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字開頭的成語范文

時間:2023-04-04 22:57: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云字開頭的成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云字開頭的成語

篇1

1、出自《梁書·豫章王綜傳》:“窺明鏡,罷容色,云悲海思徒揜抑?!?/p>

2、解釋:如云似海的愁思。

二、云布雨潤:

1、解釋:比喻教化遠播。

2、出處:《宋書·夷蠻傳·訶羅駝國》:“敷演正法,云布雨潤?!?/p>

三、云窗霧檻:

1、解釋:為云霧繚繞的窗戶和居室。借指高聳入云的樓閣。亦指建于極高處的樓閣。

2、出處:《大同書》癸部第二章:“若其上室,則騰天架空,吞云吸氣,五色晶璃,云窗霧檻,貝闕珠宮,玉樓瑤殿。”

四、云飛煙滅:

1、解釋:比喻消逝。

2、出處:《賀新郎·聽琵琶》詞:“千古事、云飛煙滅。賀老定場無消息,想沉香亭北繁華歇?!?/p>

五、云交雨和:

1、解釋:指相會,重逢。

篇2

平白無故:指無緣無故。

平步登天:比喻一下子就達到很高的地位或境界。

平步青云:指人一下子升到很高的地位上去。

平淡無奇:指事物或詩文平平常常,沒有吸引人的地方。

平分秋色:比喻雙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

平流緩進:本指船在緩流中慢慢前進。后比喻穩(wěn)步前進。

平鋪直敘:說話或寫文章不加修飾,沒有起伏,重點不突出。

平起平坐:比喻彼此地位或權力平等。

平頭正臉:形容相貌端正。

平心靜氣:心情平和,態(tài)度冷靜。

平易近人:對人和藹可親,沒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淺顯,容易了解。

平原督郵:劣酒、濁酒的隱語。

篇3

【摘要】面對浩如煙海的語文知識和名目繁多的寫作技巧,語文老師如何“授人以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這是語文教育工作者長期孜孜以求的問題。筆者在這里只想將自己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寫出來,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關鍵詞】成語改錯 口訣記憶 仿例造句

Lead students to learn Chinese cleverly through some learning methods

Ding Wenhong

【Abstract】Facing vast Chinese knowledge and writing skill with multiplicity of items, how do our Chinese teachers teach students to fish and improve their learning efficiency? It is the problem that Chinese teaching staff has been seeking for. In this article, the writer here just wants to write out his personal teaching experience, just for reference.

【Keywords】Correction of idiom with mistakes Memorizing through a pithy formula Making sentence through examples

美國教育家華特指出:“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即生活,生活即語文”這一理念在新課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教學方法的改革,也是葉圣陶語文教育整體改革觀中的重頭戲。教學得法,事半功倍,學生受益且一輩子受用;教學不得法,事倍功半,學生受罪甚至學了比不學還要糟糕。面對浩如煙海的語文知識和名目繁多的寫作技巧,語文老師如何“授人以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這是語文教育工作者長期孜孜以求的問題,筆者這里只想將自己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寫出來,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1.成語改錯講技巧?!俺烧Z改錯”幾乎是語文考試的必出題型,為什么出卷老師對這種題目情有獨鐘?就是因為它不僅能檢測出哪些老師能夠講解得通俗易懂,還能了解哪些學生學會了學習。因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要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就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葉圣陶指出:“要了解語言文字,通常的辦法是翻查字典辭典,這是不錯的?!瓱o論什么人都該把字典辭典作為終身伴侶,以便隨時解決語言文字的疑難?!钡?,“單靠查字典辭典是不夠的,必須在日常生活中隨時留意,注意歸納總結,得到真實的經驗。這里筆者想就成語改錯有哪些技巧,作一些思考探討,以供師生復習時參考。

1.1 參看雙音節(jié)詞。如究竟應該寫“山青水秀”,還是應該寫“山清水秀”,恐怕很多人弄不清,因為大家可能認為高山肯定是“青色的”,當然應該寫成“山青水秀”,這就大錯特錯了。因為這個成語從形式上看屬于由“山清”和“水秀”這兩個主謂結構構成的并列短語。意思是“山水清秀”,由此我們會聯(lián)想到寫一個人“眉目清秀”而用的成語“眉清目秀”,知道了成語中的“清秀”這個雙音節(jié)詞的寫法,就不會將類似的成語寫錯了。

那能不能將“無精打采”寫成“無精打彩”呢?當然不能,因為這個成語不是并列短語,不能把成語中的“精神、神采”的意思理解成表示“漂亮之意”的“精彩”。同樣,“閑情逸致”這個由兩個動賓結構構成的并列短語中,就不能把“致”寫成“至”,因為有“情致”一詞,而沒有“情至”之說。要注意的是“參看雙音節(jié)詞”的方法也不是絕對有用,如“歪風邪氣”、“歪門邪道”中“風氣”、“門道”可以連,“歪邪”就不能連,如果連成“歪斜”代進去,就變成“歪風斜氣”、“歪門斜道”,這又都錯了,這就需要用下面“理解詞義”的方法來解決。

1.2 考慮有關詞性。究竟應該寫成“語重心?!边€是“語重心長”呢,這個成語雖也是由兩個主謂形式的詞“語重”和“心長”構成的并列結構短語,但找不到雙音節(jié)詞,這該怎么辦呢?這就要看,在相同位置上詞的詞性,因為前面的“重”這個詞從詞性上來說是“形容詞”,如果后面寫成屬于“副詞”的“常”,顯然就不能構成并列結構了,要想使這個成語變?yōu)椴⒘薪Y構,就只能用屬于“形容詞”的“長”。這樣一推敲,恐怕比你“死記硬背”或者“盲目抄寫”的效率不知要高上多少倍吧!類似的成語還有“德高望重”中的“高”和“重”等等。

1.3 不受前字影響?!把刍潄y”、“目不暇接”中的“繚”和“暇”都有學生因受前面的“眼”和“目”的影響而寫成“目”字旁。對“眼花繚亂”這個成語,我們從記字形的角度出發(fā),可以把“眼花”看成是原因,因為“眼花”,所以看紛繁復雜的事物就“紛亂”。而且實際生活中,與“絲線”有關的東西才最容易“亂”,這樣就不至于將“繚”錯寫成“望”的“”?!澳坎幌窘印笔茄劬聿患翱??!跋尽笔恰翱臻e”的意思,與“時間”有關,與“眼睛”無關,當然只能寫“日”字旁,而不能寫成“目”字旁。

1.4 不能主觀臆斷。委屈(應為“曲”)求全:勉強遷就,以求保全。多用于描寫人為顧全事情而勉強遷就?!拔笔棺约菏芪?。如果按照自己的想象,望文生義,就很有可能將“委曲”寫成“委屈”。曲(應為“屈”)指可數:扳一扳手指就可以數清,形容寥寥無幾。如果理解成“彎曲手指,就能數清”就會將“屈”錯寫成“曲”。

