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窮無盡范文
時間:2023-04-08 18:41:4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無窮無盡,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比大地更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老師的胸懷。我的愛是我讀幼兒園時的老師—鄭老師。雖然我已讀四年級了,但鄭老師的愛永遠記在我心中。
有一次,我們班上體育課,玩著玩著,我突然覺得頭很痛,我估計是沒有休息好,于是又去玩去了。然后覺得頭更痛了,就準備回教室休息一會兒,鄭老師見我難受的情景,急忙趕過來,不一會兒,一杯熱騰騰的開水就擺在我的面前。我心里在說:“鄭老師,太感謝你了!”
鄭老師的愛是無窮無盡的,用再多的金錢也買不了這份愛。
愛使人深手教育,《愛的教育》這本書里大約有和鄭老師對我付出的這種愛的文章吧!我敬重鄭老師。
人間的愛找也找不完,發(fā)現(xiàn)也發(fā)現(xiàn)不完。愛使人深受感動,也希望世界上再多一些有愛的人。
篇2
晚上,只要我在爺爺奶奶那邊睡覺,第二天早上吃的東西總是那么幾樣,枯燥無味。
中午,“這個吃一點。”“多吃點肉,別挑食。”唉,你以為我真的想挑食呀?哪些苦瓜、辣椒、魚、雞蛋、肉、芹菜……樣樣都讓我叫苦連天呀。
晚飯,我最喜歡粗茶淡飯,最討厭哪些大魚大肉。晚飯時,只有電視陪伴我們,沒有人與我聊天,他們都只是在靜靜的吃飯。
因為我感冒了,所以需要吃藥,可是藥畢竟是藥嘛!也是有苦味的,就那味道,我實在是要那豆腐撞死,面條上吊,薯片割腕。
篇3
全面精確的分析。這類考題的難點有:1.客觀、準確地把握作品的寫作意圖。一些考生由于受主觀思想傾向的影響,容易以自己的主觀見解來代替作品的寫作意圖。2.深入挖掘和具體分析。部分考生由于對作品的整體把握和挖掘不夠,容易以偏概全,甚至架空作品,任意作拔高分析。
那么,解決的辦法是什么呢?主要是抓住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小說人物的塑造、情節(jié)的構思和環(huán)境的設置,最終都是為了表現(xiàn)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通過對三要素的深入分析,我們可以認識作品本身,進而揭示小說的主旨。
通過閱讀理解小說的主旨,除從上述方法入手外,還應注意聯(lián)系小說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作者的思想觀點和創(chuàng)作意圖。
高考對歸納小說主旨的考查一般采取問答題的形式,根據(jù)具體的設問對象,題目可以分為三大類:
一是直接針對小說主旨提問。如“這篇小說的主旨是什么”。
二是理解小說題目的含義。如“小說的題目應該如何理解”“小說題目的含義是什么”等。有些小說的題目揭示或隱含了小說的主旨,理解這類題目就與理解小說的主旨密切相關,需要學生從表層含義和深層含義兩個方面去把握。
三是談啟示類題目。提問方式如“讀了這篇小說,你得到了哪些啟示”“請你聯(lián)系實際談談你的收獲”等等。這類題型是近年高考的熱點,需引起重視。它不僅需要我們對小說的主旨進行深入的挖掘,更要求考生聯(lián)系自身實際,注重對學生情感體驗、價值判斷等能力的考查評價。
例1
豐 碑
隊伍在冰天雪地里艱難地前進。嚴寒把云中山凍成了一個大冰坨??耧L呼嘯,大雪紛飛,似乎要吞掉這支裝備很差的隊伍。
將軍早把他的馬讓給了重傷員。他率領戰(zhàn)士們向前挺進,在冰雪中為后續(xù)部隊開辟一條通道。等待著他們的是惡劣的環(huán)境和殘酷的戰(zhàn)斗,可能吃不上飯,可能睡雪窩,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幾十里路,可能遭到敵人的突然襲擊。這支隊伍能不能經(jīng)受住這樣嚴峻的考驗呢?將軍思索著。
隊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許多人圍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將軍邊走邊喊:“不要停下來,快速前進!”
