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雪花范文

時間:2023-03-25 11:23: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生如雪花,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生如雪花

篇1

人生總有諸多的不盡人意,體制的改革,人員的調動,如亂麻般填充著這個行業(yè)人們的心。

六月的驕陽努力釋放著它那火辣,無情的把光熱投向走在路上的文兮,銀白色的自行車似乎載不動夏日的愁悶,大大的遮陽帽下汗珠兒點點。工作單位還是遠了,行在路上,22歲的心靈裝滿了無奈與憤懣。

報到第一天,簡短而無聊,人事關系簡單,12個人的一個小團體,沒有什么新奇,也沒用什么讓人討厭。煩躁的心經歷了正午艷陽的籠罩,也終于如此時的夕陽般漸漸失去了熱度,清涼起來。

以后的日子里云淡風輕,與同事逐步了解,親密。他,也便在這時走進了文兮的視線。一個愛皺眉的男人,緊鎖的眉宇間不知藏有多少秘密。青春的夢里,有誰似一只雨后的蜻蜓,點過文兮的心湖,便以漣漪作裙,有誰煽動著羽翼呼呼響在耳畔,又漸飛漸遠。

人與人之間必定是有著千絲萬縷的前因后果,所以跋涉而來,有時只為一次擦肩。但往往無數(shù)次的邂逅終成陌路,而一次擦肩必定回頭。回頭,也許伊人翩然,令你怦然心動;回頭,也許身姿迷離,恍若前世舊識。也許冥冥中早已注定了文兮與他的這種牽牽絆絆。

篇2

一、明確學習化學的目的

通過初中化學課的學習,初三學生不僅能學到初中階段系統(tǒng)的化學基礎知識,受到辯證唯物主義思想、中外化學家的愛國主義思想、行為和對科學的不斷進取探索、創(chuàng)新的科學態(tài)度及嚴謹學風的教育,而且還能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能力和自學能力,為今后學習高中化學及其他科學技術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課前要預習

上課前,一定要抽出時間自覺地預習老師第二天要講的內容。學會先預習,后聽課這種良好的學習方法。

三、聽好每堂課

聽課是學習過程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是學會和掌握知識的主要途徑。課堂上能不能掌握好所學的知識,是決定學習效果的關鍵。如果在課堂上能基本掌握所學的基礎知識和技能,課后復習和做作業(yè)都不會發(fā)生困難;如果上課時不注意聽講,當堂沒聽懂,在課堂上幾分鐘就能解決的問題,課后可能要花費幾倍的時間才能補上。

四、認真記好筆記

要學好化學,記筆記也是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記筆記除了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聽課的效率外,對課后復習也有很大的幫助。所以,要學會記筆記,養(yǎng)成記筆記的好習慣。因此,在認真聽講的同時,還應該記好筆記。

五、認真觀察和動手實驗

首先,在課堂上要認真觀察老師所做的每一個演示實驗的操作和實驗現(xiàn)象。其次,要上好學生實驗課,課前必須進行預習,明確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和操作步驟。

六、認真完成作業(yè)

做作業(yè)是練習的極好機會,是鞏固知識的重要手段之一。學生一定要親自動手做,絕不能抄別人的作業(yè)。每節(jié)課后習題和每章課后復習題一定要認真完成,不能馬虎。做作業(yè)要在復習好以后做,才能事半功倍。一定要主動地、獨立地完成每次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多思多問,不留疑點,并盡可能地把做過的作業(yè)都記在腦子里,因為沒有記憶就沒有牢固的知識,只有用心記憶才會熟能生巧,才能在勤練的基礎上“巧”起來。

七、學會閱讀課本

讀書一般分為粗讀和精讀。精讀主要用于課后復習,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鞏固,使知識系統(tǒng)化。精讀時要在理解概念或公式以及全文的基礎上,剖析具有關鍵性的字詞,強化對關鍵字詞的認識。

八、參加化學課外活動

篇3

新資源;課外活動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1)

09(A)―0045―01

生物學是自然科學中的一門基礎性學科,與農業(yè)、醫(yī)學、環(huán)境保護和日常生活等許多方面都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新課程倡導教育教學要根植于學生生活的土壤,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使課堂教學從一味地拓展知識轉向回歸生活。生物教學要注重與自然、社會的聯(lián)系,讓學生的學習生活與現(xiàn)實生活有機融合。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課堂情境,挖掘生活中的教學資源,開展知識與技能有機結合的課外活動,讓生活問題走進課堂,讓生物知識走出教室,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知識的樂趣。