好高鶩(應為“騖”)遠:馬快跑(下面應為“馬”),追求。不切實際地追求過高或過遠的目標。如果望文生義,就有可能寫錯。趨之若騖(應為“鶩”):像鴨子一樣成群地爭先恐后地跑去。比喻成群的人爭著去(干某一件事)。含有貶義。常用來諷刺世俗中人盲目地、爭先恐后地爭名奪利。趨:奔赴,歸附;鶩:鴨。下面應為“鳥”。還有如“關懷倍(備)至”,關心得很周到。備,周到。不是“成倍”的“倍”。

1.5 準確理解詞義。“談笑風生”很多學生會寫成“談笑風聲”,這是為什么呢?因為這些學生錯誤地認為是“風的聲音”。如果能正確地理解為“風趣產生”就不會亂寫了?!叭瞬泡叧觥睍腥藢懗伞叭瞬疟冻觥?,是因為同學們把“一批一批地”理解成了“成倍地”?!霸俳釉賲枴痹腹u相斗每次在交戰(zhàn)前,都要把嘴磨利?,F在多比喻一次又一次地不斷努力?!皡枴奔础暗Z”,磨快,引伸為奮勉。而有些同學不理解詞義,又懶得查一查《成語詞典》,誤以為是再次鼓勵,就把“厲”寫成了“勵”。與此相反,“勵精圖治”是振奮精神,想辦法治理好國家?!皠睢笔钦駣^(振作)的意思,就不能寫成“厲”。如“沖(充)耳不聞、穿(川)流不息、世外桃園(源)、故弄懸(玄)虛、甘?。ò荩┫嘛L、走頭(投)無路、縮(束)手無策”等成語都要通過正確理解語義才能進行正確書寫。俗話說“欲速則不達”,如果不注意方法,只在考前強化記憶,過一段時間,仍然因不理解而寫錯。

1.6 注意并列短語。和顏悅色:“顏”本指額頭,引申為面容、臉色。這個并列結構的成語里,“和悅”和“顏色”都可以連起來理解,整個成語的意思是“形容態(tài)度溫和可親”。而“察言觀色”就要引起注意了,這里的“色”還是指“臉色”,而非“顏色”,因為“言為心聲”,“聽話聽音,鑼鼓聽聲”。思考別人語言用意,觀察說話時的臉色神態(tài),有助于準確理解其語意。這里關鍵是不能把“言”和“色”連在一起,誤寫成“顏色”。

同樣,求權(應為“全”)責備,責:求;備:齊全。由此可知,“求全”和“責備”屬同義詞,“求全責備”就屬于同義動賓式的并列結構,意思是“對人對事要求完美無缺”(注意:“責”不能解為“責怪”)。其他如“偷(投)機取巧、開源截(節(jié))流、披星帶(戴)月、按步(部)就班”等并列成語都應正確理解,準確寫成括號中的字,而不能誤寫。

成語浩如煙海,改錯的技巧當然也不止以上這些,要根據實際情況和自己的經驗積累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才能揣摩出成語改錯的事半功倍的有效方法。

2.口訣記憶更有效。語文面廣量大,光是靠題海戰(zhàn)術,只能是事倍功半,只有運用一些巧記的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2.1 易混字形的巧妙記憶。

2.1.1 獨體形近字的口訣記憶。

有些外形極相似的獨體字,學生經常因混淆而寫錯。如果能編成與學習有關的小故事或兒歌來記憶,可能效果要好得多。如:老師上課提要求,自“己”(jǐ)講課全開口,巳(sì)字閉口無言對,同學“已”(yǐ)經半開口。這樣就可以把己、巳、已三個形似字區(qū)別開來了。

有些字還可以通過編成律詩來記憶。如“戌”(xū)字里面有軍狗,義無反顧朝前走(巧用“天干”和“地支”,將“戌狗”的“戌”字中的一橫與狗跑路的特點聯(lián)系起來記憶);“戍”(shù)邊將士精神抖,身帶一點子彈留(把“戍”中的點和“子彈”聯(lián)系起來記憶);“戊”(wù)字里面空對空,導彈飛來也不愁;“戎”(róng)馬生涯保國家,十字路口不回頭(將左下方的十字形象地記?。?/p>

2.1.2 合體易混字的比較記憶。

有些字學生始終分不清,反復訂正反復錯,如果將有關的詞語,通過一定的語境連綴起來,就會易記易懂。如:體育鍛煉不能少,眼花繚(liáo)亂不潦(liáo)倒,要想登上(liào)望哨,解開“鐐(liào)銬”往前跑。學生只要記住這句話,這四個左右結構的易混形似字就全部記住了。再如純潔無瑕(xiá)的雪雕名聞遐(xiá)邇,栩栩如生的造型讓人應接不暇(xiá)。當然在理解字義的基礎上記住這些字會更好。

2.1.3 特殊字形的敘事記憶。如:頤(yí)和園里演《蔡文姬(jī)》,熙(xī)熙攘攘人真擠。這三個加點的字有一個共同的偏旁。這個偏旁的特點是中間有一個“口”字。

2.2 多音字讀音的巧妙記憶。多音字讀音也是考點之一,有些學生就難以判斷清楚。運用編故事或說兒歌的形式照樣可以收到較好的效果。

①小強(qiáng)性格太倔強(jiàng),強(qiǎng)詞奪理不應當,接受教育很勉強(qiǎng),差強(qiáng)人意有希望。

②小解(xiè)今兒真高興,押解(jiè)文物去天津,渾身解(xiè)數都使盡,詳細解(jiě)說真盡心。

③數(shǔ)九寒天,寒冷數(shù)天,路滑傷人,數(shuò)見不鮮。

④工作不能太勞累(lèi),疲勞慢慢在積累(lěi),一旦生病快就醫(yī),否則就會成累(léi)贅。

⑤中(zhōng)國經濟騰飛,正中(zhòng)百姓心意,舉世交口稱(chēng)贊,萬民稱(chèn)心如意。

⑥成績參(cēn)差(cī)很正常。參(cān)考書籍幫你忙,掌握方法是正道,人參(shēn)補品暫放旁。

⑦跟著(zhe)感覺添衣裳,保重身體別著(zháo)涼,學習著(zhāo)數要落實,著(zhuó)眼未來不心慌。

⑧和(hé)諧社會應和(hè)甜,和(huó)面包餃過新年,大事決不和(huò)稀泥,先講誠信再講錢。

這樣的兒歌既有故事性,又瑯瑯上口,有趣易記,如果掌握了第1、2兩條,完成中考指要第一題就會得心應手,易如反掌。如果不信,你試試就知道了。

2.3 標調規(guī)律的巧妙記憶。為防止有些粗心的同學把音調標錯位置,可以讓他們記住如下口訣:看見a母別放過,沒有a母找o、e,i、u并列標在后,i上標號把點抹。

