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故事范文

時間:2023-04-03 18:42: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學英語故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小學英語故事

篇1

1.1小學英語故事教學的內涵研究

施嘉平提出:故事式教學方法就是注重在教學中運用故事這一文本體裁,將教學內容有機地組織起來進行整體理解,對于學生的語言學習有很多好處。薛蓮花認為故事式教學法是指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借助針對性的故事來串聯教學過程,從而順利達到和完成教學目標的一種積極性教學方法,它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最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梢钥闯觯芯空哒J為故事教學符合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能夠激發(fā)學生興趣,是有效達成教學目標的手段。

1.2小學英語故事教學的意義研究

盧信瑜認為,故事教學有利于激發(fā)興趣、有利于培養(yǎng)語感、有利于合作學習、有利于文化滲透、有利于學科融合。張青,王佳琪認為,故事教學適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故事教學能提高小學生的聽說能力,故事教學能豐富小學生的情感體驗,故事教學能發(fā)展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周夢瑜還提出了,故事能豐富學生的語言材料,拓展學生的視野。由此可見,小學英語故事在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發(fā)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3小學英語故事教學的方法研究

國內最有影響力的故事教學法是由廈門大學紀玉華教授所創(chuàng)立的三文治故事英語教學法。有研究者還探討了某種具體的方法在小學英語故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如:運用“銜接與連貫”的手段進行故事教學。張小琴則從教學前、中、后應注意的問題提出了小學中年級英語故事教學策略。針對已有教材,有研究者從授課環(huán)節(jié)上研究了小學英語故事教學的授課模式。從故事閱讀教學的三個環(huán)節(jié)“pre-reading”(閱讀前)、“while-reading”(閱讀中)和“post-reading”(閱讀后)進行了詳細分析。還有研究者提出了故事教學的基本模式:設置情境(Contextualizedsetting);圖片環(huán)游(Picture-reading);故事重復(Story-imitation);故事表演/復述(Story-retelling);故事重組/新編/續(xù)寫(Newstorymaking)。

1.4小學英語故事教學的問題研究

教師在進行故事教學時會出現一個誤區(qū):過分強調故事課的閱讀功用,只考慮到要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設計一系列閱讀理解的活動,而忽略了故事的完整性與趣味性,故事課仿佛成了一種閱讀操練課。范慧生提出故事教學主要存在三方面問題:一是不能從語篇層面理解故事教學的目的和價值;二是對故事教學中培養(yǎng)哪些能力認識不足;三是缺乏有效的、能夠體現語篇理念和特點的故事教學方法。

2文獻梳理的思考與總結

第一,從興趣性上對小學英語故事教學法進行深入研究的不足。只有有效的小學英語故事教學法才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第二,從故事整體性上討論故事教學法的文獻較少。已有研究大都提取故事教學中的要點加以總結和論述,較為局限、零散,缺乏從整體性上對小學英語故事進行教學策略研究的宏觀透視。

第三,有關小學英語故事教學的具體、可操作性步驟的討論較少,一線教師難以應用到教學實踐中。

篇2

學英語故事教學方法的“三要”,即要與日常生活相結合、要緊扣學生的最愛、要融入深刻的道理,做好這三個方面,才能實現小學英語故事教學的成功。

一、把握好內容,要與日常生活相結合

在選擇英語故事的時候,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時要側重于與日常生活有效地結合起來,這樣的故事聽起來更引人入勝、講起來更容易明白、教起來更容易記住,日常生活中選擇的范疇還是比較寬泛的,比如,學生日常的活動、家庭中日常的活動、班級和學校的一些活動,都可以融入英語故事中來。例如,講述故事《今天是我的生日》,這個選題更容易吸引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在聽英語故事的時候,每一位學生都會緊扣耳際,仔細聽的同時還會全神貫注地去記憶,有用心表達自己生日的沖動感,這就是英語故事《今天是我的生日》的教學成功之處。

二、掌控好節(jié)點,要緊扣學生的最愛

大多數小學英語故事教學都會讓學生感覺枯燥或者乏味,這時教師就要想方設法地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作用,適時地、恰到好

處地插入學生喜歡的故事,甚至是最愛的故事。學生喜歡的故事有很多,在神話故事方面有《白雪公主》《哪吒鬧?!返?,在小動物故事方面有《丑小鴨》《狼和小羊》等,這些都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可以把學生從枯燥和乏味中解脫出來。例如,在講述故事《糞堆里的小鳥》的時候,學生會隨著教師抑揚頓挫的英語表達,融入有趣有益的故事中去,并且通過半懂不懂的英語表達,使英語學習情趣空前高漲。A little bird fly to south for the winter. It was very cold,almost frozen bird. Hence,fly to a large space,after a cow there,in a pile of cow dung upon the bird,frozen bird lying on the dunghill,feel very warm,gradually recovered,it is warm and comfortable lying,and soon began to sing songs,a passing wildcat hear voices,see,follow the voice,wildcats quickly found lying on the dunghill,bird,pull it out.

三、調整好節(jié)奏,要融入深刻的道理

在小學英語故事教學中,也存在一個較高的學習境界,就是通過英語故事達到“一子雙效”的作用,一個是提高英語學習興趣,另一個是告訴學生做人做事的道理,這時就需要教師成功地把握好

篇3

關鍵詞:小學英語;故事教學法;實踐

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詞匯、短句的記憶是其中的重點和難點。受小學生知識水平的限制,我們的詞匯、短句教學很難依托大篇幅的英語文章開展,沒有語境的支撐,英語教學就顯得枯燥、乏味,而故事教學法既能創(chuàng)設英語語境,又能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