“前面有人凍死了?!本l(wèi)員跑回來告訴他。
將軍愣了一下,什么話也沒說,快步朝前走去。
一個凍僵的老戰(zhàn)士,倚靠光禿禿的樹干坐著。他一動不動,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滿了雪,無法辨認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態(tài)十分鎮(zhèn)定,十分安詳: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間還夾著半截紙卷的旱煙,火已被雪打滅;左手微微向前伸著,好像在向戰(zhàn)友借火。單薄破舊的衣服緊緊地貼在他的身上。
將軍的臉色頓時嚴峻起來,嘴角邊的肌肉抽動著。忽然他轉過臉向身邊的人吼道:“把軍需處長給我叫來!為什么不給他發(fā)棉衣?”
呼嘯的狂風淹沒了將軍的話音。沒有人回答他,也沒有人走開。他紅著眼睛,像一頭發(fā)怒的豹子,樣子十分可怕。
“聽見沒有,警衛(wèi)員?叫軍需處長跑步過來!”將軍兩腮的肌肉抖動著。
這時候,有人小聲告訴將軍:“他就是軍需處長……”
將軍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濕潤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緩緩地舉起右手,舉到齊眉處,向那位跟云中山化為一體的軍需處長敬了一個軍禮。
風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蓋了軍需處長的身體,他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將軍什么話也沒有說,大步走進漫天的風雪中。他聽見無數(shù)沉重而堅定的腳步聲。那聲音似乎在告訴人們:如果勝利不屬于這樣的隊伍,還會屬于誰呢?
問題 分析《豐碑》這篇文章的主旨。
解析 首先將題目對主旨的暗示作用貫穿分析過程。一讀,
通讀文章,初步感知文章主旨,文中宣揚、倡導了老軍需處長“為了他人而忘我犧牲的精神”。二讀,探究作者是如何通過感人的文字來寫這個故事,表達作者受到的感動和宣揚這種感人的精神品質的。
作者描寫老處長凍僵的樣子“好似一尊塑像”,因為他昭示人們一種精神,這精神會永遠值得人們紀念并且永遠鼓舞著人們。為什么說是“晶瑩”的豐碑?表面上,雪覆蓋在了他的身上,晶瑩閃亮;實質上,是老戰(zhàn)士的精神在熠熠閃光。三讀,探究文本的深層內涵。“他率領戰(zhàn)士們向前挺進,在冰雪中為后續(xù)部隊開辟一條通道?!彼麄兪窍蠕h隊,是尖兵,條件同樣艱苦,但是,他們要比后面的部隊做更多的事情,要起到先鋒作用,遇到了困難、危險,他們應該先克服,先迎難而上,甚至需要為后面的部隊作出犧牲。將軍
擔憂的是這支隊伍能不能在需要為了后續(xù)部隊而克服更多更大困難的時候挺身而出,他的部隊能不能
在需要為別人作出犧牲的時候堅決地、毫無怨言地作出犧牲。這樣一來,我們對將軍的“軍禮”
有了新的理解:除了感動、除了敬意,還有對擔憂的釋然。同時文章的主旨也就進一步明確了。
現(xiàn) 場 練 兵
閱讀下面小說,完成后面問題。
最后一片葉子(節(jié)選)
歐•亨利
然而,看呀!經(jīng)過了漫長一夜的風吹雨打,在磚墻上還掛著一片藤葉。它是長春藤上最后的一片葉子了。靠近莖部仍然是深綠色,可是鋸齒形的葉子邊緣已經(jīng)枯萎發(fā)黃,它傲然掛在一根離地二十多英尺的藤枝上。
“這是最后一片葉子?!杯偽髡f道,“我以為它昨晚一定會落掉的。我聽見風聲的。今天它一定會落掉,我也會死的?!?/p>
……
天剛蒙蒙亮,瓊西就毫不留情地吩咐拉起窗簾來。
那片藤葉仍然在那里。
……
下午醫(yī)生來了,他走的時候,蘇找了個借口跑到走廊上。
“有五成希望。”醫(yī)生一面說,一面把蘇細瘦的顫抖的手握在自己的手里,“好好護理你會成功的?,F(xiàn)在我得去看樓下另一個病人。他的名字叫貝爾門――聽說也是個畫家。也是肺炎。他年紀太大,身體又弱,病勢很重。他是治不好的了;今天要把他送到醫(yī)院里,讓他更舒服一點?!?/p>
第二天,醫(yī)生對蘇說:“她已經(jīng)脫離危險,你成功了?,F(xiàn)在只剩下營養(yǎng)和護理了?!?/p>