一、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課堂情境

知識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文化背景下,利用資料通過意義建構而逐漸獲得的。教師是引導者,教學過程就是為學生提供學習環(huán)境,因此,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是必要的教學措施之一。筆者在教學中,經常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捕捉貼近學生的生活素材,創(chuàng)造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活動。例如,課前引入學生經常能見到的釀糯米酒、飯菜變質、潮濕種子堆放久了變熱現(xiàn)象等。

二、尋找和利用課程新資源

生物學包含的內容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生產實踐、生態(tài)環(huán)境都息息相關,教師要善于把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日常生活聯(lián)系起來,架起知識與生活間的橋梁,讓學生感受生物學知識的生動與鮮活。農村學生與大自然有過親密的接觸,自然界中的花草樹木、蟲魚鳥獸等都是初中生物教學的豐富資源。筆者在使用好生物教材的同時,選取和利用課外資源,將生物教學生活化,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推動了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三、精心組織好生物課外活動

篇4

關鍵詞: 數(shù)學教學突破難點生活化

數(shù)學與生活息息相關?!稊?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應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去,以體會數(shù)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那么如何使數(shù)學教學生活化呢?筆者從教學中總結出以下幾點: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

相關研究表明,貼近學生生活的學習內容易被學生接受,類似的學習場景易被學生感知,并能促進知識的遷移。在中學數(shù)學教學中,我們要積極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學習情景,充分發(fā)掘教材并注意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創(chuàng)造性地把教材中的數(shù)學問題轉化成生活問題,以顯現(xiàn)數(shù)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筆者在執(zhí)教蘇教版第七冊《可能性》時,就設計了這樣的問題:

教師:(在盒子中放入3個黃球、3個白球)我在盒子中放入3個黃球、3個白球,讓幾位同學摸,一定能摸到黃球嗎?

學生:不一定。

教師:(只放3個黃球)若只放3個黃球呢?

學生:一定摸到黃球。

教師:(只放3個白球)若只放3個白球呢?

學生:只可能摸到白球,不可能摸到黃球。

教師:生活中有許多可能性的問題,如買獎券,明天的天氣情況,足球比賽的結果等。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事物發(fā)生的可能性。這樣就很自然地導入新課,從而激發(fā)學生興趣。

又如在教“科學計數(shù)法”時,我首先問學生:“徐州是歷史文化名城,2008年旅游業(yè)收入近10億元,你知道10億有多大嗎?”學生熱烈討論?!澳敲凑l還在其他地方見過這么大的數(shù)嗎?”這種談話方式學生很容易接受。提到本地的有關數(shù)據(jù),學生自然感到既親切又自豪,我再從旅游收系到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的類似的大數(shù)。這樣的引入自然、親切而又貼近生活,為學習新知創(chuàng)設了一種民主、科學、和諧、愉快的學習情境。這種生活化、趣味化的情境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習成為一種樂趣,成為學生的一種自覺行為。

二、教學寓于實踐

數(shù)學來源于實踐,學習數(shù)學應該還要回到實踐中去。比如,用測角儀測量學校旗桿,找生活中的幾何圖形哪些具有穩(wěn)定性,調查班級同學的愛好等。講授數(shù)學知識時,只有讓學生回歸到社會實踐中去,才會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習的效果才能提高。新課程改革也非常強調這一點,所以我們不要吝嗇時間,不要怕影響教學進度,務必拿出一定的課時,多上一些數(shù)學課外活動課、數(shù)學建模課等。教師要與生活多聯(lián)系,要帶領學生走向社會、走向生活。初中數(shù)學里面關于存款利息方面的應用題一直是個難點,講授這一節(jié)之前,我讓學生在家長陪同下到銀行去存一次款,順便請教銀行職員有關利息方面的知識。結果經過實踐之后,由于他們有了先前的知識儲備,課上得異常順利,氣氛很熱烈,效果也很好??梢?數(shù)學教學要融入實踐,這樣才能走出脫離實際、紙上談兵的尷尬處境。

三、借助生活經驗,突破教學難題

學生的頭腦中已經積累了很多生活經驗,而這些經驗對于許多數(shù)學問題的解決起著莫大的作用。我們在實際教學中,要努力把數(shù)學問題置于實際情境中去,幫助學生利用生活經驗來解決數(shù)學問題。

我在教《用一元二次方程解決問題》這一課時出了這樣一道題:某旅行社組團去天湖旅游,收費標準為:如果人數(shù)不超過30人,人均旅游費用為800元;如果人數(shù)多于30人,那么每增加一人,人均旅游費用降低10元,但人均旅游費用不得低于500元。甲公司分批組織員工去天湖旅游,現(xiàn)計劃用28000元組織第一批員工去旅游,問這次旅游可以安排多少人參加?