一、小學英語中的故事教學法

1.利用故事提升學習興趣

小學生好奇心重,愛聽故事,我們應對小學生的好奇心進行引導,使其成為激發(fā)小學生學習興趣的誘因。比如,在課前講一些小學生感興趣的童話、寓言,讓小學生感受到這些故事的魅力和趣味,讓聽的愉悅指引他們去主動學習。根據小學生的詞匯量選擇故事,選擇的故事應是《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兒歌集》《十萬個為什么》《小王子》等。比如,在向學生講解《小王子》的故事中,要以書中的玫瑰花rose、大象elephant、狐貍fox等學生比較熟悉或易于掌握的英語單詞為例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他們知道如果他們能好好學習就可以讀到更多有趣的故事。值得注意的是,故事應保證多樣性,保持新鮮感,確保課前故事有足夠的吸引力,確保小學生有足夠的興趣主動去學習。小學生聽課前故事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在老師用語言描述故事場景和情景的過程中,小學生會自動腦補有關的畫面和片段,并轉化為其能理解和認知的信息,甚至能根據故事整體的語境來猜測帶入其中的英語句子和詞匯,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加深了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記憶。

2.利用故事開展教學活動

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相比,故事教學法有其獨特的圖畫語言,從色彩、構圖、內容上都能吸引學生,使其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在小學階段,英語教學片段式、碎片化,無論詞義還是句意都相對比較孤立,故事沒有來龍去脈,小學生在理解上抓不住關鍵,不利于英語語言思維的發(fā)展。反觀故事教學,每一個詞匯或句子的學習都有整個故事的支撐,對小學生英語語言思維啟蒙鍛煉非常有益。比如,我們可將要學習的“What’s in it?”和“How long it is!”引入故事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來猜測它們的意思,甚至用英語來描繪故事中的某個場景。故事教學法讓學生把故事和學習內容銜接在一起,使得教學活動更容易開展。

3.利用故事提升學習廣度

與教材內容相比,故事牽扯甚廣,可據此提升學生英語學習的廣度。對此,老師應主動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些交流活動,讓他們交流學習心得,讓他們在彼此的交流中發(fā)現自己的興趣點,實現學習廣度的提升。每天利用讀書活動時間在班級開展講故事的實踐活動,讓他們在講故事的過程中至少運用十個不同的英語單詞,每晚一個學生講,這樣一周五個故事,到周五評選出本周講得最棒的小學生為“故事大王”。例如,讓學生利用jumping,flying,walking編一個故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出故事大王,這既能激發(fā)學生參與英語學習的興趣,又能使學生準確把握好這些詞的用法。這樣為小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交流窗口,讓小學生在掌聲中收獲學習帶來的成就感和喜悅,為他們繼續(xù)擴展學習廣度提供動力。實踐證明,小學生通過講故事有了主動學習英語的動力,甚至能在講故事中用到沒學過的句子和詞匯。學生在老師和同學的掌聲中、認可中逐漸把英語學習內化成一種自覺的習慣,形成一種良性循環(huán),最終實現學習廣度的提高。

此外,應有意識地對小學生進行快速識詞訓練。訓練可在課堂上開展,老師把引入詞匯帶入要講的故事中,讓小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確定詞匯的詞義。詞匯選擇以及時間的控制是關鍵,詞匯要難易適中,確保大多數小學生能看懂;時間不宜過長,避免小學生查字典,鍛煉小學生猜詞分析句子的能力。

4.利用故事創(chuàng)設話題型語境

與一個話題相比,短語或單個句子的信息含量并不高,語境也不豐富,所包含的詞匯也是有限的。對此,我們可以利用故事創(chuàng)設一個話題型語境。利用該語境把多個詞匯串聯在一起,使得學生能在更加豐富形象的語境中學習本來毫無聯系的多個詞匯。比如,為了讓學生靈活運用pull和push,可利用故事創(chuàng)設的話題性語境進行對比分析。把pull放在“the horse pulls a car”,把push放在“He opened the door with one push”,再把兩個句子放在一個故事中,通過對比分析,讓學生知道:pull是動詞,詞義是拉、扯、拉過來,力的方向向內;push是動詞也可以是名詞,詞義是推動、推、對……施加壓力,力的方向向外。值得注意的是,創(chuàng)設話題型語境的關鍵是所引入的詞匯應能自然而然地串聯在一起,避免生搬硬套,破壞語境的完整性、合理性,只有這樣學生對語境中的詞匯的聯想和記憶才能更加高效。

5.利用故事營造文化氛圍

在英語教學中,無論是詞匯還是句子都是語言性語境,但非語言性語境,即文化氛圍的營造也是不可以忽視的,要在教學中多向學生介紹一些西方的兒童版讀物,特別是適合小學生閱讀的英文兒童著作,鼓勵學生多讀英語小兒書籍,讓學生在了解英語世界原汁原味文化的過程中學習新的詞匯或復習原有的詞匯??傊幕Z境雖然針對性不強,卻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見效持久,對學生從整體上理解、把握詞匯信息意義重大。

二、故事教學法的實例分析

本文以“A little,green man”為例,綜合運用了多種故事教學法開展英語教學活動,先報告如下:“A little,green man”是一則句型以動詞的過去式為主的英語故事,以此實施故事教學法的目的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習慣,實現閱讀能力和質疑能力的提升,確保英語知識的靈活運用。教學的難點是動詞過去式的變化,重點是故事的閱讀和理解,引導學生克服學習難點的阻礙,掌握學習的重點是故事教學法成功與否的關鍵。在具體的實施中,我以多媒體課件為核心,通過聲、色、形來構建英語學習的語境環(huán)境和活動空間,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通過逐步引導誘發(fā)學生想象力和求知欲,并最終實現英語知識的有目的、有計劃的輸入。

案例實錄:

1.結合學生特點,引入話題

在開始階段,為了引入話題,我問學生:What sport do you like best?學生對運動興趣較高,大多數學生都非常喜歡體育課,他們的發(fā)言有:

S1: I like basketball,I am a Lakers fan.

S2: I think I like football,because I like watching football game.

學生發(fā)言結束后,為了進一步活躍課堂氣氛,我讓學生猜測我最喜歡的運動,這就完成了話題的互動,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發(fā)言欲望和思考熱情,還拉近了學生與我的關系,使得課堂氛圍更加融洽,他們的回答發(fā)言有:

S1: You like running.

