學派認為,學習是認知結構的組織與重新組織。他們既強調已有的認知結構和經(jīng)驗的作用,也強調學習材料本身內(nèi)在的邏輯結構,即知識結構。兩者相輔相成。寫作如果僅存寫的實戰(zhàn)訓練,而缺乏科學的認知系統(tǒng)做指導,就無法構建學生新的寫作認知結構。《斜塔上的實驗》屬于敘事類的人物傳記,《斜塔實驗的前夜》(小劇本)《我的新發(fā)現(xiàn)》就是根據(jù)文章重點把“敘事”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隨筆訓練點?!妒挛锏恼_答案不止一個》是初中生首次接觸的議論文,知識訓練點自然落在“一事一議”的議論文程式上。因此拓展出《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尋求第二答案》(改寫課文事實論據(jù))?!队钪胬镉行┦裁础芬彩菍W生第一次接觸的說明文,知識點應落實在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上,所寫文體不妨設計學生比較感興趣的《火星移民的生活》《新“嫦娥奔月”》等?!?夢溪筆談>二則》是文言文,側重于敘事,為了避免與“敘事訓練”點重復,寫作知識側重于“創(chuàng)意敘事練習”,如《環(huán)保在我家》《我是小小設計師》等。最后再完成單元,“說明文”練習,知識點有所側重,又豐富多彩,這樣的訓練才會是有效,才會高效。

生命、自主――“生態(tài)園”里最生動的元素。

“真實”、“生活”、“情感”、“表達”、“自己”、“習慣”,是“語文課程標準”寫作部分的幾個高頻關鍵詞。如果我們對此進行再組裝,就能發(fā)現(xiàn)新時作要求與寫作的真諦:寫自己的真實生活、真實情感,寫作是表達自己的習慣?!皩懽鞑皇且环N職業(yè)”,只是一種技能。寫作訓練的最終目的就是讓每個人具備這樣一種“能表達,會交流”的生活能力。

一、開放的鮮活的生命工程――突破瓶頸,消除寫作困惑――寫什么――激發(fā)寫作興趣

作文訓練最根本的是出路問題。很多師生在寫作上的困惑是“沒得寫”、“寫不出”,這其實是不知道寫什么,不知道朝什么方向寫的問題。如果學生寫作文思如泉涌,寫作就不成問題。因此能否突破寫作瓶頸。消除寫作困惑,關鍵在于學生的寫作動力能否被激活。

寫什么――行為即生活。當學生意識到并真切地體驗到自己的日常行為也是作文的材料,并且是最佳的作文素材時,作文就不再是無米之炊了。寫進作文的材料立即變得豐富多彩:上學路上所見,課間活動的思考,課堂寫真,宿舍生活。自己、父母、老師、同學都寫進了作文并成為文章的主角。生態(tài)作文一掃沉悶的空氣,隨之而來的是真實的生活、自己的生活、富有質感的學生生活。

怎么寫――說話即寫作。在實驗班學生都牢記兩句話:“說自己最想說的話,說別人最想聽的話?!睂懽骶褪怯霉P與別人交流,“說自己最想說的話”能保證自己的作文有真情實感,因為

是自己對生活的所聞所思,因此,才會給別人啟迪?!罢f別人最想聽的話”,就是讓自己的幸福與別人分享,讓一雙眼的觀察去擦亮另一雙眼,讓一顆躍動的心去啟動另一顆心。

二、民主的集體評價引領――打破權威,組建富有活力的集體評價機制

“語文課程標準”無論在閱讀方面,還是在寫作方面都“重視對寫作的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tài)度的評價,如是否有寫作的興趣和良好的習慣,是否表達了真情實感,對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應予鼓勵。”傳統(tǒng)的作文評判,老師對優(yōu)秀作文一直是單向資格認定,學生沒有話語權。

生態(tài)的作文評價應該沒有思想的鉗制,每個學生都可以真實地寫作和自由地表達,寫出真我,真實的“我”可以平等地與師生交流自己的思想。我們在這一理念的基礎上建立了“教師示例評價為指導,小組合作交流為主體,典型作文資源共享”的評價機制。教師從幕前退到了幕后,讓學生唱起了主角。這種評價機制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表現(xiàn)欲”,又斷絕了寫作“倦怠癥”。作文評價成立民主生活會,經(jīng)驗交流會?!捌湮墓残蕾p。疑義相與析”。評改同學的作文,能抓住優(yōu)缺點,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辨證思維能力,學會一分為二地看問題。作文評價課成了學生最“心儀”的課程,也是最為“心動”的課程。

三、自主的社團管理機制――開展作文實踐活動。培養(yǎng)寫作習慣,催生優(yōu)秀作文

“語文課程標準”中寫作部分要求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參與意識”和“責任感”,因此策劃寫作實踐活動、成立以班級為單位的文學社和報社,對養(yǎng)成學生“關心生活、體驗生活,不斷積累人生體驗”的習慣具有重要意義。

班級報社是班級文學社的寫作實踐園地,《班級作文快報》學生自己命名,每期稿件自己組織,文學社成員組織評選錄用,再由責任編輯負責校對修改,美編人員負責編花和插圖。每期報紙出版都將是班級大事,都會在班級新聞播報中播出。

開展社團形式的班級作文實踐活動,學生能真實、負責、自信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情感,體驗表達的愉悅。指導報社編輯掌握參考資料的使用方法,分清資料的信度和效度,規(guī)范地引用參考資料,養(yǎng)成使用規(guī)范語言、勤動筆多修改的習慣,有針對性地進行縮寫、擴寫、改寫和續(xù)寫,能借助語感、語法、修辭等手段,使文章通順流暢并增加表達效果。要求報社記者積極地去感受日常生活,寫隨感文章;感受社會生活,寫新聞稿件,在表達中充分展示個性。針對學校、班級大事學會寫專題報告或小論文,用事實支持觀點,內(nèi)容準確,資料來源可靠。

四、和諧生動的寫作氛圍――協(xié)調關系,形成特定的個性化作文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