這道題對于初中生還是很有難度的。于是我就讓他們回憶自己旅游的經歷,想一想如果碰到這樣情形怎么安排才最省錢?隨后他們就借助已有的經驗互相討論起來,結果不一會兒他們就得出安排的人數(shù)應大于30人,問題隨之解決。在突破難題的同時,學生也從中感受到了數(shù)學問題生活化的樂趣。

四、生活問題數(shù)學化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問題看似復雜無緒,但是若用數(shù)學眼光去思考則迎刃而解。例如筆者在初三復習課上曾經提出這個問題:甲乙兩人都想買一本某種詞典,到書店后,發(fā)現(xiàn)書架上只有一本該詞典,而兩人都想把書讓給對方買,于是兩人為此發(fā)生了“爭執(zhí)”。最后商定用一枚分別標有數(shù)字1、2、3、4的正四面體骰子來決定誰先買。若甲贏,則乙買;若乙贏,則甲買。具體規(guī)定每人擲一次,若甲擲得的數(shù)字比乙大則甲贏,若甲擲得的數(shù)字不比乙大則乙贏,規(guī)則是否公平?這是一個實際生活問題,若是直接判斷的話確實很難。我說:“大家看看這個生活問題是不是可以數(shù)學化?”“畫樹狀圖。”嘴快的同學說。于是大家就畫起了樹狀圖,很快有的同學就得到了正確答案。他們都為自己解決了這樣的問題而興高采烈。通過運用所學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學生會感到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確實是息息相關。這樣,既能復習所學的知識,又能開闊學生視野,使學生體驗數(shù)學的實用性,一舉多得。

總之,作為一個教師,必須在數(shù)學教學中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充分發(fā)掘現(xiàn)實生活與數(shù)學教學相關的問題,以便給學生創(chuàng)造充滿情趣的教學環(huán)境,引導學生學會用數(shù)學的眼光觀察和分析事物。更重要的是,教師應使學生感受到生活與數(shù)學的密切聯(lián)系,讓學生真正做到從生活中“做中學”,使數(shù)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問題數(shù)學化,真正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實驗激發(fā)興趣,對比幫助理解,密切聯(lián)系實際生活生產,引發(fā)主動探究

【正文】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边@句話的意思是,知道很多的不如喜歡(想)去知道的(好奇的人),好奇的不如以知道更多知識為樂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你對一門科目產生了興趣之后,自然會用心學習,潛心鉆研,從而學得比別人好。這個道理很多老師都明白,但是怎樣設計教學情境、如何靈活駕馭課堂教學過程、運用哪些手段活躍課堂學習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由衷的喜歡化學、全身心的愛上化學,從而學好化學呢?在此,我根據(jù)從教初高中化學十幾年的教學經驗,提出如下一些建議,希望能給各位同行帶來一點啟示。

一、靈活利用各種形式的實驗,通過視覺、、味覺、聽覺、觸覺等各種豐富的感受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這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保證課堂演示實驗的成功是引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熱情的第一步。課堂演示實驗的明顯現(xiàn)象可以幫助教師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這種基于化學實驗現(xiàn)象而產生的直接注意進行合理的引導,就能將學生對化學無意的、短時效的關注,轉化為長期的、有意的注意。因此,為保證每一次演示實驗的成功,教師在課前最好在化學實驗準備室中提前檢測以下將要演示的實驗,對演示過程中出現(xiàn)的狀況應通過改進設備、更換藥品等方法及時處理,從而保證課堂演示實驗的圓滿成功。比如在第一單元課題3《走進化學實驗室》“物質的加熱”專題的教學中,不少老師在演示課本22頁實驗1-10時,會遇到硫酸銅溶液滴入氫氧化鈉溶液沒有白色沉淀產生,或是加熱氫氧化銅藍色沉淀時沒有黑色物質產生的情況。這其實是因為氫氧化鈉溶液變質、或是兩種溶液濃度大小不相符造成的。如果在課前進行了嘗試,在課前發(fā)現(xiàn)了問題,通過重配溶液、調整濃度,就能很好的解決這種意外,在完美的演示實驗現(xiàn)象的輔助下輕松地完成教學任務。