2.4 閱讀題方法巧妙記憶。

整體感知明要求,關鍵詞語細細瞅;

靠近問題找答案,梳理篩選不遺漏;

主觀表述看角度,聯(lián)系實際要講究;

橫看成嶺側成峰,正反理據必須有。

按照以上口訣做閱讀理解題,才可以說掌握方法。

2.5 考場作文注意點的巧妙記憶。

平心靜氣,審清題意;篩選素材,確定文體。

抒情議論,點題總起;擬人排比,巧用修辭。

五至七段,結構合理;不能平鋪,波瀾迭起。

語言生動,行動具體;神態(tài)形象,心理真切。

情景交融,美妙無比;名句俗語,不可造次。

書寫工整,切莫麻痹;結尾有力,深化題旨。

很多同學在寫作文時比較隨便,想到哪寫到哪,有了這個口訣就有了提醒,有了約束。廣大語文教師不妨讓同學們試試看。

3.“仿例造句”嫁接好。葉圣陶提出:作文教學要讓學生自己去多寫、多改、多想。語文教師倘若能長期堅持這樣做,則學生就會練成“展卷而自能通解,執(zhí)筆而自能合度”,教師也可由“教”逐漸進入“不需要教”的理想境界。所以,教師再也不能一講到底唱獨角戲了,更沒有必要對學生的作文去做精批細改的無用功,那樣做的害處實在是多得說也說不完。

“仿例造句”也是??嫉念}型之一,但很多同學“自己做時很吃力,老師講時很輕松,做完之后放一旁,資源浪費太荒唐”。如果我們能夠引導學生將仿例造句的好例句進行理解記憶,經常有意識地恰到好處地嫁接在作文中,久而久之,這些學生不僅做起“仿例造句”來易如反掌,就是寫起作文來也會得心應手,公開發(fā)言也會“出口成章”。這樣,一舉多得的事情,我們何樂而不為呢?關于這一點,我們已經做過一些有益的嘗試。

如肖月同學的作文《秋菊》的開頭:“炎熱的夏天過去了,溫柔美麗的秋姑娘邁著輕盈的步伐悄悄來到了人間。在這秋高氣爽的星期六,空氣異常清新,老師帶著我們去秋游?!?/p>

在課堂上,老師引導學生用“仿例造句”題將上文的開頭改成下面的語言,效果就好得多。

很多人熱愛春天,愛她的桃紅柳綠,愛她的生機盎然;而我卻愛秋天,愛她的秋高氣爽,愛迎風盛開的,愛的高潔品格,愛的傲霜氣質?!安皇腔ㄖ衅珢劬眨嘶ㄩ_盡更無花”。

吳康同學寫的《父親的眼神》的開頭:“他(‘他’指誰沒有落實到位)的眼神讓我從孤軍奮戰(zhàn)中感到了親情的力量,他的眼神使我在緊張的學習中感受到了家的感覺(語意重復)。他的眼神是多么不尋常?。 ?/p>

后來,他根據老師的要求改成:“父親的眼神多么不尋常啊,使我從獨自徘徊的山重水復之處走向柳暗花明;讓我從孤軍奮戰(zhàn)中感到了親情的力量;使我在緊張的學習中有了家的溫馨?!?/p>

改后將總結句放在開頭起總領作用,并起著點題的作用,下面的語言更簡明。

原文的結尾是:父愛(應為“父親”)的眼神是多么令我感到(應為“感動”),令人敬佩?。?/p>

經指導,小作者將結尾改成:“父親的眼神就像一縷和煦的陽光,能融化我心靈的堅冰;就像一段舒緩的音樂,能撫慰我心靈的傷痛;就像一股清新的風,能驅散我心靈的陰霾?!?/p>

仿例造句的有效利用,要比語文老師埋頭批改的效果不知好上多少倍。

馮揚同學的作文《音樂,謝謝你》的作文開頭是:“音樂在原野上升起,隨著金色的風在藍天白云間游蕩:它輕柔,如同母親的手撫摸著我;它飄蕩,如同母親飄動的長發(fā);它曲折,如同父親爬滿皺紋的額頭;它悠長,如同知心朋友給我的安慰?!?/p>

結尾:音樂,幫助了我,她不但減輕了雷聲,還減輕了我的膽怯。(經過有效利用,小作者在這里插入一段:音樂,你就像一縷和煦的陽光,能融化我心靈的堅冰;你就像一陣清新的微風,能吹走我心靈的塵埃;你就像一把神奇的鑰匙,能打開心靈的枷鎖。這樣一加,不但與開頭呼應,而且深化中心,總結交代感謝音樂的原因,就順理成章了。)我要對音樂說:“謝謝你,是你讓我克服內心的恐懼,活得愉快。”

馮揚同學的作文《感受自然》的作文開頭是:“自然是一首歌,因為不同音調的和諧搭配,組成了一首優(yōu)美歡快的歌曲;自然是一幅畫,因為不同色彩的和諧映襯,繪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自然是一支舞,因為不同動作的和諧組合,組成了一支輕盈優(yōu)雅的舞蹈。大自然讓我們賞心悅目?!?/p>

中間從“嗅聞花香”、“輕觸流水”、“欣賞冬雪”三個角度去寫自己對自然的感受。

結尾:(后來,作者在前面加上以下文字:“自然之韻,如春雨般綿延不斷;自然之趣,如江流河海般滔滔不絕;自然之樂,如花朵般絢麗燦爛。”總結性的語言,與上文聯(lián)系起來,會使結尾更有力。)“讓我們親近自然,熱愛自然,感受自然,體會那獨一無二、蘊意豐富的美麗。”

李丹同學的《媽媽的手》一文的結尾:“我聽了媽媽的話,不知不覺地流下了兩行感激的淚水,媽媽用大姆指小心翼翼地擦試著?!保ń浿笇?,該生在這里加上一段抒情議論:“我頓時止住了哭泣,因為偉大的母愛通過那雙手,傳遞到我的身上,猶如晨曦對嬌花的淋浴,春風對碧水的輕撫,冬陽對白雪的親吻。”動情的語言怎能不引起別人的共鳴呢?)