下午蘇跑到瓊西的床前,瓊西正躺著,安詳?shù)鼐幙椫粭l毫無用處的深藍色毛線披肩。蘇用一只胳臂連枕頭帶人一把抱住了她。
“我有件事要告訴你,小家伙,”她說,“貝爾門先生今天在醫(yī)院里患肺炎去世了。他只病了兩天。頭一天早晨,門房發(fā)現(xiàn)他在樓下自己那間房里痛得動彈不了。他的鞋子和衣服全都濕透了,凍涼冰涼的。他們搞不清楚在那個凄風苦雨的夜晚,他究竟到哪里去了。后來他們發(fā)現(xiàn)了一盞沒有熄滅的燈籠,一把挪動過地方的梯子,幾支扔得滿地的畫筆,還有一塊調色板,上面涂抹著綠色和黃色的顏料,還有――親愛的,瞧瞧窗子外面,瞧瞧墻上那最后一片藤葉。難道你沒有想過,為什么風刮得那樣厲害,它卻從來不搖一搖、動一動呢?唉,親愛的,這片葉子才是貝爾門的杰作――就是在最后一片葉子掉下來的晚上,他把它畫在那里的。”
問題 為什么說最后一片葉子“才是貝爾門的杰作”?
解析 因為這片葉子不僅是貝爾門追求40年,等待25年的藝術結晶,還是貝爾門人性的象征,它融進了貝爾門的愛、善、感情和寶貴生命,成為了真正的不朽杰作。
篇4
時代不同,藝術的表現(xiàn)形式自然各異。處在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提出的“軸心時代”的各民族,大體在藝術上也同時進入一個元氣淋漓的健康而活潑的時代。地中海的古希臘、古羅馬、北非的埃及、南亞次大陸的印度以及東亞的中國,相繼而起,創(chuàng)造出自己彪炳千古的文明。這是宗教至上的時期。所遺留下來的藝術品,大體包含著濃厚的宗教情緒。古希臘古羅馬的石刻,以近乎完美的技巧來記錄自然,當技巧達到一個至高境界的時候,已經(jīng)和自然合二為一了;古印度的宗教雕刻和建筑,繁復精細到無以復加,今天我們仍舊可以感受到工匠們熱烈的情緒,這乃是出于對眾神膜拜的自然本能;中國先秦時期的青銅,同樣溝通著“天”——“人”之間的消息。不但三星堆文明至今不能解讀,就連那些鑄造在鐘鼎彝器上的饕餮紋,總是感到一種天外力量的監(jiān)臨。
古老藝術如此,后來的經(jīng)典作品莫不如此。王羲之曲水流觴、興感之余揮筆寫就的《蘭亭序》,就有神助。這個“神”,連王羲之本人也看不見摸不著。它或者來自“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的環(huán)境,或者來自“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的頓悟,剎那間溝通了天人,臨文嗟禱、搖筆散珠,才成就了千古妙文。梵高熾烈的情感驅遣著他的畫筆,去忘我地描繪一雙破皮鞋、幾顆土豆、一包煙絲或者向日葵的時候,不是用心智,他甚至忘記了自己的存在。它們就是他的生命所寄,如果不畫,他很可能活不下去。中西方藝術盡管殊途,然而對于人類情感的體察和表達,本來是無差別的。
藝術當然離不了人事,可千萬不能執(zhí)著。據(jù)說王羲之也曾經(jīng)執(zhí)著地要重寫《蘭亭序》,幾度落筆終不如意。連這樣的智者都會不小心就執(zhí)著人事之有限。在藝術上梵高沒有執(zhí)著,他受自然之力,在繪畫中得到暫時的安頓,最后還是悵然離開這個世界。倒是一些理論家和追隨者執(zhí)著起來了。梵高天然、本能的藝術創(chuàng)造,被他們解讀、分析、臨摹得面目全非?!疤臁焙汀叭恕敝g本來是不能溝通的,只是依賴“天才”瞬間的靈慧閃現(xiàn)而得以實現(xiàn)。不能溝通“天”的“人”卻一定要探個究竟、說個明白。所以有煩惱,所以有漏洞。
篇5
前進的道路忽明忽暗,但因為有《意林》,我找到了方向。
——題記
《意林》·意趣
走進《意林》,其樂無窮。樂在哪里?——樂在這精神糧食的享受?!兑饬帧穾疫M入青少年的心理世界,感受青少年青春時期的芬芳歲月,伴我走過小孩子的成長的道路。它讓我暫時拋開了世俗間的雜亂塵埃,還我一個清白心境?!兑饬帧飞l(fā)著青春與活力的綠色光芒,或許有心,或許無意,合上這本書,心懷快樂,眉毛一彎,嘴角一翹,便會領悟到《意林》的意趣所在。
《意林》·意蘊