2、充分利用學生探究實驗,讓學生在自己動手探究的過程中體會成功的樂趣,從而對化學產生更濃厚的學習興趣。在學生進行學生實驗時,要對學生進行基本操作的及時指導,規(guī)范其實驗操作方法,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實驗習慣。鼓勵學生勇于動手,讓其對化學可能存在的危險性有正確的認識,更要讓他們在自己動手的過程中體會化學的趣味。

3、重視課本上的家庭小實驗,利用小論文、小制作等多種形式,促使學生主動利用家庭中可以獲得的工具和藥品,完成化學探究活動,培養(yǎng)、發(fā)展其用化學眼光觀察、思考、探求世界的能力。比如指導學生課外進行“自制檸檬水”、 “瓶吞雞蛋”、“魔水多變”等實驗,引起了學生很大的興趣,不僅使得學生的實驗方法、實驗技能、實驗探究的能力得到了提高,還讓他們深刻體會到化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既能幫助他們理解初中所學的化學知識,又能為他們今后更高層次的學習化學、學好化學奠定了基礎。

二、巧妙進行對比、圖形等多種模式,幫助學生能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淺顯道理理解一些抽象的化學概念,從而體會到學有所得的成功感,堅定進一步學好化學的決心和信心。通??刹捎玫姆椒ㄓ校?/p>

1、化學規(guī)律化為詩。

學生在學習語文時經常需要背古詩,我們在教授常見元素的化合價時,也可以將常見元素的化合價總結成七律的形式:“氟氯溴碘負一價,氫鉀鈉銀正一價,鈣鎂鋇鋅正二價,三鋁四硅五氮磷,一二銅,二三鐵,氧硫常顯負二價,單質化價均為零?!蔽鍌€常見原子團的化合價可以這樣記:“負一硝酸氫氧根,負二硫酸碳酸根,正一價的是銨根?!睂W生記熟這兩首詩,利用化合價書寫化學式,或是判斷化學式寫的是否正確就有據(jù)可依了。

2、化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現(xiàn)象巧類比。

比如我在進行“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與濃溶液、稀溶液的關系”的教學時,為了更好地讓學生理解為什么“飽和溶液不一定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濃溶液不一定飽和,稀溶液不一定不飽和”,舉了不同的人吃飯多少與是否吃飽的例子。林妹妹體弱多病,一頓飯吃半碗米飯可能就飽了,而豬八戒一頓飯吃個十碗八碗的可能才夠塞牙縫。由此可見,吃得多不一定已經吃飽,吃的少不一定沒飽,吃多少才飽取決于飯量的大小。同理,溶解了多少與是否飽和也不是正比關系,溶液的飽和與否取決于溶解度的大小。

將化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現(xiàn)象進行類比、與學生已掌握的其他學科知識相類比,不僅會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還能使學生認識到不同學科知識間的相互聯(lián)系、相互滲透,避免或糾正他們的偏科思想,使他們更深刻的認識到化學與生產生活中多種現(xiàn)象的相通及相關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使其更好的認識和學好化學。

3、巧用諧音助記憶。

在電解水實驗教學過程中,經常有學生記不清正負極的氣體到底是哪種,此時教師可以妙用諧音,百行孝為先,兄弟姐妹都應“爭養(yǎng)父親”――正氧負氫。在量筒使用方法的教學中,對于仰視或俯視會造成的誤差,最好是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畫圖方法,但對于數(shù)形結合能力較差的學生,可以為他們總結出“仰多俯少”的規(guī)律,因為一般人都會覺得“仰”臥起坐好做,能“多”做幾個,“俯”臥撐難做,只能“少”撐幾個。

4、巧用圖形,意形結合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

比如在第二單元《氧氣的性質》的教學中,關于化合反應和氧化反應的關系,不少學生都理不清。這時可借助圖示來說明:

通過圖示,學生可以清楚明白的看出:化合反應不一定是氧化反應;氧化反應也不一定是化合反應

三、注意化學與生產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讓學生充分深刻地認識到學好化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能夠快樂主動地去探求更多的化學知識。陶行知說:“學習有了興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

總而言之,只有在化學教學中做到能讓學生“通過化學認識世界、利用化學改善生活,從生活中學習化學”,才是真正的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讓學生愛上化學,從而學好化學。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化學 自學能力 在思考

高考將“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作為化學科高考考查的能力要求,尤其側重考查學生的自學能力,這樣的試題占了相當大的比例;比如信息給予題,其考查目的就是學生的自學能力。人的一生中,各方面的知識、信息和環(huán)境瞬息萬變,要想適應,就得有較強的自學能力,高考就是對這種能力強弱的檢測。所以,我們非常有必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對高考生進行自學方法和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通過學會而又達到會學。根據(jù)學科特色,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來提升高中學生化學自學能力。