楊剛同學的《面對中考,我選擇努力》雖然寫出了真情實感,也靈活運用了許多詩文,但為什么選擇努力總是沒有說透,后來加上了一段:“縱觀古今,無論是歷經寒暑十載完成《紅樓夢》的曹雪芹,還是忍辱負重寫成杰作《史記》的司馬遷,他們的經歷都告訴我們:只有不懈努力,才能成功?!币驗槌跞龑W習生活確實很辛苦,沒有名人的榜樣作用,也很容易松懈。所以加上這一段,就很有說服力。

篇4

這幾年以來,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作文形式的技巧方面進行一些個性化的嘗試,成效顯著。

一、結構新穎別致

1.開頭和結尾

好的開頭與結尾要做到六個字:點題快,扣題緊。所謂“點題快”,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惜墨如金,用盡可能少的文字作出必要的敘述即可;二是盡快點明記敘要素、中心內容等與文章深層內涵關系密切的方面,讓讀者盡快了解文章的主旨,切忌“千呼萬喚始出來”。所謂“扣題緊”就是緊緊扣住文章中心,切忌一切與主題中心無關的東西出現。幾種常用記敘文開頭方法:交代式、懸念式、引語式、緣由介紹式、特征描繪式、氣氛渲染式等。

幾種常用記敘文結尾方式包括:概括性結尾:結尾時把文章的內容加以簡要歸結,通過必要的強調,幫助讀者鞏固對文章中心的把握。啟發(fā)性結尾:作者在完成文章內容之后,從不同的側面啟發(fā)讀者反思上面的內容,品味蘊涵于其中的道理,讓讀者通過自己的思考進一步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描繪性結尾:通過對某種景物的具體描繪來制造一種與文章內容一致的濃烈氣氛,讓讀者借助這種氛圍加深對主題的理解和把握。呼應性結尾:這種結尾的主要特征在于:篇末的收尾和文章的開篇構成呼應式統(tǒng)一,通過角度的變換,內容的擴充,感情的抒發(fā)等手法進一步深化主題。

2.標題

什么樣的標題才是吸引人的標題?

著名散文家秦牧說:“好的題目,總是概括力很大,饒有深意,引人深思,能激發(fā)人們的閱讀興趣?!蔽覀兛醋魑氖紫仁强礃祟},因為它就像人的眼睛,對讀者有著“第一引力”的作用。要想在短時間里給閱卷老師留下深刻的印象,作文題目非常重要,因為“題好一半文”。

訓練學生在給文章擬題時,除了貼切、凝練、含蓄、醒目外,還應靚麗。實現這個目標有這些方法:

①體態(tài)美觀——題目中運用連接符號或間隔符號。

②形象活潑——主要是題目中借助修辭。運用擬人的《人生的草稿和答卷》、《星期天的面孔》;運用雙關的《生命“誠”可貴》;運用夸張的《“馴化”火星十步走》;運用對偶的《向左走,向右走》,等等。

③立意新穎——不落窠臼,反彈琵琶。

3.改變常用的標題+正文的形式,在細小的地方做一些變動。

二、語言生動優(yōu)美

怎樣使文章的語言更有文采?

(一)排比句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無論哪種文體,恰當地運用排比句,均可以增加文章的語言氣勢,讀來酣暢淋漓,令人振奮。

(二)精彩的比喻句能為全文增色

比喻,被稱為語言藝術之花,它有助于說理和描寫,而且可增添情趣,增加文采,用形象的比喻句使語文更貼近生活,幻化出生活中語文的哲理詩篇,給人以畫面之美、韻律之美、詩意之美。

(三)借用名句使文章文采飛揚

詩詞名句、名人名言、成語格言、歌詞俗語等均具有表達凝練、含義深刻、深入人心等特點,在考場作文中合理運用,能使文章含義深刻,精致典雅。借用名句,以下三種情況比較常見。

1.用在開頭

如:“在短暫的生命里尋找永恒?!卑乩瓐D如是說。

——題記

用包含哲理的名言開頭,不僅簡潔地點明了題意,為全文打下了總綱,而且打開了思路,引出下文對胡楊剛勁蒼涼的陽剛之美的贊頌。

2.用在中間

如:擁有了這種胸懷,心靈則空明澄澈,超然于名利紛爭之外,感到寧靜與滿足。身居高位,鐘鳴鼎食掌印管符,可謂榮華富貴。人在陋室,“可以調素琴,閱金經”,逗蟲魚養(yǎng)花鳥,自怡心性淡泊明志。擁有一份平常的工作,能感受到生活的平和安逸?!败饺厝缑媪缑肌?,是先天的驕傲;“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浸潤,更能使你出類拔萃卓爾不群;即便是遇到挫折“行到水窮處”,也要坦然地迎難而上,瀟灑地“坐看云起云涌”。這就是樂觀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

文章在提出論點后,旁征博引,用有力的說理論證,然后歸結出“幸福原來就是一種樂觀的態(tài)度”的論點。文章語言頗具文采,說服有力。

3.用在結尾

如歌德說:“能將生命的終點和起點連接到一起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蔽蚁胝f,我們生命的起點是父母用血肉鑄成的,它不僅屬于我們自己,而且屬于我們的父母。只有把自己的生命和父母的生命,以及全社會連在一起的人才是最幸福、最偉大的人。

文章寫珍愛生命,懂得感恩,用歌德的名言來總結上文進而點明中心,使文章結尾強勁有力。

三、卷面清新宜人

篇5

一、在閱讀中培養(yǎng)語感能力

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最基本的言語能力表現為語感。所謂培養(yǎng)語感,實際上就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活動中的直覺思維和頓悟思維?,F在的閱讀教學要求把閱讀教學課上成語言文字訓練課,使學生能說會道,能讀書看報,能熟練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表情達意。閱讀教學的重點就應該放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上,而語言文字素質的綜合體現就是語感。反復朗讀能使許多優(yōu)秀篇章儲存在大腦里,無形中也增強了語感,這反映在寫作中就能表現為語句的連貫、流暢與詞匯、語言的豐富。學生的語言功底、智力水平、審美情趣、文學修養(yǎng)以及生活交際等諸因素都是通過語感能力表現出來的。

1.朗讀品味

在日常教學中,根據課文的需要,教師可以先進行范讀,再出示掛圖,讓學生邊看圖邊聽本段的配樂朗讀錄音;接著叫學生閉上眼睛,再聽一遍配樂朗讀錄音,還要求隨著朗讀的內容展開想象;最后,由學生自由朗讀,品賞這段情景交融文字的情味。教師精心設計的朗讀,把只能意會、難以言傳的內容,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也可以第一遍讀,讓學生整體感知,了解大意;第二遍讀,使之理解內容;第三遍讀,讓學生吟誦揣摩,通過對朗讀中的輕重緩急、虛實濃淡來體會語言文字。在教學中,通過教師的示范朗讀和指導學生朗讀時抓住句中重點詞語去訓練學生的朗讀,都可以增強學生的語感。

2.浮想聯(lián)翩

語感是與想象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浮想聯(lián)翩是獲得語感的重要渠道。學生可根據自己平時生活中的情況回想自己在睡覺、在散步、在奔跑、在跳躍時是怎樣個情形,而后再來讀課文,學生自然就知道“睡覺”時該靜靜地讀,跳躍時該歡快地讀。沒有想象,學生就無從對語言進行感受和理解。因此,在語感培養(yǎng)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憑借想象“于有字處想無字文”,通過展開聯(lián)想深刻領會其內涵,體驗其情味,培養(yǎng)豐富的情感,以形成語感。因此,培養(yǎng)語感要依據語言文字,進行定向引導,展開想象進入課文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借助語言來感受形象,領悟其中的感情。