S2: You like teaching(笑……)

學生的猜測結束后,我告訴他們說:Yes,I like teaching,because I love you.說這句話的時候,應注意與學生進行眼神的交流,拉近師生間的情感距離。

上述話題的討論沒有固定的答案,主要是想借助于話題實現老師與學生的認識交流、情感交流和心理交流,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完成答、猜等一系列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為故事要素的引入創(chuàng)造條件。

Spaceship是“A little,green man”的主要要素,學生對太空船的興趣也非常高,對此,我提出以下問題:

What’s spaceship do you think?

學生的回答有:

S1:Flying house.

S2:A plane named UFO.

我并沒有料到學生對太空船會有這么深的認識,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英語教學不應該強調學生知識面窄這個問題,只要我們注意引導,學生還是能理解一些陌生事物。

為了對故事進行深入的探討,我又問學生:

Who did see the UFO?

What colour was it?

What can we do in it?

Do you welcome the UFO?

Do you think there will be a war between Earthman and ET?

這些問題使得學生的思維進一步發(fā)散,學生會根據這些問題展開想象。認為見過飛船的人,會對飛船介紹一番,沒有見過飛船的,會把自己認為的飛船的樣子描述出來。無論何種答案,都應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然后再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與前面的問題相比,最后一個問題的發(fā)散性更強,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想象力。以下是學生對最后一個問題的回答:

S1:No,I will invite ET to my home,we are friends.

S2:Yes,I don’t lik it,it was ugly.

S3:I don’t know,if the war breaks out,I will begged him for mercy.

S4:I will run away,I’m young.

對最后一題,學生的回答不盡相同,甚至已背離了問題的核心,除了進行適當的引導外,我沒有進行過多的限制,以免挫傷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確保學生保持一定的思維活力,讓全體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話題的討論中。在話題討論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意外情況,這正是話題討論的魅力所在,這正是故事教學法的核心內容,這使得我們的教學立足于教材,又存有超于教材的可能。在實施故事教學中,我們通過創(chuàng)設話題,營造英語學習的語境,讓學生在自由的空間里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探索興趣,實現學生能動性的提升。

2.層層設梯,逐步解決難點和掌握重點

根據故事發(fā)展的脈絡,我把“A little,green man”分為三個部分,并對每個部分的教學重點和難點進行分解,然后再據此設定教學策略、訓練內容。從難易程度上看,難度逐漸增加。

在第一部分,我根據該部分的教學重點和難點進行提問,并出示故事的開頭畫面,讓學生回答,訓練學生看圖回答問題的能力。以下是我的提問:

S1:What’s her name?

S2:Where does she come from?

S3:What colour is her skin?

S4: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通過多媒體我把學生給出的各個答案展示到黑板上,然后引導學生進行分析,確定故事第一部分的具體內容,為第二部分的教學奠定基礎。

第二個部分是我們教學的重點,我直接利用視頻、圖片或文字展示故事的經過,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并引導其他學生進行解答。由于有了前期的鋪墊,學生具有較高的提問題和回答問題的熱情。通過一問一答,班級開始進入討論的,在提問題和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會主動模仿老師問問題的句型,繼而實現英語知識的傳輸。

在第二部分,學生完全成了課堂的主角,學生每提出一個問題,都會有其他學生進行解答。我能做的就是,把學生好的問題以及好的答案通過多媒體記錄下來。討論熱烈有序,在民主、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學生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學習潛力,彼此間的思維碰撞又使他們學習到了新的知識,極大地提升了教學效果。

第三部分是故事的收尾階段,在該階段,我引導學生對故事進行系統(tǒng)的概括,加深學生對故事的理解,并對學生在討論中出現的錯誤進行了糾正,確保學生能準確掌握知識點。

本次的故事教學法的心得是:在信息時代,小學生已具備一定的信息儲備,我們在教學中過度輕視了學生的認知能力;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相比,故事教學法的優(yōu)勢非常明顯,但需要加強學習方面的引導。

總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我們應靈活運用故事教學法,對學生學習的方向、深度、廣度進行引導,豐富我們的教學手段,通過創(chuàng)設語境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來提升我們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趙啟志.淺談小學英語中的情感激趣[J].新課程學習:上,2011(5).

[2]林映虹.英語詞匯單元化教學法探索[J].廣東教育學院學報,2004(S1).

篇4

在實施故事教學前,英語教師必須有針對性地設定英語故事教學的目標,然后根據目標選擇不同的故事教學方式。教師也可以針對考試的題型,在故事教學中設置相似的問題,這樣對考試成績的提高就會有較明顯的幫助,于是就能把故事教學的優(yōu)勢跟考試成績的提高結合起來,達到較理想的效果。

2.關注學生情感,選擇適合學生能力水平的故事

教師必須要關注學生的情感,英語教師要特別關注性格內向和英語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通過英語故事教學多給他們鼓勵和鍛煉的機會,多與他們的交流,讓他們體會到學習英語的快樂和成就感。實施故事教學時要正確分析學生的能力水平,既不能低估他們的能力,也要看到存在的困難,把教學目標定位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針對不同性格不同水平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讓他們在英語故事的朗讀、表演或改編等活動中取長補短,相互合作,讓每個人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并激發(fā)他們的潛力。

3.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將故事教學延伸到課外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中的教學建議第九條“遵循課時安排的高頻率原則,保證教學質量和效果”。英語教師在課時緊張的情況下,要做到高效率地利用時間,可以調整每堂課的具體時間分配,縮短花費在基礎知識積累上的時間,基礎的單詞、句型只要學生明白就好,把每堂課的大部分時間用在學生的語言技能訓練上。英語故事教學中的故事表演可以在學生的課外活動中進行,如利用班隊活動課,英語角等。當然,要利用這些時間或是組織英語角,還需要班主任的重視和配合。同時英語教師也要積極引導學生在課外多接觸英語故事或是英語動畫片,然后跟同學相互交流,從而營造一個良好的英語故事學習氛圍。

4.學校加強對英語的重視與支持

篇5

關鍵詞:小學;英語故事;應用效率

針對提升小學英語故事教學的應用效率問題展開研究,對推進相關教學活動的高效實施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本文以此作為重點研究內容。