1.引導學生重視閱讀、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質量

閱讀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是學生主動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抓好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礎的方面。閱讀能力是自學過程中最基本的能力,是獲取自學能力的鑰匙和基礎,也是他們今后深造、走向成功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教師要精心指導學生讀書,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徹底改變學生不讀書和不會讀書的狀況。

1.1預習階段閱讀: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要擬定預習提綱,在預習提綱中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預讀,學生邊讀書邊思考。同時,準備一些與相關知識點和考點的習題,讓學生解答,及時了解學生薄弱環(huán)節(jié)和疑難問題,以便上課時有針對性的去分析和突破重、難點。

1.2課堂細讀:老師有目的地引導學生仔細閱讀研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比如“四同”、電離與電解、電離度與轉化率、電離與水解的各種影響因素,等等。要學生研讀出它們的區(qū)別,做到真正的理解和應用。 

1.3課后再讀:遺忘規(guī)律理論提醒我們,必須及時讓知識盡快再現(xiàn)。所以,老師指導學生在課后及時將所學內容再通讀一遍,在閱讀中理順知識形成網(wǎng)絡,比較、歸納和總結;搞清各部分內容的內在聯(lián)系,使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既可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問題的能力,又可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牢固記憶,降低遺忘率。

1.4考前重點讀:在每次大考前,教師都應該指導學生對自己存在的疑點重點閱讀,及時地進行查漏補缺;尤其是平常收集的“錯題集”,考前拿出來重點閱讀;對高考熱點內容進行重點閱讀。

2.引導學生正確處理信息以提高自學能力

教學理論告訴我們知道:教學就是使學生學習信息,并提高信息處理能力的活動。因此教師在評講習題的應有目的地引導學生每做一道題,都要認真地想一想,這道題涉及了哪些知識點、概念、原理,解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什么?這道題考查的意圖是什么?除了這種解法以外,還有沒有別的解法?這些解法中哪一種最簡捷、最恰當?如果時間允許,每做一道作業(yè)題,都堅持一題多解和一題多想,多動腦筋,把題目鉆研得深些,從表面上看題目做得少了,做得慢了,但實際上卻是做得多了,做快了,自學能力也提高了。

在高考試卷中,考查自學能力的主要題型是信息遷移題,以接受汲取信息—組織整合知識—分析思考問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為運行機制。高考試題要求學生具備敏捷地接受試題所給的信息的能力,將試題所給出的信息與課內學習中所獲的知識相結合來回答問題的能力,在分析、評價的基礎上應用信息的能力。這類題在題干中給出解題所需的新知識、新情景、新方法等新信息,它要求學生在考場上獨立完成現(xiàn)場自學,接受新信息,將信息進行有效提取、加工、聯(lián)想、類比等處理,并與原有化學知識銜接,進而遷移、創(chuàng)造、解決新問題。這類題目陌生度高,有利于公平競爭,能抑制“題海戰(zhàn)術”,能較高層次地考查學生的自學能力。新信息的破譯關鍵在于:信息變化點的尋找。信息遷移題的破譯則在于:新信息的辨認與使用,加之牢固的基礎知識。在認真剖析新信息、找出變化點、明了新信息貢獻基礎上,即可以把一個個未知的很高深的知識化為一種模仿。經過訓練提高了對新信息的辨認能力,便可預知未來,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3.指導學生學會不斷加強自學能力

在高考的整個備考過程中,學生學習的困難、周圍外在環(huán)境的影響、內心的情感焦慮等等都考驗著他們的意志力,同時,也對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有很大的影響,所以老師要加強指導,教會他們不斷心理暗示鼓勵自己,增強意志力,不斷地加強自學能力,去爭取自己最大的成功。

篇7

一、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營造輕松課堂氛圍

輕松的課堂氛圍,是學習數(shù)學的前提,它能夠放飛學生心情和放飛學生思維。由此,教師在數(shù)學教學中需要注重學習氛圍的營造。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以學生熟悉的情境為學習背景,拉近學生與數(shù)學的距離,讓學生能夠以較為輕松的心態(tài)、自由的思維學習數(shù)學知識。