二、在感知中體會語感元素

感知就是讓學生在語感實踐中,抓住某些語感元素很強的地方,聯(lián)系生活體驗,深入品味語言,從而形成敏銳、準確、豐富的語言感受能力。學生需要對語言材料進行反復揣摩、品味,從而具備理解能力,它是獲得良好語感的重要途徑和方法,讓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更要讓人物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把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轉移到課文的朗讀指導上來,容易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啟發(fā)其回憶類似的生活經驗。

1.整體感知

從整體上感知語言,既挖掘了文章意境,更把握了詞的主旨。閱讀教學的全部過程都必須以讀為本,細細品味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感悟全文的基調,訓練學生自己利用工具書識字解詞,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不斷擴大識字量和詞匯量,把握作者的思路,注意開頭結尾、層次段落、過渡照應和詳寫略寫。教師要指導學生將內容和形式結合起來,從整體上把握全文最基本的寫作方法,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并為讀寫結合創(chuàng)造條件。學生要了解作品中事件的背景,體會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讀文章要有更高的立足點和廣闊的視野,只有這樣才能準確地把握文章主旨,深刻體會作家情感和語言風格,從而獲得強烈的語感。

2.想象意會

語感是基于生活經驗,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產生的。語感教學需要大量形象思維的參與,形象思維能力是語言感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活與藝術的經驗已使我們意識到語言對于人類表達的局限。陶淵明有云:“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币龑W生走進課文,走進課文所引領的社會生活,揭示課文的思想內涵,擴展人生經歷,體驗人生的酸甜苦辣,感悟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我們要利用朗讀產生的直覺思維,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捕捉到語言文字中的信息,形成內心影像視像,激發(fā)形象語感。如果能夠運用到古詩詞教學中,效果更好。

3.對比感知

篇6

姥姥家住在細沙村的一個偏僻小村莊。從小到大,我最喜歡去的地方是姥姥家,最怕去的地方也是姥姥家,這是為什么呢?

姥姥家空氣清新,鄰里鄉(xiāng)親都非常和睦。一望無際的田野是我和伙伴們的樂園,但那里的路實在太難走了,讓我不由得望而卻步。

記得小時候到姥姥家玩。剛吃過午飯,我就迫不及待去找伙伴們玩耍。姥姥家住村西頭,伙伴們住村東頭,去他們家的路又遠又泥濘,全是土路。等我深一腳淺一腳走到伙伴們的家時,腳上、身上都沾滿了泥土,弄得我狼狽不堪。我和伙伴們玩了半天,就準備回家。在回家路上,天下起了滂沱大雨,我不小心滑了一下,摔了一個“嘴啃泥”,爬起來,跌跌撞撞地回到姥姥家。一進門我就大哭起來:“老爺!這路什么時候才能修好啊!”

指導老師點評:1、本文天真樸素,傳遞真情。開頭寫“喜歡姥姥家”,又寫“不喜歡姥姥家”,這似乎自相矛盾,但并不矛盾。這是為什么呢?請看下文。作者運用疑問句激起讀者好奇心而向下讀下。這也是作者的高明之處。下文中并沒有直接回答“為什么?”而是在敘事的字里行間告訴讀者原因??芍^,不見原因,卻時時刻刻見原因。這也是作者的高明之處。2、本文采取總——分結構,開篇點題,余下的分說圍繞這個主題。3、本文的修辭手法,詞語運用也是一個亮點。把“田野”比作“樂園”,“滂沱大雨”形象而夸張,“深一腳淺一腳”等動作描寫生動形象?!巴鴧s步”、“狼狽不堪”、“跌跌撞撞”等成語用的恰如其分。

作者:谷臣腱

指導老師:賴洋超

篇7

養(yǎng)分(fèn fēn) 轉動(zhuǎn zhuàn) 嫦娥奔月(bēn bèn)

分數(fèn fēn) 轉學(zhuǎn zhuàn)  東奔西走(bēn bèn)

二、看拼音寫詞語,要把字寫得工整、大方。(16分)

ɡānɡ qín qí zhì wēn nuǎn mín  zú

cāo chǎnɡ zhù  fú jiào shì zhǐ chuán

三、按要求寫筆順。(4分)

(1)“必”共 筆,第三筆是 。

(2)“扔”共 筆,第四筆是 。

四、把“一至十”填到合適的括號里,成為以數字開頭的成語。(5分)

( )神無主 ( )本正經 ( )話不說 ( )顏六色

( )海為家 ( )言兩語 ( )仙過海 ( )嘴八舌

( )全十美 ( )牛一毛

五、我會連。(10分)

飄著 銀裝 饑寒 奉獻

披著 雪花 虛假 危險

鋪著 雨傘 索取 真誠

打著 歌兒 安全 簡單

唱著 雪毯 復雜 溫飽

六、選詞填空。(5分)

關心 專心 小心

①小朋友們在教室里( )地聽老師講課。

②媽媽對我很( )。

③路滑,奶奶您走路要( )。

飄浮 飄揚 漂流

①云在空中( ),碰到冷風就變成水珠落下來。

②彩旗迎風( ),廣場顯得更加美麗了。

七、我會照樣子寫句子。(6分)

例句1: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

像 。

例句2:太陽會把淺水洼里的水蒸干。

淺水洼里的水會被太陽蒸干。

媽媽把衣服洗干凈了。

被 。

例句3:我要給窗前的小樹畫一個紅紅的太陽。

我要給 。

八、經典誦讀與積累(17分)

1、根據課文內容填空。(7分)

(1)桃花潭水 ,不及汪倫 。

(2)“荷 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 ?!弊x了這兩句詩你知道

是誰不怕秋霜呢? 選一個正確的答案吧。(荷花 )

(3)清晨,林中誰最活躍?

是 的小鳥,

撲棱棱,飛來飛去,

捕捉害蟲,保護 的樹苗。

2、詩句連線。(5分)

野火燒不盡 報得三春暉

眾鳥高飛盡 萬徑人蹤滅

千山鳥飛絕 天涯若比鄰

誰言寸草心 春風吹又生

海內存知己 孤云獨去閑

3、在評價人物時經常用一些習慣用語來直接代替人物的特征,把相對應的內容用線連

起來:(5分)

任勞任怨、勤懇工作    替罪羊

外表和善、心地兇狠    馬大哈

丟三落四、辦事粗心    老黃牛

冤屈自己、代人受過    攔路虎

制造困難、阻礙別人前進   笑面虎

九、下面的短文真有趣,我要趕快讀一讀。(6分)

太陽花

你見過太陽花嗎?這是一種很美麗的小花,小小的花瓣,粉紅的,鮮艷極了,葉子呢?也是細細的,含著一包綠汁,很嫩。

早晨,太陽一露出笑臉,太陽花就興沖沖地開放了。太陽越曬花越紅。它仰著臉蛋,好像在跟太陽說:“太陽,謝謝你把我照得這樣漂亮?!?/p>

傍晚,太陽下山了,太陽花就慢慢合攏花瓣,安安靜靜地睡覺了。

太陽花還有黃的、藍的、紫的……五顏六色的太陽花開起來,那才好看呢!