一、小學英語故事教學概述

小學英語故事教學是一種具有實效性的小學英語教學方式,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故事教學法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促進小學生英語素質的全面提升,對提升小學生英語綜合能力具有極大的作用,不僅可以提升小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對于推進小學英語整體教學水平也大有益處。在英語故事教學的應用中,學生在聽英語故事的時候,思維會被有效地激活,學生會在聽故事的過程中,積極運用英語的語言思維思考故事的情節(jié),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同時學生聽英語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當學生講英語故事時,英語的口語表達能力也得到很好的鍛煉,在流利的英語故事講述中,可以有效地鍛煉學生說英語的能力,與此同時,也可以有效地鍛煉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除此之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故事教學方法時,學生通過編英語故事,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和理解能力。在小學英語教學的實施中應用故事教學法,可以使原本枯燥的小學英語學習方式發(fā)生很大的變化,使英語學習方式充滿情趣,可以使英語學習與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這對小學生英語綜合素質的提升,以及英語實踐能力的提升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并且通過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故事教學法,也可以促進小學生對英語文化更深入的理解,這對促進小學英語教學整體實效性的發(fā)揮都有非常大的作用。

二、提升小學英語故事教學應用效率的策略

1.以注意力的轉移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

小學階段的學生,其注意力的發(fā)展與初中生相比較存在著很大的差別,小學生的注意力是比較弱的,在傳統(tǒng)的小學英語教學實施中,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式大多是那種對英語知識的機械講述,這種機械講述的英語教學方式的展開,使學生的注意力很難集中,這對小學英語教學實效性的發(fā)揮是非常不利的。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在應用故事教學方法時,在集中學生注意力方面,這種教學方法具有很大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故事教學方法時,要有意識地運用這種教學方法轉移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在開展故事教學法時,要將教學實施的自交給學生,給每一個學生提供故事學習的機會,讓原本枯燥的小學英語課堂變得充滿活力,在英語故事的編排、講述、傾聽、表演中,學生的注意力也會由原本分散的狀態(tài)變得更加集中,注意力很自然地轉移到英語故事的情境中,這樣的小學英語故事教學方法的運用,可以極大地促進小學英語教學效率的提升。

2.要選擇學生喜歡的故事開展教學活動

一個人如果對所從事的事情感興趣了,這個人做這件事情時就會充滿動力,把這件事情也會做得更有實效,否則課堂效率很低。小學生年齡比較小,做事情時往往憑著直接的興趣來進行,如果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缺乏就很難學好英語,相反,如果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對英語學習產生了很大的興趣,那么英語學習的效率就會大大提升,這對于小學英語教學的實效發(fā)揮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小學生的好奇心比較強,耐心不足,如果在小學英語故事教學的實施中,教師所選擇的故事時間過長,故事的內容過于復雜,就會嚴重影響小學生對英語故事學習的興趣,這對小學英語故事教學實效性的發(fā)揮是極其不利的。這樣的小學英語故事教學對于學生來說是缺乏吸引力的,難以滿足現階段小學生英語故事學習的需要,這就需要教師在故事選擇時,要盡可能地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與心理特點,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故事,故事內容的選擇要盡可能的短一些,并且選擇那些通俗易懂的故事,這樣的故事可以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參與小學英語故事教學的興趣,促進小學英語故事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

3.運用實效性的教學方法

在開展小學英語故事教學時,良好教學方法的運用對促進故事教學方法的實效性發(fā)揮具有重要的作用,從現階段小學英語故事教學方法運用的實際情況來看,故事教學的實施并不盡如人意,要改變這樣的故事教學實施現狀,就要求教師在具體小學英語故事教學的實施中,創(chuàng)新現有的故事教學方法,以多種教學活動的參與引導學生開展英語故事的學習活動,教師與學生要有交流與互動,要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讓小學英語故事教學的實施成為小學英語教學高效實施的催化劑。

開展提升小學英語故事教學的應用效率研究對促進小學英語教學實效性的發(fā)揮具有重要意義,現階段針對相關問題的研究還存在著諸多的不足,因此,開展相關方面的研究極具現實意義。

篇6

一般來說,兒童都喜歡聽故事,尤其是有著曲折情節(jié)的故事。采用故事進行語言教學既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又能提高他們對語言的關注度。當下,各個版本小學英語教材中的語言知識的學多通過故事教學得以實現,如:譯林新版《英語》教材中每個單元的第一個板塊就是story time。不過,隨著年級的增高,除了聽、說、讀、寫等方面技能的培養(yǎng),教師還應該對學生進行顯性的閱讀策略的指導,幫助他們形成一定的閱讀技能。

Unit 8 Our dreams 是譯林新版《英語》六下的最后一個單元。教材旨在通過對這個話題的討論,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讓其胸懷夢想并為實現理想而努力。與以往的每個單元一樣,story time是呈現話題和介紹語言內容的主要板塊。課文中,Miss Li和孩子們在課堂上暢談夢想:Liu Tao希望進入世界杯踢足球;Wang Bing 夢想成為飛向月球的宇航員;Nancy則很想成為一名兒童作家…… 以此為背景,教材向學生介紹了句型What do you want to do in the future?I want to be a /an...以及與職業(yè)相關的單詞,如:an astronaut, a writer, a dancer, a dentist 等等。本單元的課文既不涉及陌生的文化背景,也沒有難以理解的語言知識,且新單詞的類別比較單一,多為名詞和動詞,理解起來并不困難。即使像astronaut這個單詞,初看似乎讀音比較難記,但還是符合讀音規(guī)則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預習作業(yè)還是通讀課文、熟悉單詞等,效果就不會很明顯,相反,如果學生課前熟知內容,課堂上,他們就會失去好奇之心,教師設計的與課文內容相關的預測、分析、推理等有助于培養(yǎng)學習策略和思維能力的活動也就不能獲得理想的效果。因此,我將課前預習的任務調整為搜集并整理日常生活中常見職業(yè)的單詞,并將其作為學生在教學的最后環(huán)節(jié)進行語言輸出的知識準備。

在故事教學中,Skimming和Scanning策略是最為常用的。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所有的文本都需要用相同的閱讀策略,教師需要依據不同的文本內容和閱讀目的指導學生選擇使用不同的策略。本課的內容比較簡單:形式以對話為主,句子結構比較固定,主要是圍繞不同人物的夢想而展開的問答,基于此,我將預測、判斷、歸納、推理等方法融進聽、說、讀、寫等多個任務中,學生完成這些任務的同時,就是在運用這些策略。