例如:在教學“時、分、秒”時,為了讓學生對時、分、秒理解得更加深刻,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生活化情境:爸爸約小明一起去跑步,對小明說:“我們來比一下,看誰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今天的跑步任務,最先回到家,現(xiàn)在是北京時間6點5分,比賽開始?!毙∶鞴钠饎蓬^開始跑步,但當回到家的時候,發(fā)現(xiàn)爸爸早已到家。爸爸對小明說:“我都已經等了你5分45秒了,我用了1小時3分30秒的時間完成了今天的任務。既然,你輸了,那我就來考考你,你一共用了多少時間呢?在比賽之前我說了時間是6點5分,你可以再猜一猜我回到家的時候是幾點呢?”爸爸的問題把小明弄的不知所措。學生們開始積極的思考,并結合自己跑步的經驗來幫助小明回答這些問題。一名學生回答:我自己畫了一塊表,算出了小明的爸爸回到家的時候是7點8分30秒。

教師通過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不再陌生,使學生在熟悉的環(huán)境氛圍下,輕松愉悅地學到更多的數(shù)學知識。

二、開展生活化活動,豐富學生學習內容

如今的教育教學中,課堂這一學習場所,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資源,為學生開展生活化活動,讓學生從生活實踐活動中體驗數(shù)學知識的生成,感受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挖掘數(shù)學真正的魅力。

例如:在教學“認識圖形(二)”時,在引導學生認識一些圖形時,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不再局限于課堂這一場所,而是將學生帶出課堂,為學生開展生活化活動,讓學生能夠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體驗數(shù)學。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校園中,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我們所學的一些圖形,比如有哪些建筑的構造是長方體、圓柱、錐體等。你們邊觀察邊做筆記,最后將你們所觀察的整理出來,回到教室展示出你們的成果。學生們走出教室,來到校園中都非常的興奮,學生看到校園中的柱子,是圖形中圓柱;教學樓的形狀居然是長方體圖形。學生們都很積極地尋找。在活動的過程中,學生會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如此之廣泛,充分感受到數(shù)學的偉大。

教師為學生開展生活化活動,讓學生走出課堂的教學方式,為數(shù)學教學增添趣味性,讓學生充分體驗到生活中的數(shù)學,并加深了學生對其知識內容的記憶。

三、設計生活化問題,提高學生應用能力

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目的,不是簡單地只掌握一些知識與技能,而是有能夠利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應用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數(shù)學教學中也從以往的注重學生成績,轉變?yōu)殛P注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生活化問題,將數(shù)學問題生活化,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實際應用能力。

例如:在教學“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時,教師為學生設計了一個生活化問題:王叔叔購進30株小樹苗,樹苗的單價為35元,在付款的時候,王叔叔拿出了1100元的現(xiàn)金給賣家,你們覺得王叔叔給的錢對嗎?

生1:我可以算出王叔叔買樹苗需要花的費用,35×30=1050,只需要付給賣家1050元就可以了,而王叔叔付了1100元,1100-1050=50,所以賣家還需要找給王叔叔50元。

生2:我可以將王叔叔買樹苗的這個過程用一個算式列出來:1100-35×30=50,我和生1的最后結果是一樣的,王叔叔多付了50元,賣家需要找給王叔叔50元。

師:同學們的方法都很好,而且你們運算的都很準確,以后你們可以幫爸爸媽媽買東西了。

篇8

如何使學生對化學產生興趣

摘要:如何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本文提出了六種途徑: 一、重視教學語言的藝術性,吸引學生,使之對化學產生興趣;二、熱愛學生,以情動人,激發(fā)學生的化學興趣;三、巧設實驗,聯(lián)系實際,培養(yǎng)對化學的學習興趣;四、教法靈活,巧設引言,發(fā)展化學的學習興趣;五、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調動學生求知欲望,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六、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使其更加肯定興趣是成功的基礎。

關鍵詞:學習興趣語言藝術以情動人巧設實驗教法靈活課外活動成功喜悅

篇9

一、風趣幽默,課堂教學生活化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貼近,學生學習的興趣越高,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挖掘教學內容中的生活情境,讓會計知識貼近生活,讓學生感悟到會計問題的存在,引起一種學習的需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能自主地去學習會計,使會計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