1、短文共有 ( )段話。

篇8

個人魅力是講好一堂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這種魅力首先表現在對所講內容有非常透徹的把握,且博覽群書、觸類旁通。而一些老師備課只是對照相關的教學參考書,別的書很少涉獵。把自己限制在一個“井底”,又何來源頭活水?!皞€人魅力”是需要培養(yǎng)的,這種“個人魅力”源自個人的個性,是個性的自然流露。如果個性得到自然流露,成為自己的風格時,“個人魅力”也就顯現出來了。如于丹教授的演講聲情并茂,易中天教授的講說幽默詼諧。易中天說:“開頭必須吸引人,為了避免收視疲勞,在必要時設置懸念,拋出問題。還要有出彩的語言,或者有好聽的故事,或者要有‘包袱’。”我們在講作法時,常說作文講究鳳頭、豬肚、豹尾,也就是說開頭要漂亮,引人入勝,下筆就要吸引人,中段要豐滿充實,結尾要簡潔有力。我們的每一節(jié)課都做到鳳頭、豬肚、豹尾了嗎?如果我們的老師在課堂上也能講得跌宕起伏、幽默風趣,那么,又怎么會抓不住學生呢?

2 積淀語文知識,提高字詞感受力

語言是一種表情達意的符號體系,因此,閱讀者需要具備系列的專門知識和技能。中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數量的字詞,對文字的社會功能、漢字的字形、詞匯的構成、短語的組合已經有一定的了解。但學生還缺乏敏銳的語言感受力,所以培養(yǎng)語感首先要從字詞積累著手。

我每篇課文都花很多時間來理解積累詞語,但這不是簡單的積累,而是從音形意三個方面入手,讓學生課前查字典,上課時到黑板上來注音,點名來說意思、造句,特別是說一些比較好的句子。一般說來,語文學習的經驗越豐富,對語文知識理解得越透徹,就越容易對語文中的現象與問題產生直覺。所以,在語文教學中,要注重提高學生的字詞感受力,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感。

3 強調誦讀,增強整體感知力

對于學生來說,想要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素質,除了引導他們自覺感知客觀社會言語對象,豐富語感素質的感性因素外,主要的和首要的途徑是學校的語文課的教學。良好的語感素質必須以相應的教學形式加以保證,才能得以有效培養(yǎng)。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大量地閱讀文章,當所汲取的言語作用達到某種程度,即言語本身的規(guī)則在言語主體身上積淀到相對完整和鞏固的程度時,積淀在言語主體的言語規(guī)則自動進行組合、調整,最終形成一種語言直覺結構。要使學生形成語言直覺結構,我們必須加強學生的誦讀。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增強學生對閱讀內容和形式的感受性,啟發(fā)、引導學生感受課文的言語,把文質兼美的課文言語轉化為學生的語感素質。如朱自清的《背影》是篇敘事散文,寫父親過鐵道為“我”買橘子的過程一系列的動作描寫,我們利用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想象、揣摩,讀讀悟悟,教師點撥:“‘蹣跚’可見步履的不便,從月臺下去所以用‘探’,‘攀’和‘縮’可以想象爬的困難?!蓖ㄟ^抓重點詞句的品味訓練,讓學生既明白語意,也悟到語言的情味,從而很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新編的《語文課程標準》在“附錄”部分“關于課外讀物的建議”中提到,要求學生九年課外閱讀總量到400萬字以上,可見閱讀的重要。

總之,語感像一股流水,教師要通過對學生的閱讀訓練,增大它的流量;同時要注意對學生的引導,使它流向既定目標。

4 重視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

良好的習慣主要有正確的讀寫姿勢、積極發(fā)言、專心聽講的習慣、樂于誦讀、課外閱讀的習慣、主動識字的習慣、認真完成作業(yè)的習慣、自主修改作文和多種渠道學習語文的習慣。這幾年我根據觀察所得,學生的習慣養(yǎng)成最主要,尤其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覺學習習慣,最主要得要讓學生一天之內都要有學習的自主意識,那就要每天安排我和班干部布置許多學習任務,這樣一來,班內中等學生、優(yōu)生就會很自然的利用提前早上和中午來學校的時間去充分學習,也就更好的帶動了那些玩耍的學生,所以在外面玩耍的學生就越來越少,甚至沒有。這樣,愛學習的學生就會越來越多,總體成績就會明顯提高。比如每一次作文,我要認真指導學生修改草稿,逐漸放手讓學生自主修改。通過評議,使學生逐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修改能力,我讓學生互評,這樣就增加了學生修改習作的興趣和機會,通過一段時間的堅持,我發(fā)現學生的作文水平明顯提高了。

5 重視積累,豐富學生的語言

豐富的語言來自于積累。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我特別注重對學生進行字詞、古詩、名言諺語、課外閱讀等方面的積累。我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分三步驟展開這方面的教學。第一步,我首先抓住教材語文練習中的“日積月累”,通過記憶、背誦開火車、快速接龍等游戲活動,讓學生體驗到積累的樂趣和收獲。第二步,我送給學生一句話――“日積月累求真知”,讓學生銘記在心,懂得知識積累的重要性,幫助學生樹立“知識積累”的意識;第三步,圍繞“日積月累求真知”這個主題,我組織學生開展了一系列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自建小詞庫,設計語文積累筆記,古詩筆記、開心小練筆等,激發(fā)學生積累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積累習慣。學生在活動中讀讀寫寫畫畫,收獲不小。學生們很喜歡這些活動方式,現在不少同學在家里也自主創(chuàng)設一些積累筆記,興致勃勃地拿給我看(展示積累成果)。我平時也注重摘抄一些優(yōu)美詞語、成語、古詩、言語、俗語、警言佳句等等,歸類進行,整理成冊,同時一有時間我就讓學生進行整理、背誦。我想,只要我們教師都用心引導、幫助學生學會積累,那么學生的語言就會越來越豐富。