從教材的編排體例和要求來看,單元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目標要通過四到五節(jié)課的教學達成。但是,不少教師在單元的第一課時教學中就添加了本該第二、三課時完成的任務,這給學生帶來了過重的學習負擔。在本課時的教學設計中,我聚焦story time,將目標設定為通過學習,學生能了解課文內容,知道與職業(yè)相關的名詞的意思并能正確朗讀,進而嘗試運用句型“What do you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 I want to be a(an)...” “ I want to...”與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夢想職業(yè)。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生能正確朗讀并理解dream,future,care about, astronaut,spaceship, pianist 等單詞。

2.學生能理解句型What do you want to do in the future?和 I want to be a/an...的意思。

能力目標:

1.學生能運用所學的表示職業(yè)的單詞及句型“What do you want to be?I want to be a/an...”詢問并回答他人和自己的夢想。

2.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嘗試使用不同的閱讀策略,提高對文本信息的捕捉能力,并能根據捕捉到的主要信息進行復述。

【教學活動及意圖】

Step 1 Warm-up and Lead-in

師生問候之后,教師先提出以下問題:What is the story about?然后在PPT上分頁顯示繪本內容,同時帶領學生一起閱讀。繪本內容是一個小男孩的夢境。在夢中,男孩從事不同的職業(yè),有教師、廚師、鋼琴家和醫(yī)生等。借助繪本圖片與情境的提示,學生能迅速獲取關鍵信息并給出答案:It’s about a boy’s dream. dream一詞盡管是本單元的生詞,但在故事情節(jié)的幫助下學生能理解其中文意思,教師主要引導學生將拼寫和讀音相互聯系,以達到提高記憶效率的目的。

繼第一個問題后,教師再提問題:What does the boy do in his dream?學生依據閱讀時獲取的信息,給出答案:He is a teacher in the dream. He is a cook in the dream. He is a doctor in the dream. He is a pianist in the dream. 繪本故事中的pianist 也是教材中的生詞,但在上下文和圖片的幫助下,學生能很快領悟其意思。教師重點要幫助學生正確朗讀,特別要避免受piano的影響而把重音落在第二個音節(jié)上。

教師在PPT上呈現句子,要求學生根據前面的回答,補全信息:The boy wants to . 參照答案分別是: teach students, cook nice food, help sick people, play the piano for the people.此外,教師還應鼓勵學生給出不一樣的答案,但要能夠突出職業(yè)特征。

給繪本添上題目,如:“Sweet dreams” “What’s in the dream?”等等。

【繪本語言是課文語言的有益補充。本節(jié)課,教師在導入部分使用繪本是希望達到三個目的:(1)鋪墊與課文內容相關聯的話題,即夢想和職業(yè)。(2)將課文中的部分生詞提前處理,如:dream和pianist等,讓學生更加順利地進入課文學習的環(huán)節(jié)。(3)初步處理文本中反復出現的句子結構want to do,讓學生整體感知,做好故事學習前的知識準備。】

Step 2 Pre-reading

學生討論并自擬繪本主題后,教師順勢引出本課課題Our dreams,并領讀。

教師提問,引導學生預測:What will Our dreams tell us about? Do they mean the same thing? 然后播放課文錄音。通過對繪本故事與課文故事的理解和比較,引導學生區(qū)分dream的不同意思,一個是“夢境”,另一個指“夢想”。在此過程中,教師同步進行 in the future 的教學。

【選擇聽的活動作為文本學習的開始是因為材料本身涵蓋的新的知識點并不多,且這個活動只需要學生整體理解,并不要求運用。不過,教師在布置聽的任務之前,就有意識地滲透了策略的指導,教師讓學生根據課題內容進行預測,然后在聽的過程中不斷核實或修正自己的預測。單詞的教學是與聽力活動同步進行的,但教師沒有單獨教future,而是把in the future作為一個詞塊讓學生感知、理解,這種以短語為記憶單位的做法有助于學生閱讀速度的提高?!?/p>

Step 3 While-reading

教師在PPT上出示從課文中截取的三句話,要求學生根據其描述的內容說出對應的職業(yè)或身份,并同步學習新單詞和短語care about, a spaceship, an astronaut, a dentist, the World Cup。選取的三個句子分別是:(1)Many Children don’t care about their teeth. I want to help them. (2) I want to fly a spaceship to the Moon. (3)I want to play in the World Cup some day.

學生完成填空練習:Three boys are telling Miss Li their dreams. One boy wants to be , one boy wants to be and the other boy wants to be . 參照答案分別是:an astronaut, a dentist, a football player. 順序可以不一致。

教師把文本中的人物 Liu Tao 的頭像貼在黑板上,提問:你能判斷上述三句話中哪一句是Liu Tao說的嗎?由于教材中多個單元都曾提示學生,Liu Tao的業(yè)余愛好是足球運動,據此,他們能迅速回答:I want to play in the World Cup.

教師繼續(xù)提問:另外兩句話,你認為哪一句是Wang Bing 說的,哪一句是Mike說的呢?由于讓學生從已有的經驗進行判斷有些困難,教師可以順勢要求學生打開書本,了解Wang Bing 和Mike的夢想。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的熱情,教師沒有像往常那樣帶領學生直接閱讀文本獲取信息。而是采用從文章中截取部分文字信息呈現給學生的方式,讓他們根據這些信息分析、推理,然后判斷,深入文本學習。這種方式就好比學生被帶到了一條曲徑通幽的小道上,盡管看不見前面的風景,卻令他們充滿無窮的想象。當學生對Mike和Wang Bing 的夢想感到好奇并形成閱讀的期待后,教師才讓學生打開書本尋找答案。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使用讀前預測和尋讀兩種閱讀策略,能迅速高效地獲取信息?!?/p>