作家劉墉說過“文章未成,而意在筆;文章既成,要意在言外。言有盡而意無窮,乃《意林》之意?!背砷L的方向在哪里?父母的回答是嚴肅的。孩子開始長大,我們的行為被他們規(guī)定為離經(jīng)叛道;我們的思想被定義為不切實際,這時,《意林》的出現(xiàn)還我們一個清白的稱號,它告訴我們——成長就在我們身邊。成長是愛的濃縮,是精彩人生的濃縮?!兑饬帧返囊馓N在于小故事大智慧;小幽默大道理;小視角大意境。
《意林》·意義
篇6
信息化是二十一世紀的標志,是當今世界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的大趨勢,以網(wǎng)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成為拓展人類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工具。化學作為傳承知識、揭示科學規(guī)律的重要學科,應當與當今先進科學技術密切結合起來。信息技術包括多媒體技術、網(wǎng)絡技術等。信息技術與化學學科的整合,可以增強學生自主性,可以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學習興趣。下面就我在化學教學實踐中如何運用信息技術與化學整合來提升化學課堂教學的效率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豐富課堂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美國現(xiàn)代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有了興趣,學生才能主動、愉快地學習,而興趣這種積極良好的情緒不是憑空產(chǎn)生的,它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chǎn)生。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識規(guī)律,最大限度地運用可能的條件為學生創(chuàng)設感性的、富于吸引力的化學圖景。
但是,課堂內的時間和空間畢竟有限,實驗室器材也未必能夠完全滿足化學演示的需要,而通常用視頻的形式展示相關的現(xiàn)象,通過這種視覺、聽覺的刺激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精神集中、思維活躍,促進學生發(fā)現(xiàn)并提出化學問題。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模擬輔助化學實驗,創(chuàng)設化學學習情境,直觀形象、化小為大、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化遠為近、快慢可調,重復再現(xiàn)一些中學條件下不易做成功的、現(xiàn)實實驗環(huán)境下難以完成的化學實驗,以及不易細致觀察、轉瞬即逝的化學過程,生動地揭示事物的變化規(guī)律,使抽象的化學現(xiàn)象、復雜的化學過程直觀顯示或模擬出來,可以彌補常規(guī)實驗儀器的不足。因此,在化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就顯得非常必要。創(chuàng)設愉悅、直觀的化學情境,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學生產(chǎn)生如見其物、如聞其聲、身臨其境的感受,極大地催發(fā)出學生積極探索的情感,調動學生對化學學科的學習興趣。它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不受地域和其它條件的限制,短時、高效而又明確地把很多豐富、典型的事例生動地呈現(xiàn)出來,比單純的說教更生動,對學生更有震撼力,從而將學生心底對學習的主動性激發(fā)出來。例如,我備《氨氣》這一節(jié)課時,從網(wǎng)上下載了氨氣溶于水的噴泉實驗模擬動畫、氨氣分子結構模擬動畫、氨氣與酸反應的實驗模擬動畫。然后把這些組件插到我的課件中,充實了我的課件,使我的課件有內容,又生動。最主要的還是大大縮短了備課的時間,充分發(fā)揮了資源共享的作用。