6 講練結合,提高學習實效

篇9

"數是人類思維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為適應社會生產活動的需要,在符號的幫 助下產生的。"(蘇金智,19 91)"數字是語言學中的一個特殊的領域。在科 學的數字世界里,它的功能是計算,秩序嚴謹,職司分明,是 實數;而在人類 心靈的數字世界中,它的功能是表義,許多數字經過“神化”后成為“玄數”、 “虛數”、“ 天數"。它們有著極其豐富的外延和內涵。"(王秉欽,1998) 由于受東西方文化傳統(tǒng)、宗教信仰、語言崇拜、地理環(huán)境等方面的影響,數 字的神化存在著東西方的差異 ,但也存在著共性,有著共同的規(guī)律。在"數的 靈物崇拜"上各民族都有普通性。東方人有自己心目中的"天 數",而西方人 也有自己心目中的"神數"。神秘數字的演化規(guī)律一般經過"神化—泛化—虛 化"的過程。( 王秉欽,1998)

東西方已有不少有關數字科學的專著和論文, 如畢達哥拉斯(phythagoras) 學派的T·丹齊克的《數 科學語言》(商務印書館,1998),英國人倫拉德·法 拉的《七的探源》;國內也有不少學者就數字寫過著作 和論文,并開展過學術探 討。如,王秉欽教授在其《語言與翻譯新論》的中篇第六章就以"數的語義范圍 比較 與翻譯"為專題;蘇金智曾寫過《數的靈物崇拜》(載〈語言、社會、文化》 440頁, 語文出版社,1991,1) 等。在1998 年南昌大學主辦的"中國英漢語 比較研究會第二屆年會暨第三次學術研討會"上,英漢文化對比專 業(yè)委員會會 員曾就中南工業(yè)大學外語學院吳玲英老師的《中西文學中"以三為法”的文化模 式》展開了激烈的 討論。本人認為東方人,尤其是中國人,自己心目中的天數 是"九"而不是"三",也并非完全是因為"九" 是"三"的倍數。

二、東西方數字"九"的文化對比分析

在我國,人們之所以把"九"看成是自己心目中的"天數"和最富有神奇色 彩的數字, 是因為"九" 這個數字的象征意義(symbolicmeaning),在我國可 以說歷時最久,涉及面也最廣。 "九"作為數不同于一 般數字,在中國古代被 認為是一種神秘的數字,它起初是龍形(或蛇形)圖騰化之文字,繼而演化出"神 圣" 之意,于是中國古代歷代帝王為了表示自己神圣的權力為天賜神賦,便竭 力把自己同“九”聯(lián)系在一起。如天 分九層,極言其高,天證/誕日為正月初 九,天子祭天一年九次。更有趣的是連皇宮建筑都與"九"有關。例 如,北京 城有九門,天安門城樓面闊九問,門上飾有九路釘(即每扇門的門釘縱橫各九排)。 漢語詞匯中也常 用"九"來形容帝王將相的稱謂,如"九五之尊"(imperial throne);稱官位僅次于皇帝的王爺為"九千歲 "等。

根據陰陽五行與數的關系,萬物之根均為數,宇宙也是數。數始于1而終于 10,五行也是數,按傳統(tǒng)的五行 理論來劃分,則1、2為木:1為陽木,2為陰 木。以3、4為火:3為陽火,4為陰火。以5、6為土:5為陽土,6為 陰土。 以7、8為金:7為陽金,8為陰金。以9、10為水:9 為陽水,10為陰水。這 就是將"象"、"數"與五行 結合起來推演變化,用以顯示事物發(fā)展變化的內 在聯(lián)系。由此看來,"九"是最大的陽數,象征著天。傳說古 代中國人把天分 為九層,九層天是天的最高處,漢語中有關詞匯有"九重霄"(指極高的天空, "九霄云外" ,"九天攬月","九天九地"等。另外,天壇,這個明清兩代 祭天的場所,其建筑無處不體現著“九”的象 征意義。 民間傳說中還有"九頭 鳥"(nine-headed bird: a fabulous bird whose appearance was f ormerlyregarded as a bad omcn)的故事。

中國人以"九"為大數,劉師培在《古書疑義舉例補》一書中寫道:"凡數 指其極者,皆得稱之為'九' ;"《素問》中說:"天地之數,始于一,終于 九。"因此,漢語中有"九九歸一"或"九九歸原"之說。因 從"九"為數之 極而引出人生之限,故"明九"或"暗九"均為人生之"坎",避諱有“九”之 歲。例如:“ 老太太因明年八十一歲,是個暗九。"(《紅樓夢》)。日本人一般 認為"九"是"苦命和痛苦"的象征,因 為"九"與"苦"同音,因此忌諱 "九"。然而,《外語與外語教學》曾報道過國內一位學者曾為考證這一點 ,采 用"全選法"將日本某地電話號碼其中的幾千個姓和名分別進行統(tǒng)計,結果發(fā)現 將"九"作為姓的只占極 少數(約占0.35%),而將"九"作為名的卻不少(約 占35%)??磥?,日本人忌諱"九"也并非絕對。轉貼于

此外,《詞源》中說:"九:虛指多數。""九"作虛數解時,是數的一種 語義模糊現象。《現代漢語詞 典》中,"九"的意思有三個:(1)數目,八加一 后所得;(2)從冬至起每九天是一個"九",從一"九" 數起,二"九"、三 "九",一直數到九"九"為止。冬練三九,夏練三伏;(3)表示多數或多次: 九泉,三 彎九轉等。因此, 漢語中有不少和"九"有關的成語。如:"九牛一 毛"、"九死一生"、"九牛二虎之力" 、"九流賓客"等等。

在我國,數字"九"涉及面在所有數字中最廣。含有數字"九"的詞匯也十 分豐富。如,"九州"是指傳 說中的我國上古行政區(qū)劃,后用作"中國"的代 稱。因此,有的全國性的電視節(jié)目就取名為“九州方圓”;“ 九族"(the nine degrees of kindred: either thenine generations from one's great-great-gr andfather down toone's great-great-grandson;or four generations of one'spatemal relations, three generations of one's matemalrelations, and two generations of noe's wife's relatio ns),古代有一種殘酷的刑法叫"誅滅九族";古代傳說 "龍生九子,各有所好"。因此,《紅樓夢》第九回 中用"一龍生九種,種種各 別"來比喻賈氏家族族大人多,龍蛇混雜,好壞不一,各種各樣的人都有。還有 " 九龍杯"等。此外,在文娛、體育等詞匯中,數字"九"也比比皆是。如, 許多歌名都以"九"開頭:"九妹 "、"九九艷陽天"、"九百九十九朵玫瑰" 等;樂器中也有"九音鑼";在體育活動中,"九柱戲"(nine pins),兵器中 有"九節(jié)鞭"[但這與西方文化中的"九尾鞭”(cat-o '-nine- tails: an instrurnent of punishment so calledfrom the nine pieces of leather or cord which compose it)意義不大一樣]。 地名中也有一些以"九"開頭的,如"九 寨溝"、"九華山"、"九江"和"九龍"等。此外,中國人常把" 九"看成 為吉祥數字之一。在申請電話號碼時,人們寧愿多出