教師把學生通過閱讀得到的關于三個男孩的夢想職業(yè)的內容以思維導圖的形式逐漸呈現在黑板上,然后引導學生根據圖和關鍵詞的提示復述課文。

教師用問題:What do the girls want to do in the future? 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了解Su Hai, Yang Ling和 Nancy三個人的夢想。然后以兩人一組的方式合作,參照黑板上的范例,完成女孩們夢想的思維導圖,教師巡視并提供幫助。

繼續(xù)以兩人一組的方式合作,根據自制的思維導圖和關鍵詞的提示復述Su Yang, Yang Ling和Nancy的夢想。

教師提問 Does Miss Li have a dream? What is Miss Li’s dream? 引導學生預測答案,鼓勵學生提供多樣化的答案。

閱讀并回答 Does Miss Li have a dream? What is her dream?同步學習短語come true。

跟讀錄音,小組合作朗讀。

【課文中談論到了多個人物的夢想職業(yè),學生在復述時會混淆不同人物的夢想,為了理清文章的脈絡,幫助學生更加準確、有條理地復述,教師選擇了思維導圖。同時,為了鼓勵學生嘗試使用,教師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模仿教師的范例,繪制思維導圖。思維導圖能反映思維的過程,且在本課教學中是隨著課文的學習而逐步呈現的,這種做法,可以使學生對它產生認同感并內化為自己能夠運用的學習策略?!?/p>

Step 4 Post-reading

兩人一組合作,完成情境對話。教師在PPT上呈現Liu Tao和爸爸交談的圖片,告訴學生,Liu Tao回家后告訴他爸爸課堂上小伙伴們談論到的各自的夢想,請同學們發(fā)揮想象,圍繞課文內容,創(chuàng)編一段父子間的對話。

拓展運用,說說自己的夢想。四人一組,先在組內說說自己未來的夢想,然后了解組內成員的夢想,最后與全班同學分享自己和小組成員的夢想。教師巡視、提供語言幫助。

【讀后活動常常以復述課文為主,但缺陷是復述時一般以敘述為主,不能模擬生活化的場景讓學生體驗使用語言交流的樂趣,所以在語言輸出的環(huán)節(jié),教師設計了創(chuàng)編對話的活動,幫助學生在實踐中體會語言What do / does... want to do in the future?和... want / wants to be a/an...的交際作用。最后,教師帶領學生從課文中的虛擬世界回到現實生活,要求學生參照課前預習時整理的關于職業(yè)的詞匯,與同伴交流自己的夢想,實現了從說別人的話到說出自己想說的話的轉變,此時,語言真正成為思想交流的工具。】

Step 5 Homework

1.課后跟讀錄音。

2.選擇課文中的三個人物,說一說他們的夢想。

3.閱讀一則英語故事。先預測故事情節(jié),然后在閱讀過程中找出和預測內容一致或不一致的內容,讀后和同伴們分享故事內容。

篇7

一、故事表演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故事表演,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地排除學生怕開口說英語的心理障礙,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切實提高教學效果。

1、激發(fā)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興趣是學生積極認知事物和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一種心理傾向。小學生對枯燥的英語學習缺乏興趣,失去了主動積極的去學。故事表演是兒童最喜歡的活動,特別是中、高年級的小學生,他們熟知很多有趣的童話故事,用英語去表演對他們來說是一件非常新鮮的事。有限的英語知識局限了他們,卻使他們產生了學習英語的需要。表演成功的愉快體驗會促使學生不斷地去揣摩故事的內容,又會推動他們進一步去學習新的英語知識,以獲得新的成功的體驗。這樣,學英語變成了獲得表演成功的手段,學習的過程更多地充滿了一種探索的喜悅,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體。

2、形成健康人格,培養(yǎng)合作精神。故事表演需要孩子動腦動口,耳聽目視,手腳并用,穿插跳、唱、說等多種活動形式,非常符合孩子好動愛玩的生理心理特點。在故事扮演中,他們可以隨意地大聲“喊”英語或小聲說英語。這樣的活動,有助于讓那些心理有障礙的同學克服自卑的心理,對學生的健康人格形成起了潛移默化的作用?,F在的小學多為獨生子女,他們往往以自我為中心,不善于體驗他人的感受。由于故事表演的形式基本上是以小組為單位,學生必須分工合作,在合作中他們能夠逐步學會協商,尊重他人,不斷培養(yǎng)合作精神,提高與他人交往的能力。

二、應用故事表演需要注意的問題

成功的故事表演不僅可以拉近英語和學生、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還使得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教學形式更加生動、活潑。那么怎樣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呢?

1.故事的選擇:改編與創(chuàng)作。故事表演對小學英語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表演、導演技能,更重要的教師還應善于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和教材特點選擇故事,進行適當的改編。如果劇本太難,學生會因為困難太大而失去信心。

篇8

一、故事表演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故事表演,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地排除學生怕開口說英語的心理障礙,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切實提高教學效果。

(一)激發(fā)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興趣是學生積極認知事物和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一種心理傾向。小學生對枯燥的英語學習缺乏興趣。即使是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也往往滿足于朗讀課文和背?b課文的句型,滿足于考試取得好成績,真正把英語學習變?yōu)闃啡?,主動積極去學的很少。

那天,我在上第七模塊的教學時,有一個老爺爺的表演。我讓同學提前準備一些道具,上課時學生就拿出了自己的道具開始表演。張利翔同學彎腰駝背的帶著一個老爺爺的面具上臺了,那樣的逼真形象連我都有些吃驚,同學門的情緒高漲起來了,一個個爭著上臺去表演。很快句子背會了,同學們的積極性也空前高漲。我再一次嘗到了表演的甜頭。

故事表演是兒童最喜歡的活動,特別是中、高年級的小學生,他們熟知很多有趣的童話故事,用英語去表演對他們來說是一件非常新鮮的事。有限的英語知識局限了他們,卻使他們產生了學習英語的需要。表演成功的愉快體驗會促使學生不斷地去揣摩故事的內容,又會推動他們進一步去學習新的英語知識,以獲得新的成功的體驗。這樣,學英語變成了獲得表演成功的手段,學習的過程更多地充滿了一種探索的喜悅,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體。