在會計教學中,會計的術語、概念很多。如要求學生自己背,自己理解,很難完成教學任務。但是如果根據(jù)會計的內在特點,用自擬的形象化語言,對各知識點進行描述,會使學生感到形象生動而倍感親切。比如在講解“材料采購”與“原材料”的區(qū)別時。假設我們學校買了一些貨物,卸在校道上,便是“材料采購”,然后從校道上搬入倉庫,才是“原材料”,學生都會意地點點頭。在固定資產概念中,其中一句是“在使用過程中保持原有形態(tài)的物質,講解時舉例:汽車開著會不會變成飛機,樓房住著、住著會不會變成球場……”。學生全都開懷大笑。又如講“現(xiàn)金”時,我手中出示一張品相不是很好的,面值為一角的人民幣,問學生這是不是現(xiàn)金,學生大笑,有的說是,有的說不是,雙方相持不下,待把“現(xiàn)金”的概念分析后,說:“請剛才說這是現(xiàn)金的同學,把你們身上所有的鈔票,都交出來――充公?!睂W生又笑;在學習“資金的籌集與取得”過程時,讓學生分析企業(yè)資金從哪里來,學生分析了“投入、借入、接受捐贈”三條渠道后,又說:“偷”、“搶”、“騙”、“走私”等,氣氛相當活躍。點評:“同學們,你們真是生財有道啊,看來你們學習會計的選擇是絕對正確的,為你們無悔的選擇加油吧!但是--后面列舉的幾種方式違反了會計監(jiān)督的哪一條?”同學們又一次議論起來,而且說得都很有道理。這樣的環(huán)境好像是在閑聊,但與同學們這樣的交談中解決了一些難題,學生也理解了,老師講起來也輕松。

葉圣陶先生說:“教師的任務,就是用切實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下水,練成游泳的本領。”老師用風趣幽默、調皮的、生活化的語言,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加以點評,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對會計產生深厚的興趣,使學生把會計學習當作一種愉快的享受、一種如身臨其景的感覺,同時也能讓學生在這樣的輕松環(huán)境中學到知識,讓抽象的知識具體化,讓知識變得通俗易懂。

二、簡潔有序,教材運用生活化

教師的教育教學過程,是教師的再創(chuàng)造過程。教師,本身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教科書,一部非常生動、非常豐富、非常深刻的、生活化的教科書,老師只有達到了“揚棄”教材,“超越”教材的境界,并對學生的心理也了如指掌,才能馭繁就簡,有條不紊地組織教材;才能想學生所想,想學生所疑,想學生所難;才能真正讓學生達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程度;才能真正達到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目的。

在《基礎會計》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針對以往初學會計學生對會計核算程序難以掌握的實際情況,將該程序分為10個過程,每個過程都從概念、典型業(yè)務、主要賬戶和實例4個方面來闡述,從而將零散、雜亂的書本知識,變得簡潔有序,變得有規(guī)律可循。但在這個程序中,首先教師必須掌握、理解這個線繩,條理要清楚,才能用自己通俗的語言來概括、表達。

然后,再通過一些隨手拈來,貼近生活實際的舉例,讓學生理解每一個程序是如何的操作,各個程序之間的順序,它們之間有什么樣的聯(lián)系,這樣,在這種輕松、簡明的教學中能夠把教材內容轉變成學生最易吸收的知識結構,將深奧、復雜、抽象的程序,變得有趣,變得通俗、簡明、形象而易學。

三、務真求實,激勵創(chuàng)新生活化

“國家與民族的前途,決定于今天的課堂?!边@已經成為世界的共識。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目的和基本原則。

在諸多關于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的主張中,認為只有在類似于異想天開的活動中,才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造能力,但在理實教學中又很難提供使學生進行這樣活動的機會,結果,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在不少教師看來,成為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實踐墮入困難,往往是由于認識的片面性造成的。其實,學生在課上每一次相對獨立的思考,課下獨立地解決一個問題,都是在相當程度上培養(yǎng)著學生的創(chuàng)造品格、創(chuàng)新能力和訓練創(chuàng)造方法。教學可以啟發(fā)和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發(fā)展,只要在教學方面給學生足夠的空間,促使學生全面的、多角度的看問題,使他們在遇到各種難題時能從容地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以有效的方法應對,讓他們克服潛在的思維惰性,就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四、實踐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篇10

關鍵詞:高職;學生;管理

學生為什么“不聽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以一個簡單的模式來管理,所以作為班主任要多動腦筋。我一般采取以下幾個措施。

一、多觀察、多了解、多研究“不聽話”的學生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嘲笑中有愛迪生。”作為班主任,若不用心去觀察、了解、研究“不聽話”的學生,只會用嚴厲的懲戒去管教他們,那么會損傷他們的自尊心,損害他們的情感。所以,班主任要深入地了解他們,細致地研究他們,只有這樣才能準確地把握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和實際情況,做到有的放矢。