二、發(fā)揮演示實驗作用,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和演示實驗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實驗是化學實驗教學的特點,利用實驗課不僅可以讓學生記住某些相關結論、實驗步驟,而更為重要的是能夠使學生透徹理解并且完全掌握產(chǎn)生實驗結論的過程。在普通化學課堂的演示實驗中,由于受到常規(guī)實驗儀器本身的限制,實驗效果常不如人意。而通過多媒體技術模擬實驗的輔助, 模擬一些重要的,但在現(xiàn)實實驗環(huán)境下難以完成的一些化學實驗,則可彌補常規(guī)實驗儀器的不足,提高化學實驗的演示效果。
譬如,講“電解池”內容時,教師進行電解CuCl2溶液演示實驗時,如用傳統(tǒng)實驗手段不僅實驗消耗時間長,而且學生根本無法觀察到有氣泡產(chǎn)生。如采集成功的試驗圖片運用投影手段,同學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在陰極的碳棒上有一層紅色的銅覆蓋在表面;在陽極的碳棒上,有氣泡放出。又如:在講“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時,將兩個都盛有FeCl3溶液和KSCN溶液的混合溶液的培養(yǎng)皿放在投影器上,可以看到溶液呈紅色,在一個培養(yǎng)皿里加入少量的FeCl3或KSCN晶體,可以看到溶液的紅色變深,再向另一個培養(yǎng)皿里加入少量的KCl晶體,可以看到溶液的紅色變淺。運用電教手段進行化學投影實驗,彌補了傳統(tǒng)實驗中的不足,擴大了演示實驗效果??梢?,真實實驗與計算機多媒體的科學整合真正輔助了理論教學,提高了化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需要說明的是,多媒體信息技術與化學實驗的整合不代表我們在教學的任何場合和環(huán)節(jié)都可以濫用,也不代表計算機課件可以完全代替化學實驗的觀察、觀測與演示。就可實現(xiàn)的化學實驗與演示而言,多媒體課件遠遠不能越俎代庖地頂替實驗,學生通過自身體驗感受到的化學現(xiàn)象對其感官的刺激是間接模擬演示無法比擬的。只有恰當、適時地把信息技術與化學實驗、理論教學結合起來,才能最大程度地發(fā)揮信息技術的教學效果,否則,信息技術的運用就可能使我們的教學過程本末倒置,與我們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提高化學教學實效性的初衷南轅北轍。
三、營造協(xié)作式學習氛圍,改變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
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網(wǎng)絡化、智能化特征,極大地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拓寬了學習的渠道,縮短了時空的限制,增加了學生的交流和討論的機會。在設計課件時,我們要注意給教學活動留下相應的空間,使師生互動、人機互動、學生互動,課件通過多媒體教學網(wǎng)絡和“討論區(qū)”實現(xiàn)這一設想,使整個教學活動始終處于最佳狀態(tài)。由教師、學生和課件組成的三維空間豐富了課堂情趣,調動了課堂氣氛,觸動了思維想象,錘煉了創(chuàng)造能力,也使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互動中都可以達到理想的目的。
篇7
悠悠讀書情,匆匆時間步。我從書中懂得了“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的后悔莫及。詩人陶淵明也曾發(fā)出“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的感嘆。當我把“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當成座右銘后,我便知道“不珍惜時間的人,始終會被時間拋棄” 。從書中,我得到了一筆無窮無盡的財富——珍惜時間。