(二)形成健康人格,培養(yǎng)合作精神

故事表演需要孩子動腦動口,耳聽目視,手腳并用,穿插跳、唱、說等多種活動形式,非常符合孩子好動愛玩的生理心理特點。對于性格內向的學生,英語課上他們總是喜歡保持沉默,開口說英語比讓他們說中文要困難得多,對老師提的問題也會由于心理緊張的原因而吞吞吐吐難以流暢回答,對英語學習自信心不足,長此以往就會產生自卑的心理。而故事表演所營造出來的輕松愉快的氣氛會緩解他們心中的緊張情緒,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英語水平選擇相應的角色。在故事扮演中,他們可以隨意地大聲“喊”英語或小聲說英語。這樣的活動,有助于讓那些心理有障礙的同學克服自卑的心理,對學生的健康人格形成起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現在的小學多為獨生子女,他們往往以自我為中心,不善于體驗他人的感受。由于故事表演的形式基本上是以小組為單位,學生必須分工合作,在合作中他們能夠逐步學會協商,尊重他人,不斷培養(yǎng)合作精神,提高與他人交往的能力。

二、應用故事表演需要注意的問題

成功的故事表演不僅可以拉近英語和學生、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還使得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教學形式更加生動、活潑。那么怎樣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呢?

(一)故事的選擇:改編與創(chuàng)作

故事表演對小學英語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表演、導演技能,更重要的是教師還應善于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和教材特點選擇故事,進行適當的改編。如果劇本太難,學生會因為困難太大而失去信心。

(二)表演活動的設計

表演活動的設計是把故事表演引入英語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雖然每個故事的內容都不一樣,表演的形式也會千變萬化,可是表演活動的設計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下面以童話故事Three little pigs(三只小豬)的活動設計為原型。

(三)分組分角呈現故事

篇9

【關鍵詞】小學英語 故事 拓展 閱讀教學

學習任何語言都離不開大量的閱讀,英語學習同樣如此。英語故事閱讀教學是以故事教學為基礎,通過語篇閱讀來教學的教學方式。與其他形式的教學相比,閱讀教學的優(yōu)勢和效果都非常明顯。因此,如何通過英語閱讀教學拓寬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路徑,也成為小學英語關注的重要話題。

1英語故事閱讀教學的特點和優(yōu)勢

1.1增強教學的趣味性

英語故事閱讀教學的重要特點就是將英語知識以故事的形式來串聯或講述出來,讓學生邊聽故事邊學習。與那種重文本理解、輕文化滲透、缺少拓展的灌輸式教學法相比,故事教學法形式多樣,故事表演、故事講述、故事續(xù)編等都屬于故事教學法的范疇。英語故事閱讀教學強調的是語言學習的趣味性、持續(xù)性和漸進性,它可以將故事中有趣的點與學生知識學習結合起來,能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如在故事表演中,學生不僅可以通過親身參與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還能在英語運用過程中培養(yǎng)起良好的語感,進而更加喜歡英語教學。

1.2營造了良好的教學情情境

在英語學習中,許多學生都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即英語學習和應用缺少良好的語境,而教學實踐證明,良好的語境可以使詞、義的重要意義確定化,可以使英語語法應用范圍、情境具體化。因此,在英語教學中,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非常重要。英語故事閱讀教學可以為學生英語應用提供自然、具體的情景,進而促使學生主動去使用英語。學生則可以將自身生活經歷與故事情節(jié)、情景結合起來,感受知識的真實用途和內在涵義,切實感受到英語閱讀教學的樂趣。

2用故事拓展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途徑

2.1重視英語故事閱讀資源庫建設

加強英語故事閱讀資源庫建設,是小學英語故事閱讀教學的第一步。因此,在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的情況下,小學應加強英語教學拓展和閱讀模式研究,就英語教學活動開展和典型案例撰寫進行深入反思和科學總結,然后本著多方式、多主體、多維度的原則編寫英語故事閱讀教學資源庫。嚴格來說,小學英語故事資源庫中的故事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故事本身的內容要具有一定的實用性,要能拓寬學生視野,能增強學生的閱讀知識。這就要求小學英語故事閱讀資源庫編撰人員在選擇、創(chuàng)編相關素材時,小學英語教師在利用故事進行閱讀教學時,務必要立足于教材,秉承主體性原則,搜索、選取那些具有話題性的英語閱讀故事,以確保故事閱讀教學素材的多樣性、實用性。2.2合理把控英語故事閱讀教學的程序

英語故事閱讀教學是閱讀教學的一部分,也是課堂教學的一部分,故事閱讀教學切入與運行都需要一定的技巧。這家要求小學英語教師與時俱進,不積極學習英語故事教學理論知識,多看書看報,不斷提高自身的語言素養(yǎng)。與此同時,在日常教學中,小學英語教師還要積極探索閱讀教學規(guī)律,注意積累教學經驗,善于用反思的眼光去思考和發(fā)現問題,以提高英語閱讀教學水平。在日常教學中,英語故事閱讀教學重點在于:(一)巧妙進行教學導入。在英語故事閱讀教學中,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非常重要,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在適合開展故事閱讀教學的點及時、靈活地進行故事導入,以推動英語閱讀教學順利進行。(二)確保教學手段多樣化。多樣閱讀教學手段,是提高閱讀教學效果的可靠途徑。小學英語故事教學手段有故事講述、表演、多媒體演示等,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選用合適的手段來教學。如在小學英語科普版五年級上冊“Do you have a ruler?”章節(jié)教學中,教師可以這樣進行導入教學:have是個意義豐富的詞,它后面可以接名詞、to do不定式等等,此外,它與to一起使用時,還具有“不得不”的意思。下面,我們可以通過Dinner Story這個小故事,來看一下have這個詞的具體用法。故事內容如下:Xiao Ming and his new friend Li lei went to the hotel dining together, Li lei have no money, and eat less, so Xiao ming paid, in order to avoid waste, he had to have the rest of the things that his friend left.在故事閱讀手段上,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進行故事場景演示,也可以選出兩個英語教好的學生來進行故事表演,無論是借助哪種畫面結合、場景重現的方式,都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聽力和閱讀興趣。