如我剛接手G11藥學(3)班沒多久,就發(fā)現(xiàn)張某某同學大錯不犯,小錯不斷;不是遲到、早退就是上課睡覺;每次都會被學生會抓到,嚴重影響了我班的總評。當時,我真想把他抓過來好好“修理”一下。但是,理性告訴我,管理這個年齡、這種狀態(tài)下的學生,靠“修理”是不行的,要從他的思想根本找原因。經過深入細致的了解,我發(fā)現(xiàn)他是因為沒有完全適應高職校的生活。現(xiàn)在沒有初中那么緊張了,自由支配時間較多,由于沒有計劃性,他感覺很茫然,失去了奮斗的動力,所以就犯小錯誤了。經過多次交流,該同學意識到要主動適應高職校的生活,不能無所事事……從此,該生真的不犯錯誤了。從這一案例可以看出,了解“不聽話”的學生是多么重要!班主任只有堅持對他們全方位、多角度、深入細致的觀察了解,才能從實際出發(fā),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對癥下藥,做到有的放矢地教育管理他們!

二、多關心、多溝通、多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盡可能深入地了解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這是教師和校長的首條金科玉律?!迸c“不聽話”的學生溝通要有藝術,那種以批評為主、教育為輔,以管代教、以堵代疏的做法會嚴重挫傷他們的自尊心。只有真誠地關心他們,主動和他們溝通,教育感化他們,才能讓他們從內心深處改變,服從班級管理。

如我班有一個留級生,最初他沒有完全融入我的班級,認為班主任會故意找他茬,對他關心不夠。后來發(fā)生了幾件事情,讓他改變了想法。一次是校運動會,他在男子百米賽跑中表現(xiàn)很出色,我當時就表揚了他,鼓勵他和我班其他參賽選手討論如何跑4×100米接力能獲得好成績。從此,他和班級其他同學的相處就越來越自然,越來越融洽了。還有一次就是高年級的學生欺負了他,我經過深入調查,查明原因,公正地進行了處理,對方也給他鞠躬道歉。從此,他對我的偏見消失了,因為他從內心感受到了班主任的關心,感受到了班主任的公平、公正。

所以,管理“不聽話”的學生,首先要走進他們,發(fā)現(xiàn)和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tài),然后引導并幫助他們,更重要的是給他們關心和愛心,讓他們從內心深處感受到班級的溫暖。

三、多去發(fā)掘學生的閃光點,培養(yǎng)他們的自尊心與自

信心

研究發(fā)現(xiàn),很多“不聽話”的學生在家中得不到家庭的溫暖,家長往往對他們疏于管教或者是粗暴的教育。當他們走進學校時,班主任不能對他們進行簡單的粗暴教育,不能譏笑他們錯誤的話語,不能諷刺挖苦他們不當?shù)男袨?,不能挫傷他們的自尊心,因為這樣很容易激起他們的逆反心理,增加班級的管理難度。

若班主任為了在班級中樹立威信,要求學生無條件地服從管理,不懂得關心和尊重“不聽話”的學生,這是他們非但不配合管理,還會認為班主任是在故意“找茬”。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敝挥凶鹬貙W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讓學生易于接受教育,樂于服從班級管理。

“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每個“不聽話”的學生都有他們自己的“閃光點”,有他們的可愛、可取之處。所以,班主任在教育管理過程中,不要認為他們無藥可救、一無是處,而要因材施教,及時給他們提供表現(xiàn)他們“閃光點”的舞臺。如把原打算布置給“聽話”學生的任務,讓給他們做,不失為一種好方法。班主任要信任他們,相信他們有自覺性,有銳意進取的意識,能夠把任務完成得很出色。這樣,才能讓他們感覺到班主任是注重他們的,才能意識到他們自己的價值。慢慢地,就能幫助他們建立起自尊心,樹立起自信心。

四、嚴要求、勤督促

管理“不聽話”的學生最大的難點就是容易反復,犯過的錯誤經批評改正后還會繼續(xù)再犯。班主任應該怎么辦?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班級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我們要用學生的一日常規(guī)嚴格地要求他們,對他們容易反復的“壞毛病”要嚴肅地批評教育,切忌讓“差”反復循環(huán)。所以,管理轉化“不聽話”的學生既是攻堅戰(zhàn)也是持久戰(zhàn)。

俗話說得好:“嚴是愛,寵是害。”只有嚴愛相濟,才能管理好學生。我的做法是只要“不聽話”的學生有點成績就要及時鞏固、強化,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成績,都及時地挖掘表揚,然后根據(jù)他們的實際情況和他們一起制訂一個個前期計劃,幫助他們一步一個腳印地與自己的消極行為作斗爭。在這個過程中,班主任一定要多督促他們,防止他們又反向轉化,做到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