悠悠讀書情,純純朋友情。我從書中感悟到了王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豁達情懷,李白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真摯感情,“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悲慟與無奈,還有那“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的純美思念……于是我明白了:金錢易得,朋友難求,人生得一知己,今死足矣。從書中我得到了一筆無窮無盡的財富——珍視友情。
悠悠讀書情,方正人生路。我從書中知道了“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的剛正氣節(ji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貞不渝,“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壯志豪情,“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憤慨和蔑視……于是我明白了“擁有方正氣節(jié)方得真正人生”。從書中,我得到了一筆無窮無盡的財富——堅貞不移。
篇8
疲憊的海鷗伴隨沙啞的嘶叫疾馳
遠方的霧看似來的漫不經(jīng)心
卻慢慢籠罩了我雙眼的深邃、孤寂
無情的海浪震動我的耳膜,一次又一次
記憶的江南泛起漣漪,牽引我的情思
呵,這印度洋上的秋思!無窮無盡
既然開始了,就永遠不會停息!
夢里燈火闌珊處——憶你
那如靨的嫣然一笑,羞怯醉似
還有那月華如練,一瀉千里
仰望星空,天淡銀河垂地,讓我心醉神迷
微風吹來,讓我盡情感受那絲絲涼意
不禁打了個哆嗦,趕忙穿上大衣
天外憔悴的孤鴻,形單影只
快帶上我沉重的思念,飛到你身邊啊
呵,這印度洋上的秋思!無窮無盡
篇9
李白是一位大詩人。他曾經(jīng)用美妙的詩句,來描繪了這世界的神奇與美妙,人情的冷暖??伤r卻只不過是和我們一樣是一位貪玩的孩子。
我,現(xiàn)在也是個貪玩的孩子。被父母視為掌上明珠,常常沒有獨立完成一件事。久而久之,沒有養(yǎng)成堅持到底的習慣。我要像老婆婆那樣堅持不懈。今天開始我每天都要看一些課外書,以增長知識。從前,我認為書和知識是無窮無盡的,怎么看都看不完,干脆不看了,而現(xiàn)在我認為書和知識雖是無窮無盡的,但只要自己一點點地積累,總會成為一位有學問的人。
我還要像李白那樣知錯就改。努力學習文化知識,把以前貪玩的我的那一頁撕去,貼上一張嶄新的我。
篇10
李白從小是個貪玩的孩子。有一次遇到了一位老婆婆,老婆婆正在磨鐵桿,要磨成繡花針。李白從中領悟到: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繡花針,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從此不再貪玩。
李白是一位大詩人。他曾經(jīng)用美妙的詩句,來描繪了這世界的神奇與美妙,人情的冷暖??伤r,只不過和我們一樣是一位貪玩的普通小孩。
我,現(xiàn)在也是個好玩的孩子。被父母視為掌上明珠,常常沒有獨立堅持完成一件事。久而久之,沒有養(yǎng)成堅持到底的習慣。我要像老婆婆那樣堅持不懈。去年暑假學游泳時,不管多么辛苦我都要堅持學完。不能像從前那樣游不到25米就灰心。應該堅持每次多游一點,總有一天會游到。我要像老婆婆那樣每天都積累。今天開始,我每天都要看一些有關知識的課外書以增長知識。從前,我認為書和知識是無窮無盡的,怎么看都看不完,干脆不看了。而現(xiàn)在我認為,書和知識雖是無窮無盡的,但只要自已一點點地積累,總會成為一位有學問的人。
我還要像李白那樣知錯就改,努力學習文化知識。把以前貪玩的我的那一頁撕去,貼上一張嶄新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