2.3重視教學反饋與評價

教學反饋和教學評價,是教學的有益補充,也是教師了解教學問題、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英語故事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借助教學反饋與評價來完善教學,以增強教學的合理性。過去,在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中,許多學校采用的都是以教師為主體、以終結性評價為主的教學評價方式。這種評價方式雖然省時省事,但是對教學過程、學生英語學習態(tài)度、素養(yǎng)形成狀況缺少關注,因此它對教學的反作用極其有限。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英語故事閱讀狀況,教師可以英語閱讀教學故事、材料的趣味性、學生對閱讀教學是否感興趣、學生故事閱讀教學前后學習態(tài)度變化為主制作調查問卷,然后通過問卷調查了解英語故事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階段反饋表、閱讀題來了解學生閱讀失分率,閱讀影響因素等等,進而在教學中針對這些問題有目的地來教學,同時就學生存在的問題以積極指導,以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在英語教學評價中,學校要重視教學過程、形成性評價的重要性,要著眼于未來,將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進步情況、學習策略、情感態(tài)度等納入到教學評價中去,同時引導學生參與評價,然后以教學評價為依據,采用有效措施解決英語故事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胡樂.用故事拓展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研究[D].寧波大學,2015.

篇10

【關鍵詞】體驗 故事的語言和人物 表演故事的基本步驟及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2-0121-01

目前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大都是基于“語篇意識”的理念,以英語故事為載體,通過精美的動畫和大量的、豐富的配套拓展閱讀資料,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情境。力求在讓學生追求故事的情趣時,逐漸學會靈活運用英語知識,加強自己捕獲語篇信息的能力。在理解和體驗的前提下,激發(fā)小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最終養(yǎng)成英語閱讀的好習慣,從而使學生的綜合語言素質得到全面的發(fā)展和提升。

一、進行故事角色體驗實踐的背景。

當前,小學英語的語篇教學是教材構成的重要板塊之一,“語篇可以是對話,也可以是獨白,它包括書面語,也包括口語?!痹趯嵺`中我們主要使用的故事主要取材與《牛津小學英語》和《Longman Welcome to English》兩套課本。這兩套教材都有Learn to read或Fun reading故事板塊,這些故事都具有情節(jié)兒童化、語言生活化、主題鮮明化,目的簡單化的特點。有利于小學生進行角色模仿和情境體驗,讓他們能夠在較為真實的話語情境中,創(chuàng)造性地參與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情趣。

實踐中故事的體驗教學與評價使學生提高了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讓學生學會處理語篇重點信息的吸收和消化,激發(fā)學生的“反饋”能力,靈活使用英語、擴大語言使用的場所,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和掌握英語。

二、體驗故事角色的基本途徑及方法。

美國的語言學家Kenneth Goodman認為:語言是整體性的,它是有語意、語形和語用組成的,他強調整體式語言學習是指一個“完整的學習者”在一個“完整的情境”中學習“完整的語言”?!罢w式語言教學是一種以兒童本位和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的語言教育理念;強調教育者應該尊重學習者的好奇心、創(chuàng)意、意愿、生活經驗以及自學語言的能力;主張語言學習應該在自然、真實和完整的語言情境中進行,并以文字作品和現實生活中的文字作為教材,以交流和意義作為語言學習的重點。”我們在實踐中本著故事整體性原則摸索出四條引導學生體驗故事角色的途徑:Go for meaning; Go for feeling; Go for reading; Go for thinking。

(一)Go for meaning就是圍繞故事情節(jié)進行角色體驗。Meaning具有意義、含義、意圖等意思。Go for meaning就是在故事教學中跟著故事的情節(jié)講述、表演故事。它具有通過直覺在較短的時間內對故事有個大體的領會和把握的特點,尤其適合于小學階段比較短小的故事講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常常會根據故事情節(jié)制作一些教具、圖片,通過自己的語言、語氣來“講述”故事。通過整體感知的過程,將學生帶入故事讓學生完整的了解和感知故事。它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生活經驗,而且可以通過學生追索故事情節(jié)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猜測詞意的語言學習能力。教師在講的過程中,可以設計一下問題引導學生思索,并通過“講”和“演”的方法讓學生隨著情節(jié)的變化主動追索,“不知不覺”地模仿角色的語言、整合學生所有學過的語言生成自然的語言。

(二)Go for feeling就是讓學生通過感悟角色語言、討論角色思想、表演角色動作、內化故事等方法,讓學生積極參與老師設計的各種活動,實實在在地體驗和理解故事,生成鮮活有趣的語言,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Feeling具有感覺,觸覺;感情,情緒,直覺,同情等多種意思; Go for feeling就是讓學生通過閱讀調動五官的感覺,體驗和了解故事。在實踐中教師常常會將故事中可以讓學生看到、聽到、摸到、嗅到、感覺到的教具或以實物演示;或以畫面再現;或用音樂渲染;或語言描述;或表演體會,把學生帶入生活的、自然的場景;并通過故事情境的營造讓學生進入故事,演出角色的情感。實踐證明只有讓人能夠體驗到的語言才是能夠真正學會的語言。在教學中以情景為載體,以具體的情節(jié)、人物、事件為線索進行的feeling教學,讓學生進入角色,體驗故事的內涵,達到語言交際的目的。讓學生人人擁有讀了故事想說,學了故事能說,理解了故事會說的表達欲望。

(三)Go for reading從廣義上講reading就是“讀”,讀故事文本、讀故事背景,讀出故事語言;狹義上講就是“讀”,就是讀出角色的語言、讀出故事的情境、讀出故事的難點與重點;讀通、讀熟、讀懂故事。同時,讀的形式在課堂上也可以細分為“默讀”、“朗讀”、“趣味讀”、“分角色讀”、“帶感情讀”、“看圖讀故事”等等多種形式的讀。在實踐中,我們發(fā)現充分的各種形式的“讀”可以幫助學生弱化語言難點,解決學生已經吸收的語言與新出現語言的磨合與運用;充分的閱讀可以幫助學生簡化記憶,達到用自己語言復述故事的目的;充分的閱讀還可以加深學生的角色體驗,提高他們合作扮演時所需要的自信,滿足學生潛在的需求。同時還可以延伸故事的張力,達到以故事以載體的語言交流與運用的目的。