錢去買一個尾數為"8"或 "9"的吉祥號碼。比 如,湖南有線電視臺的"歡樂熱線"號碼為"16899919"。 在西方,數字"九"也是人們心目中的"神數"之一。對西方人來說, "九"的象征意義是"神性"、 "神圣之至"。 英語權威字典Webster's Ninth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 and Webster's ThirdIntema tional Dictionary 中 對"九"所解釋的意義比《現代漢語詞典》所解釋的意義還多,分別有:

1)one more than eight, three threes, the square of three;2) nine units of objects (a tota l of nine) ; 3) a: thenumerable quantity symbolized by the arabic numeral 9; b: thefigure 9 ; 4) nine o'clock——compared Bell table, timeillustration; 5) the ninth size in a set series: as a; aplaying team of nine members,esp.a baseball team; b:the firstor last 9 hol es of an 18-hole golf course…。

其中收入與"九"有關詞語和成語多達近二十條。常用的有:

a nine-day's wonder (an object or event that creates ashort-lived sensation)

____Those political expositions…that make a nine day'snine wonder till something fresh c omes alone——Mary Deasy. nine times out of ten(very often)

be dressed up to the nines(elaborately dressed, as for aformal occasion)

____She dressed herself up to the nines and went to theparty.

in the nineholes:in the difficult situation nine-men's morris: morris played with nine counters A cat has nine lives: A cat can move so fast and jump sowell that he seems to escape being killed many times.

從以上的解釋還可以發(fā)現一個規(guī)律:數字"九"及其倍數在西方也被廣泛運 用于文娛和體育活動中。如, 保齡球(bowling )中的瓶狀木柱數(ninepins) 為"九";高爾夫球球場有一十八個洞:跳子棋的棋板上各 方均為九個孔; 古 時英國還有一種九個男人一起跳的舞蹈(morrisdance)等。由此看來,數字"九" 也倍 受西方人的青睞。

總之,在東西方文化中,數字"九"含有以下主要共性:

1)東西方大多數人把數字"九"看成神秘的數字, 其象征意義均有"神 圣"之意。

2)在東西方文化中,數字"九"均可虛指多數。

3)數字"九"被廣泛運用于文體項目中。

數字“九”在東西方文化中的個性恐怕主要在于:對中國人來說,其神奇色 彩要比西方人更濃;其象征意 義的歷史在東方文化中比西方文化中更悠久;其 涉及面在東方文化中比西方文化中更廣泛。

三、數字"九"的翻譯問題

羅馬西塞羅說過:"翻譯不是字當句對,而是保留語言的總風格和力 量。""按分量而不是按數量譯詞" 。此處所說的數字是指經過神化、泛化、 虛化了的"虛數","實數"的翻譯不在此例。根據這一理論,結合 東西方文 化的共性與個性,可采用如下的翻譯方法,并遵循以下的翻譯原則。

可采取的翻譯方法主要有:

(一)保留原數字

e.g. We thought our cat would be killed when he fell fromthe roof of the house. He was not, he used up one of his ninelives.

我們以為我們的貓從屋頂掉下來會死了,它并沒死,只失掉九條命中的一條。 這樣翻譯過來,人們很容易接受,因為人們已熟悉"貓有九命"這個成語, 并能夠促進東西方文化的融合 。

(二)轉換成各民族喜愛的數字

e.g.nine out of ten——十之八九 nine days' wonder———可翻譯為"曇花一現", 這樣翻譯可以加深對奈 達的"對等"和紐馬克的"轉 換"翻譯理論的理解。

(三)增舍數字

比如,"九死一生"可翻譯成"a narrow escape from death;survival after many hazards";又如 ,"九九歸一,還是他說的話對。"可翻譯成"All things considered,what he says is right."其譯文均 舍棄了數字,轉譯其 形象意義。

應遵循的原則主要有:

(一)民族性原則

比如,漢語中的"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漢英詞典》(外研社,1996)的譯 文有三個:"strain onese lf to the limit; use everyounce of one's strength; make herculean efforts"。筆者認為第二種譯文 "use every ounce of one's strength "更符合"民族性原則”,成功地將東方文化中該成語的比喻意義轉 化成了西方文化語言中的形象意義。

(二)習語性原則

比如:"匡超人此時恍若親見瑤宮仙子,月下嫦娥,那魂靈都飄到九霄云外 去了。"(《儒林外史》), 其譯文為"Kuang felt that he was gazing at a goddess and his spirit had flown to heaven."這種譯 文因遵循了"習語性原則", 充分地體現了人類交際行為的一個最根本原則——語言——符號的經濟原則。

(三)形象性原則

數字用于模糊意義時,一般都失去了其數量意義而具有形象意義。翻譯時, 必須越出其理性意義而捕捉其 與其它的詞結合后所產生的形象意義。

篇10

左腦風暴

在中國留學的阿德里安、布拉德和卡特三人經常去一家餐館吃飯,他們每人點的不是火腿就是牛排?,F在已知:

1.如果阿德里安點的是火腿,那么布拉德點的就是牛排。

2.阿德里安或卡特點的是火腿,但是不會兩人都點火腿。

3.布拉德和卡特不會兩人都點牛排。

你知道誰昨天點的是火腿,今天點的是牛排嗎?

我愛數獨

請在空格中填入1~9數字,使每一行、每一列和每一宮都沒有重復的數字。(請注意,這一次的宮是不規(guī)則的哦?。?/p>

填字游戲

縱向

1.宋真宗趙恒所作《勸學詩》中“安居不用架高堂”的后一句。

2.流行語,形容有點笨也有點可愛的人或動物。

3.加勒比海島國,首都為哈瓦那。

4.日本古時對封建領主的稱呼。

5.周杰倫歌曲《龍卷風》歌詞的第一句。

6.可以在所有自由空間(包括空氣和真空)傳播的電磁波。

7.重慶的一座山,以白公館、渣滓洞而聞名。

8.并排地長在同一莖上的兩朵蓮花,常用來比喻恩愛的夫妻。

9.《莊子?養(yǎng)生主》中“吾生也有涯”的下一句。

10.指某些人設想中的一類不需要外界輸入能源、能量或在僅有一個熱源的條件下便能夠連續(xù)無限期地運動并且對外做功的機械。它違反了科學規(guī)律,是根本不可能被制造出來的。

11.成語,形容事情從開頭到結束都做得很好。

橫向

一、楊萬里詩作《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中“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前一句。

二、物體由于做機械運動而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等于運動物w的質量和速度平方乘積的二分之一。

三、指書生氣很濃、不諳世故的人,或是只會讀書而不會用書上的知識變通的人。

四、一種用于高速計算的機器,俗稱電腦。

五、漢高祖劉邦所作的一首詩,第一句是“大風起兮云飛揚”。

六、小說《彼得?潘》中主人公所居住的一個海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